本書以自傳形式,描述作者近一世紀豐富的見聞。作者現年95歲,見識過世界大戰、國共內戰,看過軍閥時代的庶民生活,也見證了亂世中男男女女的遭遇,但他秉著的愛國愛家的堅毅,加上基督信仰帶給他的光明之心,平安度過了近一世紀的豐富人生,直到如今,仍見證著國家的歷史,與家族的可貴。
作者簡介:
涼笙,曾是將軍,自認是個平凡老兵,生逢中國內憂外患的亂世中,遭遇多重挫折,仍本著奮鬥精神,以期底於大成。
章節試閱
吾(賈)家源出武威,甘肅的一個小縣城,後遷四川仁壽籍田舖。世代相傳、綿延垂後,祖父、父親、么叔、以及錫平哥和我,都是體型偉岸、粗獷、高大,挺着昂昂七尺之軀,一看就是北方大漢的樣子,與四川的土著居民、迥不相同,蓋以川中住民矮小而微胖,正與川馬的模樣、同一特質。
祖父藎臣公為前清秀才,長年設館授徒,以筆耕為業,桑梓之聞人也。他熱心公益、造福地方,曾募款興建籍田舖西郊東嶽廟下、跨越岷江支流的青石拱橋,在當時堪稱一件浩大的工程,深為鄉里所稱頌。
大伯父文修、赴京讀鐵道學堂,不幸因子殤喘返,途經宜昌時,上船失足、落水溺斃,其後大伯母中途改嫁,大房遂寢。二伯父文範、經商遠遊,即未賦歸,遺二嬸高氏及錫平(大堂哥)、紹誼(二堂哥),均撫育成人。么叔文彦為鄉里士紳,育有孝元小堂哥及孝慧小堂妹。尚志是四叔之獨生子,又名孝元(大我兩歲),因在先祖父故世之直後出生,蓋以命名而誌孝思也,賦性溫和,讀書無大成,但與我年相近,性相若,故感情亦較親密,當年同墊師,共作息,遊戲與俱,未分家前餐飲共席,誠兩小無猜之玩伴也。尚志長娶梁家渡槽房獨生女為妻,恩愛逾恆.然不幸未得壽終,似不及五十而亡,胡天不假年若此耶?
先父文彬、為兄弟四人中之老三,讀書未成、學劍,民國肇建,奉父母之命娶劉氏為妻,竟以婚姻不滿而遠走他鄉,從軍而膺連長之職,其時已震驚鄉里矣! 後與生母楊氏相遇而婚,育姐(懷芬)及我,未兩歲母病逝,繼娶黃氏、生庸弟,後以肺癆逝世,再娶章氏遺孀丘氏為弦。
懷芬姐幼讀私墊,長入籍田女高小,畢業後即輟學,爾後居家操作,佐助劉媽、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工作者,迨其及齡婚嫁,我已離家遠走,後與黃龍溪謝晉元兄締結蓮理,白頭偕老,相愛以終,人生能得一美好歸宿,更復何求? 彼兒孫滿堂已為彭山縣望族。
不滿配婚的家父
吾父文斌公、係吾家具有爭議性的人物,自幼聰慧、有膽識、好打抱不平,因而糾紛不斷,尤以讀書既無大成,亦不安心耕種,在以耕讀傳家之家風下、即被視同叛逆,自不見喜於祖父。
年甫弱冠,為增加家庭勞動力,即在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習俗下、為其聘訂煎茶溪農家劉氏女為妻,亦即是我的劉媽。她德行有餘、唯才貌不足,尤因其貌不揚、更令父親難於忍受,因此在婚後未旬即離家出走,投身軍旅。
提到劉媽,真是一位悲劇性的人物,除新婚之夜稍獲溫存外,終其生均未再得女人應享的慰籍。本幸一夜懷孕,猶可育有子女,以為依靠,但天公作弄,竟臨產胎死腹中,造物如此,何其慘哉?
劉媽婚後即從未一獲父親之青睞,其後間有同屋生活之機會,但亦形同傭僕。她雖得祖母憐愛有加,其奈隔靴抓癢,於事何補何?然即令受此冷落,劉媽仍逆來順受,卻從無半點抱怨,婦德如斯,可敬亦復堪憐。
父親每從遠方久別返家時,雖在其不假辭色的對待下,仍可看出劉媽臉上顯現絲絲難得一見的笑意,不可否認這無情的丈夫還是她所深愛的。父親的確是人見人愛的美男子,常使女孩為他著迷心動。遺憾的是這指定的配婚深深的傷害了劉媽,也令父親背上了薄倖的罪名。
父親初離家門,就投身軍伍,憑其聰慧與才華與人高馬大,很快地就在部隊中陞上了連長。當時連長在鄉人眼中已算大官,他從軍而膺連長之職,衣錦還鄉、驚羨鄉里,桑梓欽敬、就被公推為藉田鎮鎮長兼團練總監(地方武力之首),一時權傾鄉里。
吾(賈)家源出武威,甘肅的一個小縣城,後遷四川仁壽籍田舖。世代相傳、綿延垂後,祖父、父親、么叔、以及錫平哥和我,都是體型偉岸、粗獷、高大,挺着昂昂七尺之軀,一看就是北方大漢的樣子,與四川的土著居民、迥不相同,蓋以川中住民矮小而微胖,正與川馬的模樣、同一特質。
祖父藎臣公為前清秀才,長年設館授徒,以筆耕為業,桑梓之聞人也。他熱心公益、造福地方,曾募款興建籍田舖西郊東嶽廟下、跨越岷江支流的青石拱橋,在當時堪稱一件浩大的工程,深為鄉里所稱頌。
大伯父文修、赴京讀鐵道學堂,不幸因子殤喘返,途經宜昌時,上...
作者序
老兵不死,亦不凋零!
推薦序/林治平(中原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一口氣讀完賈將軍回憶長篇「老兵不死」一書,仿佛快速走過了一段中國近代的歷史。賈將軍以驚人的記憶力,生動感人的筆觸,將他一生95餘年的歲月,一個鏡頭又一個鏡頭的帶領著我們不知不覺的時而飛越掠過,時而盤旋留連。然而,無論是全景鳥瞰,或是特寫細察,都令人沉入其間,反覆思索,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尤其是我這樣的讀者,雖然比賈將軍晚生十九年,但書中所述,與我的人生經驗卻有不少相互關連之處。
我自幼生於一個軍人家庭,抗戰時期,曾經顛沛流離,避難於雲南丶四川一帶,抗戰勝利以後,又逢國共對抗,歷經戰亂危險,於一九四九年播遷來台,父親則因軍職在身,仍留滯大陸,暫時音訉斷絕,全家大小焦慮不安丶生活窮困。而海峽兩岸,敵意對峙,或倡言反攻大陸,或危言血洗台灣,我們這一輩人就是在這種危難不安中,糊里糊塗的走了過來。竟然也能在各種危疑苦難中,受完完整教育,並在海軍陸戰隊服過一年兵役。其後成家立業,直到如今。
老實說,曷克致此,過去雖曾思索尋覓,卻一直沒有找到答案,對於聲光電化丶一閃而過的七十多年人生,總有些如夢似幻丶不知怎麼渡過的迷茫之感。很高興在捧讀賈將軍這本書的同時,許多人生歷程中的困惑迷惘,也似乎一個一個得到了開啟解答,這種不在意料中的愰然了悟,是讀這本書的另一種享受。
賈將軍「老兵不死」這本書,既然是一本傳記,其中情節當然涉及許多個人生命歷程。然而這個兩歲喪母丶自幼父親外出離家,十四歲即被迫承擔家計丶十五歲投身軍旅,四海流浪,從今而後一生飄泊人世的人,他是怎麼走過這段大時代的歷史長廊?他的親身經驗丶面對磨練苦難的艱辛過程丶卻又怎能活出精采燦爛的點滴人生?在賈將軍的這本書中,這些似乎是平民百姓丶小小人物走過歷史巨流寫下的生命故事,讀起來自然令人深感親切易於理解接受;讀著讀著令人自然興起「余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壯志。
本書作者一生戎馬,出生入死,由基層幹部逐階爬升,官至中將榮退。晚年隱居舊金山灣區,日以敬拜信奉上帝丶勤讀書報為樂。今以九五高齡,辛勤伏案寫作,提筆憶述生平,往事歷歷,條舉目張。書成引美國名將麥克阿瑟將軍一九五一年在美國國會退職演講結尾名言「老兵不死」為書名。竊思麥克阿瑟演講原文強調「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他們只不過逐漸凋零。)讀賈將軍此書,但覺豪氣干雲,敘事述史,清𥇦公正;文筆流暢,一氣呵成。讀著讀著但覺老兵豪邁,躍然紙上,永不凋謝矣!爰以「老兵不死,亦不凋零」為祝為賀。祝願本書作者及讀者諸君「老兵不死,亦不凋零」。
老兵不死,亦不凋零!
推薦序/林治平(中原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一口氣讀完賈將軍回憶長篇「老兵不死」一書,仿佛快速走過了一段中國近代的歷史。賈將軍以驚人的記憶力,生動感人的筆觸,將他一生95餘年的歲月,一個鏡頭又一個鏡頭的帶領著我們不知不覺的時而飛越掠過,時而盤旋留連。然而,無論是全景鳥瞰,或是特寫細察,都令人沉入其間,反覆思索,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尤其是我這樣的讀者,雖然比賈將軍晚生十九年,但書中所述,與我的人生經驗卻有不少相互關連之處。
我自幼生於一個軍人家庭,抗戰時期,曾經顛沛流離,避難於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