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難中生長的梨園子弟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不僅有『四大發明』,還曾開闢了『絲綢之路』這樣偉大的古代貿易文化通道;不僅湧現出孔子、老子、荀子等眾多的思想家,還產生了李白、曹雪芹這樣的大文豪。但當歷史進入 19世紀,中國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遇到了從海上來的西方侵略者,原有的文明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動盪,而動盪的種子在之前的時代已經種下了。當清朝的統治者迷醉於康乾盛世的繁榮之時,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歐洲經歷了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在思想上逐漸擺脫了封建主義的束縛,轉而追求人的權利與自由;在政治上,通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在內的一系列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西歐的幾個強國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先後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用火炮打開了世界其他地區的大門,進行了血腥殘酷的資本積累,逐漸將整個世界納入到一個統一的世界體系之內。
1840年,英國藉口中國政府對鴉片貿易的取締,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用武力強迫清政府妥協,隨後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進入了一個多災多難的時期,英法美日俄等列強紛紛將魔爪伸向了中國,在他們眼中,中國就是一塊任人宰割的肥肉,一個個唯恐落後讓別人佔了便宜。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大大小小的侵略行動,逐漸將中國拖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外國侵略者通過戰爭直接進行搶劫,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同時從中國割讓土地。以中日甲午戰爭後簽訂的《馬關條約》為例,條約規定中國向日本賠償白銀兩億兩,相當於日本數年的財政收入,同時還強行割讓了臺灣給日本。這些還只是列強給中國帶來的直接傷害,與此同時,列強強迫中國開放港口通商,作為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南京條約》,就規定將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作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之後的數十年,列強在中國的通商口岸越來越多,並借此在中國形成治外法權,各地的租界成為『國中之國』,中國的主權受到了嚴重的侵害。通過傾銷的方式,以英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攫取了大量的財富,代價是中國大量小手工業者和農民的破產。當時的中國人民經受著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生存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中國人民是有光榮反抗傳統的,他們面對壓迫和剝削,奮起反抗,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鬥爭。雖然因為時代的局限和自身的缺點,這些鬥爭最終的結果都失敗了,但是這種熱愛國家和民族,爭取生存和自由的精神,卻深深植根於每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心中,成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財富,成為一代代中華民族的兒女奮起鬥爭的精神力量源泉,在一個個中國人的身上閃爍著光輝。
雖然有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的奮鬥,但是當時中國的國勢還是日漸衰落。清政府在經歷一次次失敗之後,也想要挽救自己的統治。以地主階級開明派為代表,展開了洋務運動,企圖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和工業技術,對內鎮壓人民群眾的反抗,對外抵抗列強的侵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洋務派官員們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基礎,在全國展開了興建工廠、煤礦,修建鐵路,架設電報等一系列近代工業化運動。他們還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師夷之長技以求富』等口號。洋務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全國工業運動,給古老封閉的中國帶來了很多新的東西,包括:現代銀行體系、現代郵政體系、新式教育、新式軍隊、新思想、鐵路、重工業。同時洋務運動也在文化上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為了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清政府向西方派出一批留學生,開始了睜眼看世界;為瞭解決興辦工廠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組織翻譯了大量的西方科技及社科著作文獻,開闊了國人的視野。但是,實踐證明,一個封建的清政府是難以完成中國現代化的任務的,對西方的學習是被動的,是為了維護其統治的。李鴻章晚年曾經總結自己一生,他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時。』先天不足的洋務運動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中日甲午戰爭中,洋務派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就代表了洋務運動的黯然收場。
在這之後,中國的民族苦難更加深重。人民群眾自己組織起來反抗和侵略。在山東,一些傳道士借助不平等條約,成為當地的特權階級。山東恩縣龐莊的傳教士明恩溥曾經這樣形容:『主教們是全省的宗教統治者,身份相當於中國的巡撫,他們在自己的帽頂上綴上了一顆顯示身份的頂珠。他們每次外出都要乘坐轎子,轎子的規格要與其身份相符,還有前後相擁的騎馬侍從和步行隨員,前面有一把體現地位尊崇的大傘為前導,每次到達與出發時都鳴放一響禮炮。』這些傳教士偏袒教民,引起了一場又一場教案。中外矛盾空前尖銳。在他們身後,是外國列強的身影,這些侵略者不僅經常借機生事,還赤裸裸地炫耀武力,主張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措施。德國一家報紙的社論這樣說:『毋庸置疑,中國人民運動的爆發,幾年以前宣佈的對中國的「鐵拳」政策是主要原因。維也納《時代報》上,一位熟悉中國情況的人士撰文稱,義和團運動發生要從德國強佔膠州灣的時候算起。德國發出侵佔的信號,俄、英緊隨其後,而這一切的自然結果,便是出現了一個民族自衛的團體。因此,中國也舉起了它的鐵拳,這就不足為奇了。現在我們倒要來看看這兩個鐵拳究竟哪一個要利害些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