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得主,曠世鉅作**
人生超過五分之一時間,都離不開螢幕?!
控制人類意識、改變世界樣貌,暗藏已久的祕密,真相終揭露
劇中假戲,讓你心動想「真做」
上了整天班,回家後能讓你放鬆的事是什麼呢?打開螢幕,追起昨晚尚未看完的韓劇、觀賞剛上架與日本同步放送的動畫、今天剛出版的小說,又或是時候來看那部大受好評的電影了……,無論你選哪一個,它們不止讓你獲得休息,故事中的角色還緊抓你的心,讓你對這部作品著迷不已。於是,你繼續追下去。
研究顯示,美國人一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看電影、電視、閱讀和聽音樂。換句話說,就是消費媒體。若你認為這只是消遣,好像走出電影院後,就會回到原來的日常生活。事實上恰恰相反,這些媒介與其所閃生的文化對人生追求、對日常運行、對全球脈動都有著無可爭議的影響,這些影響是複雜的、令人著迷的、深刻的和意想不到的。
你的人生中,總有那些影響你一生的作品。《排球少年!!》讓你不懼雙臂的瘀青,開始打起排球,享受團體運動的喜悅;《星際大戰》尤達大師的名言,助你度過人生黑暗時刻;《侏羅紀公園》使你對恐龍與考古產生興趣,將自然科學定為志業;《魔戒》的中土世界令你嚮往,許下有朝一日要前往紐西蘭朝聖的心願。影響你的作品可能還要好幾頁的篇幅,但它們對你,對整個人類世界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恐怖到不敢直視,視線卻難以離開
在本書中,作者普立茲獎得主華特.希基探討了我們稱為「娛樂」的內容是如何深深地影響每個人。透過書中有趣的研究報告和色彩繽紛的視覺化資料,作者演示了電影和電視劇不只對觀眾的身體有所影響,例如呼吸吐出含有豐富化學成分的氣體會,隨著情節高潮迭起而變化。還有恐怖電影的情節真的能「凝結」人的血液。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你的視覺,高明的導演可是能操控你的目光,讓你所看見的都是他巧妙安排的,好讓劇情發展到揭開謎底的那幕時,讓你驚嘆連連。但這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回頭觀看每一幕,就會發現線索早就藏在其中。但有趣的是,成人有效的方式,對小朋友卻不見得無效,而那又是另一篇故事了。
一部電影,造成全球生態浩劫!
有些娛樂帶來的影響是純粹的快樂,但也有些是令人難過不已的,就像是《大白鯊》問世後,導致鯊魚的數量銳減;有些則是證明了現實和虛構只有一線之隔,例如英國和美國的情報組織都曾經取經於詹姆士.龐德系列電影;有些則是改變人的一生,例如《捍衛戰士》上映後,美國海軍的報名人數大幅上升;更有大大顛覆一般人的想法,讓人獲得嶄新視角的作品,像是情節暴力的電影,反而會降低真實社會的犯罪率。
你知道當年美國人願意相信人類可以上太空,並不是因為太空總署的緣故,而是因為媒體的宣傳。本書受到充滿奇思妙想的媒體所啟發,其中講述的事實令人嘖嘖稱奇,大開眼界。此外,你有沒有發現從某時開始,英文名字叫做錢德勒或艾瑪的朋友變多了,親朋好友的小孩突然自稱自己是艾莎(Elsa)!為何會有如此現象,本書將為你揭開真相。
◆電影戲劇迷必看,揭開電影、電視為何令人著迷的玄機;
◆資訊圖表豐富,一眼就看懂影視力量形塑世界的力量所在;
◆針對影視娛樂為何能深入我們的社會生活,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揭露真相;
◆豐富的文化研究題材,扎實的電影與電視資料,且經過作者數據分析與科學驗證。
作者簡介:
2022年普立茲獎得主
華特.希奇
華特.希基在其創立的每日晨間通訊「Numlock News」撰寫新聞郵件,每日發送、重視數據資料的新聞報導主題,從藝術作品劫案到失落的城市,甚至連提供電影訂閱服務「MoviePass」的崛起與殞落內幕都有。他在新聞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擔任資料和分析的副編輯,也曾擔任資料網站「FiveThirtyEight」首席文化作家,於2022年榮獲普立茲插圖報導與評論獎。
譯者簡介:
王思源
英國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口筆譯碩士,輔大跨文化研究所肄業,同時也是喜歡看電視的字幕編審。
作者序
前言
娛樂變因,思想與世局的操控者
人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由先天條件、後天教養、童年、工作、愛和家庭這些因素塑造而成,並且成長環境的影響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
我是專攻流行文化的資料新聞工作者。許多環境因素造就今天的我,像是完整的童年、對數字敏感的頭腦、數學系學位,後來因病態地想獲得關注而進入新聞業,再加上近來科技進步,讓大數據運算成為可能。但這些其實都不是我成為資料新聞工作者的真正原因。我會成為資料新聞工作者是,因為小時候看了《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當時覺得傑夫.高布倫(Jeff Goldblum)飾演的數學家伊恩.馬康姆(Ian Malcolm)是我這輩子見過最酷的人,而我想要像他一樣。
如果我沒看過這部片,我的數學一樣會很好。但我不會覺得數學很酷,酷到讓我想主修數學系,那麼我也不會成為資料新聞工作者。但是,伊恩在片中根本沒做跟數學有關的事。讓我著迷的是他的舉動、他的矯揉造作、角色曲線以及他給人的感覺,這讓我想變得和他一樣。當然,在我踏上這條路後,還是有發現一些鑽研數學的好處,像量化研究學科的職涯發展相對不錯。但是高布倫在片中的表演是我踏上這條路的原動力。我做了許多昂貴又艱難的決定,就只為了能更接近他在片中的樣子。流行文化雖然不會塑造我們的人格,但它能提供一個讓人渴望追尋的偶像。
根據2021年的《美國時間運用調查》(American Time Use Survey),美國人每天平均的清醒時間是15小時7分鐘。在這段時間中,一般會花2小時51分鐘看電視,再花31分鐘讀書、寫作、前往電影院或劇院。所以人們平均每天會將3小時22分鐘的時間花在使用各式媒體。換句話說,使用媒體占據人生兩成二的時間!
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我們這一生都會花大把時間在媒體上。沒有人逼你看電視、讀書或聽音樂,一切都是自願的。想當然,人們不太在意使用媒體的影響,這讓我非常不解。有許多書講述事物對人福祉的影響, 像是食物、運動、工作、旅行與睡眠。大家公認以上事物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而占據人生五分之一時間的媒體,卻被簡單地歸類為會讓人分心,甚至是分散注意力而已。好像人們只是在被動接收。
之所以會認為人們在討論、評價、購買、貶低或爭論媒體有關的話題時,人們對文化的影響遠超過文化對人們的影響,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人探討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時,總會將其妖魔化,說文化會讓人變笨,讓人有暴力傾向,還浪費時間。電影、電視節目、書籍和音樂無疑會對人們造成複雜的影響,而且其效果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改變他們一生的電影。在本書我將會探究這點。我想知道人們為何會因為電影汗毛直豎、熱淚盈眶,還有每個人最愛的電影背後有何更深層的含意, 以及這一切又會對世界造成什麼影響。
本書會探索電影對人體的影響,例如恐怖片為何讓人血液凝結,或影廳空氣的成分為何會隨著電影情節而變。也會分析電影對人們心理的神奇影響,超棒的說故事技巧如何操弄注意力,出色的電影如何利用大腦的運作方式,觀賞者的年齡為何重要,以及孩子和成人看待事情的角度有哪些不同。
本書亦會討論媒體和文化如何塑造個人和社會。我將會證明人們所享用的「娛樂」會對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包括小孩的名字、度假地點和職涯選擇。澄清流行文化和犯罪之間的關係,展示人們把時間花在哪,人們如何學習和成長,以及探究媒體對科學家、軍人和間諜的深遠影響。
同時,還有流行文化的經濟運作,包含資金如何決定產出作品,作品又是如何帶來更多收益,包含打造主題樂園等娛樂消費。電影公司如何決定要重拍哪些電影,粉絲的形成和演變,以及為何光靠懷舊就能驅動一個產業。
接著,放大格局來探討流行文化的地緣政治。看看不同的國家如何利用他們的藝術和娛樂產業在全球積累權力。我會檢視好萊塢(Hollywood,即美國電影)與美國娛樂工業複合體的興衰歷史,然後看看英國、日本和南韓又是如何將其國內文化出口,並且轉化為他們在地緣政治上的實力和影響力。
最後,探討哪些文化是能歷久不衰的, 其背後有何原因。為何流行文化能不受時間影響,成為多個世代心中的經典。創作這件事對作者有何影響,創作地點為何能影響作品,又有哪些因素會對作品有不好的影響, 以及創作對作者健康的影響。
美國首位憑電影評論獲得普立茲獎的傳奇評論家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說電影是「同理機器」(empathy machines), 因為電影能讓觀眾進入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的生活,按照那個人的方式思考。流行文化的魔力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人有所成長。其他科技會強迫人們與其互動,但就只是為了利用人們的關注來賺錢,激發衝突並從中獲利。書籍、電影、電視節目和漫畫這些媒介與這些科技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我的工作就是研究我所愛的媒介,我常害怕自己瞭解內幕後,心中的愛會消逝。我見過資料新聞將事物解構,並發現它是紙老虎;分析體制運作的方式,僅為了找出其失敗的環節;將一款遊戲批得一文不值,讓其僅剩的一丁點吸引力消失。我見識過超棒的人事物在詳細的分析下跌落神壇,像是總統人選、史上最佳運動員與獨角獸企業等。然而,我很開心地告訴大家,在進行十幾次分析,將科學應用在我最愛的電影,並將電影數據化和量化後,我對電影的熱愛絲毫不減。有些事經不起審視,顯露出支離破碎的本質,把戲無所遁形,其帶來的希望轉為失望。但文化更加複雜,其本質無法簡化。文化之美就連最老練的評論家都無法抗拒。
本書採用全然理性的工具,包括數據和醫學研究,以此探究故事中最核心的魔力。希望看完本書後,你能欣賞流行文化的強大之處。本書不會讓你變得憤世嫉俗,反而能讓你學會珍惜,並懂得欣賞你所看的電影, 你不必再為喜愛流行文化而有罪惡感,因為你知道長久以來影響你的是什麼。你所看的塑造現在的你,你因此更愛自己。
前言
娛樂變因,思想與世局的操控者
人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由先天條件、後天教養、童年、工作、愛和家庭這些因素塑造而成,並且成長環境的影響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
我是專攻流行文化的資料新聞工作者。許多環境因素造就今天的我,像是完整的童年、對數字敏感的頭腦、數學系學位,後來因病態地想獲得關注而進入新聞業,再加上近來科技進步,讓大數據運算成為可能。但這些其實都不是我成為資料新聞工作者的真正原因。我會成為資料新聞工作者是,因為小時候看了《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1993)。當時覺得傑夫.高布倫(Je...
目錄
前言 娛樂變因,思想與世局的操控者
第1章 科學證實!驚人的螢幕化學反應
第2章 用錯覺制約人類思維的導演幻術
第3章 英雄與惡魔,人心渴望的映射
第4章 造浪流行,促發群眾運動的魔力
第5章 主題樂園與周邊,票房外的金礦
第6章 征服世界,比槍砲更有效的武器
第7章 叫好又叫座,永恆經典十個條件
第8章 最佳創作的原動力,來自何處?
致謝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前言 娛樂變因,思想與世局的操控者
第1章 科學證實!驚人的螢幕化學反應
第2章 用錯覺制約人類思維的導演幻術
第3章 英雄與惡魔,人心渴望的映射
第4章 造浪流行,促發群眾運動的魔力
第5章 主題樂園與周邊,票房外的金礦
第6章 征服世界,比槍砲更有效的武器
第7章 叫好又叫座,永恆經典十個條件
第8章 最佳創作的原動力,來自何處?
致謝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