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中共一大的中央局到中共五大開啟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以致延續至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共高層權力的組合歷經過選舉,出現過中共太上皇俄共(布)與共產國際的指定,直到現今的不倫不類的中共元老背後的折衝樽俎,其間並無任何規律可循,特別是由於暗箱操作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諸多矛盾與鬥爭伴隨著這個政黨的起起伏伏。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演變
中共自1921 年創建以來,迄今已經走過了95 個春秋歲月。在這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其核心領導層的形成既有一脈相承,也有變化,從早期中共一大的中央局到中共五大開啟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以致延續至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共高層權力的組合歷經過選舉,出現過中共太上皇俄共(布)與共產國際的指定,直到現今的不倫不類的中共元老背後的折衝樽俎,其間並無任何規律可循,特別是由於暗箱操作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諸多矛盾與鬥爭伴隨著這個政黨的起起伏伏。中共的權力機構政治局是如何組成的,中共又是如何通過這個權力機構運作其各項工作的,剖析這段歷史以及其演變有助於我們對這個政黨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中共為何會成立?
談及中共的權力結構的組成,不能不了解一下他的創建。中共之所以能夠在1920 年代初走上歷史舞台有其歷史背景。第一,隨著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受到巨大的衝擊,西方各類思潮進入中國,其中包括了來自歐洲的社會主義思想,在知識界造成一定的影響,填補了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真空。第二,五四時期前後發生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和侵略中國,造成了中國人的民族危機感,蘇俄推翻帝國主義的宣傳猶如給中國部分知識分子打了一劑強心針,以為蘇俄是中國學習和效法的榜樣。第三,部分知識分子對蘇俄革命的宣傳和肯定,以陳獨秀和李大釗為代表的部分激進文人撰文讚揚蘇俄的十月革命,他們認為,共產主義不僅適用於資本主義國家,也同樣適用於中國這種落後的農業國家。這些都是中共得以產生的土壤和機制。
中共的宣傳喉舌和黨史教材在論述中共是如何成立時,有一套標準化的說辭,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然而,這一說法卻經不起事實的檢驗。
首先,所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僅僅是少數知識分子對蘇俄革命的膚淺認識,他們在一些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如陳獨秀、李大釗在《新青年》、《每週評論》上的文章等。中國不僅知識界並未形成一種廣泛的共識,廣大民眾更不了解蘇俄當時真正的情況,至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以及其核心內容與價值為何,更是悉者寥寥,盲人摸象。陳李等人急功近利,以為這是一條邁向強盛國家的康莊大道。以其昏昏,又何能使人昭昭?
其次,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大國,從未發生過工業革命,並不具備形成馬克思口中的“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即使在個別大城市如上海有數量不多的工人,也與工業化之後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如此之少的工人群體又如何與從未聽聞的馬克思主義相結合?這種對社會主義膚淺的認識又如何成為中共成立的思想或理論的憑據呢?
再次,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證據。與中共成立不相前後的許多歐亞國家幾乎都在這一時期成立了各種類型的“共產黨”,這些落後的窮國裡的所有這些共產黨難道也都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他們本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事實上,所有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都是蘇俄及其操縱的共產國際一手操辦和直接推動的結果。在中國,由於陳獨秀、李大釗的左傾而躬逢其盛,被共產國際代表們所選定,因而走上了共產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