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期前,有一段時日被稱為「潛伏期」,它是什麼?有什麼在消失中?或者有著新的因子就要出來宣稱它的存在?
◎關於latency period被譯為「潛伏期」,相較於靑春期的喧嘩吸引人們注意,潛伏期是一個被理論較忽略的領域,但由於它的被忽略,反而吸引我們想去探索它。
◎Laplanche和 Pontalis(1973)在《精神分析辭典》中說明了潛伏期的意思大致如下:他們主張潛伏期是從五六歲嬰兒性慾期消失,到靑春期開始前的時期,外顯上像是性慾進化的停頓期。
★關於psyche、soma
如果嬰孩在發展的過程裡,外在環境不是先主動適應嬰孩,再慢慢適時的被動適應,而是可能過於侵犯或者過於忽略,溫尼科特稱呼這種情況是外在環境的「侵襲」。
如同生物的免疫概念,在心理機制上,編派了mind(心思)出馬來應付外來的侵襲,在發展的過程,由於mind會愈戰愈猛,愈來愈壯大,它會誘惑psyche(精神或心)和離開soma(身體或身),而重構成mind-psyche的新組合。
此時,soma變成孤立,自己成長,溫尼科特表示這樣的發展,會造成嬰孩的存在連續感出現問題。
★關於潛伏期
我們想著如何探索「潛伏期」呢?我們無意只是回顧他人對於它的論述,我們找到不一樣的探索方式,那就是如我的朋友們今天嘗試描繪的,以某個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搭配一部電影,這是我們的思索工具。但不希望我們要探詢的潛伏期,這個廣大迷人的所在,只被我們的工具所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