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功課老是拖拖拉拉?不用吼、不用催,請他先寫一題或寫一筆就好。
◎出門上學老忘東忘西?在玄關設置「學校用品專區」,讓他自己盤點。
◎太頻繁的誇獎,孩子反而無感──改用「嚇我一跳」來讚美,他更有動力。
◎一玩就忘了時間?別吼,用廚房計時器或沙漏,讓他「看到」時間在減少。
作者親野智可等,是超過40年資歷的親職顧問,曾在小學執教23年,
並擔任知名漫畫《東大特訓班》指導專家,
經常受邀至日本各地幼兒園、小學、國中、高中的家長會演講。
他發現,現在的父母都身陷「過度教養」的疲憊中,
舉凡功課、用餐、玩樂、運動、才藝甚至社區互動,
都投入過多精力只為讓孩子成長,但結果通常都不如預期。
於是這幾年他大力提倡「狡猾育兒術」,所謂狡猾,
不是要家長耍小聰明的騙孩子,而是利用某些驅使人行動的小技巧,
不用催、不必罵,孩子就會自動自發。
◎叫不動、丟三落四?父母可以這樣狡猾
‧寫功課拖拖拉拉?不用自己催,
用廚房計時器或沙漏,讓他「看到」時間在減少,就會主動去做;
或先拿塊布把電視遮住,因為眼睛看不見干擾,不容易分心。
‧每天叫孩子起床,好累?試試看把打電動的時間改在早上,他會自動早起;
或拉開窗簾睡覺──早上接觸到太陽光後褪黑激素減少,容易自然醒。
‧孩子出門上學丟三落四,爸媽別再幫忙找幫忙送,
要求他放學一進門,馬上把書包裡的物品倒出來,聯絡簿、通知單看得一清二楚;
還有,在門口設置「學校用品專區」,上學前更容易察覺到少帶什麼。
◎學習要上癮,你得這樣驅動他
‧不想寫功課?不用吼、不用催,
請他寫一題或寫一筆就好,降低他開始寫作業的心理門檻;
把作業拆成小單位來寫,他會不知不覺就完成所有內容;
或是先寫兩年前的習題,可以提升成就感,也能順便複習。
‧害怕數學?出門購物,考驗孩子「5折優惠」、「買一送一」哪個划算,
從日常生活中降低對數學的恐懼。
◎換個方式讚美與鼓勵,孩子更有感
‧太頻繁的誇獎,孩子反而無感──改用「嚇我一跳」的方式讚美:
「沒想到你會這個?」、「教教爸爸吧!」讓他覺得「原來我這麼厲害」。
‧稱讚不能籠統,「畫得很好」「畫的不好」,他會覺得你在敷衍。
你要點出特別的細節或是亮點:
「這匹馬的腿畫得很有力量感」、「這片葉子的顏色塗得很漂亮」。
建立他對不擅長事物的信心。
.有些話父母不知怎麼當面說,不妨就用LINE傳達吧!
寫作業拖拖拉拉、早上賴床叫不醒、出門上學老是忘東忘西……
不要吼不要罵,只要運用狡猾育兒術,孩子就會自動自發。
章節試閱
容易賴床,就拉開窗簾睡覺
家長在早上起床後,可以立刻拉開窗簾,讓熟睡中的孩子沐浴在晨光中。陽光會抑制睡意來源,也就是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讓孩子更容易清醒過來。如果居住環境安全無虞,睡前先拉開窗簾會更方便。
在沒有人工照明的遠古時期,人們隨著日出而起、日落而眠。因此在那個時代,熬夜、失眠,或很難早起的人不太常見。
孩子早上容易賴床,通常是因為現代生活環境和步調,不符合生理的自然節奏。其實,配合太陽的運行來調整作息,才是最輕鬆自然的做法。
把打電動的時間安排在早上
如果孩子因為晚上打電動而早上起不來,可以試著把遊戲時間安排在早上出門上學前。
比方說,假設孩子要在早上8點出門,而且希望在出門前打1個小時的電動,那麼他最晚就得在6點半起床。簡單來說,只須訂下「只能在早上出門前打電動」的規矩,至於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內容,則交給孩子自行決定。這樣做他比較容易接受,並且執行起來會更順利。
如果這個方法有效,不但能避免孩子晚上因為打電動而興奮難眠,也能讓他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自我管理,養成自律的能力。
用廚房計時器或沙漏,讓時間被看到
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懶散成性,養成沒辦法按時完成任務、做什麼都比別人慢一步、容易遲到等壞習慣。這種時候,可以讓孩子透過一些讓時間「視覺化」的工具,協助他們控管時間。
例如,利用廚房計時器或沙漏只要設定好分鐘數,隨著時間過去,計時器上的時間會逐漸減少,能讓孩子更直接的感受到剩餘多少時間。
孩子之所以無法有效管理時間,主要是因為他們跟成年人不同,累積的「時間經驗值」較少,因此對剩餘時間的概念不夠具體。以孩子的體感來說,他們容易覺得時間是無限的。
要求他「先寫一題」
不少孩子回家後會先玩樂,把作業留到睡前才急急忙忙的完成。面對這樣的孩子,不妨在他開始玩之前,採取「先寫一題」的策略。
比方說,要求他「先寫一題計算題」或「先練習寫一個生字」,這樣的小任務會讓孩子較容易著手。而一旦開始寫了,可能會進一步完成二題、三題。就算寫完一題後沒有繼續下去,他至少會對當天整體的作業量有個概念,之後就會降低做作業的心理門檻。
成年人在平常也會遇到類似的狀況,當對實際的工作內容毫無頭緒時,很難激發動力;但如果已經掌握大致的概念,做起來就會輕鬆許多。
購物時,跟孩子一起計算是否划算
升上國小四、五年級後,數學的難度會突然上升,許多孩子會因此開始感到挫折。五年級的「比例」單元,尤其讓不少孩子對數學產生恐懼感。
但如果在上課前讓孩子提前接觸,之後正式學習到時,他會更容易理解、接受。
想讓孩子熟悉「比例」的概念,購物是最好的實戰方式。每當看到「5折優惠」、「3折」等標示,總是讓人感到雀躍,小孩也不例外。所以,在親子一同購物時,可以試試以下的對話。
例如:「這個蛋糕原價1500日圓,現在打7折耶!」、「1500日圓的1折是多少?」
把手機交給孩子,實際練習計算
孩子都喜歡玩手機。跟孩子買東西時,可以對他說:「你今天要當計算小幫手。」然後把手機交給他,讓他負責計算各項商品的價格。
例如,問他:「10個120日圓的紅茶餅乾,跟15個200日圓的檸檬餅乾,哪個比較便宜?」孩子可以用手機計算出單價,最後得出紅茶餅乾比較便宜的結論。
這是小學五年級學習的「單位計算」概念,對孩子來說並不簡單。透過實際在購物經驗中的練習,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應用題,就比較能聯想到現場的狀況,對答題有所幫助。
最強鼓勵字眼:「嚇我一跳!」
與其責備,不如多多誇獎孩子,家長不僅會更輕鬆,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也會成長,對雙方都有好處。
不過,如果誇獎的方式千篇一律,或顯得太過刻意,孩子非但不會有反應,還可能覺得父母只是在引導他做事,而不是真正的認同。
此時以「驚訝」的方式鼓勵孩子,效果通常更好。例如,看到他完成某件事時,父母可以露出驚訝的表情,說:「好厲害,也教爸爸吧!」、「原來還有這種方法,媽媽居然沒想到!」只要是孩子自動自發完成,當家長表現出驚訝的反應,就會讓孩子覺得「原來我這麼厲害」,而產生更大的動力去嘗試。
稱讚某個細節、亮點
學校的教室或走廊上,常會展示孩子在課堂上畫的圖。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作品充滿了表現力與活力。但到了大概三年級左右,技術層面——也就是所謂「畫得好或不好」的差異,開始變得顯而易見。
如果孩子因為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而感到挫敗,這時稱讚「細節」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即使作品整體看起來平平無奇,家長可以聚焦在某個亮點,例如「這匹馬的腿畫得很有力量」、「這片葉子的顏色塗得很漂亮」等。當孩子接收到家長對部分細節的讚美,會減輕對不擅長事物的擔憂。
容易賴床,就拉開窗簾睡覺
家長在早上起床後,可以立刻拉開窗簾,讓熟睡中的孩子沐浴在晨光中。陽光會抑制睡意來源,也就是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讓孩子更容易清醒過來。如果居住環境安全無虞,睡前先拉開窗簾會更方便。
在沒有人工照明的遠古時期,人們隨著日出而起、日落而眠。因此在那個時代,熬夜、失眠,或很難早起的人不太常見。
孩子早上容易賴床,通常是因為現代生活環境和步調,不符合生理的自然節奏。其實,配合太陽的運行來調整作息,才是最輕鬆自然的做法。
把打電動的時間安排在早上
如果孩子因為晚上打電動...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擺脫焦慮育兒,從生活中培養親子互動
暢銷親子作家/尚瑞君
父母終於不必每天為了孩子的功課煩惱,因為更輕鬆、更快樂的育兒方法,都在《狡猾育兒術》中。這是一本由曾在小學執教23年的資深教師,用趣味圖文呈現的教養書。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現代家長面對教養的心境,我想很多人會對「焦慮」投下贊成票。
現代孩子的比較與競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許多學生放學後,會直接到補習班、安親班繼續學習。而家長在白天也忙於工作,因此一家人能見面的時間只有晚上,父母還須催促孩子吃飯、洗澡、複習功課、睡覺,且日復一日過著重複的生活。
養兒育女和生活的樂趣,真的都會被疲憊和焦慮消磨殆盡嗎?本書教讀者如何運用「狡猾育兒術」,練習適度放手,以好好陪伴孩子成長。每篇章節的重點皆以插圖和短文傳達,再忙碌的家長都可以迅速理解。
書中提到的許多做法,跟我當初陪著兩個孩子長大的方式十分類似,例如:
‧讓吃飯成為一種享受:孩子用餐時會模仿大人的言行,當大人帶著感恩和愉悅的心情用餐,孩子自然能在和樂的氛圍中滋養身心。
‧泳衣遮住的地方,不能讓別人摸:從小讓孩子知道身體是自己的私領域,別人不能隨便碰觸。
‧跟孩子一起看新聞,並解釋:讓孩子從新聞中了解世界的變化,與社會建立真實的互動和連結。
‧繪本和卡通角色是最佳幫手:父母運用孩子喜歡的人物,來教導生活常規和技能,甚至模仿角色的聲音說話,既可以增加生活趣味,也能提高執行力和完成度。
‧先讓孩子信任你:親子之間的互信要從孩子先相信大人開始,相信大人說的話、做的事,以及大人對自己的愛,孩子才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自然會以真誠的態度接受父母的引導。
‧加強從失敗中復原的能力:孩子經歷過無數次跌倒後,才能學會站穩和走路,但有些孩子越大卻越害怕失敗,往往是因為缺乏從失敗中復原的能力。要鼓勵孩子多探索與嘗試,勇敢面對失敗與挫折,而不是追求完美無瑕。
從上述摘錄的重點中大家可以看見,在育兒初期,不應看重學校的成績和排名,而是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耐心、積極性、上進心、協調性、溝通能力、自我肯定感等,這些都是孩子未來在適應社會、面對挑戰時不可或缺的能力與技能。但這些技能,往往不是從課本的知識中獲得,而是在生活應對與遊戲中,從真正感興趣的事物中體驗、培養而來。
比起學歷或收入,一個人的幸福感往往取決於「自主決定的程度」。知識可以晚一點學,但自信與自我價值感則需要透過有趣且熱情的生活,以及和樂的親子互動來建立。
推薦序二
協助孩子學習調整風帆,讓他乘風破浪
「洛洛老師—情緒╳學習雙趨力」粉絲專頁創辦人、作家/洛洛老師
在當代社會,育兒已成為一場同時需要智慧與彈性的修練。在與許多父母交流後,我發現大家都有很深的「育兒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急於為他安排各種課程與才藝班,不僅犧牲了寶貴的探索欲望與時間,親子關係也經常因此而緊繃。
本書並非教導父母投機取巧,而是希望幫助家長放鬆心情,以更聰明、更有效率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進而享受美好的親子生活。
書中提到一個理念:玩樂,是最強大的學習武器——玩樂並非浪費時間,而是學習和成長的最佳途徑。當孩子全心投入喜愛的事物時,大腦會高度活躍,並釋放多巴胺(dopamine),強化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加速大腦成長。此時,孩子會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像是對恐龍著迷的孩子會主動查閱書籍,學習複雜的名稱和特徵,也培養了專注力和毅力。
而未來人才最關鍵的能力,正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難以取代的「人性特質」——包括情緒覺察、創意發想、跨領域連結等非認知能力。這些能力無法透過課堂直接獲得,而是從生活體驗中累積而來。
父母應該創造豐富多元的體驗機會,例如:在購物時與孩子一同計算,並且用提問的方式,促進孩子思考,將抽象數學與觀念轉化為生活應用;或讓孩子主導家庭旅行,在真實情境中培養出解決複雜問題的韌性。這種「生活即教室」的觀念,比刻意教導更有效。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方嘗試,即使後來失去興趣,這些經驗仍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書中也提供實用的方法,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輕父母的負擔。例如製作「提示卡」,在卡片上寫「加速」、「還剩1分鐘」等,提醒孩子要加快腳步,如此一來家長不必嘮叨,還能有效催促;建立家庭時間表,讓孩子直觀的了解時間應該如何分配。當孩子逐步練習自主管理生活,也能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
特別的是,本書也提醒父母關注「親職倦怠」,因為家長的身心健康是教養系統的基石。舉例來說,當忙碌的父母情緒失控時,能藉由深呼吸在零碎的時間內重建能量。這種務實的自我照顧策略,正呼應美國公共衛生局發布的《受壓父母》(Parents Under Pressure)報告,當中提到維持家長的心理韌性,是提升育兒品質的關鍵投資。
育兒如同遠洋航行,父母應協助孩子學習調整風帆,讓他乘風破浪,航向屬於自己的遠方。本書提供的不只是方法論,更是從容的生活哲學。我們應該試著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信任他的成長節奏,並珍惜那些不完美的真實時刻,因為最好的教養,始於接納當下的自己與孩子。
推薦序一
擺脫焦慮育兒,從生活中培養親子互動
暢銷親子作家/尚瑞君
父母終於不必每天為了孩子的功課煩惱,因為更輕鬆、更快樂的育兒方法,都在《狡猾育兒術》中。這是一本由曾在小學執教23年的資深教師,用趣味圖文呈現的教養書。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現代家長面對教養的心境,我想很多人會對「焦慮」投下贊成票。
現代孩子的比較與競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許多學生放學後,會直接到補習班、安親班繼續學習。而家長在白天也忙於工作,因此一家人能見面的時間只有晚上,父母還須催促孩子吃飯、洗澡、複習功課、睡覺,且日復一日...
目錄
推薦序一 擺脫焦慮育兒,從生活中培養親子互動/尚瑞君
推薦序二 協助孩子學習調整風帆,讓他乘風破浪/洛洛老師
前言 狡猾育兒,父母更輕鬆
第一章 不必刻意「教養」
大多數事情,長大自然學會/別催!試試廚房計時器/孩子天生會模仿父母/挑食又何妨!/別逼孩子做不擅長的事/不敢大聲打招呼,就改點頭問候/區分惡意的與善意的謊言/泳衣遮住的地方,不能讓別人摸/跟孩子一起看新聞,並解釋/好獎勵與壞獎勵的差別/生性懶散?順其自然吧!/繪本和卡通角色是最佳幫手
專欄 家裡凌亂,不必太在意
第二章 叫不動、丟三落四?父母可以這樣狡猾
一早,給一個大大的擁抱/面對鏡子,做正向的自我暗示/製作家庭時間表/製作模擬時鐘/用廚房計時器或沙漏,讓時間被看到/選首主題曲,當作提示鬧鈴/孩子嘴饞時準備水果/不想讓孩子做的事,先拿塊布遮起來/把打電動的時間安排在早上/容易賴床,就拉開窗簾睡覺/用智慧音箱提醒「該睡覺了」
專欄 偶爾不健康的外食,無妨
第三章 不再為上學問題煩惱
打造收納學校用品的專區/回家後,馬上把書包裡的東西倒出來/不只國語,其他科目也可用朗讀準備/小學的考試題目,基本上出自課本/學校的標準不一定正確/用「請教」的方式跟老師溝通/到學校面談,雙親出席並穿著正式服裝
專欄 網路上的育兒資訊,參考就好
第四章 學習要上癮,你得這樣驅動他
要求他「先寫一題」/讓他「先寫一筆」/作業拆成小單位來寫/準備大張的便利貼「暖身」/角色扮演學習法/簡單學習法:寫兩年前的習題/在家中各處貼上學習海報/常問孩子:「大概多少錢?」/堆積木、拼拼圖的好處很多/在玄關放溫度計、溼度計和氣壓計/漫畫更容易讀懂
專欄 少子化時代下的升學挑戰
第五章 玩樂,是最強大的學習武器
最強鼓勵字眼:「嚇我一跳!」/和孩子一起挑選筆記本/家人間的閒聊,不是浪費時間/親子對話,多用陌生的詞彙/厭倦了也沒關係,多嘗試/從他常做的事中找線索
專欄 父母最該投資的是自己,不是孩子
第六章 換個方式讚美與鼓勵,孩子更有感
鼓勵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失敗時,先別說:「怎麼又做不好?」/稱讚某個細節、亮點/跟孩子分享自己遭遇的挫折/無法當面說的話,就用LINE傳達/別把「配合別人」視為重要價值/父母是啦啦隊,不是指揮一切的教練/全力支持孩子熱愛的事物
專欄 煩躁時,先換上寬鬆的服裝
推薦序一 擺脫焦慮育兒,從生活中培養親子互動/尚瑞君
推薦序二 協助孩子學習調整風帆,讓他乘風破浪/洛洛老師
前言 狡猾育兒,父母更輕鬆
第一章 不必刻意「教養」
大多數事情,長大自然學會/別催!試試廚房計時器/孩子天生會模仿父母/挑食又何妨!/別逼孩子做不擅長的事/不敢大聲打招呼,就改點頭問候/區分惡意的與善意的謊言/泳衣遮住的地方,不能讓別人摸/跟孩子一起看新聞,並解釋/好獎勵與壞獎勵的差別/生性懶散?順其自然吧!/繪本和卡通角色是最佳幫手
專欄 家裡凌亂,不必太在意
第二章 叫不動、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