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筆者於1981年從中央警官學校(現中央警察大學前身)刑事警察學系畢業後,即留校擔任科學實驗室助教。工作三年後便負笈美國,展開研究生的求學生涯。在美國留學的八年多期間,總共就讀了三所州立大學,分別是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學〔現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葉)前身〕及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筆者在留學期間,除了攻讀計算機科學外,也注意到所就讀學校的發展特色。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早期因應社會需要,發展偏重於醫學領域,再進而發展成為著名的綜合大學。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學緊鄰墨西哥灣,因墨西哥灣盛產石油,煉油相關領域即為西南路大早期的主要強項之一,再漸漸發展成為著名的綜合大學。明尼蘇達州位於密西西比河的上游,豐沛的水資源不但促進了該州的農業發展,水力也是該州早期工業製造所需動力的主要來源。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位於密西西比河的東岸與西岸,工程及農業領域即為該校的主要發展特色,後來並發展成為聲譽卓著的綜合大學。簡單歸納三所學校發展的共同特點為:務實與因地制宜。務實提供研究動機與發展所需的資源,因地制宜則提供了事半功倍的研究發展環境。
學校的發展需要務實與因地制宜,個人的生涯發展也不例外。筆者自回母校中央警察大學擔任資訊管理學系教職以來,即以務實與因地制宜作為研究取向的指導原則。隨著電腦與網路的普及應用,有心人或犯罪者也常藉由電腦及網路科技跨越時空無遠弗屆的優勢,以及其具隱密及匿名等特性,發展許多新興的科技犯罪模式。因此研擬基於資訊科技的犯罪偵查技術,以發覺犯罪並有效偵辦,為極重要的課題。此外,運用資通訊科技支援警察勤、業務,對警察勤務的成敗及業務效率的提升亦具極關鍵的影響。警政資訊系統運作的良窳直接或間接影響國民的生活福祉與安全,因此有關警察資訊系統組織架構的規劃、大數據分析技術的警察應用,以及網際網路情報的獲取與分析等,皆為極重要的課題。筆者自1992年回到母校擔任資訊管理學系教職以來,即長期關注及研究警察資訊應用領域的相關議題,並已發表百餘篇學術論文。筆者乃於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教授休假期間,蒐集彙整相關的學術論文,增補相關理論與內容,編纂《警察資訊應用研究》一書,期能拋磚引玉,增進警察資訊應用領域的研究動能。筆者於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再度獲准休假一學期,乃利用休假期間修訂《警察資訊應用研究》專書內容,除增加收錄「社群媒體犯罪與鑑識─以行動上網為例」學術論文外,並著手整理上課及受邀演講簡報資料撰寫專論兩篇:〈社會網絡分析原理與方法〉及〈電腦網路犯罪偵查與鑑識〉,進一步充實專書內容。隨著內容增加,筆者乃將專書組織調整為:基礎理論、科技犯罪偵查及進階研究等三篇,並將書名調整為《警察資訊應用研究─兼論科技犯罪偵查》,以符實際。
感謝母校多次給予寶貴的休假研究機會,讓筆者可以放下繁重的授課負荷及行政工作,專心致力於資料的蒐集、彙整及論文的寫作,以及專書的編纂工作。另外感謝家人的支持與陪伴,讓筆者在工作之餘,仍有心力從事於學術研究及論文的撰寫與發表。此外,有緣在警大結識的導生們,由於你們的參與及共同鑽研警察資訊應用領域,更豐富了筆者的教研生涯。特別感到欣慰與感謝的是議霆、建隆、品杉、等揚及銘憲等五位導生同學,在筆者徵詢收錄共同著作於本書時,均不約而同地表示,同意讓筆者無償使用,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內容雖然僅13萬餘字,但文章的撰寫與專書的修訂及編纂工作經緯萬端。感謝五南文化事業機構接手幫忙本書的出版工作,特別感謝劉副總編輯靜芬,雖然素昧平生,但在筆者以電話聯繫本書的出版事宜時,即表達正面與協助進行初審事宜。另外感謝編輯團隊(劉副總編輯靜芬、呂編輯伊真及吳編輯肇恩),耐心、仔細及認真地協助本書的編輯工作,不論是內容的修正建議、錯漏字的修正,或是格式的修改,均大幅提升本書的品質與可讀性,在此致上最高的謝忱。最後由於筆者才疏學淺,本書內容一定有許多謬誤與疏漏之處。
期望先進賢達,不吝指教及惠賜寶貴的修正意見。
王朝煌 謹識
2023年12月於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