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重返文明
2035年9月5日清晨六點,木蘭特區新首都醫院8F-2801室。
清晨的陽光竄過窗戶邊緣的空隙,停留在奕書臉上,奕書使勁地張開眼睛,矇朧中看見了熟悉背影;他驚訝地大叫著:「博士!真的是博士嗎?」奕書不敢相信他眼前的一切。
12年前,他和博士正在喜馬拉雅山區追蹤野人時,不慎跌入溪谷,順著湍急的溪流載浮載沉,所幸被沖上一處淺灘,後來竟被野人救起,從此與野人為伍並長達12年之久。「博士」是他所看見的最後一個人類,也是他12年來第一次見到的人。
「老天保佑,你終於醒了。你失蹤後,我帶著搜救隊搜遍了整個山區,就是找不到你,原以為凶多吉少,想不到昨天看到電視的新聞報導,說於喜馬拉雅山區救起了兩個野人,其中一個脖子上還掛有「奕書」字樣的項鍊,我趕緊趕了過來,沒想到真的是你。」博士濕紅了眼眶,哽咽地述說著一切。
「那次掉入溪谷後,不知被沖到多遠的岸上,恍惚中一雙毛茸茸的手搖醒了我。野人夫婦很友善地找來草藥,替我治好了腳傷,又提供我食物。腳傷痊癒以後,我試圖找出回家的路,找了好幾年了,但都徒勞無功,後來索性放棄,從此與野人夫婦在深山裡面過著沒有文明的生活。直到最近野人夫婦相繼過世,我才帶著小野人,試圖重返文明。然而終因體力不支,又沒有食物,我們相繼昏了過去,醒來的時候就已經躺在這裡了。對了,小野人呢,他在那裡?他還好吧!」奕書問道。
博士:「他很好,他正在檢驗室裡接受檢查,等你好一點我再帶你去看他。你好好休息,總統先生昨天還親自打電話過來詢問你的狀況,要你好好調養身體呢!」
奕書:總統先生!總統先生慰問我?中國已經實施民主,改行「總統制」了嗎?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我到底離開文明多久了?彷彿可以感覺到,現在的中國好像有很大的變化。
博士:現在已經是2035年,你失蹤整整有12年了,這12年中國的確有很大的改變。
奕書:是什麼重大的改變,可以說給我聽嗎?
第二章、軟革命
博士:2023年,就在你失蹤那年的6月4日,一群學生在人來人往的天安門廣場上,拉開預藏在胸前的白布條,上面有紅色鮮血染印的八個大字「國會精簡,議員直選」;
學生們還來不及發表言論,馬上就被現場的維安武警連拉帶拖的帶走,並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起訴。原來這是一群來自北京大學的學生,他們平日就熱衷於中國民主與政治改革,並常在學校及網站上公開鼓吹:「中國必須實行民主改革,開放黨禁,國會議員直選,實行類似德國、新加坡的內閣體制……」,然而,當時的中央領導階層是不允許的,因為這就直接挑戰了「中國要由共產黨一黨領導」的堅持。
在公開審判中,學生領袖慷慨激昂的答覆:「我們到天安門不是要為六四翻案的,而是在為中國民主與國會改革做和平的請求。從前秦檜要殺岳飛,就給他冠了一個罪名,叫做『莫須有』;什麼叫『莫須有』,就是大概有吧!說他大概有叛國的罪嫌。我告訴你,就算是岳飛自己當了皇帝,他也沒有背叛國家,更沒有背叛民族,他背叛 的只是一個昏君,一個奸臣。我們有沒有錯,全國十四億同胞知道;我們有沒有錯,歷史會給我們一個交代的,你沒有資格定我們的罪。」在拘留所裡,他們開始絕食,並以鮮血在牆壁上寫下四行大字「行之浩浩蕩蕩,為之轟轟烈烈;力求自由平等,恢愎中華自尊」,以行動展現以身殉道的決心。而就是這四行字與成仁取義的決心,感動了全國同胞……。
奕書:後來就演變成全國性的大暴動,造成中國共產黨垮台?
博士:不,那時候的中國需要的是一場「軟革命」,而不是硬碰硬。香港以暴力手段爭取民主,嚴重傷害經濟與法治,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其殷鑑不遠,因此全國學生聯盟與民主社會團體,決定仿效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中國的民主聖地「武漢」,發起中國第三共和革命(第一共和為推翻滿清帝制,第二共和為推翻袁世凱稱帝,第三共和則是要終結中國共產黨的一黨獨裁)。果然一呼百應,各省立即熱烈響應,全國各地不約而同地發起和平請願、連署、示威遊行,甚至罷工、罷課、絕食、拒絕納稅等等,用盡了各種非暴力手段。最後中央政府妥協了,政治局接下了學生的請願書,答應了和平示威者的請求,因為他們深知中國已經到了民主改革的時候,沒有人可以阻擋這股歷史洪流,有了六四的慘痛教訓,就算動員軍隊包圍武漢,誰敢下令開槍,而就算是下了命令,解放軍也不會照著去執行,因為時空已經全然不同,學生們的請求是合情合理的,政治局高層同意與請願代表展開對話,並在會後發表四項共同聲明:
一、放棄「馬列主義」,改奉行「中國傳統儒家思想」。
二、「中國共產黨」改制為「中國社會黨」,繼續為推動新中國社會主義而努力。
三、開放人民組黨參政,各區議員直選,改行「內閣體制」。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改制為「中國國軍」,不再是黨軍,並聽令於合法之國家領導人。
奕書:這裡我有些不明白,僅憑這「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可以讓中國共產黨放棄既得利益,放棄一黨獨裁,做出如此重大的改革?
博士:其實,這只是借勢「順水推舟」。就像童話世界裡「國王的新衣」,只需要一個誠實的小孩,就可以輕易地戳破這個謊言。況且中共高層也早有共識,想借鏡新加坡的成功經驗來改革中國體制。大家心裡也都明白,共產主義只存在神話世界裡,這是一條沒有出路的死胡同,剛好藉此次局勢,消弭一些頑固守舊的保守勢力。此次和平改革若是成功,中國必定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真正民主法治的國家;而領導者必將名留青史,並為全世界所歌頌,其功勳甚至大於推翻滿清專制的孫中山。而美國華盛頓與中國袁世凱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權衡得失,聰明的人在乎的是流芳千秋萬世,而不是短暫生命的利益。
第三章、棄共
奕書:「軟革命」後,中國就徹底放棄共產主義了嗎?
博士:共產主義雖然是人類社會的理想境界,但那是美麗而不切實際的。其實早在1978年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中國就已經拋棄共產主義了,只不過還保留共產主義的外殼,來維持一黨獨裁罷了。
奕書:這裡我有些不明白,中國經濟能有今天的發展,不是歸功於修正後的共產主義,「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再加上共產黨的領導嗎?
博士:真正的共產主義是施行「人民公社」,眾人共同從事生產,不允許私有公司、私有財產,而生產所得眾人分享,最終成就「各盡其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會。這在中國已經試過了,結果呢?完全的計畫經濟、完全的公有財產,再加上閉關鎖國,最終導致「十年文革浩劫」,搞的中國一窮二白;大屠殺、大饑荒,還害死了幾千萬無辜百姓。其實中國早在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後,就已經沒有共產主義的體質了,逐步將「計畫經濟」改向「市場經濟」,將「公有制」改為「部分私有制」,開放自由市場與世界接軌。中國能有現在的進步與成就,就是因為當初選擇放棄馬列思想,拋棄不切實際的共產主義,中國才能迅速發展。你看改革後的那些私有財產、私有企業、股票證券交易、市場自由經濟、自由貿易等等,這哪一點像馬列所主張的共產主義?
中國可以選擇「一黨獨大」這對政策執行與國家重大建設能有比較好的成效,政府也可以留住一流人才。在兩黨制裡,參選必須冒很大的風險,競選活動會變得非常不文明,甚至非常卑劣惡毒。但是中國要像新加坡一樣容許反對黨的存在,如此才能有效監督政府,但是絕對不能獨裁,獨裁政府沒有民意基礎,政策沒有經過眾人的討論,也沒有人民的監督,容易產生錯誤的決定,也容易形成貪污、腐敗的政府。
奕書:這樣解釋我明白了,原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早已不具備共產主義的本質了,中共為了要維持共產黨獨裁的領導,所以不能戳破謊言。但是中國卻因此背負了共產國家的惡名,這樣做值得嗎?
博士:當然不值得。共產主義是「德國人」發明的東西,是「俄國人」把它發揚光大的。但是現在的德、俄兩國都已經不要的東西,中國卻還要堅持?中國可以實行社會主義,但不一定要共產;可以一黨獨大,但是絕對不能一黨獨裁;中國必須正名,切斷與共產主義的關係。共產主義是西方誕生的一個錯誤,中國無須承擔這錯誤的惡果。唯有如此,才能獲得海內外所有華人的支持,才能與世界融合。
奕書:據我當年的觀察與分析,部分台灣、香港以及海外華僑之所以對中國大陸地區沒有好感,其實他們反對的是「中共」,並不是「中國」,只是有些人會把它搞混了。「中共不能代表中國」;相反的,中國與中共必須切割。傳統的中國是具有儒家精神的博愛社會,而共產黨講求的是階級鬥爭,「馬列主義」這完全是西方的產物,中國只是其中之一的受害者。如果能成功分割中國與中共,必定可以凝聚所有華人對中國的向心力,也可以消弭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恐懼與戒心。
博士:的確,就像很多販售的商品,購買顧客常常只注重它的外包裝;中國也曾因背負這共產主義的外殼,常被西方世界所誤解。那時候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出錢出力幫助一些貧窮國家進行基礎建設,建鐵路、建公路、蓋機場、蓋港口、蓋醫院、蓋學校,但卻常被誤解成另有所圖,怎麼做怎麼不對,只因為戴著共產主義的面具。
奕書:馬克斯的共產主義確實不合邏輯、弊病百出;但實行歐美的資本主義就能使國家興盛、社會均富嗎?
博士:歐美資本主義強調「市場自由競爭」,政府盡量不要去干涉,那自然發展的結果,貧富差距必定越來越懸殊。有錢的人相對有實力、有門路、有更多的機會去賺更多的錢;而窮人呢?根據統計,可能七代也翻不了身。那是個標準「弱肉強食」的社會。其結果往往是社會財富被財團壟斷,造成極大的貧富懸殊,某些歐美人的一頓餐,非洲人甚至可以吃一年了。社會上是應該存在貧富差距,因為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不一樣,努力付出也不一樣、才華能力更不一樣;但是差距要有限度,並且要在公平的條件下競爭,所以歐美的資本主義也不是中國所追求的目標。中國追求的是「禮運大同篇」裡的大同世界,也就是帶有孔孟精神的「中國儒家社會主義」。馬克思主張用階級鬥爭、社會革命來實行公有制度,進而達到均富的社會;但是事實證明,如果可以達到,那也只是類似北韓的均貧社會而已,因為「不同功,但同酬」的體制下,社會缺乏進步的原動力,大家都不努力社會是不可能富裕的。而孔子並不反對私有財產,也不主張用暴力手段來促成社會財富平均分配。而是要透過教育禮法與良好的體制,確保國家領導者與政府官員具備好的道德、好的才能、注重信用並且和睦愛民。如此國家富裕後,眾人因心中有愛,才會「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透過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使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最終「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大家願意去分享財富,最終成就一個和諧、均富、博愛,就算外出也不必關門的「大同世界」。這就是孔子的理想,同時也是新中國所追求的「儒家精神社會主義」。
奕書:所以「共產制度」與「資本主義」都不適用於中國,中國追求的應該是帶有「儒家精神」的社會主義,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