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而言的“中國的沖擊”將使我們從劃分優劣等級的歷史觀中醒悟過來,認識到必須具有多元主義歷史觀,必須在今後因交流關系的深化反而可能激化的兩國間的矛盾與沖突過程之中,播種“共生”的種子。我們絕不能招致一個大國主義的中國的出現。
對社會主義的“幻想”是在與西歐資本主義比優劣的序旬中產生的。而對社會主義的“幻滅”也同樣是在這一優劣序列中產生的。也就是說,它們都是以歐洲為軸心所形成的觀念世界。從“幻想”到“幻滅”的180度的爭轉彎對當事人而言,也只需在同一根軸上將優與劣兩張標簽的位置上下挪動一下即可,無須質疑認識的坐標軸本身,換言之,無須質疑認識主體身身的坐標。
或曰︰中國沒有宗教革命,沒有市民革命,也沒有產業革命,因而被說成是停滯性社會也是無可奈何的,等等。的確,中國是未發生的這些革命,但它卻展示了另一種發展。為方便起見,我想用“內發性變動”來稱呼這一發展路向。那麼,它是一種怎樣的路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