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理想中的醫療環境應該是什麼模樣?
不再面對白色牆壁、沒有刺鼻消毒藥水味,改以明亮親切的顏色、清楚明確的標示;
不用冷冰冰的數字代碼或科別來命名病房,改用「希望」、「安閑」、「暖和」等親切用語;
醫院內部動線規劃一目了然,不再像走迷宮一樣繞來繞去;
戶外空間除了庭園造景,還提供候診或住院孩童遊樂設施;
醫療人員跟病患家屬一起迎接新生命或是一同遭逢生命的最後關頭……
這樣的醫院,並不是痴人說夢!
作者在就任島根縣立中央病院之際,遭逢種種困難與反抗,但他堅持「病人是醫療的主人翁」的理念,一步步改革,不僅首創日本醫院整合資訊系統,改革了醫院硬體設施,也改變了醫療人員對待病人的態度,更實踐了作者所堅持的理念。本書就是作者在這段改革期間所體悟出來的醫院管理之道。
作者簡介
【作者】瀨戶山元一
.1944年 生
.1970年 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專攻消化器外科學,在日野原重明教授(現任聖路加國際病院理事長)薰陶下,以重
視初級診療,「病友為中心的醫療」為職志。日本專賣公社京都病院任職。
.1979年 擔任市立舞鶴病院外科醫長
.1982年 升任市立舞鶴病院院長;解決了自治體醫院通病的紅字體質。
.1992年 轉任島根縣立中央病院院長
.1999年 開幕的新醫院,引進了世界首創的醫院整合資訊系統,以重視病友立場的「島根縣模式」的醫院受到高度的
評價。
.現 任 高知縣、高知市病院組合理事,預定於2004年開幕的「高知醫療中心」院長人選,擔任該院自基本設計籌劃階段至營運為止的帶頭總指揮。
- - -李源德
三年前,結識瀨戶山元一院長,同樣承命管理公立醫院,面對不少難題,頗有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之感。此後便有很好的互動,互相切磋,尤其彼此的理念看法頗為接近,追逐同樣的醫學人生。
我在醫界工作近四十年,從醫學生、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一路到擔任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及醫院院長。當然我也曾經是醫院的病人或病人的家屬,陪伴父母至親、恩師學長、好友或長輩,在台大醫院或其他醫療診所,度過艱困難忍、求援無助、挫折失落的歲月時日。我看到、聽到、感到、想到,我知道病人的需求感受─他們要健康、要正常、要安適、要便利、要尊嚴。
可是在傳統的醫療認知裡,病人只是醫學的附帶品,醫師才是醫學的主人。近年來,由於民眾意識高昂,帶來許多反省,醫療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專業,醫學提供醫療的根本。或許醫師可以成為醫學的主角,但是醫療的主要目的在祛除病人身心不適的病痛,以維護病人的健康、營造病人的生命活力為主軸,所以病人的權利應該予以尊重,醫學應以「病人是醫療的主人」作為圭臬。
瀨戶山元一院長於2000年所出版的《????患者??中心????病院??????》,翻譯為《理想的醫療國度》,在這本書中揭露他個人醫學人生的歷程,與我大半輩子的人生頗多相仿,閱讀起來頗多共鳴,於是徵得作者同意,央請陳永濱先生將本書原版日文譯為中文出版,以饗大眾。
瀨戶山先生,1944年出生,1970年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專攻消化器外科學,早年服務京都大學相關醫院外科,37歲即已嶄露頭角,擔任市立舞鶴病院院長,發揮營運管理長才,使醫院轉虧為盈,深受肯定。1992年,又經舉薦出任島根縣立中央病院院長,大力改革,無論軟硬體都大幅改變,修訂不合適的典章制度,改造墨守傳統所衍生的缺失,扭轉不正確的想法及觀念,注入新世代的管理概念,使中央病院脫胎換骨,展現全新的風貌。瀨戶山元一院長將他的一生奉獻給醫療世界,並完整呈現其間的心路歷程之後,又受任規劃高知醫療中心,自基本設計至營運的總指揮,已於2005年開幕。
在翻譯及審定過程中,有幸用心覽讀,我認為本書有不少精髓,應該特別加以推薦。瀨戶山先生指出,當今的世界,因少子老化、價值多元化,且面對醫療財務收支失衡的醫療社會,顯然必須有不同的思考。他說現在的社會是從生產轉成生活的現實社會,我們要從製造思考變成服務思考,從治病的機制改為健康的營造,從單一權威性的醫療服務改為多樣性的醫療提供,從個人單兵醫療變成團隊醫療工作。
瀨戶山先生更提出「護理是醫院的顏面」,意指醫療的好壞、醫院的氣氛及照護的細緻與否,都可由護理同仁展露出來。因此,他刻意將護理的層階提昇到與醫療、醫術及事務局同等,不只是醫師的附屬品,他要求從原來被動消極的醫療照顧,轉成為主動、積極的護理照顧。因此,他主張護理的教育養成,應該有自我體系環境,如自己的教員、教育價值及教育目標,不要成為醫師的附庸。
另外,醫院組織結構也是一個重點,瀨戶山先生認為要有穩固妥適及掌握機先的決策機制,領導者要有改革雄心,要勇於接受挑戰,不畏縮、不膽怯,要擅長溝通,要將大家的心思及意見融會貫通,要利用實踐活化醫院。瀨戶山先生在本書尚且提醒大家,”Restructuring”是指在現有的組織之下重新塑造新的組織結構;而”Reengineering”是將現有的組織結構加以破壞,再重新塑造。瀨戶山院長經營島根縣立中央醫院,合併高知縣立及市立醫院,一個人一生中有機會經歷了兩次”Restructuring”及”Reengineering”的經驗。瀨戶山先生現身說法,彌足珍貴,很值得台灣目前正歷經慘淡局面,有待重整再造的公私立醫院參考及借鏡。
瀨戶山院長認為改革需要制定典章及制度,要有工作手冊、臨床指引或臨床路徑的規範。一家優質的醫院要有好的醫療品質,而好的醫療品質則包括高度的醫學品質、優秀的醫療品質及良好的設施設備。除此之外,也要有領先的醫療技術、透明的醫療內容及滿足的醫療經濟。
瀨戶山院長的醫學人生充滿人文關懷,也展現豐富的人文素養。他的內心世界建構,來自一生的歷練及修養,1988年他在島根中央醫院完工前,忽然罹患急性心肌梗塞,起死回生之餘,尤能感同身受,在恐慌無助中找回自我,更關切病人的不幸,更熱烈要尋回病人的自尊。
他認為一個醫療人要有三”P”:Practice、Philosophy及Passion。要務實、行動;要有理念、哲學思理;也要熱情及熱誠。在理想的醫療國度裡,我們要營造一個理想的醫院。這家理想的醫院是一個充滿醫療倫理的地方,必須有堅強的醫療團隊,可以提供使病人痊癒及康復的環境,要能延續醫療,進行完善的居家照顧。此外,這家醫院也要做到完整的病末照顧,讓每位病人無怨無尤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刻,滿足每位病人臨終的願望。
工作其中的每位醫療同仁,應竭盡所能,一本良心及良知,協助病人學會與疾病共生,積極為病人盡早找到正確的醫療;營造爽朗愉快的醫療環境,為病家提供樂意接受的醫療;一本自己的專業極限,以專業來行使上天交付的使命,以專業的約束及自由,為病家提供他們可以接受的醫療。我們是代天行道的專業醫療工作者,需要我們一起來營造這樣的「理想醫療國度」。
讀了這本書,更堅定我在白色巨塔行走的步伐。我不再獨行,我有同道。(2005/7/6)
【譯者】陳永濱
吳鳳工商專枓學校專任日文講師兼機械工廠主任。
著作有:《治具設計與製造》(日文譯)、《壓床板金工程名詞》(中英日對照)等。
【審定】李源德
前台大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