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自古以來,禪即被視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佛教。所謂不立文字,意即不以文字傳習之意。
一般說來,凡思想或信仰,欲表達或流傳,都是藉著文字、語言來傳達,然而,禪卻極端否決以語言或文字來傳遞真理。因為禪宗認為,語言和文字,不適合傳達佛教的真諦。
當然,這種思想並非始自佛教,而是印度古來的傳統思想之一,然後傳到中國。中國的禪僧們,則較諸其他的佛教宗派,更強烈主張這樣的思想。如此,佛教究竟是要採何種方式,來傳達真理呢?此即下一句的「教外別傳」;以文字立下教義之外的方法,來傳達真理,也就是「以心傳心」的方法。
然而,很有趣的是,像這般極力否決以文字傳達真理的禪門,卻遠較其他佛教宗派,著有更多禪學方面的書籍,這些都是由弟子們,將其祖師生前的言行,集錄成書,此稱為祖錄。
直至宋代時,弟子們才自數目繁多的祖錄中,選出益於修行者的精粹故事,將之編纂成集,這種故事集就稱為古則公案。這些公案集的代表作有《碧巖集》《從容錄》《無門關》等。《無門關》則是集錄四十八種公案集的禪書,也是本書所要介紹的。
首先,簡略介紹《無門關》的由來,在編寫無門關之前約於百年前的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有一位禪師圓悟克勤,將前人雪竇所集錄的公案─《雪竇頌古》一書,做為傳習弟子們的講義,後再記錄編寫,重新出版,這就是《碧巖集》。
《碧巖集》原是由雪竇、重顯等人,於百則故事裡,加附清雅的禪詩(稱為頌),之後又由圓悟克勤,加上評論編纂而成的。然而,如前所述禪的傳統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而出版此書,明顯的與其思想大相逕庭。因為據聞憂心這種與禪理相悖行為的圓悟弟子大惠,就在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將師父所著的《碧巖集》焚化掉。
依中國古來的習慣,當個人欲改變其思想體系,會將自己所著的書付之火炬,以明心志。而《碧巖集》也不例外,雖然其書是大惠的師父,圓悟和尚所編寫,但為表態其思想的改變,仍將之焚燒掉。
大惠向來著重於美辭麗句的修飾功夫,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禪學修行,也因此可知,當時禪界的流弊,才會有大惠焚書的行為。此後約百年間,再沒有這種公案集出世。
《無門關》全稱《禪宗無門關》,書名中的「無門」二字,是作者慧門禪師依據「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強調禪宗的修行方法和修行境界。其四十八則公案集的完成,已經是《碧巖集》焚書事件,約百年後在南宋紹定二年(1229年)正月五日的事了。在體裁方面雖和《碧巖集》相似,卻不及《碧巖集》的精細,而且所收集的公案,僅四十八則。
這些公案,就由宋代禪僧無門慧開(1183─1260年),俗姓梁、字無門,附上稱為評唱的注釋和頌(禪詩)。且前後經四次改訂,最後才於淳祐六年(1246年),完成現在的格式。
《無門關》深含禪趣,由於文章簡潔易懂,且公案則數少,和其他的祖錄相較之下,顯得較淺易,因此很多禪僧常以此書做為對一般人講禪的範本,是禪界最盛行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