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一、汉字文化学定义
二、汉字文化学与汉字学的区别
(一)“昔”字与“大禹治水”
(二)“篝”、“笱”与《诗经》时代先民的性观念
(三)“琴”之古文字形的启示
(四)日语汉字中新造“国字”体现的文化背景
三、汉字文化学与文化语言学的关系
(一)从传统交易用语改变谈起
(二)新语新词不是汉字文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汉字新字体接连推出的社会文化背景
四、汉字文化学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的潜力有待开发
五、汉字孕育的文化信息的不可取代性的特点
(一)汉字的全民性使其更具有可靠性
(二)汉字文化学能补实物考古发掘之不足
(三)对“目”部首中巨量的沉淀汉字的反思
六、对汉字文化学局限性的简单分析
七、汉字与国运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与社会文化
一、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
二、仓颉造字
三、汉字的起源与原始图画、图腾和族徽
四、伏羲作八卦,造书契
五、汉字起源于刻符说
六、汉字“起一成文说”
七、众人造字说
八、对各种起源说的综合理解
第二章 汉字与古代社会人生风俗
一、“取”与古代的抢婚制度
二、从“好”字看上古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
三、“采采茉苡”——母性本能最迫切和最响亮的呼喊
四、“祖”、“族”与祖先崇拜
五、“鱼”和“蛙”的象征意义
六、“土”、“地”的生殖意义
第三章 历代政府对汉字使用的干预和维护
一、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措施,使统一的汉字定于一尊
二、“隶变”,汉字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
三、《干禄字书》、《康熙字典》和历代的正字举措
四、秦始皇的改字和皇权意识
五、对武则天新造字的考察和探究
第四章 汉字与古代谶纬文化
一、谶纬的定义与谶纬对古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二、古代谶谣运用的主要手段解析
(一)拆字法
(二)双关法
(三)谐音法
第五章 汉字与姓氏文化
一、中华姓氏的来源、发展和现状
(一)以母亲所在氏族、部落的名称或标志符号为姓氏
(二)以国名为姓氏
(三)以邑名姓氏
(四)以乡、亭之名为姓氏
(五)以居住地为姓氏
(六)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七)以排行次第为姓氏
(八)以官职为姓氏
(九)以技艺为姓氏
(十)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十一)因谥号、赐姓、避难等原因而立姓
(十二)因一些特别原因而立姓
(十三)因居住地的特色等原因而立姓
(十四)因避讳而改姓
(十五)以谐音、字讹而立姓
(十六)因原姓氏的衍生而立姓
二、姓氏的一些特殊读音及其文化现象透视
三、姓氏的口头使用
四、汉族人取名的历史轨迹
(一)起贱名、小名以求平安的取名风俗
(二)名字的时代因素
(三)古今取名的着意点
(四)汉字与古人的字号
第六章 汉字的应用文化
一、“由由”——“伲种田人终于出头了!”
二、“一大”与“新天地”
三、字谜——中华智慧的特殊游戏
四、诗文、楹联中的文字游戏
(一)析字
(二)联边
(三)叠字和复字
(四)多音法
(五)回文格
(六)巧用数字
五、汉字与神智体诗作
六、取用历史名篇中的文字,重新创作
七、汉字与古代笑话
八、汉字与实用艺术
九、汉字与现代广告
十、汉字与行业用字
第七章 汉字的谐音文化与网络背景下的现代汉字
一、谐音双关
二、谐音隐喻
三、禁忌谐音
四、祈福谐音
五、取名谐音
六、歇后谐音
七、洋泾浜英语
八、网络语言中的汉语谐音
九、汉语谐音的商业利用
第八章 汉字与民间信仰
一、祭祀文昌帝君与“敬惜字纸”
二、测字与算命
三、汉字与旧时的秘密社会
四、汉字与道教符篆
第九章 汉字与古代文字狱
一、古籍避讳的范围与避讳的方法
(一)改字法
(二)缺笔法
(三)空字法
(四)分析法
(五)墨圈法
(六)说明法
二、明清文字狱举例
(一)秦朝“焚书坑儒”的历史回顾
(二)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
(三)清代文字狱中的几件大案
第十章 汉字文化圈中的现代汉字比较研究
一、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地理、经济和历史文化的背景
二、汉字与日语
(一)借用汉字来记录和表达日语
(二)目前中日汉字和词语的一些主要区别
(三)日语中的“国字”
三、汉字与韩文
(一)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历史考察
(二)朝鲜和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沿革
(三)韩国借用汉字的情况及韩国特有的一些汉字
四、海峡两岸的汉字异同情况
(一)字形的异同情况
(二)两岸字音异同情况
(三)计算机操作的软件系统不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