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加涅的兩本代表作 ((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1985年第四版)、《教學設計原理》(1992年第四版),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收入“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于1999年出版以後,引起了中國許多讀者,包括教育與心理學研究人員和中小學教師的關注。他們希望用這兩本書闡述的學習論和基于學習論的教學論以及教學設計原理來指導當前的課程與教學改革。
這兩本書之所以受到關注,原因正如我在它們的“中譯本序”中所指出的,它們代表當代心理學與學校教育結合的典範。一百年前,美國著名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教育是藝術,心理學是科學。”這似乎表明,教育與心理科學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一百年後,加涅在前人以及與他同時代心理學家所做的大量學習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兼容多種觀點的系統學習理論——學習分類理論。這一理論主張,學生的學習有多種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學習有不同的學習過程和條件,並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在學習分類理論基礎上,加涅又提出了任務分析教學論,主張在實施教學之前,分析學習的不同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即預期的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不同的教學過程、方法和評估的教學設計。在這些學習論和教學論的基礎上,加涅與他的合作者逐漸開發出一門比較成熟地運用科學心理學和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原理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技術——教學設計。經過以加涅等為代表的學習心理學家和教學心理學家的努力,教育與科學心理學之間的鴻溝似乎已逐漸被填平。
我國目前正在實施新一輪課程與教學改革。要想使課程與教學改革順利進行,取得預期成效,必須有先進的理論指導。在新課程改革中,引進了不少西方發達國家新出現的課程與教學理論,如建構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課程理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方法。從貫徹黨和國家領導人所強調的“科學發展觀”來看,課程與教學改革中還應重視現代學習理論、建立在現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論以及相應的教學設計原理的指導作用。這是把我國教育與教學工作建立在“科學發展觀”基礎上的必由之路。
為了更好地在我國教育與教學工作中(包括新課程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委托我們推介、翻譯一批將科學心理學與教育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促進教學教育工作科學化,並取得一定突破的英文版學習與教學心理學著作。為此,我們分頭尋找並最後商定翻譯出版如下6本最新版本的相關著作。我們將叢書命名為“學習心理學與教學設計名著譯叢”,今後如果有合適的著作,還將進行補充與豐富。
1.《學習心理學︰面向教學的取向》(2005年第三版)。作者M‧P.德里斯科爾(Marcy P.Driscol1)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曾任該校教育心理學和學習系統系主任(1996—2003)、美國教育傳播和技術學會(AECT)主席,現任該校教育學院院長。她曾作為第二作者與R‧M‧加涅合著《教學的學習基礎》(Essential ofLearning for Instruction)。《學習心理學︰面向教學的取向》一書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學情境中來討論學習,因而其內容體系就與專門探討學習心理的著作有所區別,書中探討的主題均與教學關系密切。該書按學習與行為、學習與認知、學習與發展、學習與生物學、學習與動機、學習與教學幾大板塊,既介紹了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行為主義、認知信息加工理論、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圖式理論,也介紹了新興的學習論思潮,如情境認知、建構主義;既從發展的角度論述了學習,也介紹了學習的生物學機制;既討論了學習中的動機問題,也系統闡述了加涅提出的基于學習論的教學論思想。而且,在對有關學習各方面的介紹之後,該書還論述了相應的教學含義,鮮明地體現了學習心理學作為教學的基礎這一重要思想,與加涅等人的《教學設計原理》中的思想一脈相承,相映成趣。本書自始至終貫穿一個“克米特與鍵盤式電子樂器”的故事,各章開頭還敘述了幾個相關案例,並用各章不同的理論取向對這些案例做了分析。可以說,本書在理論的全面性、前沿性、可讀性及與教學的相關性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