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哲理和商界兵法的至尊奇謀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中,軍事著作佔據著極其突出的地位。據有關史家總結,我國現存至今的古代軍事著作在數千種以上,可稱洋洋大觀了。
然而極其知名者,當為二種:其一為《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時期,是世界軍事著作的鼻祖;其二則為《三十六計》,約成書於明清時期,可稱中華兵學的精要概括,是婦孺皆知的兵家計謀。可以說,這兩部武學名著,前者體大思精,為兵界必備;後者要言不煩,主要在民間流傳。二者合稱我國兵學著作的雙璧,有道是「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形象地說明了三十六計的重要地位。
「三十六計」一詞,最早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三十六策,走為上計。」事實上,凡是流行於民間的歌謠等形式,在民間都有很長時間的形成期。觀察三十六計的計名,有的來自成語,有的來自典故,有的來自俗語,有的來自詩句,可謂駁雜,正好符合民間文化雜傳而成型的規律。以此推測,三十六計很可能是在漢末以來的數百年亂世中,從軍事戰爭中逐漸歸納形成的。
三十六計的成書,據今人推測,當在明、清之際,但並無實據。其可靠的發現時間,則始自1943年。據發現者叔和先生稱,是在成都的一個舊書攤上無意中收購到的,原是據一個手抄本影印的土紙冊子,被稱為「秘本兵法」。
既然三十六計之名在一千五百年前即已出現,而其抄本在一千五百年後才出現在人間,這實在是一件費人思量的事情。依事理的推測,這個《三十六計》抄本的出現,理應是民間文人將傳說的三十六計,根據自己的判斷予以解釋,從而形成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這個樣子。如果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文武官員予以整理的話,一般圖書目錄是應予著錄的,而且應有各種刊刻的版本傳世。
事實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這套三十六計仍然只是一個抄本,而非刻本。由此推斷,「三十六計」之名雖然早已廣為人知,但把三十六計形成文本,則比較晚;而且一旦成為定本,極有可能被少數人視為秘不示人的兵家至寶,故而少有留傳。
民間文人對《三十六計》的編排整理,主要做了三件工作:
一、是將三十六計的計名作了規範。
二、是將三十六計作了分類。
三、是給三十六計分別作了釋詞。
這三件工作,也許是一個或幾個文人一時做的,也許是幾代人在很長的時間內逐漸完成的,這需要作詳細的考證。比較肯定的是,三十六計的釋詞,應為一時之作,這可從釋詞大多以《周易》卦辭比喻或推譯作出明確的判斷。
《三十六計》的內容看似簡單,然其內容卻非常豐富。兵學經典《孫子兵法》,也只專論十三個問題,而《三十六計》所講的卻是三十六個專題。大體而言:
第一套「勝戰計」是強勢一方取勝的謀略大計。
第二套「敵戰計」是敵我力量相當時取勝謀略。
第三套「攻戰計」是兩軍對壘時互相攻戰謀略。
第四套「混戰計」是局勢不明瞭時取勝的謀略。
第五套「並戰計」是為了取勝結盟拉友的謀略。
第六套「敗戰計」是敵強我弱時以柔克剛謀略。
這六套計謀組合為一大套計謀,包括了戰爭、戰役、戰鬥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完全是戰爭中實戰經驗的總結。而總結這些經驗的文人們,絕不僅僅是一般的文弱書生,必當是如《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李自成帳下的牛金星之類頗有實戰經驗的文人。
然而,如果仔細分析三十六計的內容,有些計謀也有其牽強附會處,或互相近似處,比如「趁火打劫」在某種程度上與「混水摸魚」近似,「聲東擊西」與「暗渡陳倉」近似;至於六套計謀的劃分也有不盡準確處。這些都可看出三十六計成於民間又用於民間的特點。又如民間廣為流傳的「關門打狗」、「落井下石」等可入兵法的計謀,則並未收入其中,可見出整理者以六六三十六這個熟用的數字組合計謀,無意中限制了某些常用計謀的收錄。
但是,這些微瑕絲毫無損於三十六計作為兵家秘笈、乃至作為人生哲理和商界兵法的至尊地位。如今,各地仍在熱烈研究、講解三十六計,使之在現代社會中更加深入人心。因此,近二十餘年,各種版本的《三十六計》層出不窮。
由於三十六計本是戰爭的計謀,許多手段是對敵的,對敵本無可厚非,如用於職場,用於生活之中,那就要有一番仁厚之心,方不至於誤用奇計。
有鑒於此,本書對《三十六計》的整理只是作了注釋、譯文與評析,所舉例證,也全部是從戰爭的本義選擇的,有個別例證選自《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但也是關於戰爭的。至於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則應存乎一心,以我及人了。
本書釋讀《三十六計》,只是就計釋計,未對古代其他兵書作廣泛的比證,但願讀者諸君在熟讀三十六計的同時,能與其他兵書相比較論證,從而加深印象,提高智謀,則幸甚焉。
譯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