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一O九學年,我有機會為成大醫學系一年級學生,設計安排習醫之道課程中的反思寫作,此為首創而別具意義。習醫之道為成大醫學院醫學人文之特色課程,也是全國各醫學院的標竿,這樣的傳承來自創院院長黃崑巖,“Before becoming a doctor, become a man.”成為醫師之前先學做人的醫學教育理念與作為。反思寫作是進入深度學習與深層思考的方法,更是培養同理心,體察自我及他人情感,從經驗反思學習建立未來方向,培養醫學專業素養,促進臨床學習,堅定社會承擔與從醫初衷,為未來醫學生進入醫業,必要且重要的核心能力。驚喜於學生們在自訂題目、自由書寫的反思寫作課程作業中,能有令人驚豔的作品。學生的作品行雲流水,字裡行間流露細膩與用心的觀察,情感的脈絡巧妙的譬喻,真實記錄對生活與生命的感知,是學習成長過程無價的資產,作品展現出醫學生敘事反思並為之感動的能力,課程的成功引導不言可諭。集結成書,讓珍貴的故事傳頌並更具教育意義。
反思是一種和自我靈魂對話的方式,透過細膩的觀察與敏銳的感受,反身朝向對自我的態度、觀念、情感及情境的思考,用以培養同理心、溝通表達及人文關懷的能力。美國教育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onald Schon,於一九八三年在他的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提出反思是一種從經驗中重新學習的方法,改變對事物習以為常的思考與行為,避免刻板印象,發展新的方法,來處理未來複雜的問題。哈佛醫學院Jerome Groopman教授在二OO七年所著How Doctors Think也提到,為什麼醫師會成功以及為什麼會犯錯,關鍵在於他的思考方式。思想是會有力量的,藉由慢下來,覺察自我的情緒、反應、情感與醫療抉擇,及如何能更好地思考,可減少醫療錯誤的發生,這正是專業素養常忽略的部分(Get doctors to think about their own thinking)。哥倫比亞大學Rita Charon教授於二OOO年提出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藉由疾病敘事的方式,深刻且療癒式地,理解病人疾病與痛苦,而反思寫作就是一種敘事醫學的訓練。培養醫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傾聽、認知、吸收、同理、闡釋進而為之感動,建立未來實踐的能力,正是反思寫作課程的目的:Write to Learn, Write to Reflect, Write to Express, Write to cultivate the self。
在學生自由書寫與討論分享的過程,看到他們左右腦並用的創造力,理性感性兼具,更顯自我學習、主動學習的獨特性。他們記下種種美好與感動,挫折與憂傷,震撼與不解,說不完的心事,渴求回應自我內心,連結他人與世界。巧的是學生們的文章,恰好分為四類,從醫學生必然經歷的服務學習,自我反思,進而到家人關係的反思,最後為生命與醫療的反思。反思寫作是一場發現之旅,通過召喚回憶,又給予一種新的詮釋。學生們的文筆未盡成熟,代表他們對於未來,正踏著探索的步伐。反思能力的養成,從刻意的書寫練習開始,用反思寫作的方式來學習如何反思,然後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課程以反思五元素:Reporting、Responding、Relating、Reasoning、Reconstructing(一九九九年澳洲教育學家Bain J.D.等學者的反思五層次架構),引導學生有步驟有系統地思考,透過連結、轉化、分析、推理與提問,將5R的層次融入於無形!欣見大一醫學生習醫的起點,此不可多得的作品集,更可作為未來醫學人文的教案,探索其中的提問,極富意義與價值。這樣無價的成果將會留下深遠的影響。
非常感謝不遠千里而來授課的老師們:臺大梁繼權教授、北醫林文琪教授、臺大盧佳文醫師、成大醫學系九六級校友作家吳妮民醫師、花蓮門諾醫院黃信恩醫師,以及高雄榮總陶宏洋醫師,帶來不同的醫學人文內涵與思考,豐富了這門課程。最要感謝成大醫院教學副院長林志勝教授,開啟並深耕習醫之道課程,投注相當心力,才能有今日之成果。教學中心陳炯瑜主任給予我籌劃課程的機會,並支持編輯出書的想法。醫學系謝式洲主任慷慨支持課程相關費用。習醫之道課程的醫師師父們,給予學生有形無形的啟發,教學中心課程助理彥伃的大力協助,都促成這門課的成功。
最後由衷感謝成大醫學院沈延盛院長,支持醫學人文不遺餘力。成大醫院沈孟儒院長極為重視教學,讓低年級醫學生能跟著醫師師父們,提早進入醫院臨床環境學習;林其和院長在醫學教育改革的先見之明;林啟禎教授建立醫學人文的日常實踐。他們為本書寫推薦序,文思泉湧下筆千言,讓我又驚又喜,大大激勵我編書忐忑不安的心情。本書的付梓,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謝謝一一五級醫學生們願意分享作品,否則這本書無從誕生。成大醫學人文的氛圍,有領航者們的支持,有追隨者們一棒接一棒,就像一門隱形的課程,所有成大人都受到潛移默化。
醫學生從某個角度來看,是一個很特別的族群,他們從小聰明過人,努力不懈,才能來到醫學的殿堂,他們對生活的觀察,生命的理解,醫療本質的實踐,如何能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如何成為一位良醫?相信是很多人感興趣的。這是一本特別適合醫學生、醫師、對醫學有興趣的人看的書,甚至是寫下這些故事的醫學生們。理解這些未來醫師背後的思路,如何在這條習醫路上所思所為,將有助於醫病關係與自我認同。透過細細品味這本書,反思學習還在繼續……!相信學生們再次閱讀這些曾經反覆思考的提問時,仍能從源源不斷的反思經驗學習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