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痠痛限制你的飛翔…面對痠痛,我們要從「根源」找尋「真相」!
作者簡介:
◎林俊杰 物理治療師
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長庚大學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隨後在醫院、診所、物理治療所等臨床單位服務十年以上,也曾於物理治療師繼續教育課程中擔任講師,主要鑽研骨科物理治療學,專長在軟組織、骨關節與脊椎神經等方面的徒手治療技術。現為溯源顧問工作室負責人、台灣復健科學與臨床推廣協會常務監事,目前竭力在宣導衛教保健知識外,也致力於推廣Instrument Assisted Therapy(IAT)器械輔助治療技術,並教導個人的保健方法。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 羅昌仁 台灣復健科學與臨床推廣協會理事長
「收、化、運、發」的心路歷程
第一次看到不同於過往,以治療觀點來探討治療策略的心得結晶,或許它真的不該被稱為一本書,而更該稱為是:一位臨床徒手治療師,於第一線執行、遇到挫折、省思、尋求答案、統整內心的心得整理。
清楚的看見這領域中所謂的大師,不外是開課累積學生拱抬名氣,或是結黨立派神話技術,再者工作室、治療所設立抽成後進營利,這紛擾的圈子似乎很難再看到一股單純、努力的清流。物理治療中欲冠上”徒手物理治療師”,其實是一種艱難又沉重的負荷,背後的付出,往往有別於現今主流健保儀器操作同儕。
在解剖構造影響生理機制,生理機制影響病理呈現的醫學教育體制下,我們常會發現介入徒手治療的一些盲點與困境,筆者從人類進化史與現今物質環境交互影響的因子中,提出病因逆向溯源的獨到見解,讓我們似乎看到了解決肌骨痠疼的另一片曙光;這使得我們在思緒患者當下理學檢查呈現的結果時,有一條脈絡可循的軌跡,對於痠痛的源頭、進展、形成,乃至於當下尋求治療,都勾勒出更清晰的來龍去脈。
如果以練功來譬喻,內功的練成往往需要日積月累或是有高人灌注,而招式的演練如果沒有內勁的配合,往往華而不實,不足以克敵。現今治療技術五花八門,整脊、一指刀、顱薦椎治療術、筋膜放鬆術、CKT、SCS⋯不勝枚數,讓許多學習完這些招式,欲用於治療患者的治療師不知如何下手?空有一身技術,但用於病患身上療效卻有限,遠不及非正規醫學教育出身的徒手治療人員;我想,應該就在於這判別脈絡可循的疼痛來源認知,內功的養成,需要大量治療患者的經驗累積,始能有可觀數據收集體悟,而這一切於文中,藉由筆者多年治療病患內化心得、整理歸納,無私地呈現在筆觸中,絕對能讓所有治療同好拜讀後,亦有被出世高人灌頂內力的感觸,真心推薦給默默在耕耘這領域,或是想進入徒手治療的我輩。
◎邵曼惠 美國ABNLP國際認證高階執行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心輔學系博士生
它能給你的,比你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它,就是包裝在看似平凡底下的專家。
我是個愛閱讀的人,但這類的書籍,本來就不在我的閱讀範疇內,我是個「走過、路過、絕對會錯過」這種醫學類書籍的讀者。因此,當我乍翻此書,直接被海量的專業訊息嚇到退避三舍⋯我心想:這是在寫論文嗎?
但在稍加閱覽之後,我馬上就發現我錯了。人如其書,也許乍看前面幾行,甚至前面幾頁,你還沒被它吸引;但是,它是有「魔力的」,它蘊含著豐富的專業知識,看似很硬,但加了「俊杰式幽默」妝點後,形成豐盛好入口的「疼痛全餐」。不知不覺,便會一路看下去,發現內容並沒有如此艱澀,有時還會令人莞爾一笑。
這是一本專業書、工具書、入門書,同時,也是一本輕鬆小品。在此書,不同的人,可以獲得不同的資源:專業的醫學人員可以看出滿滿的實務積累經驗不藏私分享;喜好吸收這類醫學知識的人,能從書中開闊眼界;有疼痛困擾的人,可以對症下藥,當作工具書查找;對疼痛議題完全沒興趣如我者,竟也可以讀得津津有味,在裡頭發現令人會心一笑,增長知識的學習。
最後,作為看過此書的過來人,我衷心奉勸一句:「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不要被這本宛如鄰家大男孩的書籍給欺騙了,它能給你的,比你想像的還要多更多。
名人推薦:◎ 羅昌仁 台灣復健科學與臨床推廣協會理事長
「收、化、運、發」的心路歷程
第一次看到不同於過往,以治療觀點來探討治療策略的心得結晶,或許它真的不該被稱為一本書,而更該稱為是:一位臨床徒手治療師,於第一線執行、遇到挫折、省思、尋求答案、統整內心的心得整理。
清楚的看見這領域中所謂的大師,不外是開課累積學生拱抬名氣,或是結黨立派神話技術,再者工作室、治療所設立抽成後進營利,這紛擾的圈子似乎很難再看到一股單純、努力的清流。物理治療中欲冠上”徒手物理治療師”,其實是一種艱難又沉重的負荷,...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進入正文前,讓我先來分享「這本書」究竟是怎麼被構思出來的…坊間中,關於保健的書籍,端看數量,琳琅满目;論其內容,透徹詳盡。這可真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啊!相較於過往,知識的取得,不只輕鬆容易,也豐富多元。難怪有人說:「資訊普及的現代,秘密不再是秘密,資訊落差會變小,專業也會逐漸式微…」,尤其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各類怪奇的資訊,你都可在社群媒體上透過第三者的提問或分享,滿足你的渴望與好奇。面對如此環境,陳列架上是否需要我的這本書?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認真思考過一段時間,畢竟寫作這件事,茲事體大、曠日廢時。或許有如娥蘇拉在《地海巫師》中所寫道:「別因一件事似乎是好事而去做,只做你必须做的。」在找不到寫作的真正理由與強烈動機下,我只能將寫作的想法擱置在我內心深處,繼續埋首於物理治療的臨床,日復一日又一日。請容許我先岔開話題…
話說,物理治療師在臨床的職稱,實在頗有趣的。有些人稱呼我們為治療師或復健師,但其實更多人是敬稱我們為「老師」,尤其當我還是實習生時,患者們就直稱我們為老師,實在是讓我受寵若驚!直到實習結束,我恍然大悟,原來身為一位物理治療師,我們不只要想盡辦法解決患者的痠痛,還要仔細回答患者們的疑惑,最後更要認真教導他們各種預防保健方法,這就是患者稱呼我們為老師的緣由!
拉回話題,就在日以繼夜工作的某一天,我大腦裡的燈泡突然亮了起來,其散發出的光芒,讓我看見了一直不以為意卻又頻繁相似的癥結,也就是患者們共有的疑惑:「為啥會發生?如何才會好?該怎麼避免?」
然而要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就必須先知道問題在哪?若根據過去的醫學教育或臨床經驗,我們可能直覺地將痠痛的根源,歸因在年齡因素(老化、退化)、職業特性(勞損、職業病)、意外傷害(扭傷、挫傷)…等。只是當我實際去評估分析大量不同的案例時,所觸及的真相令我訝異不已,因為許多病因與我們過去的認知迥然有別。舉例來說:
1. 足底筋膜炎
過去我們認為足底筋膜炎容易好發在年長者、久站、運動過量的人身上,但實際臨床卻有不少年輕人、久坐、不運動的人,同樣有足底筋膜痛的困擾。這是為什麼呢?
2. 腕隧道症候群(滑鼠手)
過去我們認為腕隧道症候群,大概是電腦族、作業員要面對的職業傷害。但臨床卻有一些尚未步入職場、不使用電腦的青少年,同樣有腕隧道症候群的困擾。這是為什麼呢?
3. 背痛(脊骨病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不分人種、男女與老少,約有80%的人都曾有過背痛經歷,而這當中又有80%的人,一輩子都遭受背痛困擾。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不斷思索著:人體結構,難不成有天生弱點?
令我驚訝的還不只如此,我的臨床資歷已有十年以上,雖稱不上老資深,但也見多識廣。我在2004年左右進入臨床實習,那時復健科清一色全都是中老年人居多,偶爾會看到青少年、小孩出現。倆者的差異在於中老年人的痠痛常是工作勞損、老化退化所造成的,而青少年、小孩多以意外傷害為主。當時,診間偶有一些趣味的情境,就是人數眾多的老長輩會揶揄「勢單力薄」的年輕人,開玩笑地說:「這麼年輕就來復健科報到,以後老了要怎麼辦啊?」
2009年再次回到臨床服務時,我已嗅到「時代變了、環境不同了」,因為痠痛求診的年齡層逐漸下修。以往是進入職場3-5年的族群才有的痠痛困擾,現在已慢慢出現在一些大學生身上;爾後不久,少數的國、高中生也加入戰局;偶然之間,更穿插幾個國小生。換言之,這些非意外傷害導致的痠痛族群逐漸年輕化,難不成現代年輕人都成了「奧少年(身體不堪的年輕人)」嗎?
我再次深深思索著:這些年,環境發生了什麼事…為何痠痛被加速促成呢?
針對上述這兩個問題,我早有大致想法,但總覺得缺少決定性的論述。因此,一直擱置在推測階段,而不敢妄下定論。約莫在幾年前,我的同學,康富傑(康富物理治療所院長),是位可靠、專業又優秀的物理治療師,在與我切磋之中贈予我一本書,也就是丹尼爾教授的經典著作《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我這位可愛又風趣的同學,用堅定的眼神注視我,認真地說:「俊杰…這本書一定對你有幫助!」因為這本書驗證了他的想法,當時他用了一句簡短有力的話來表達他對痠痛的看法,著實讓我印象深刻。這句話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
先天,就是人體演化至今的「身體結構」;後天,就是我們所生所長的「文明環境」。這實在與我當時的兩個疑惑有著微妙的契合啊!在拜讀完丹尼爾教授的經典著作後,我終於找到了能填補過去論述不足之處,進而幫我從推測走向定論。而且我深信這個定論,一定能解釋多數人的共同疑惑:「為何會痠痛」,並指引多數人一個方向:「如何避免痠痛」。
在找到理由的興奮下,我又再次自問:陳列架上是否需要我的這本書?這時,三個強烈又堅定的動機,出現了…
1. 丹尼爾教授的著作絕對稱得上經典,從他的著作中,你可以知曉人體的演變與環境的變化。只是作為哈佛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丹尼爾教授著重在演化適應與文化影響,自然較少著墨於病因與病理。恰巧地,我的臨床經驗與醫病學理是可以補足這個區塊,讓人體演化與環境演變這兩大主題,更貼近我們的日常。
2. 在細閱坊間書籍後,我發現多數保健書籍常立論於一個特定主題,比如:關節炎、脊椎病…等,這雖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事物的部分特性,但單一面向的探討,有時不利於我們看清事物的整體特性。再者,社群媒體雖有豐富多元的資訊,但常是片段或出於個人見解。在缺少專業論述或佐證下,有時常造成混淆或誤解。因此,若能同時兼具廣度與深度,讓你看見整體面貌又能知曉來龍去脈,如此這般,是不是更能讓我們與生而為人的自己「合而為一」呢!
3. 人體病症,千奇百怪,不時有新的病症被發現或重新定義。令人意外地,人在肌肉、骨骼、神經等方面的病症,反倒一如既往,沒有太多的新花樣,不過卻有極高的共通性,比如:背痛比例達80%、肩痛比例達30%、膝痛比例達19%。然而,共通性的另一層意涵,代表「只要是人」我們會遭遇的問題,其實相仿雷同。藉此我會將臨床案例、時事趣聞或常見議題,一一嵌入本書並詳細解析。如此一來,我們就能鑑往知來,從過去連結現在,進而找到借鏡或解答!
有了關鍵性的理由與強烈充分的動機後,剩下的就是想法。我想要她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醫學,在過去總是被塑造成高高在上、不可任意攀附的專業。畢竟這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是攸關生命的,我們當然不能輕率視之。只是話說回來,醫學講述的對象是誰呢?是人啊!既源自人的一切,就該貼近於人、普及於人,並使人能夠理解與接受。這裡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中的一段話: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曾有位叫陽子居的人,在旅途中想向老子請教學問與修行,老子在途中長嘆:「我原以為你是個可以琢磨成才的人,但看你這副樣子,沒什麼好說了…」
被老子「酸」成這樣的陽子居,當下無法回應,之後他們來到了客棧,陽子居依舊恭敬侍奉老子,等待合適時間,跪行問道:「方才學生想請教老師您,但擔心打擾老師,現在有了空閒,請老師指出我的過錯。」
老子說:「你看你,一副態度傲慢,人人疏遠你,深怕與你相處,要知道真正品行清白的人,時時刻刻都不認為自己清白;德行充實的人,要好像有所不足。」
陽子居一聽,驚醒回應:「學生謹受教誨。」
原來拘泥形式的陽子居,剛到客棧時,旅店的人在客套迎接完後,大家都避而遠之。受老子點化後,陽子居的內心已轉化,並讓自己變得自然而融入於人,大家也開始熱絡靠近他…
試想,專業不也該如此嗎?如果每位專家都用艱澀的語言來抬高自己或樹立高牆,如此便成了人人口中「專業的傲慢」,使人退避三分。故此書,我祈望她要能平易近人!
以上就是這本書被「從無到有」創作的理由、動機與想法。身為作者,我盼望你能從書中找到你想要的,哪怕只是一丁點,都賦予我這段創作歷程有了價值與意義。
最後,讓我簡述一下本書的大綱架構:只要誕生於這世上,你的旅行早已啟程,而且是趟無法回頭的旅程,我們姑且將這趟旅程稱為勇者之旅吧!現在我們要來場行前說明會:
1. 主角是誰呢?
抱歉!主角不是你,而是你寶貴的身體!
2. 主角有哪些天賦技能呢?
也許你的身體過目不忘、精通廚藝、能歌善舞…等,也可能目前什麼都還沒學會。不過別擔心,生而為人的你,早已被賦予基本的生存技能。本書的第二章將帶你了解身體的天賦本能,堪稱一絕的同時,卻也必須付出代價。
3. 主角身處什麼樣的環境呢?
生存環境有時對你的身體所有助益而使你享受其中,有時會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並讓你遭受苦痛。因此,認識旅途環境是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因為忽略環境的重要性而搞得自己水土不服。本書的第三章將帶你重新認識我們身處的環境,從中理解環境演變與我們身體之間的利害關係。
4. 主角有哪些旅伴呢?
漫長的旅行總是少不了旅伴。有些旅伴逗趣而讓旅途增添了不少樂子,有些旅伴不好相處而讓旅途痛苦萬分。人生這趟旅行,伴你身體左右的旅伴通常不是你能選擇的,這時你得學會如何面對、看待並與之相處。本書的第四章將帶你認識糾纏身體一生的旅伴,好壞難分,但你的身體通常不太會喜歡它們。
5. 主角有哪些神兵呢?
勇者的手中絕對有把能夠克敵制勝的勝利之劍,妥善運用這把神兵,不只可以減少旅途中的阻礙,還能讓旅行順心自在;若棄之不用或錯誤使用,非但對旅程毫無幫助,甚至還會傷害自身。本書第五章將帶你認識能幫助身體的神兵,不過它是把雙面刃,必須謹慎使用。
勇者啊!面對如此絮絮叨叨的我,你是否已經開始感到不耐煩呢!不打擾各位了,預祝各位在這趟勇者之旅,披荊斬棘,有所獲益!
勇往直前吧! 我敬愛的勇者…
◎第一章
進入正文前,讓我先來分享「這本書」究竟是怎麼被構思出來的…坊間中,關於保健的書籍,端看數量,琳琅满目;論其內容,透徹詳盡。這可真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啊!相較於過往,知識的取得,不只輕鬆容易,也豐富多元。難怪有人說:「資訊普及的現代,秘密不再是秘密,資訊落差會變小,專業也會逐漸式微…」,尤其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各類怪奇的資訊,你都可在社群媒體上透過第三者的提問或分享,滿足你的渴望與好奇。面對如此環境,陳列架上是否需要我的這本書?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認真思考過一段時間,畢竟寫作這件事,茲事體...
作者序
◎ 林俊杰 物理治療師
十多年前,我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離開學校後,我曾在骨科、復健科診所服務約兩年,所從事的工作就是現在人們熟悉的復健治療,內容不外乎就是操作許多復健儀器,像是電療、熱敷、牽引…等,只是每天看著無數痠痛者前來就醫,心中不由得納悶、苦思:痠痛的本質是什麼?
有趣的是,當一個環境待久了,你一定會開始聽進某些「聲音」。對我而言,大概就是患者的怨懟:「為什麼不會好?」如實的聲音,在我的腦海裡,可說是餘音繚繞啊!但做為只能操作電療儀器的治療師,我如脫罪般地將一切的無能,歸咎給「毫無作為」的復健儀器,同時將所有希望寄託在物理治療技術系統中的徒手治療。
為了透徹瞭解人體痠痛問題,我投入大量的資源與不再復返的靑春,跟隨國內外的專家,努力鑽研治療技藝。那時只有一個霸氣的初衷:我要解決問題!在完整學習徒手治療技術後,心中更加篤定,單靠儀器治療的方式,對患者痠痛的改善是有限。於是我帶著幾乎沸騰的鮮血、懷著捨我其誰的壯志,在2009年設置屬於自己的治療所,並寄望徒手技藝在病症處置上,不只要有效,還要能「完全根治」。我不可能一下子成為大師,即使學會老師們教授的治療技術,仍有妖魔鬼怪般的病理問題不斷地挑戰我的技藝、消磨我的心智。這時,伴著我的是前輩直授的心法:病人就是老師,工夫就是時間!
學習沒有捷徑,在時間淬鍊下,我開始對各類病症有相當程度的理解,也能有效處理痠痛。經過數年的奮鬥,約莫2016年左右,我取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雖然稱不上檯面上的功名,但在地方上也算有丁點聲量…這樣的我,成功了嗎?未停歇的聲音,給了我答案:偶而會再痛、久久痛一下、好了又再痛…
事實是殘酷的,現實是不堪的,我未能抵達完全根治的理想鄉,頂多只是減輕痠痛、延緩時間、降低次數罷了!一再被「痠痛大魔王」擊倒的我,必須回到起點,再次思考:痠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其實我們都知道痠痛只是一種「結果、現象」,而非「原因、起源」。治療技巧再完美,也只能處置結果,卻無法抑止原因。那麼人體容易痠痛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現代人類」經過20萬年的天擇洗禮,演化適應成如今這副模樣,帶著優勢也伴隨缺陷。其優勢,讓人類得以生存並延續物種;而缺陷,則讓人體存在諸多的結構弱點,這是我們容易痠痛的先天原因。
單只是先天缺陷,還不足於教人絕望!思考生物的一切,不光在生物本身,也包含生存環境。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環境下,為了生存適應必須發展特定的行為模式。然而,人類不只發展特定的行為模式與固定習慣,甚至還形成文化。人類的文化在歷經了採集狩獵、農業、工業、資訊時代之後,我們的行為習慣早已產生巨幅的變革。只是為了適應後天環境所發展出的行為習慣,其實不利於我們的身體結構,這是我們容易痠痛的後天原因。
綜觀臨床數據,至少八成以上的痠痛問題都與先天人體結構或後天環境行為有關。然而要探究這兩大主題,實在過於龐大,也是沉重,宛若一本無趣的人體操作手冊,但若我們不去了解「生而為人」的自己,不去覺察「養成行為」的環境,我們又怎能擺脫痠痛的原罪呢?我仍會想傾聽你的聲音,但這一次,請你聽聽我的聲音,我想傳達的只是「你身體的聲音」。
◎ 林俊杰 物理治療師
十多年前,我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離開學校後,我曾在骨科、復健科診所服務約兩年,所從事的工作就是現在人們熟悉的復健治療,內容不外乎就是操作許多復健儀器,像是電療、熱敷、牽引…等,只是每天看著無數痠痛者前來就醫,心中不由得納悶、苦思:痠痛的本質是什麼?
有趣的是,當一個環境待久了,你一定會開始聽進某些「聲音」。對我而言,大概就是患者的怨懟:「為什麼不會好?」如實的聲音,在我的腦海裡,可說是餘音繚繞啊!但做為只能操作電療儀器的治療師,我如脫罪般地將一切的無能,歸咎給...
目錄
◎
致謝
自序 那個聲音
第一章生而為人
第二章天賦技能
第三章人工環境
第四章自然定律
第五章後天努力
終 章一線之隔
補充資料
記事雜談
參考文獻
後記
◎
致謝
自序 那個聲音
第一章生而為人
第二章天賦技能
第三章人工環境
第四章自然定律
第五章後天努力
終 章一線之隔
補充資料
記事雜談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