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在不知不覺間戴上面具,隱藏自我,以致久而久之無法分辨哪個是真正的我,哪個是造作出來的我。
為何人們會缺乏安全感、害怕敞開心扉,總是隱藏真實的情感,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這種自我防衛,又為何讓人們戴上面具、扮演角色,並玩起各種不同的把戲?
本書能讓你敞開心扉,真實坦露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對身旁的人也能坦誠相待。
作者以其深入觀察與豐富的輔導經驗,從心理科學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剖析人際關係的奧祕,幫助人們敞開內心,真實地面對並接納自己,活出在眾人與上帝面前亳無隱藏、表裡如一的「真正自我」。作者深信,唯有「告訴你我是誰」的勇氣,才是使一個人邁向成熟、奉獻與真愛的重要關鍵。
作者簡介:
包約翰(John Powell)
天主教耶穌會的神職人員。曾於西巴登大學(1961-1965)、貝拉明神學院(1965-1968)和羅耀拉大學(1968-2001)擔任神學與心理學副教授。著作極為豐富,包括許多結合神學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如:《Why Am I Afraid To Love?》、《The Secret of Staying in Love: Loving Relationships through Communication》、《Unconditional Love: Love Without Limits》、《Happiness is an Inside Job》,以及《Will the Real Me Please Stand Up》等。
章節試閱
1
了解人的真實情況
瑞士心理學家兼作家保羅.涂聶爾(Paul Tournier)曾說:「人與人之間能夠懂得彼此互助,是多麼美麗、愉快又了不起的經驗。」因此,他強調人們需要有人願意傾聽、重視,並且了解,這一點也不為過。
現代心理學已經引起我們對這方面的關注。所有心理治療法最中心的要點,就是幫助人們能進入如同幼兒在母親懷中,毫無保留地向母親盡情傾吐的境界。
一個人想要獲得充分發展,欲尋見並享受美好、充實的人生,至少要有一個人真正了解他。必須先對一位可信賴的知己絕對地坦誠開放,才能正確地認清自己。
請試著聆聽這個世界的各種言論,包括國與國、丈夫與妻子之間的對話,經常猶如雞同鴨講,未能進行真正有效的交流。
此處所說的「交流」,是指某人或某事成為彼此所共知、共有的過程。比如,你把你的祕密告訴我,我就知道你的這項祕密,於是我們可以說你已經將它和我「交流」了。
但是,如果你願意,不只這個祕密,你還有更多的事物可以與我「交流」。你可以告訴我,你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正如我也可以告訴你,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真正的」我
在今日社會裡,凡事講求有憑有據,所以當我們批評有人在他「真正自我」的臉上戴了副面具,談到有人扮演著與他「真正」自我不同的角色,我們的理論根據就是:任何人在他內心深處的某個角落,必定隱藏了一個真正的自我。假設這個內在的真我是個靜態與固定形式的實體,那麼它總會有被迫去刻意掩飾的時候;同時,也有深藏不露,最後卻原形畢露的時候。
關於真正自我是靜態與固定形式的實體,或許有許多理論可以從各方面支持這項假定,但我認為這種觀念只會使人陷入迷思,而且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很明顯地,一個人必須不斷地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塑造來完成他這個「人」;因此,你我的內在並不是真實且固定的人。如果要分析我是怎樣的人,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我─
所思想
所判斷
所感覺
所評價
所愛慕
所推崇
所敬重
所恨惡
所害怕
所渴望
所期待
所相信
所承諾
因為這些陳述是為我個人所下的結論。然而,這些陳述能很容易被徹底了解嗎?並不容易,因為它們總是不斷地進展,特別是在變化中進展。所以,除非我們內心已經絕望地封閉,否則所有為我所下的結論,將會永遠不斷地變更。
在我裡面的人格,並非像果子內那小硬核般的實體,也不是已成形,真實可靠又具永久性、固定性的事物,而應視為一種機動的過程;換句話說,如果你認得昨天的我,請千萬別以為昨天的我,和你今天所遇到的我一樣。因為我體驗更多的人生,對於我所愛、所苦惱和所禱告的人,已經達到新的深度共鳴,所以我已經有所不同。
還有,也千萬別給我設下固定不變的能力「打擊率」,因為我常在「那左右」迎著我日常生活的各種機遇,不斷地揮動自己的球棒。試著接近我,你會驚奇地發現我的臉、雙手和聲音早已悄悄地改變;我確實變了。然而,即使你看出來,我還是有那麼一點點不敢告訴你我是誰。
(節錄自第1章)
1
了解人的真實情況
瑞士心理學家兼作家保羅.涂聶爾(Paul Tournier)曾說:「人與人之間能夠懂得彼此互助,是多麼美麗、愉快又了不起的經驗。」因此,他強調人們需要有人願意傾聽、重視,並且了解,這一點也不為過。
現代心理學已經引起我們對這方面的關注。所有心理治療法最中心的要點,就是幫助人們能進入如同幼兒在母親懷中,毫無保留地向母親盡情傾吐的境界。
一個人想要獲得充分發展,欲尋見並享受美好、充實的人生,至少要有一個人真正了解他。必須先對一位可信賴的知己絕對地坦誠開放,才能正確地認清自己。
請...
作者序
序
現代人內心的寂寞是空前的。當人們開始強調人際關係時,無意中也吐露了內心的空虛。受到都市化與工業化的影響,人們一再地遷移。生活方式趨於流動性的環境,連最親密的家人之間也缺乏溫暖的互動。現代人的生活充斥著電腦與科技,忙碌的程度更甚於過往。
觀察表現於外的行為,我們可以推測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正體驗到一種心理上的飢渴,他們所渴望的不是財富、享樂,而是真摯、親密的人際關係。
現代的科學世界不斷地在求真求實,現代的國際政治、商業社會與人際關係,卻處處顯得裝虛作假,恰巧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不甘同流合汙的人們與不願隨波浮沉的有志青年,面對被烏煙瘴氣所汙染的世界,感到厭煩、心痛。
年輕的世代打從心底,追求著一種自由自在的氣氛,一個無拘無束、不受壓抑的環境;在那裡,情緒可以隨意宣洩、情感可以自由交流;在那裡,痛苦與悲傷可以共同分擔、興奮與喜樂可以彼此共享;在那裡,任何人的錯誤可以公開而不遭蔑視,任何人的困擾可以吐露而獲得同理。知己與知己往來無需俗套,真我與真我相聚不必客氣。人們所追求的,就是此種真實與親密的人際關係。
分析現代人的心理,從事諮商輔導工作者,都會異口同聲地承認:改善人際關係是他們當前的迫切任務;而人際關係的改善,有賴於彼此願意開誠布公。
現代人不知不覺中,都戴著一層面具、耍著一種把戲。雖然大家不知道耍的是什麼把戲、追求的是什麼目標,但千篇一律都在掩飾自己。《為什麼我不敢告訴你我是誰?》的作者憑著豐富的諮商輔導青年經驗,把人際關係的奧祕深入淺出地予以分析。
為揭發人們藏在假面具後的陰謀詭計,為幫助人們面對自我、接受自我、開放自我,並且以真實的自我與人交流,本書實在是一部促進行為科學的優秀作品。雖然不是巨著,但所傳達的意義卻既深且遠。譯者的筆調輕鬆流暢,將作者的寶貴思想介紹給華人,實在值得欽佩。作者、譯者對人的愛明顯流露在字裡行間。懷著同一信念的筆者,在中譯本出版問世之時,甚願本著輔導工作者的精神,向廣大的社會大眾推薦這部傑作。希望本書的精神,能充實每位讀者的人生。
朱秉欣
一九七三年一月六日於耕莘心理輔導中心
序
現代人內心的寂寞是空前的。當人們開始強調人際關係時,無意中也吐露了內心的空虛。受到都市化與工業化的影響,人們一再地遷移。生活方式趨於流動性的環境,連最親密的家人之間也缺乏溫暖的互動。現代人的生活充斥著電腦與科技,忙碌的程度更甚於過往。
觀察表現於外的行為,我們可以推測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正體驗到一種心理上的飢渴,他們所渴望的不是財富、享樂,而是真摯、親密的人際關係。
現代的科學世界不斷地在求真求實,現代的國際政治、商業社會與人際關係,卻處處顯得裝虛作假,恰巧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不...
目錄
序
第 1 章| 了解人的真實情況
「真正的」我/人的情況/溝通分析/
我們如何選擇對應的自我狀態/
預設:在「心理劇」中,誰將為主?/玩「把戲」
第 2 章| 成長為一個人
內向性與外向性/行動對抗反應
第 3 章| 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主被動關係與共鳴/
人際互動的五個等級/
第五級:陳腔濫調的對話
第四級:講他人的事
第三級:透露想法和判斷
第二級:表達情緒感受
第一級:完全坦誠
「推心置腹」式交流的五項規則
規則一:推心置腹的交流必須不含對別人的論斷
規則二:情緒與道德無關(無所謂好壞)
規則三:情緒感受必須以智慧和意志來完成
規則四:在推心置腹的交流裡,情緒必須被說出來
規則五:除了極少數例外,感受或情緒必須當下說出
「推心置腹」式交流的益處/
第 4 章|與情緒打交道
健康的方法/
一、認識情緒
二、承認情緒
三、檢視情緒
四、說出情緒
五、統整情緒
不健康的方法/
一、忽視情緒反應
二、繼續否定情緒
三、繼續蒐集反駁的資料
四、怪罪別人
五、你的作法「疏離」與「會合」的反應
第 5 章| 人的隱匿藏身處:自我防衛機制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轉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內射(Introjec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小心每個人/最好的辦法:以誠相待
第 6 章| 把戲、角色一覽表
自以為是者/感情用事者/容貌出眾者/
吹牛大王/丑角/競爭者/好好先生/
性格古怪者/憤世嫉俗者/自命不凡者/
支配者/作夢者/貪杯者、上癮者/
調情者/脆弱者/搬弄是非者/享樂主義者/
有自卑感、罪惡感的人/優柔寡斷者/暴躁易怒者/
學究書呆/孤獨者/受害者/救世主/
過度保護的母親/不服老的人/
可憐人/悶悶不樂的人/懷有偏見又頑固的人/
拖延者/遷怒者/性感尤物、色情狂/
受苦者/沉默寡言者、喋喋不休者/憂鬱者/
序
第 1 章| 了解人的真實情況
「真正的」我/人的情況/溝通分析/
我們如何選擇對應的自我狀態/
預設:在「心理劇」中,誰將為主?/玩「把戲」
第 2 章| 成長為一個人
內向性與外向性/行動對抗反應
第 3 章| 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主被動關係與共鳴/
人際互動的五個等級/
第五級:陳腔濫調的對話
第四級:講他人的事
第三級:透露想法和判斷
第二級:表達情緒感受
第一級:完全坦誠
「推心置腹」式交流的五項規則
規則一:推心置腹的交流必須不含對別人的論斷
規則二:情緒與道德無關(無所謂好壞)
規則三:情緒感受必須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