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會成為歷史,文革歲月中的上山下鄉運動,也將成為中華民族一段悲愴的歷史。
兩千萬知識青年的青春、熱血、理想,經歷乃至生命、不應輕如鴻毛成為歷史塵埃,自由兄弟揭開歷史真相,那一段沉重的歷史教訓,那一段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時代悲劇……
本書作者自由兄弟即是海南兵團的一員,他以親歷者的身份,以親歷者的眼睛和頭腦看待這一歷史事件,試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用事實告訴世人這一段歷史的真實和荒謬,以期以史為戒,引起世人對知青運動的關注和深思,並企盼中國永遠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本書是一部六十萬字,分為上中下冊,全方位介紹海南兵團(又稱: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從歷史到組建到解體的全過程的鴻篇巨著,特別著重介紹了上山下鄉到海南的知識青年們在海南兵團的經歷、境遇和遭遇。文中引用大量珍貴史料,以及近百名親歷這一過程的知青講述的切身經歷,是作者歷時六年搜集整理編寫的海南兵團知青的血與淚,傷與痛,生與死的故事,讀來感人肺腑,令人痛徹心脾。
本書特色:
文中引用大量珍貴史料,以及近百名親歷這一過程的知青講述的切身經歷,是作者歷時六年搜集整理編寫而成,以期以史為戒,引起世人對知青運動的關注和深思。
作者簡介:
自由兄弟
名羅玉良。中國鐵路作家協會和廣西作家協會會員。1954年生人。1969年不足16歲下鄉到海南生產建設兵團, 1974年返城後,自學獲得大學本科文憑。後在鐵路系統宣傳部門工作多年,所寫的報告文學和文學作品等,曾先後獲得中國鐵路和自治區二三等獎。
章節試閱
在長達七個多小時的海上航行之中,一路上,我們只能在船的右舷水天相接處,隱隱約約地看到雷州半島黛綠色般的岸影,而船的左舷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船首犁起的驚濤駭浪不停「嘩─嘩─」地拍打著船身,時不時可見船邊的飛魚躍出海面,瞬間又沒入水中不見蹤影,引來知青們一陣陣地驚奇讚歎。也許是我們第一次見到如此波瀾壯闊的大海,大家都沒有暈船。只是感覺時間久了,有些枯燥乏味,急迫想快些到達海口。如今終於見到幾天來夢幻中的海南寶島,大加都興奮不已,全都歡呼雀躍「啊!啊!」地喊了起來……
此時,已近傍晚的海口城市,處處椰樹高聳,蕉葉低垂。由於人少車稀,顯得十分清新寧靜。夕陽的金輝照在有些奇特的建築屋頂上,顯得美麗極了,有些南洋異國的情調氛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入港處的燈塔,它在人們不經意間竟一閃一閃地率先亮了起來,不一會兒,好似在它的召喚之下,遠處城市的燈火也漸漸閃爍多了起來,待我們乘車來到瓊山學院住宿之處,到處已是繁星點點,夜風習習,美輪美奐,十分迷人。
我記得好像住的是一所學院,門口掛著橫幅,牆壁貼著標語,都是歡迎的字樣,好像還看見了海瑞墓碑。晚餐吃的是回鍋肉和椰菜,由於是新米大鍋飯,很好吃,我吃完一碗後又去盛了好多。只是在吃飯時廣播傳來了哀樂,讓人心裏陡然有些沉重──原來是越南人民的領袖胡志明去世了。反正身上沒有錢,我洗完澡就在學校臨時開設的床上睡了。臥具很簡單,只有席子、枕頭和棉巾。
次日早上六點多鐘,天剛濛濛亮,我們稀裏糊塗就被叫了起來。大家草草吃了一碗稀飯和兩個饅頭就爬上了一輛解放牌卡車,沿著海南島的西線公路一直向南、向南,繞臨高,過那大,再進白沙。印象之中的那時海南沒有如今這麼多的村莊房子,到處都是鬱鬱蔥蔥迷人的景色。
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卡車爬上九架大山的盤山公路,我第一眼看到原始熱帶雨林的壯麗景觀。只見高聳雲霄、狀如鋸齒的險峻山脈,一座追著一座在薄霧縹緲中直奔西線海岸,氣勢十分渾宏迷人。這些峰巒起伏的群山,除了公路兩側有少許的灌木林,幾乎全被原始森林所覆蓋,一直綿延到極目遠處。
密林深處,抬頭不見天日,毛竹、蔓生的灌木叢和芒草交織互生,間中有些古樹大得幾個人都抱不過來。在陰森幽深望不到頭的林莽之中,除了林濤、溪流的潺潺水聲,還隱約可聽到鳥鳴獸叫。而發源於大山深處的小河或山間小溪,千迴百轉於深山密林之中,途間大石迭置,灘潭相間,蜿蜒有致,河水清澈,瀑布眾多,再加之兩旁獨特的熱帶雨林風光,給人一種入目即畫、心曠神怡的美感……
下到白沙河谷盆地,車過金波還是龍江農場,我們第一次見到了萬頃碧波般的橡膠林帶,深綠色的樹葉遮天蔽日令人好不清爽,蔓延出來的枝條時不時將車棚打得叭叭作響。好心的司機聽見我們不斷發出「少見多怪」的叫喊聲,還特意停下車來,讓我們大驚小怪地、七嘴八舌地圍著膠樹議論了半天……
就這樣,我們一路顛簸了六個多小時,才來到了白沙縣牙叉農場場部,當時叫做四師八團。我記得,團部的軍人、幹部,還有許多人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樣,全都圍攏走了過來,爭先恐後地幫我們拿著本來並不算多也不算重的行李。記得好像政治部主任還講了一番歡迎的話語,之後是介紹前來接我們的指導員——他叫吳惠川。
那時的吳指導員可是年近四十,長得英俊瀟灑,神情和藹可親。可能他見我小,竟伸手一把將我從車上抱下來,從那一刻,我就喜歡上了他。三十年過去,我心裏始終記著這個漢子,記住這個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路標。關於他對我和知青的關懷還是留到後面再說,現在還是先說我們初見白沙縣城的情景吧!
我記得,那天晚上在團部又是回鍋肉和椰菜。之後,我們都去縣城轉了一圈。白沙縣城很小,只有一條街,除了一間飯店還像個樣子,其他的房子又破又舊,有的還是茅草房。街上也沒什麼賣,我們什麼也沒有買。後來聽人說,這海南最窮的縣是瓊中,其次就是白沙,被人們戲稱為海南的「一窮(瓊)二白」。別看白沙縣面積很大,當時卻只有七萬人。除了各農場二萬多職工家屬,其他四萬多的人口都是黎族、苗族同胞,居住在深山老林。
我們的九連距團部有九公里多路,次日上午,汽車在農場推土機開出來的簡易公路上,緩慢地顛簸了近一個小時才看到連隊。途中,與我同來的一個同學小石分到了八連,我和張和平則分到九連。因為前不久颱風暴雨將簡易公路進連隊的木橋沖走了,汽車只好停在連隊的苗圃地的溪邊,我們開始忙不迭地從車上拿下自己的行李。
就在這時,只見指導員吆喝了幾聲,霎時從連隊苗圃地裏湧出了許多廣州知青和黎族大哥──事後才知道這些黎族大哥都是縣武警中隊轉業的戰士,他們搶著幫我們將行李扛進了連隊。那情景實在親熱。見我瘦小,其中有個知青很快便給我起了個「馬溜仔」的外號,當時還惹得我很不高興。事後才知道,這個連隊幾乎人人都有外號,連受人尊敬的指導員都不能倖免。
這幫老隊友幫我們將行李扛進早已張羅好的房間之後,就迫不急待地邀請我們新來的知青跟他們進行排球比賽。事後我想,在那麼簡陋的條件下,這應該是他們最好的歡迎儀式吧!可惜我當時太小,不太會玩,而且那排球是正規比賽的硬排球,打在人的手上很疼。看見球落下來我根本不敢去打,於是很快就被換了下來,只在一旁看老隊友打得虎虎生風,好不精彩。
球賽結束之後,連隊招待我們的又是回鍋肉和椰菜。因為連續在途中吃了幾餐,我們新到的知青都有些反胃,而連隊的老隊友們卻像過年一樣吃得津津有味。我們好奇地問過之後,才知道前幾天的那場颱風使大家已吃了幾天的豆醬,這些豬肉和椰菜還是沾了我們新來乍到的光,是團裏特意從海口隨車帶來的。
吃完晚飯,我四處溜達,這才仔細地看清了連隊的模樣。在四周群山環抱的一個盆地之間,有一條小溪呈S狀地流過。溪水旁邊,有兩幢茅草房,一幢是伙房,另一幢是倉庫。中間是一個籃球場般大小的泥巴操場,操場邊又有兩排茅草房,每排草房大約有十間住房。在兩排並列的茅草房之間,順著土坡又有一排縱向的茅草房,這是我們的宿舍。若是從山巔俯瞰,活像一個大大的「幹」字。在離住房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簡易的豬舍和牛欄,裏面關著幾頭小豬和水牛。
讓我感到驚奇的是,這茅草房簡陋得十分奇特,完全沿襲了當地黎族山民的風格。它用不著砌磚蓋瓦,只在地上每隔三四米挖出幾個深洞,然後將一根二三十公分粗的上部有椏杈的樹木插入洞內,然後填土夯實。再在木杈上橫架一條圓木,中間的高約四米,兩側卻是兩米多高,與中間大概呈四十五度角,然後順著圓木架上十多公分粗的順條,順條上再綁上五六公分粗的橫條,橫條上再綁上三四公分粗的小木條,上面再蓋上用剖開成細條的竹篾夾住的茅草,每塊茅草一二米長。沿著屋簷一塊一塊地用竹篾綁在橫條上,一直蓋滿整個屋頂。由於海南島的颱風很多,還得在茅草上面壓上竹子綁牢,以防颱風吹起茅草。但是颱風大的時候,茅草房子還是免不了被掀開一個一個的缺口,這時就得割茅草再將它補上。
這茅草住房的牆壁也是別具一格,工序簡單。沿著房屋四周每隔兩米多的地方埋下一根木樁,然後將木樁上端綁在橫木之上。再在木樁與木樁之間,每隔二三十公分綁上一根竹子,再用稻草或茅草和著已經踩得稀爛的黃泥整塊整塊地搭在竹子上,當稻草裹著的黃泥搭到超過人頂時,最後用一些稀泥將空洞和凹凸不平的地方抹平整,牆壁就算搭建完工,然後安上竹門,就是一間間的住房了。這樣的牆壁十分單薄,不足十公分厚,而且四處透風。最為可怕的是,裏面的稻草空隙,很容易成為蜈蚣、蠍子和蜘蛛等毒蟲的藏身之處。這在後來的日子已經成為見多不怪的現象。
在長達七個多小時的海上航行之中,一路上,我們只能在船的右舷水天相接處,隱隱約約地看到雷州半島黛綠色般的岸影,而船的左舷則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船首犁起的驚濤駭浪不停「嘩─嘩─」地拍打著船身,時不時可見船邊的飛魚躍出海面,瞬間又沒入水中不見蹤影,引來知青們一陣陣地驚奇讚歎。也許是我們第一次見到如此波瀾壯闊的大海,大家都沒有暈船。只是感覺時間久了,有些枯燥乏味,急迫想快些到達海口。如今終於見到幾天來夢幻中的海南寶島,大加都興奮不已,全都歡呼雀躍「啊!啊!」地喊了起來……
此時,已近傍晚的海口城市,...
目錄
引言:為了歷史不被改寫
第一章 「流淚樹」使古老的熱島重新沸騰
第一節 億萬年古老大陸地殼變遷留下的神奇瑰寶
第二節 「流淚樹」的移植歷史和擴種誘因
第三節 數十萬墾荒大軍16年的功過歎息
第二章 綴滿燈謎般的半軍事化生產兵團
第四節 建制獨特的兵團及其內部結構概況
第五節 毀譽參半的五年半海南兵團簡況
第六節 關於海南及全國生產建設兵團的哥德巴赫猜想
第三章 南國熱島漫起一場壯闊知青大潮
第七節 風起雲湧的大小城鎮和農場
第八節 永遠的紅衛輪,自願與無奈同行
第九節 在真誠的歡迎中,踏上彎彎的山路
第四章 年輕生命與野性自然的慘烈搏擊
第十節 瘧疾,流行全島的第一病魔
第十一節 熱帶雨林上空的毒蜂「圍剿」
第十二節 蟄伏茂密草叢中的毒蛇毒蟲襲擊
第十三節 煩人的「吸血流氓」和「難言之隱」
第十四節 傷人奪命的水中鬼蜮
第十五節 颱風暴雨連袂製造的恐怖洪水
第十六節 面對突如其來的18級颶風災難
第五章 鐵血青春與熱風冷雨鑄就的畫卷
第十七節 難以釋懷的熱帶雨林和膠林情結
第十八節 記憶猶新的山林砍伐「大會戰」
第十九節 難以想像「建新點」的艱苦情景
第二十節 歎為觀止的環山行
第二十一節 驚險刺激的「花樣炸炮」
第二十二節 勇撲山火與夜戰寒流
第二十三節 頗為恐懼的膠林夜割
第六章 戰勝饑餓圍困的頑強生存法則
第二十四節 難以置信的「肚量」
第二十五節 饑不擇食的「勇者」
第二十六節 熱帶雨林的「巧取」
第二十七節 叢林之王的「豪奪」
引言:為了歷史不被改寫
第一章 「流淚樹」使古老的熱島重新沸騰
第一節 億萬年古老大陸地殼變遷留下的神奇瑰寶
第二節 「流淚樹」的移植歷史和擴種誘因
第三節 數十萬墾荒大軍16年的功過歎息
第二章 綴滿燈謎般的半軍事化生產兵團
第四節 建制獨特的兵團及其內部結構概況
第五節 毀譽參半的五年半海南兵團簡況
第六節 關於海南及全國生產建設兵團的哥德巴赫猜想
第三章 南國熱島漫起一場壯闊知青大潮
第七節 風起雲湧的大小城鎮和農場
第八節 永遠的紅衛輪,自願與無奈同行
第九節 在真誠的歡迎中,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