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本作品集包含了我開業後2010-2023所完成的作品。大學畢業後我曾經在幾間不錯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過,累積了一些工作經驗。這些項目有,建設公司的集合住宅和透天住宅、私人自宅、食品廠房、集村農舍,還有安平國小風雨教室、蕭壠文化園區機房藝術改造、台南市警察局交通隊、台南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專科教室等公共工程。建築案通常時間都拖得很長,從開始到結束最快也要2-3年,3-5年算是正常的。所以事務所的工作很需要耐心與毅力以及建築完成前努力不放棄的堅持。一個專案從設計階段的圖面繪製到施工階段的材料細節確認,能夠累積幾場從頭跟到尾的專案經驗,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並不期望自己的事務所要接很多案件,所以我選擇以小型事務所的型態經營,這樣我不需為了養活事務所而勉強接案,也可以讓我專心的一件一件慢慢做。事務所成立初期雲林的建設公司水龍組,給了我們很多做設計的機會,我們有相同的理念,希望把心力花在平面的規劃設計上,務實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操作一些華而不實的立面造型。我們也完成了幾件獨棟的住宅,協助客戶完成他們的夢想。在台灣想設計公共建築就必須經過競圖的途徑,很幸運我們也得到了一些小型的案件。高雄台聚高值化研發中心是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案,與葉熾仁(BK)寶貴的合作經驗,讓我有更寬廣的視野。最近這幾年在新竹、台南與高雄也有一些建設案,這些都讓我們對社會有更多的參與和貢獻。
建築不僅反映了當代歷史與文化,也具體呈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空間品質。但有關建築師當時設計的想法與理念,還是得有文字圖像等記錄,才會被後人了解。建築師的成長都有其脈絡,一定是一代接著一代,沒有人是橫空出世,天生就會做設計的。台灣的建築欠缺脈絡性,前輩建築師留下的設計資料太少,以至於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欠缺這樣的養分,沒有核心思想,欠缺歷史文化的觀點,所做的作品就無法擁有廣度和深度了。出版作品集應是台灣建築師該努力做的事,也希望我的作品集能激勵台灣的年輕人把建築設計當作一生的志業。
我將這些作品按照年代表列,雖然是不同基地,不同時間、不同用途,甚至是不同的業主,但從這些作品之中,還是可以看出某些共同特質,它真實反映了我的價值觀及人生態度。我希望我的建築能如同萊特所說的 : 建築和人一樣,首先要真誠,要真實,然後還要盡量做到親切和讓人喜歡。
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對建築有更深切的了解。本書所列舉的作品,都是嘗試去實現對於建築本質的追求,也是我們事務所一貫的核心價值。
台南 安平 2023年5月
王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