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善於教養子女的父母想的「問題」和你不一樣!
成功的子女教養祕訣就在正確的提問中。
「孩子程度跟不上,實在很擔心,該怎麼辦才好?」
「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如果想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EQ,該做些什麼好?」
「孩子動不動就耍賴、哭鬧,應該怎麼辦?」
這些都是筆者在做親職教育時,常常聽到的問題。很多父母都是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才來接受親職教育,或是買書來讀。如果家長對這些問題不感到好奇,想必也不會看這本書了。因此,家長懷抱疑問的心,將會成為影響思考和行動的一股力量。假使我們不提出問題,就無法獲得答案。而且,當我們開始有了尋找答案的意圖,自然會留意相關的書籍和情報,以前忽略的事情也如同黑白照片瞬間染上色彩,視野一下寬廣許多。心中一旦開始產生問題,就會發現眼前所見與以往都不同,如此一來,我們的思想也會隨之變深、變廣。
「教育孩子,有什麼應該遵循的原則嗎?」
家長總是會反覆問這類的問題,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正解,翻遍所有教養的書籍、上專門的子女教養課程,或是去聽那些成功教養孩子的父母所開的講座︙︙一開始總覺得懂了什麼,好像終於能看到一點希望,覺得現在開始就能把孩子教好了。但往往過了一陣子,又會出現讓父母們感到挫折的狀況,這是因為書上有太多原則和指南了,讓人弄不清楚什麼時候該依從哪項才好。在聽子女教養專家或成功的父母分享經驗時,有時也會感到混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說的才對呢?
在此情況下,身為父母究竟該如何教養孩子,變成了時常要煩心的問題。難道沒有教養孩子的準則嗎?或是有簡單的方法或原理,可以盡可能協助孩子通往成功、幸福的人生?
筆者終究只能在治療孩子的過程中,一面與父母們商談,一邊尋找答案。這時往往會心生一個疑問:難道沒有什麼好方法,能優先教育出成功的父母嗎?我長久以來懷抱著這個問題,一邊思考一邊翻查研究結果,並實際分析成功父母的案例,費了不少心思,想找到成功教養孩子的核心關鍵。
「什麼是成功父母的共通點?」
「有沒有一種教育方法,不但更基本、簡單,而且可以超越目前數萬種親職教育原理?」
這些問題最終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視野,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答案其實早已存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做出任何判斷和行動前,先提出正確的問題。
一九四四年猶太物理學家伊西多.拉比發現原子鐘的概念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我們如今能使用汽車導航輕易找路也是拜此物理學家之賜,當他發現前人未知的核磁共振技術時,曾有記者問他其中的祕訣,想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麼獨特的想法。當時他回答:「我小時候從學校回家時,媽媽總會問我:『孩子,你今天上學時問了老師什麼問題呢?』母親的提問正是讓我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若要論世界上幾個最重視教育的民族,那便少不了韓國人與猶太人,然而猶太人中的優秀人才遍居各領域,屢屢誕生諾貝爾獎得主。韓國人卻並非如此,以頭腦聰明程度來看,韓國人並不落人後,所以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者的差異呢?
那個差異便是父母問子女的問題了,就如同我們在依西多.拉比的案例中看到的,孩子放學回家後,猶太父母問的是:「今天問了什麼問題?」但韓國父母問的卻是:「有好好念書嗎?有沒有答對老師的問題?」猶太父母的問題是為了幫助孩子提升好奇心和創造力,韓國父母的提問卻只是短視近利的要求眼前的成果而已。
韓國的教育使孩子為了追求好成績,或是害怕考試成績不好遭父母責罵而埋頭苦幹,對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思考能力卻沒有幫助。經歷了十年以上的歲月之後,韓國人的思考能力當然會與猶太人產生巨大的差異。因此,父母問了孩子什麼問題,便決定了孩子的思考方向、學習態度,甚至是未來的走向。
成功教養子女的父母會提出什麼問題呢?
觀察成功父母的經驗,可以發現共同點有:他們問孩子的問題從出發點就和其他父母不同;此外,他們在問孩子問題之餘,也會對自己提問。
成功父母的提問多半具未來指向,並且也會是孩子們能認同的問題。成功的父母會想像孩子未來的模樣,想像孩子們將來會過著成功幸福的日子。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們會問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才好,並進一步問自己,為了孩子的未來,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些什麼話、採取什麼行動、提供什麼協助。如果父母親能夠反問自己,並為了找尋答案而開始行動,他們對待孩子的行為和態度才會從一而終,具有一貫性。
成功的父母並不把重點放在「應該讓孩子做什麼才好」,而是著眼於「自己應該做什麼才好」。當父母為了孩子而努力要求自己,就會為孩子帶來信任感,因為孩子們能夠明白父母的心意,所以就算偶爾父母的行為出錯,也不至於換來孩子們的疑心。就結果來說,孩子們也會在自己的人生中盡心盡力,並體會到幸福。
反觀相當多的父母平常毫無想法,往往只照著習慣行動,或盲從他人的做法,對待孩子的方式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或是解除不安而已。儘管這些父母也提出了問題,卻都是:「孩子為什麼做不到?」「應該怎麼糾正孩子才好?」「孩子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這類的問題以過去為導向,因此孩子們多半無法認同。而且正因為焦點放在過去,這些問題的答案對孩子們的未來一點幫助也沒有。
同時,這些父母也不會反問自己應該做什麼,只會問:「該如何導正孩子?」比起努力改變自己,這些父母總是想改變、鞭策孩子,時常接收單方面的指示或壓迫的孩子,往往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與信任,因此常常違背父母的指示,甚至表現出抵抗。儘管如此,這類的父母仍會自我安慰道:「身為父母,我該做的也都做了。」「小孩就是不照我說的做,有什麼辦法?」說完便呈現一副放棄的模樣。
儘管如此,都還為時不晚。到目前為止做了什麼並不重要,只要從現在開始改變就好了。跟著成功父母的案例,看看他們如何協助孩子幸福的過生活,同時將其活用於協助自己的孩子步向幸福人生。
成功的教養兒女、並為孩子帶來幸福的父母會問自己:「為了讓孩子擁有光明的未來,我該做什麼?」他們不只問這一個問題,在遇到新狀況時又會提出其他新問題。接下來,筆者將分門別類,深入探討成功的父母在培育孩子的才能、思考力、解決問題能力、情緒智商和社會化程度時所提出的問題。
這些問題雖然都很單純,卻具有極大的成效,即使不懂子女教養的原理、原則,若能不時對自己或孩子提出這些問題,想必無論是父母或子女的人生都會漸漸轉好,走向幸福。
沒有問題,何來答案?
─葛楚德.史坦恩(美國作家)
「問題的型態」決定能獲得什麼答案;
「正確的提問」既是藝術也是科學。
─傑若德.查爾曼(哈佛行銷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