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腦袋里裝了2000出歌劇的人 內容簡介
★「他談話精神病人,就像在講《一千零一夜》一樣生動有趣。」
只有七妙鍾記憶的人該怎麽活下去?
優美的音樂節拍能讓跛足的人扔掉雙拐?
五分鍾一個科學傳奇,不容喘息的震撼體驗
人氣爆棚的神經學醫生薩克斯,風靡全球的科普巨作
★《紐約時報》暢銷榜力薦人文經典 ★亞馬遜書店度好書五星推薦
薩克斯寫的每一個故事都像在探險,帶我們深入大腦妙不可言的秘境。
——美國《時代》周刊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你和其他人聽到的,是不一樣的世界呢?
或許你還不熟悉薩克斯醫生,但他的研究或許會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如果失去了一只耳朵,會影響我們「收聽」立體聲效嗎?為什麽我們都快忘光了小時候的記憶,卻還可以完整地哼完童年的歌謠?網絡上說的死亡音樂和幻覺音樂是真實存在的嗎?電視劇里用熟悉的音樂將癱瘓的病人喚醒的奇跡,是真實發生過的嗎?
而關於我們的聽覺,或許還有你完全想象不到的趣事:一個輕松記住2000出歌劇的天才,卻連2加2等於幾這樣都無法計算;有一種叫做絕對音感的東西,你可能擁有,貝多芬、莫扎特他們卻不一定擁有;我們看得到番茄的顏色、咖啡的顏色,有人卻看得到音樂的顏色;不要以為所有唱歌走調的人都是音樂課沒學好,在某些人的耳朵里,音樂就是一堆鍋碗瓢盆砸在地上的噪音┅┅
目錄
序 假如外星人來聽音樂會 第一章 腦海中的旋律轉個不停 1.遭雷擊之後竟然從樂盲變成音樂大師 2.可怕的咒語:癲癇發作時聽到的奇怪音樂 3.哦,那該死的音樂又來了! 4.每個人腦袋中都有一支樂隊 5.是什麽讓音樂變成了危險的病毒 6.令人幾近崩潰的幻聽 第二章 藍色的聲音嘗起來是甜的 7.音樂家的特殊大腦 8.沒有音樂的人生會是怎樣? 9.爸爸打喃嚏的聲音是G調 10.聽覺的惡作劇:聲音變得扭曲了? 11.超逼真立體聲:為什麽人有兩只耳朵? 12.腦袋里裝了2000出歌劇的人 13.只有聲音的世界:盲人的恩宏 14.D大調是藍色的? 第三章 沒有音樂,就沒有記憶 15.只有七秒鍾記憶的人 16.不能說話,卻能唱歌 17.突如其來的祈禱 18.活在節奏里的人 19.打拍子救了我的腿 20.阿根廷探戈的神奇功效 21.幽靈的手指:獨臂鋼琴家的故事 22.手指的背叛 第四章 黑暗深淵的歌唱者 23.夢中的神曲 24.音樂冷感症:再動聽的歌聲也打動不了我 25.幽禁在黑暗中的靈魂 26.天鵝的絕唱 27.不停唱歌的人 28.沉浸在音樂狂熱中的小天使們 29.用音樂找回自我
序
假如外星人來聽音樂會
幾十億人都對一種叫「音樂」的東西迷戀不已,或演奏,或傾聽,每天在這上面花費大量時間。如果科幻大師亞瑟·克拉克小說《童年的終結》中的高等智慧生物——外星人「主宰」來到地球,發現這一現象,應該會迷惑不解吧。那些外星人也許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參加地球人的音樂會,他們很禮貌地從頭聽到最后,對作曲家的「心思巧妙」贊嘆不已,但很可能仍然搞不懂人類為什麼會對音樂這麼着迷。人類在傾聽或創作音樂時的感受,他們不可能明白,因為他們沒法像人類一樣思考。他們的種族沒有音樂。
我們可以想象,當「主宰」們回到他們的太空船后,一定還是會左思右想,為什麼人類會這麼奇怪。他們承認,這種叫做「音樂」的東西雖然沒有具體概念,也不像語言一樣有意象、象征,而且無色無形,但對人類確實有着特別的作用,是人類生活的中心。音樂沒有能代表什麼的能力,和整個世界也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
很少有人像「主宰」們一樣缺少欣賞曲調和旋律的神經結構。實際上,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音樂都具有巨大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主動去聽,也不論你有沒有音樂才華。這種對音樂的「愛」自我們嬰兒期起就已形成,是世界上各種文化的中心,甚至可能自人類進化成功后就已經存在了。我們的文化、環境,以及我們天生就有的才能和缺點都可能對「音樂之愛」產生巨大影響,但這種愛植根於人性之中,讓人不由得認為這是一種天生的本能,正如愛德華.O.威爾遜所說的「生命之愛」,是一種對生命的感覺(我們常覺得音樂也是有生命的,所以「音樂之愛」也許也算得上是一種「生命之愛」)。
音樂沒有用嗎?
鳥兒的鳴唱有着顯而易見的進化意義(求偶、宣戰或是划分地盤等)。大部分鳥兒的叫聲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而且與神經系統相連,有固定模式(只有極少數鳥兒會即興演唱,或是來個二重唱之類)。原始的人類音樂很難理解,達爾文也覺得很費解,他在《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中寫道:「對人類而言,欣賞音樂和創作音樂的能力其實沒有什麼用途……但這些能力卻並未在進化中消失,這真是一個神秘的問題。」史迪芬·平克則認為音樂是「給耳朵享用的奶酪蛋糕」,他提出:「花費時間弄出些丁零丁零的聲音,有什麼好處嗎?……從生物學角度來看,音樂真是一點兒用都沒有……即使沒有了音樂,我們也一樣能照着老樣子過下去。」平克本人很有音樂天賦,如果沒了音樂,他一定會非常失落。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決否認音樂或其他藝術形式對人類的進化有直接意義。他在自己的書中說道:
很多藝術形式都沒有半點適應功能,它們很可能是其他某兩種人性特征的副產品,例如動機系統,當我們接收到適應結果的信號(安全感、性、好評、信息豐富的環境)時,動機系統就能讓我們感覺到愉覺,還有純化或強化上述信號的技術知識。
平克(以及其他人)認為,我們的音樂能力——或至少這種能力的一部分——是大腦系統發育的結果,而大腦發育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音樂。所以音樂在人類大腦中並沒有什麼「中樞」,而是與腦部廣泛分布的十幾個區域相關。有史以來首次面對這種復雜演變的史蒂芬·傑尹·古爾德稱其為「exaptation」(功能變異),與「適應」不同。他還指出,音樂就是一個「exaptation」的典型例子。威廉·詹姆斯可能也有過類似的想法,他認為,我們對音樂的情感反應和「更高層次的美學、道德和智能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是「走后門」悄悄潛入思想之中的。
……
詳細資料
- ISBN:9787508626086
- 叢書系列: 薩克斯醫生講故事系列
- 規格:34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大陸
|
|
|
| 作者:Pavaphon Supanantananont 出版社: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9-28 66折: $ 495 | | 作者:峰宗太郎(監修)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30 66折: $ 251 | | 作者:閔珍英、安辰明 出版社:國際學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8-11 66折: $ 396 | | 作者:盧河延、申淵淀、李水智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7-16 66折: $ 297 | |
|
| 作者:鄧君如總監製、文淵閣工作室編著 出版社:碁峰資訊 出版日期:2025-04-14 $ 379 | |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14-10-30 $ 237 | |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60 | |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 |
|
| 作者:托馬斯.亨特.摩爾根 出版社:新華先鋒(滾石移動) 出版日期:2025-04-18 $ 270 | | 作者:陳某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4-18 $ 570 | | 作者:王國良 出版社:今古傳奇(滾石移動) 出版日期:2025-04-18 $ 150 | | $ 48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