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平庸之作
超越國境的中文詩集,在生死跨度之間,以文字所譜奏生命的樂詩
新生不過是死亡的延續,死亡不過是新生的終點;而終點總是在提醒我們,生命的脆弱性與不可替代性——何杉
《平庸之作》主旋律譜寫新生與死亡,刻劃生命的平庸性;和弦反覆詠唱,對生命「自由」的詰問。
韻律性的詩句,在死亡必然性的定律中,點綴一道新生的光彩,以文字擁抱生命的那刻脆弱……
節選〈黃昏,或萬物皆有其時〉
有人大喊:走!
於是我們列隊。向一日結束之處行進。
像個孩子跌跌撞撞跑向心愛的絨毛熊
但是日間的事物正在改變,以不可見的速度
我們經過自己的衰老,
一個岔路,
然後下一個。
我們列隊,像一群乞丐
撲向一枚搖搖晃晃滾向下水道的硬幣。
困厄藏在夜裡,影子追逐腳後跟。
聽從某個不可見的指揮,
雲一層一層摺起來,忠誠的樂手
收拾起中提琴、圓號、長號、豎琴和鼓。
節選〈正午的日子〉
我等待,我乞求
而在等待與乞求之間
日子衝下斷崖。
節選〈贈予者〉
等待了很多年,把那願望種下去,
又反復玩味:種子苦澀,
但或許能長成甜美芬芳的花,
就像你送我一個詞語,
能夠撬動這個世界的詞語。
節選〈一個兒童〉
那個撿到名字的孩童,
在制服的線上來來回回走。
一團模糊的光亮起來,像個煙斗
或恆星莊重地謝幕。
他要求這世界贈予
命名的權力,但只有曠野
在曠野裡號叫著。
在不斷對生死的追問裡,死亡的神秘與可怖卻漸漸消弭——敬文東/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
所謂平庸,更多的不過是在死亡面前,在時代的激烈變動當中,
在一種強烈的無力感之下,詩人僅能選擇無可奈何的自嘲:
節選〈存在的每一刻〉
事件,包圍著我們。它們定義我們。
它們藉由我們的言說而存在,或者說:
它們透過我們而持續發生。
事件並不在乎我們是誰,是某人
是庸碌之輩,還是海員它依據自己的意願而持續著。
它有無力的疲憊,有時事的沈痾,也有何杉在其生死觀背後表現出來的時間觀,這為何杉的寫作帶來了語言上的顯著特點。流動般的敘述方式和語感,讓何杉在他的詩作中構建起一個「流動性的世界」。
在何杉眼裡,世界總帶有某種傾頹的危險;世界倒向的地方,是一種巨大的、空曠的虛無,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正如對流芳千古的嚮往。但正是這種危機的來源,正是這種不斷革故鼎新、彼此拋棄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徬彿毒物十步之內必有解藥一般,命運的啼笑總在暗中嘲弄一切。
作者/何杉
一個父親,一個移⺠;一個閱讀者,一個寫作者。
工作、養育孩子、閱讀與寫作,這幾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閲讀,讓我們探索各種不同的世界;寫作,則是在這些世界裡不斷揭示自我。
卽使最終不能抵達某處,至少我們曾像唐吉訶德一樣努力過、掙扎過、行走過。
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目前定居新加坡從事教職。
二〇一五年重拾寫作,二〇二一獲得新加坡金筆獎(詩歌組)季軍,二〇二二年出版詩集《一個時刻》,二〇二三出版《平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