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音樂」一詞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而也是藉由這個過程,音樂保留了人類文化的精萃。在中國傳統器樂當中,琵琶極具代表性,由漢至今,隨著時代的遞嬗幾經轉變,琵琶飽含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然而近代以來西方音樂漸入,按十二平均律,琵琶增加了品與相,多了眩目技巧的展現,卻少了中國文化的底蘊。追本溯源,音樂應是民族之精神與文化的展現。就琵琶教學而言,當今受西樂影響之曲目與練習技法繁花似錦,但琵琶傳統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如江南絲竹中強調「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等技法卻闕而弗錄。有感於此,本教材之編著,是希望藉由對傳統流派經典樂曲演奏詮釋形態之對照分析,整理歸納其曲構脈絡。透過系統化學程,循序漸進,熟稔傳統流派之演繹手法、體會樂曲的內容底蘊,建構演繹式樂曲詮釋之理論方法,進而開創屬於自己的獨特演奏風格。就外在技法而言,是活化樂思,建構個人演繹風格;就內在精神而言,是回歸源頭,發揚中華文化之精神。盼本教材能在當代西化聲浪中別開蹊徑,期待琵琶演奏有更豐富的內涵、更寬廣的道路。
王世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