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太極導氣鬆沉功」是借鑒臺灣太極大師熊衛創編的「太極導引」、楊式太極大師李雅軒及其高徒林墨根大師的「大鬆大軟」、太極大師鄭曼青「專氣致柔」和吳式太極大師楊禹廷的鬆沉理論與實踐創編的功法。本人用此法在中國樂山、美國洛杉磯教授弟子,效果明顯。弟子由導氣練習鬆沉功,能使內氣暢通,周身關節儘快鬆開,且節節貫串,肌肉也放鬆,不僵不緊,從汗毛深入到皮、肌肉、筋骨,自表及裡鬆到骨骼,達到太極內功——太極鬆功初步上身的目的。習練者身體健康,很少得病,心情舒暢,生活、工作勁頭更足。
書中,我將修練太極導氣鬆沉功分成基礎篇、修身篇、拳理篇、方位篇、拳架篇、揉手篇、老論篇七個部分。
基礎篇含三個導氣功法、兩個活動樁功、三種太極步法、四個單式練習動作。三個導氣功法是縱向兩種,橫向胯、腰、肩三圈導氣和丹田內功修練,這是目前最流行、最先進的導氣法。
兩個(弓步、馬步)活動樁功,有別於一般樁功,是楊式太極不對外的秘傳,修練者練此功法樁功更好,腿部肌肉力量更強,可增強功力,身體更健康。前進、後退、橫行太極步是太極拳三種基本步法,太極修練從腳下起,只有練好這三種步法,才能練好太極拳。此外,介紹太極拳四個最主要的拳勢動作,即定步、活步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定步攬雀尾。
太極功夫主要靠拳架練出來,作為基礎功法來進行單式練習非常必要,練好了幾個單式,對整個拳架練習也很有好處。
修練太極鬆功貴在修身。在修身篇中介紹下肢、上肢、軀幹的修練。練太極鬆功時,必須放鬆周身,心意完全放鬆之後,周身肢體才有可能放鬆。「行氣如九曲珠」指從腳到踝、膝、胯、腰、肩、肘、腕、手九大關節,即為九曲珠。練拳、修練鬆功必須從腳下用功,從下往上練,這是歷代先賢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本篇重點介紹九大關節之鬆功修練。
修練多年太極拳的人從實踐中悟到的重要原則,也稱拳理。多年修練太極拳,我把鬆看成是太極拳的靈魂,把陰陽變轉看成是太極拳的根本。動則分、靜則合是太極拳的規律。沒有虛實便抽掉了太極拳的特性。動靜開合在太極拳中占主要地位。中正和安舒是相互關聯的太極拳內外雙修的基本方法。只有採取「用意不用力」的訓練拳法,才可能退去人體中的本力,使經絡、血液暢通,達到肢體放鬆的目的。六法與健康的關係。
以上這些內容在「拳理篇」中詳細介紹。
太極拳架的確定方位十分重要,故寫出「方位篇」。在本書寫成之前,太極拳的方位一般以八門五步定方位,也就是說X、Y兩個方向,在平面坐標系中定位。這種定位法可以定出腳的方位和腳的運動方向,但上肢運動無法定位。
我在教拳實踐中,摸索出一種四維空間定位法,即十弧、八線、二旋。軀幹帶動上肢做平面旋轉時,可用8個固定弧來定位;上肢做上、下運動時,可用兩個活動弧(上弧、下弧)來表述及三維空間定位;而上肢前臂做滾動旋轉時,可用二旋(內旋、外旋)來描述,即四維空間定位。這樣就能準確地定出拳架中下肢和上肢的運動方向和方位。
「拳架篇」中我選用楊式太極拳的拳式動作,精選其中40個組成太極導氣鬆沉功的拳架。該拳架基本上沒有重複動作,有38個不同動作,每個拳式動作按導氣通筋、陰陽為本、鬆柔為魂進行修練。在本書寫成前,還沒有人很細地寫出來,我這樣寫,使修練者有明確的一招一式的修練方法。相信按這種方法去修練,持之以恆,可以達到修成導氣鬆沉功的目的。
「揉手篇」理論部分重點介紹太極推手的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捨己從人、以柔克剛、以慢制快等區別於外家拳的特性。揉手套路是我多年練習和教授揉手的心得,含二十幾個套路。
其他書籍有介紹的,本書不作詳細介紹,這裡只介紹幾種非常特殊又非常適用的,如單揉手的九宮步太極圖揉手、雙揉手的大捋梅花靠、游泳式揉手等12個套路供同仁參考。有81種發勁、化勁實作。對很多書有介紹的掤、捋、擠、按、採、□、肘、靠八法發勁不作介紹,只介紹28種化發勁的實作。
附有「老論篇」,我學習太極拳一刻也離不開「老論」。二十多年來學習太極拳理論,覺得好的15篇推薦給太極拳界朋友。其中,王宗岳太極拳論、十三勢譯名、十三勢行工歌這三篇文章尤需熟讀、精讀。
這本書不僅是寫給學太極拳要求提高內功的人,更是寫給練太極拳要求養生保健、延年益壽有明顯效果的人。由於我的水準有限,文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之所以將太極導氣鬆沉功寫出,是想將多年修練、學習和教學心得奉獻給同仁,拋磚引玉,能對太極拳界研究之風有所助益,這就達到了寫作的目的。
作者 於四川.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