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 臨床中的動作分析 2
·臨床中的動作分析的目的 2
·動作分析的著眼點和動作機理 2
·動作機理的分析 2
·假設的提出與驗證 3
·運動障礙 4
·代償運動 5
2 與動作障礙相關的功能障礙 6
·肌肉功能障礙 6
·關節運動範圍異常 10
·感覺障礙 11
·疼痛 11
·大腦邊緣系統(情緒原因) 12
第2章 姿勢控制的生物力學
1 基本動作的姿勢控制 14
·身體重心的控制 14
2 靜止姿勢的生物機理 16
·作用於身體的力和姿勢控制 16
3 對位、對線的變化和身體重心的控制 20
·支撐基底面和身體重心 20
4 使身體重心移動的生物力學 22
·地面反作用力和身體重心的移動 22
5 重心控制和髖關節的兩側性運動 25
·髖關節的發動機作用 25
第3章 側臥動作的分析
1 側臥動作的概述 30
·側臥動作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 30
·側臥動作的伸展旋轉模式和屈曲旋轉模式 32
·側臥動作的順序 34
2 動作實現機理 36
·頭頸部的控制 36
·肩胛骨前伸與上肢前伸 38
·體軸內旋轉 43
·重心移動 49
3 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 50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 50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 52
4 動作機理分析 59
·頭頸部控制的分析 59
·上方肩胛骨前伸與上肢前伸的分析 60
·體軸內旋轉的引導 61
·引導重心移動 63
5 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 64
·頭頸部控制障礙 64
·肩胛骨前伸與上肢前伸受限 66
·體軸內旋轉受限 76
·髖關節兩側性運動受限 80
第4章 起床動作的分析
1 起床動作的概述 84
·起床動作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 84
·起床動作的順序 88
2 動作實現機理 90
·肘撐實現機理 90
·肩胛帶的穩定性 94
·手腕-前臂-上臂-肩胛骨-胸廓的連接 97
·重心移動 99
3 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 100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 100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 102
4 動作機理分析 110
·肘撐實現機理的引導 111
·手腕-前臂-上臂-肩胛骨-胸廓的連接與重心移動 112
5 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 114
·肘撐困難 114
·無法用肘撐實現長坐位 117
第5章 起立及坐下動作的分析
1 起立及坐下動作的概述 124
·起立及坐下動作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 124
·起立動作的順序 128
·坐下動作的順序 130
2 動作實現機理 132
·起立動作 132
·坐下動作 138
3 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 140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 140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 143
4 動作機理分析 151
·身體重心向前加速和臀部抬離座位機理的分析 151
5 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 160
·骨盆前傾困難時 160
·臀部抬離座位困難時 163
·臀部抬離座位後身體重心無法移至足部形成的支撐基底面內時 166
第6章 步行分析
1 步行概述 170
·步行運動模式的普遍特徵 170
·步行動作的順序 173
2 動作實現機理 181
·3 個旋轉軸 181
·步行各期的機理 185
3 通過目測進行的動作分析 193
·動作整體特徵的觀察 193
·偏離正常動作模式的解釋和推論 194
4 動作機理分析 205
·著地初期的對線分析 206
·從著地初期到全足底著地的足部和小腿的正確對線分析 206
·從全足底著地到站立中期的膝關節伸展的分析 207
·站立中期膝關節內翻對線中立位的分析 208
·從全足底著地到站立中期的膝關節扣鎖運動的分析 208
·站立中期以後踝關節背屈和髖關節伸展的分析 209
·站立後期足跟離地和前掌軸形成的分析 210
·足跟離地時重心向對側移動的分析 210
·擺動期的分析 211
5 為推斷阻礙動作機理原因的分析 212
·著地初期時膝關節無法在伸展位對線 212
·採用足跟軸時踝關節無法背屈0° 215
·著地初期時骶骨與髂骨未形成緊張位 221
·下肢對線偏離承重期的理想姿勢 226
·承重期間踝關節和膝關節不能充分吸收衝擊 232
·全足底著地到站立中期膝關節伸展不充分 234
·站立中期膝關節內翻,下肢無法垂直 238
·站立後期髖關節伸展不充分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