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
「作者率先告訴全世界,美國人給小孩吃的是什麼垃圾!讀讀這本書,它將讓你大開眼界」
陶晶瑩(知名主持人)、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張智剛(消基會董事長)、韓良憶(知名作家)、蘇錦霞(律師)
良心推薦(按筆畫排序不分先後)
營養午餐,真的營養嗎?
揭露營養午餐產業背後令人憤怒的祕密,
一點也不營養的午餐,正被孩子天天吃下肚……
與兒童肥胖、厭食症、少年心血管疾病又有何關連?
一片披薩含有六十二種成分!
雞塊裡沒有雞肉?
果凍和薯條也算是蔬菜水果!
你可知道孩子的營養午餐吃的是什麼「好料」?
【本書介紹】
本日「營養午餐」菜單如下:
農藥超標炒青菜、禁藥氯黴素香酥雞排、
雙酚A罐頭胡蘿蔔丁、多油高鹼拌油麵,
再配一罐糖精奶茶!
累積毒素造成的兒童腦部發育不全,小孩提早發育、滿街的小胖子,
氣喘、過敏性疾病,長期這樣吃下去,孩子還能安心長大?
營養道義擺兩旁,速食添加物擺中間
看一位匿名老師如何揭發營養午餐不為人知的真相,
而我們又能為孩子做些什麼改變!
作者任教於一所芝加哥小學,因一次糟透了的營養午餐經驗,決定暗中進行調查:接下來的一年,她每天都和學生一起吃營養午餐,然後偷偷拍下餐盤食物,仔細檢查成分,並將賣相差又看不出內容物的食物,一一放上她的「營養午餐臥底計畫」(Fed Up with Lunch)人氣部落格,間接引發各界對營養午餐的關注。
一如帶頭改革學校午餐的先鋒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作者同樣受夠了學校供應的午餐——因為孩子在校吃到的食物,正對其健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更間接曲解了孩子對食物應有的尊重和認識。
《營養午餐的真相》進一步提供了所有關注營養午餐的人,如何展開自己「無聲革命」的建議。並獨家增錄臺灣版《營養午餐的真相》,讓臺灣的讀者不僅正視孩子的飲食問題,同時也提供了每一個人反思,對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再一次提問。
※收錄臺灣版營養午餐,讓您為孩子的健康加把關。
【本書重點】
■營養午餐好料多多:多油、多鹽、多糖、多脂,多添加物?
營養午餐不能說的祕密?怎麼「辦」才好?
給大朋友(家長)
◎你是否親眼看過孩子的營養午餐?
◎午餐是現場烹調,還是由業者送進學校?
◎餐點能否選擇?你的小孩喜歡吃什麼?
◎在有限的用餐時間內,孩子能吃掉多少餐點?丟掉哪些食物?
◎午餐時間前後有沒有下課時間?還是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當方便美味超過營養,自己的健康誰把關?
給每天都要吃美食的你
◎你對食物的認知是什麼?
◎好吃不營養?營養不好吃?
◎受教育的過程中是否學習到食物的知識?
◎受歡迎的速食和飲料,只是油炸和果汁還原?
◎加工物和食用色素對身體的影響是什麼?
■再這樣吃下去,身體會有什麼影響?
給小朋友和中朋友
◎你的年紀還小,但不表示沒有權利發言。
◎你是真正吃營養午餐的人,因此擁有的午餐權力遠超乎你的想像。
◎你有權力知道吃下肚的東西真正的成分是什麼。
◎學會尊重自己之前,要先學會瞭解吃下肚的東西。
◎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讓身心健康變成很「酷」的一件事。
作者簡介:
吳莎拉Sarah Wu
特教老師/人氣部落客
美國中西部的公立學校教師,於二○一○年起開設「營養午餐臥底計畫」(Fed Up with Lunch)部落格,花了長達一年的時間記錄每天所吃的學校午餐。
她的部落格廣受各界讚譽,包括瑪莉安‧奈斯德、馬克‧彼特曼、傑米‧奧利佛、CNN.com、《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美國線上健康服務(AOL Health)等等。
目前定居於芝加哥。
譯者簡介:
陳佩筠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業,輔修日文。
從小就喜歡塗塗寫寫,熱愛閱讀與翻譯。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於日商擔任行銷企劃。
譯有小說《天使神偷》(Something Missing)與《諜影行動》(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者
陶晶瑩(知名主持人)、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張智剛(消基會董事長)、韓良憶(知名作家)、蘇錦霞(律師)
良心推薦(按筆畫排序不分先後)
推薦文
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
知名廚師與飲食倡導者,《為食起革命》作者
「Q太太與我志趣相投。她率先告訴全世界,美國人給孩子吃的是什麼垃圾。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大開眼界,令你怒不可遏,決定著手進行改變。她的勇氣深深打動了我,相信你也會大受鼓舞。」
到底學校給我們的寶貝吃了些什麼?
蘇錦霞 (律師)
五、六、七年級的人們對於學校午餐的記憶,是媽媽的愛心便當!隨著時代的需求,現在的家長們不必為在學的小孩準備午餐了,因為學校有營養午餐供應。在一般人的想法裡,學校的營養午餐一定比家長做的便當有營養,所以,許多家長就放心地把午餐的責任交給了學校。
對於學校的信任卻一次一次被媒體超大的標題給破壞,有農藥超標的青菜、含有禁藥的雞肉,不僅僅如此,對於營養的調配也是令人失望,高油、高鹽、高脂的食物!到底學校給我們的寶貝吃了些什麼?
本書作者的「營養午餐臥底計畫」徹底調查學校到底給什麼食物讓學生吃!各位家長!請注意雖然學校會開營養午餐的菜單給家長看,然而書中指出入:學生今天的午餐是烤肋排三明治。我問班上一名學生:「今天午餐吃了什麼?」他回答:「漢堡。」我發現餐廳供應許多不同的漢堡肉加工食品,但學生從來不會因為這些五花八門的名字而上當(例如「肉卷」、「烤肋排」等)。他們很清楚自己吃的是「漢堡」。所以家長您要好好檢視菜單的內容,本書教您應注意的必要之點!好好為寶貝把關吧!
孩子們午餐的營養均衡了嗎?
張智剛(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作者為學校老師,在一次偶然到學校餐廳吃午餐的機會,發現學校供應給學生的午餐竟然非常不具有營養及分量,加上用餐時間不足,導致學生下午的精神都較差,因此展開為期一年的「午餐約會」,將學生的午餐每天拍下來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終於促使政府注意到學生午餐的改善。
看完本書,使我們想到我們的孩子在學校的營養午餐真的營養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在九十四年間曾經抽檢臺北縣市國小營養午餐,發現高達63%衛生不合格,雖然近年來在政府注意改善之下,已頗有進展,但仍不時發現包餐廠商與學校人員間有不法包庇行為,造成午餐衛生不佳的情形,在此同時,孩子們午餐的營養均衡了嗎?沒有進一步的驗證,而因為學校的保守,本會近年來無法再檢驗學校午餐的營養品質,深感遺憾。
希望因為本書的啟發,能夠讓我們開始重視學童們午餐的問題,除了政府應該加強衛生把關外,家長也要認真的關心孩子們每天吃了什麼,甚至不定時的由第三公正單位抽檢廠商供應午餐的品質,共同維護未來主人翁的健康。
校園午餐,不能叫做營養午餐
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以前,臺灣曾經貧窮,有些孩子營養不足,學校裡的午餐,可能提供給學生比較好的營養來源,幫助孩子發育。
現在,在貧富不均的時代,仍然有些學生依賴學校提供的午餐,甚至,有些老師將中午剩下來的食物讓需要的學生帶回家,當作晚餐。
然而,有些人覺得學校午餐不好吃,因為大鍋菜,總是沒有家裡小廚房做出來的滋味,甚至比起外面餐廳的味道好像差一截。以致有些學校,討好學生,油炸食物特別多,炸雞塊,炸排骨。不但油多,多加了添加物,口味也偏重。營養不均衡的飲食,豈能說是「營養午餐」!
學生營養需要重視,要均衡飲食,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不能偏食。教育孩子,了解食物來源,土地和食物的關聯,人和食物的關係,這樣,食物就不是只有口腹之慾了。
學生知道食物是怎麼來的嗎?帶孩子認識食材,認識農夫,認識健康營養。孩子在成長過程,自己動手做,練習做一些簡單的食物。如果再加上環境關懷,就是「綠食育」了。
從《營養午餐的真相》這本書,我們可以一起關注學校的午餐,讓孩子更健康長大!我們做家長的人,要去看看做出午餐的地方,衛生條件好不好?工作環境好不好?工作人員態度好不好?食材來源在哪裡?加工食品有多少?家長愈關心,學校和廚房就會愈認真提供校園午餐。
安娜‧摩爾‧拉佩Anna Moore Lappé
提倡永續食物者
「哇!Q太太吃了整整一年的學校午餐,真是驚人之舉。對所有關心孩子日常飲食的家長而言,非讀本書不可。感謝Q太太,這本令人獲益良多的好書提醒了我們,每個人都能帶來改變,讓營養午餐煥然一新。」
瑪莉安‧奈斯德Marion Nestle
紐約大學營養學、食物研究與公共衛生教授
「唯有真正花上一整個學年,每天都與孩子吃相同學校午餐的人,才能以如此撼動人心的方式揭發真相。Q太太並非想當激進分子,但本書以令人信服的研究方式揭露學校飲食體系的缺失,並提醒我們該以什麼方式修正錯誤。她做了絕佳的示範,告訴我們個人也能發揮極大的力量;所有家長都應該大受鼓舞,為我們的孩子提倡更好的校內外飲食。」
名人推薦:推薦者
陶晶瑩(知名主持人)、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張智剛(消基會董事長)、韓良憶(知名作家)、蘇錦霞(律師)
良心推薦(按筆畫排序不分先後)
推薦文
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
知名廚師與飲食倡導者,《為食起革命》作者
「Q太太與我志趣相投。她率先告訴全世界,美國人給孩子吃的是什麼垃圾。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大開眼界,令你怒不可遏,決定著手進行改變。她的勇氣深深打動了我,相信你也會大受鼓舞。」
到底學校給我們的寶貝吃了些什麼?
蘇錦霞 (律師)
五、六、七年級的人們對於學...
章節試閱
第二章 你要搭配一點罪惡感嗎?
假如展開一場長途旅行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旅途上會遇到的一切困難,那麼我們大多會選擇打退堂鼓。
——丹.萊德(Dan Rather)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拍下雞塊的照片,但我現在就在做偷偷摸摸回到教室,關上門來,迅速為這些怪里怪氣的食品拍照這種事。手機內建相機讓我拍起照來方便多了。我發現自己竟對著雞塊喃喃說話:「嘿,準備好讓數以千計的網友瀏覽了嗎?誰能料到你出了工廠竟變得這麼出名!」有時我什麼也不沾,就把雞塊直接吞下肚,有時則會抹上厚厚一層烤肉醬;這端看我需不需要一些滋潤,才能順利把乾巴巴的雞塊吞下肚。
我注意到部落格常會突然湧進大量評論和活動,接著又沉寂無聲。隨著每一陣起伏,我總會思索著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每晚都得花上好幾小時,把發表的每篇文章修改到最完美的程度,還要回覆每封郵件。人們很喜歡這個部落格,我感到緊張,卻又暗自得意。每次小小的驚慌失措之後,總會讓我如釋重負,最終有所成長。雖然我還是部落格新手,甚至只稱得上三腳貓功夫,但我依然熱愛寫部落格。與讀者分享自己的觀點、沉浸於讀者的評論之中,對我而言十分有趣。扮演Q太太這個角色,逐漸讓我怡然自得;我不再緊張兮兮,開始放鬆地樂在其中。
我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曾在學校或家裡吃過雞塊。母親熱愛自由,她為了當美術老師而去環遊世界時,在澳洲認識了父親;她對吃十分講究,強調健康樸實的飲食。但多虧我的學校午餐計畫,我一年就吃掉了一百三十三個雞塊,對我而言幾乎是把這輩子的分量都消耗光了。孩子熱愛雞塊,我卻覺得索然無味——和吃稀飯沒什麼兩樣嘛!我一直以為雞塊是油炸雞胸肉,但食物科學家欺騙了我:雞塊裡只有百分之五十是雞肉 ,大部分材料為改良過的玉米副產品(玉米澱粉、玉米添加物、葡萄糖、乳化劑)。我在學校吃到的雞塊沒有成分說明,但我找到了麥克雞塊的成分標示。麥當勞的廣告宣稱「全部使用雞胸肉」,卻沒說出雞塊裡還含有哪些其他材料:
雞肉、水、鹽、磷酸鈉。絞碎後裹上:漂白麵粉、水、小麥麵粉、改良澱粉、鹽、調味料、麥麩、辣椒粉、葡萄糖、酵母、蒜粉、部分氫化大豆油、棉花籽油、單酸與二酸甘油酯、發酵物(酸式焦磷酸鈉、小蘇打、碳酸氫銨、磷酸鈣),以及辣椒萃取的天然香料(植物)。以植物油(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氫化大豆油)調製,添加抗氧化劑特丁基對苯二酚與檸檬酸以保持新鮮風味。另添加二甲基聚硅氧烷作為消泡劑。
這成分標示令我心亂如麻。想到我和學生在二○一○年經常吃到和麥克雞塊沒什麼兩樣的東西,簡直令人沮喪萬分。我又「吃進」了什麼?還稱得上食物嗎?
成分標示受到食品企業的嚴密控管,包括索迪斯(Sodexo)、愛瑪客(Aramark)、 查特威爾斯—湯普森(Chartwells-Thompson)、Preferred Meal Systems等供應學校午餐的廠商。身為稱職的間諜,我試著調查我們吃下肚的食物包含哪些成分,但雞塊包裝上並無完整標示。我上網搜尋、查看午餐菜單和學校發布的任何一篇公文,卻一無所獲。在我的學區裡,任何教師或家長都無從得知,學校餐廳供應的大多食物究竟含有哪些添加物。身為旁觀者,我認為供應商似乎害怕公開食品成分;我很納悶他們究竟試圖對家長、老師和校方隱瞞些什麼。我進一步調查後,發現一些關於抗生素的統計數據,都是極大的警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報告指出,二○○九年,美國家禽注射高達兩千九百萬磅的抗生素,占比為美國每年抗生素用量的七成 。要是你看到「營養標示」的欄位下竟出現「抗生素」,想必也會備感壓力。
我們在超市選購食品時,包裝上的成分標示可以清楚確認自己把什麼吃下肚;但是家長卻無法從學校菜單上獲得這些訊息。家長之所以無法從菜單上得知成分,或許是因為以紙本印出成分說明的成本過於高昂。家長看著每月菜單,或許會認為雞塊是未經加工的雞肉塊,至少是比只含有百分之五十雞肉的雞塊更可口的東西。我把雞塊的主要成分暱稱為「雞肉泥」(chicken foam),也就是某種電宰雞的衍生物。我用Google搜尋圖片,看到的東西竟像從機器裡擠出來的草莓霜淇淋。我心驚膽戰。這也叫雞肉!到底是雞的哪個部位啊?
過了幾個月,我開始注意到大量加工過的雞肉食品:雞米花、雞塊與雞肉餡餅。大同小異的牛肉餡餅則有各式各樣的名稱:漢堡、索爾斯伯利牛肉餅(Salisbury steak)和肉卷。三個月後,我開始對這些食物徹底反感。我總是感到厭倦,午餐幾乎未曾滿足我的胃口,但我下定決心要貫徹自己原本的計畫。
童言無畏 第31天
學生今天的午餐是烤肋排三明治(rib-b-que sandwich)。我問班上一名學生:「今天午餐吃了什麼?」他回答:「漢堡。」我發現餐廳供應許多不同的漢堡肉加工食品,但學生從來不會因為這些五花八門的名字而上當(例如「肉卷」、「烤肋排」等)。他們很清楚自己吃的是「漢堡」。
當我每天匆匆忙忙從餐廳溜回教室,一面檢查四周、擔心某個老師會在走廊撞見我,都會腎上激素飆升。我不曾迅速彎下身溜進門口,或是躲進別間教室避人耳目,但有時我會儘量以最快的速度溜回教室。我必須偷偷拍下當天午餐的照片。我沒有和學生一起吃午餐,因為餐廳總是擠滿學生,又有監督人員的目光,實在很難替午餐拍照。我或走或跑回到教室後,往往會試著婉拒與同事共進午餐。我得瞞著他們拍下午餐內容。
每天都得獨自用餐,有時不免覺得孤單。假如我真的很希望有人陪我吃飯,就會跟朋友說,「我回教室拿個水壺」,接著迅速在教室裡拍好照片,再將午餐端回教職員休息室。
雖然事實明顯不過,但我還是要強調一次,我可不是整天帶著手機混水摸魚。我在學校只有在短短二十分鐘的午餐時間才會想到我的部落格。但眼前是關於飲食的議題,與學生每天的在校表現息息相關,因此我不時就會思考起這些問題。在我短得可憐的午休時間裡,我總會迅速拍好照、將午餐囫圇吞下,通常還剩五分鐘的空檔可以處理必要的文書工作。這些午餐的訴求就是讓人可迅速吃完,它們也確實達到這樣的目標。
我非常想吃三明治,普通的家常三明治就可以了。有天我走向餐廳時,注意到許多學生都帶著便當盒或午餐袋,讓我十分納悶。在我任教的小學,超過九成學生都是吃免費或優惠午餐,因此這麼多學生從家裡帶午餐過來,是很不尋常的情況。我看看四周,發現當天似乎都是高年級的學生從家裡帶午餐過來。嗯哼,這可有趣了。我聳聳肩,走進學校餐廳。「我們今天吃花生果醬三明治(peanut butter and jelly)!」廚娘抿著脣露出微笑宣布。我看看手中的餐盤,立刻聯想到鋁箔紙包裝的冰淇淋三明治,我還拿了兩個。我付了錢並道謝,便走回教室去。
我的三明治有些不對勁:它們不是麵包做的。看起來像是全麥餅乾的東西取代了麵包,而且之前冷凍過,解凍後開始粉碎。花生醬與果醬的厚度只有薄薄一吋。真是令人倒胃口。唯一的好處是包裝上標示著營養成分和熱量。每枝花生果醬棒(這分量實在稱不上「三明治」)竟有三百大卡,真是不可思議。
我吃沒幾口就放棄了。口感真是糟透了,味道十分奇怪。有自己帶便當的學生真該警告我一聲!當晚回到家,我覺得很不舒服,有好幾個小時都無法從浴室地板爬起來。我的體力透支,但當我覺得好一點的時候,立刻把事情一五一十發表到部落格上。我的丈夫說過,要是這個計畫變得不好玩了,就立刻停止。那晚待在浴室可一點都不有趣,但我卻絲毫不想放棄這項任務。我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一名手機記者,這對我而言是嶄新的體驗。我小學五年級時就夢想當一名記者,希望能與丹.萊德共事。轉眼間我已成為一名親上前線的記者,隨時回報戰場的狀況。
雞塊不僅經常出現在學校午餐菜單,在餐廳的兒童菜單上也是人氣料理。小孩愛死雞塊了。我喜歡去餐廳吃飯,尤其喜歡泰式、日式和印度料理。每當我和家人前往以健康料理聞名的餐廳時,都會在提供的兒童菜單裡看到雞塊,這樣的經驗已數不清有多少次。為什麼小孩不能吃和大人一樣的食物?或許雞塊的魅力在於方便食用:無需任何餐具,就能單手抓起一塊咬一口。雞塊有別於其他食物,永遠都是一致的口感:你咬一口前已經知道它是什麼滋味。
對於學習進食的孩子,每種口感和味道吃在嘴裡都是全新的體驗,就像實驗。每位家長都會記得孩子臉上沾滿寶寶副食品的畫面,那是一段充滿歡樂的時光。有些小孩對沒吃過的食物躍躍欲試,有些孩子則不喜歡嘗試新口味,只吃自己嚐過的東西。對於這些不想探索其他食物的孩子,雞塊從來不會帶給他們感官上的新刺激。
雖然我鼓勵家長捨棄雞塊,在家花些時間為孩子準備營養均衡的餐點,但必須坦承一件事:我兒子在托兒所裡也吃雞塊。這不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尤其我現在對雞塊深入瞭解許多,絕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經常吃到這種粉紅色的雞肉泥。事實上,我希望大多數孩子和家長都能少吃。我兒子在托兒所吃到雞塊時,對雞塊沒有瞭解多少,我過去也是一樣。幸好我的部落格有許多見多識廣的讀者,親切地糾正我的觀念;我全盤理解雞塊的成分後,再也不讓我兒子吃托兒所的雞塊。事實上,我開始讓他帶便當,連零食也一併準備,如此一來,他不僅不會吃到加工食品,也可以避免吃到罐頭水果和蔬菜;大部分罐頭食品都含有雙酚A (bisphenol A, BPA)。我不想被貼上「直升機媽媽」 的標籤,但我同樣不想讓兒子吃到含有雙酚A的胡蘿蔔丁。
從二月開始,每隔幾天就會有人邀請我接受採訪。大量邀約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不得不採取制式回覆:「感謝您的聯絡。考量個人工作因素,我目前不打算接受任何採訪。煩請於數月後再聯繫,屆時我的計畫已有更進一步發展,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每接到一次採訪邀約,都會讓我像個偏執狂般不停思考:他們是怎麼找到我的部落格?他們認識誰?我明天會不會被叫進校長辦公室?我不想將採訪邀約全數推掉,說不定有那麼一天,我能自在地把事情對一小群人和盤托出。我無意失禮,但我知道自己當時還沒準備好告訴任何人。時機似乎還太早,也有點令人害怕。
與部落格讀者的互動令我獲益良多,但我知道自己還沒準備好面對最重要的那一刻。我還不是個學校午餐的專家,比較像是個為了每日抽考而死記硬背的學生。
第二章 你要搭配一點罪惡感嗎?
假如展開一場長途旅行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旅途上會遇到的一切困難,那麼我們大多會選擇打退堂鼓。
——丹.萊德(Dan Rather)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拍下雞塊的照片,但我現在就在做偷偷摸摸回到教室,關上門來,迅速為這些怪里怪氣的食品拍照這種事。手機內建相機讓我拍起照來方便多了。我發現自己竟對著雞塊喃喃說話:「嘿,準備好讓數以千計的網友瀏覽了嗎?誰能料到你出了工廠竟變得這麼出名!」有時我什麼也不沾,就把雞塊直接吞下肚,有時則會抹上厚厚一層烤肉醬;這端看我需不需要一些滋潤,才能...
作者序
決定付諸行動的那一刻往往最為困難,接下來就只剩堅持了。恐懼只不過是虛張聲勢,只要你下定決心,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過程就是最好的獎勵。
——愛蜜莉亞.厄爾哈特
我在芝加哥一所規模龐大的小學任教五年,很少踏進學校餐廳一步。事實上,自從十一年級以後,我就再也沒吃過學校的營養午餐了。要是我能從家裡帶真正想吃的東西,為什麼還要花錢買學校午餐呢?但一切都要從二○○九年十月的那天早上說起。眼看上班就要遲到了,我還在努力幫牙牙學語的兒子穿衣服,他卻不樂意配合;我將他的腳塞進小鞋子裡,幫他穿上羊毛外套,他還不停掙扎著要從我的臂彎裡逃出。此時我忽然意識到,自己還沒準備當天的午餐。我終於把兒子帶出家門時,一邊心想,沒什麼大不了的,學校有餐廳,我可以在那裡買午餐。
我當時還不知道,吃一頓學校午餐,竟會為我的人生帶來如此戲劇化的轉變。
那天我花了三美元,買到的學校午餐只有:熱狗麵包、Jell-O果凍、六顆薯球和巧克力牛奶。熱狗麵包(帶有溼氣的麵糰包著一條熱狗)裝在塑膠袋裡,表皮吃起來很硬,裡面卻很軟爛,完全不像我以往吃過的麵包;熱狗淡而無味,一點也不美味多汁;顏色黯淡的薯球(歸為聯邦政府規定每日應攝取的蔬菜類)嚐起來則是空虛乏味。假如我那天有空準備午餐,我會帶一顆鮮脆的蘋果,但學校午餐裡沒有新鮮水果,取而代之的是裹入幾塊梨子的鮮紅果凍。
我當時飢腸轆轆,需要填飽肚子才有力氣繼續上課,所以我還是努力把軟爛的麵包吞下肚。但我真不敢相信,學生每天吃到的營養午餐竟是這樣;尤其我很清楚,這頓午餐可能是許多家境清寒的學生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
過去五年來,我擔任芝加哥公立學校第299號學區的語言治療師。大部分語言治療師都會在不同的學校之間輪替,但我主要服務於一所小學,該校從幼稚園至小六的學生人數約為一千三百人。許多學生家庭的母語為西班牙語、衣索比亞語與緬甸語,因為在學校要學習英語;也有不少非裔美籍和來自高加索地區的學生。大多數學生的家庭年收入落在貧窮線以下,全校超過九成學生享有免費或優惠午餐。這些學生需要新鮮食物幫助他們建立成功的人生,這也是他們應得的權益;和我相比,他們更需要從學校午餐攝取足夠的營養。假如更多人知道公立學校供應的餐點品質如此寒酸,學童用餐的時間也嚴重不足(至少在我任教的學區有此現象),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為此出力改變。
那頓午餐令我怒不可遏。
憤怒通常是一種醜陋的情緒表現。我知道在適當時機發怒有其重要性,但每當我看到其他人生氣,第一個反應往往是:老天,這傢伙是哪根筋不對啊?在我眼裡,生氣是失控的表現——而我從來不會失控。儘管如此,每當我想到學生的午餐盡是差勁的加工食品,就一團怒火在胸口熊熊燃燒。我覺得自己有義務做點什麼。我考慮要發起杯葛或抗議行動,但我只是區區一名老師,在嚴重缺乏經費的學區任教,能有多大的力量呢?就現實層面而言,我已經將全副心力投注於教育學生上,每天回到家,幾乎沒有太多額外的心力可以分給家人。每天都要如此盡心盡力教導學生,我還有足夠力氣發起學校午餐的改革運動嗎?
這個問題讓我深感困擾(那天下午我不停打嗝,很可能是熱狗麵包或薯球惹得禍)。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對午餐的怒氣轉換成正面改變?有些人適合發起抗議遊行或組織活動,但能否採用更溫和長久的宣導方式喚醒大家的意識、鼓勵改變現狀呢?無聲的行動方式,有時反而能帶來更強而有力的成果。
我在擬定二○一○年的年度目標時突發奇想:二○一○一整年,我每天都要吃學校的營養午餐,再把內容發表到部落格上。我有一個私人部落格,每個月會更新一次。部落格的規模很小——只不過是我放在網路上的日記,讀者僅有母親和妹妹兩名。我的學校工作滿檔,若還要為更多讀者每天更新日誌,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或許值得一試。
我有資格針對學校午餐在部落格上發表評論嗎?我為此天人交戰了好幾個禮拜。語言病理學是健康醫學的一環,因此我對學生的健康狀況十分敏感。為了取得碩士學位,我修了許多科學課程,並具備生理學的基本知識,尤其是有關說話能力與聽覺運作機制的知識。我接受的生物學訓練並未讓我成為護士或營養師,但因此了解生理與心理之間的關聯。要維持聲音、說話能力與大腦運作,關鍵在於照顧好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我同時具備老師與母親的身分,讓我更加關切年幼學童的身心健康。
我的計畫簡單明瞭:親自吃學校的營養午餐,藉此喚醒大家對午餐的重視。身為學校的教育人士,我認為自己具備獨到的觀點——也希望其他人對此感興趣(但不需要「太過」好奇,因為我得保住飯碗,不希望變成告密者而引來過多注目)。
我向丈夫透漏自己的想法時,他笑著說:「忘掉這件事吧!我們已經吃得夠多垃圾食物了,更何況這可能影響妳的健康。」
起初我同意放棄這項計畫,身為小學老師,還要照顧嗷嗷待哺又活力充沛的兒子,已經讓我筋疲力盡了;我不需要額外投注時間經營部落格。
此外,雖然我不想承認,但我確實害怕。
我向來不喜歡搞破壞。我一直是個守規矩的乖寶寶,甚至不曾經歷叛逆期。大概是因為我高中四年都戴牙套,和流行或談戀愛根本沾不上邊。父母親工作的關係,我小時候經常搬家;每隔幾年就要當「新來的學生」,讓我不敢在班上興風作浪。雖然我認為會造訪我的部落格的網友屈指可數,但要在眾目睽睽下曝露自己的身分、任教的學校和學區,依然是很大的風險。我只是個喜歡待在舒適圈裡的膽小鬼。
但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只要我的學生一到下午就精神渙散,或在吃過午餐後抱怨肚子痛,寫部落格的念頭就再次蠢蠢欲動。我不停思索著,學生的午餐時間只有區區二十分鐘,老師得花多大的力氣才能拉回學生的注意力;剛吃過飯就要專心上課,對他們而言又是多麼困難的挑戰。午餐過後,我集合一小群孩子上演講課時,總是注意到不只一個學生會盯著某個地方放空,眼神呆滯。我也發現某個學生的白色T恤上沾著螢光紅的汙漬——她午餐時吃了紅色冷凍果汁棒,但有沒有時間吃其他食物?
我很好奇,不曉得有沒有人研究過,營養不足的午餐與課業表現之間有何關聯?我也納悶著,家長和一般大眾是否清楚學校供應給孩子的餐點內容?沒錯,家長每個月都看得到學校菜單,但那些天花亂墜的敘述文字,在實際看過糟糕的學校餐點之後,立刻黯然失色;菜單上總是寫滿令人眼花撩亂的美麗名稱,將孩子每天吃的差勁食物包裝得美輪美奐。
我再次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行。這次,我打算不告訴丈夫。
我於二○一○年一月開設部落格「營養午餐臥底計畫」(Fed Up with Lunch: The School Lunch Project),記錄我每天吃的學校午餐,並加上我的想法和一兩張照片。
我為自己取了一個分身「Q太太」。匿名才能讓我在部落格上發揮創意,又不至於危及工作。我需要這份薪水維持生計,連同丈夫的收入一起支付帳單。我不想被開除,儘管我覺得不太可能會發生這種事——孩子每天的午餐內容可不是專利。但我還是擔心,假如以真實姓名發表部落格文章,會影響到學生的教育。隱姓埋名能保護自己、學校和學區不會在現實生活中受到騷擾。我並不希望同事發現我將學生和自己吃的營養午餐公諸於世。我決定一如往常按表操課——工作、買學校午餐、拍照、吃飯,然後回到我熱愛的工作上。我發現,用手機拍照、上傳至部落格、發表基本的文章後再公開,整個過程不到五分鐘就能搞定。我盡量不占用上班時間,下班後才開始經營部落格和推特。
花一整年吃學校午餐,這個主意聽起來毫不偏激,但最後「營養午餐臥底計畫」卻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從平凡的市井小民,搖身一變成家喻戶曉的倡導人士,也改善我的家人與飲食之間的關係。這個計畫讓美國各地的人們開始正視學校午餐,許多人以往可能未曾思考過這個議題。我由衷感激有這麼多慷慨、熱心、博學多聞的網友偶然發現了我的部落格,並願意花時間分享觀點與想法。我的部落格文章與讀者回應引起許多迴響,讓我比以往更加瞭解食物政治。「營養午餐臥底計畫」讓許多家長、教師、營養師、廚娘與美食家紛紛浮出檯面,樂於針對學校午餐、教育和美國的兒童飲食現狀交流想法與意見。我以往對此幾乎一無所知,但我現在已能肯定,對發育中的兒童來說,飲食遠比我想像中還要重要。
我剛成立部落格時,覺得自己的力量十分渺小,但還是希望以無聲方式帶來一些改變。我不曉得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這麼多人團結一致聲援,最終我們都瞭解到(無論是早知道或才剛意識到這件事),學校午餐改革勢在必行。我展開部落格計畫的同時,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正好發起「動起來!」(Let’s Move!)宣導活動,呼籲國民正視兒童肥胖議題與學校午餐改革,引起全國矚目;傑米.奧利佛 (Jamie Oliver)也剛展開《為食起革命》(Food Revolution)實境節目,探討學校午餐引起肥胖的可能性和對健康的不良影響,但這都無損於我的計畫。
我之所以吃學校午餐,只是希望藉此引起一些家長、老師、營養師與美食家對營養午餐的關注。令人受寵若驚的是,我的部落格竟成了學校午餐改革的典型代表;我拍下的午餐照片變成美國時代精神的一環。在學校午餐改革的浪潮裡,我也扮演了一顆小小螺絲釘的角色。
本書的最後一章〈Q太太的無聲革命指南〉,教你如何共襄盛舉。聽起來或許有些陳腔濫調,但就如瑪格麗特.米德所言:「有件事無庸置疑:永遠不要低估一小群深思熟慮、堅定不移的人,這些少數人就能改變全世界。」只要我們有足夠的人團結在一起,我們就有真正的機會改善全美國的學校飲食現況。這不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嗎?
決定付諸行動的那一刻往往最為困難,接下來就只剩堅持了。恐懼只不過是虛張聲勢,只要你下定決心,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過程就是最好的獎勵。
——愛蜜莉亞.厄爾哈特
我在芝加哥一所規模龐大的小學任教五年,很少踏進學校餐廳一步。事實上,自從十一年級以後,我就再也沒吃過學校的營養午餐了。要是我能從家裡帶真正想吃的東西,為什麼還要花錢買學校午餐呢?但一切都要從二○○九年十月的那天早上說起。眼看上班就要遲到了,我還在努力幫牙牙學語的兒子穿衣服,他卻不樂意配合;我將他的腳塞進小鞋子裡,幫他穿上羊毛外套,他還不停...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Q太太展開臥底調查(就像冒充成肉卷的牛肉餡餅)
第二章 你要搭配一點罪惡感嗎?
第三章 偏執狂披薩
第四章 食物是個人的回憶
第五章 從窗簾後偷窺
第六章 我是培珀莉農場的金魚
兒童肥胖報告
第七章 美國企業輕易取勝
第八章 小紅蘿蔔不能出去玩
第九章 Q太太身分真相大白,親上戰場
第十章 回歸日常飲食
第十一章 果汁只不過是糖水(以及其他你已經知道的事)
第十二章 熱狗麵包禁止通行
第十三章 給我湯匙叉,我就搞定了!
Q太太的無聲革命指南
致謝
臺灣版營養午餐的真相
真實案例:還要賺黑心錢嗎?
校園營養午餐好毒!
營養午餐採購法大哉問
校園午餐的嘴巴革命,用吃改變世界
臺灣媽媽是不是該做點什麼?
索引
前言
第一章 Q太太展開臥底調查(就像冒充成肉卷的牛肉餡餅)
第二章 你要搭配一點罪惡感嗎?
第三章 偏執狂披薩
第四章 食物是個人的回憶
第五章 從窗簾後偷窺
第六章 我是培珀莉農場的金魚
兒童肥胖報告
第七章 美國企業輕易取勝
第八章 小紅蘿蔔不能出去玩
第九章 Q太太身分真相大白,親上戰場
第十章 回歸日常飲食
第十一章 果汁只不過是糖水(以及其他你已經知道的事)
第十二章 熱狗麵包禁止通行
第十三章 給我湯匙叉,我就搞定了!
Q太太的無聲革命指南
致謝
臺灣版營養午餐的真相
真實案例: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