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職生的逆襲,用實力為人生開外掛!
23位國際技能競賽x3位國際展能節奪牌國手現身說法
專文推薦
何佩珊/勞動部長
鄭英耀/教育部長
聯合推薦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王錫福/臺北科技大學校長
江振誠/米其林名廚
吳寶春/世界麵包冠軍
鄭志鴻(泥作阿鴻)/網路人氣泥作職人
顏家鈺/臺灣科技大學校長
年輕的她,以剪刀衝刺,以布尺衡度,返鄉打造出結合地方文化的服裝品牌;聽障的他,以一手好廚藝勇闖天涯,征服世界的胃;曾荒廢課業的他,在國三技藝班首嘗學習的意義與熱情,如今成為致力翻轉技職教育的師鐸獎得主。
這是職人們以技藝開創人生的故事,他們也都曾是在技能界最高殿堂奪牌的台灣之光。
台灣好手2022年在有「技職奧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創下全球第三的紀錄,2023年再奪亞洲技能競賽總冠軍,展現出台灣傲人的技職實力。
本書兼顧歷史縱深與廣度,囊括多樣化職類,報導老中青三代國手堅毅的奮鬥歷程,記錄備賽的汗水、淚水與超人的意志力,以及他們用專業和熱血走出的職人之路!
作者簡介:
中央通訊社
成立於1924年,作為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中央社始終堅守新聞專業,秉持正確、領先、客觀、翔實的原則,每天即時發布上千則新聞;更在全球近30個重要國家、城市派駐特派員,帶領讀者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走過一個世紀,中央社一直在新聞前線見證台灣的發展與蛻變,數位匯流與時俱進,以穩健步伐永續前行,邁向下一個100年。
章節試閱
塗家和/解構再重寫 用程式設計更好的世界
一般人對程式設計師的印象,不外乎成天面對著電腦,鮮少與人交流,大學畢業後就成立軟體解決方案公司的塗家和卻非常健談,因為他的工作是要利用軟體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小至醫院的掛號APP,大至農產品的產銷系統,都必須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經過充分溝通之後,才能提出更佳的解決方案。
從國中開始自學程式設計,一路到大學獲得國際技能競賽「商務軟體設計」金牌,塗家和慶幸當初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走出封閉迴圈 升學外的第二條路
升學主義是台灣的主流價值,對於許多人來說,考試幾乎是人生前半段的重心。塗家和就讀的國中也是一間升學導向的學校,學習彷彿只是為了考試,形成一個封閉的迴圈。塗家和覺得在這迴圈之中,不會再有新的事物等待他去發掘了,因此很快失去學習的動力。
偶然地,他在圖書館翻到程式設計的書籍,人生的軌跡由此改變。「我彷彿看到世界構成的基礎。」他回顧自己與程式設計的相遇,身為一九九〇年後出生的Z 世代,伴隨成長的是網際網路以及各種數位產品,可以說當代人就是生活在各種資訊設備所建構起來的世界。
「如果我學會程式設計,那麼我就知道如何解構這個世界,看看其中的樣貌,我也能改變這個世界,讓它變得更好。」從此塗家和一頭栽進程式設計的學習,登出由考試主導的封閉迴圈,寫入不同的人生路徑。
瘋狂自學 超前部署
塗家和照著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書自學,遇到問題就去請教資訊老師,也加入資訊老師在晚自習開設的程式設計練習課程,迅速地獨自升級。直到要決定升學方向的時候,他查閱高職資訊科的課綱,發現自己竟然已經把高職三年的課程都學會了,甚至超前許多,所以他選擇電機科,希望結合程式設計的軟體技術與電機工程的硬體。
但是抱持傳統觀念的父母,受到「成績不好才去讀高職」的刻板印象影響,起初無法理解成績不錯的兒子為什麼選擇高職,也擔心如果塗家和是一時興起又能夠持續多久呢?然而當他們知道塗家和已經默默走了那麼遠,早就超越了「嘗試看看」的程度,而是展現出如同長跑者的執著,父母也就不再阻攔。
進入新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機科之後,塗家和的才華一下就被看見。在電機科的﹁單晶片設計﹂這門課中,塗家和寫出的程式比課本的教學範例更好,任教老師就把塗家和介紹給資訊科老師陳錫麟。陳錫麟沒有科系的門戶之見,也將塗家和放入「工科技藝競賽」的選手選拔名單。
塗家和的能耐遠超過陳錫麟的想像。原先要舉辦校內初選,在塗家和與其他二十九位選手之中選出一位代表學校出賽,但在培訓階段,只有他能夠解出培訓老師給出的題目,因此結果很明顯,由塗家和代表出賽。
人生第一場全國賽 猶如凌遲的四小時
在此之前,塗家和已經累積了豐富的比賽經驗,在國中階段,資訊老師就為他們報名各種大大小小的程式設計競賽。塗家和非常享受比賽的過程,因為可以認識不同學校的好手,彼此切磋,看看面對同樣一道題目,其他選手是否能夠找出更佳的解法。塗家和每次比賽都取得亮眼的成績,漸漸地在程式設計的圈子裡小有名氣。
工科技藝競賽是他第一個參加的全國性比賽,如果取得好成績,不只有助於升學,也有豐厚的獎金。
出賽人選確定後,訓練計畫緊接著啟動,學校把資源投注在塗家和身上,陳錫麟也為他量身打造各種訓練課程。各校都非常看重工科技藝競賽,特地在賽前舉辦模擬賽,集合北區各校選手參加。在模擬賽的現場,塗家和看到許多熟面孔,有一位來自智光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的選手與他的實力相當,每次比賽都是由他們包辦一、二名,在那次模擬賽,兩人解出的題數不相上下。
然而在正式比賽當天,塗家和卻表現失常。回想那次比賽,塗家和認為是自己得失心太重,先前從未投入那麼多時間認真準備一場比賽,加上工科技藝競賽的重要性,都使得塗家和背負了不能輸的心理壓力。
程式碼是程式設計師思緒的展現,程式邏輯必須嚴謹、環環相扣,但是焦慮占據了塗家和的內心,沒辦法冷靜下來專注思考,四個小時的競賽時間猶如凌遲。最終,塗家和沒有進入排名,而智光商工的選手正常發揮,取得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在工科技藝競賽慘遭滑鐵盧,塗家和陷入自我懷疑的低潮期。經過兩週的沉澱,他回想起最初接觸程式設計的悸動,轉念一想:就算在這場比賽失常,他依然喜愛程式設計,沒有人可以阻礙他持續精進自己的技術,而且還有一整個廣大的數位世界等著他去解析、重寫。
不只是設計程式 產業知識大考驗
二〇一六年工科技藝競賽的挫敗,為塗家和接下來的各項比賽奠定良好的心理韌性,也有助於他爭取參加國際技能競賽的國手資格。
要獲得國際賽的國手資格必須經過層層挑戰。首先要在分區賽進入前五名,才可以打進全國賽,在全國賽要擠進前三名才能夠參加國手選拔賽。而國手選拔賽,當屆及歷屆全國賽的前三名只要在年齡限制內都可以報名,要從中脫穎而出,才能得到正取國手資格。塗家和一路過關斬將,代表台灣參加二〇一八年亞洲技能競賽以及二〇一九年國際技能競賽。
二〇一九年第四十五屆國際技能競賽的主辦國是俄羅斯,地點在喀山。塗家和參加的是商務軟體設計職類競賽,主辦單位會在前一個月公布主題。當屆主題是﹁石油公司﹂,而詳細的競賽題目在比賽當天才會公布,塗家和必須在一個月內熟悉石油產業,設想其中有可能需要資訊系統加以輔助的環節。
在競賽主題公布之前,塗家和對石油產業的認識並不多,幸好負責國手選拔與培訓的裁判長許基文聯繫上台灣中油公司的某部門經理,請他來為塗家和上課,讓他理解台灣石油精煉、儲存、運輸以及終端加油的整體規畫,快速補足塗家和對石油產業的了解。
程式設計的項目可再細分為後台設計、前台設計、應用程式介面、手機應用程式等領域,針對石油公司這個主題,塗家和與每一個領域的指導老師都預想了可能的出題方向,並充分演練。這一次塗家和不再被焦慮淹沒,在技職界奧運的賽場上,他和平常一樣,專注地打出一行又一行的程式碼,贏得了當屆國際技能競賽的金牌。
傳產數位轉型 打造便捷世界
塗家和在大學階段就有不少接案經驗,並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產品,因此國際賽結束後便開始準備創業。
大學畢業後塗家和成立「和氏科技公司」,公司願景是「用最合適的科技解決問題」,主要是幫助傳統產業數位轉型。塗家和認為最頂尖的程式設計師是能夠「獨立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人」,因此他願意深入理解客戶所屬產業的現況,為他們提出可以實際運作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推銷時下最熱門的科技。
「畢竟任何軟體最終還是要應用在現實中。」不忘初衷,塗家和持續以程式設計打造他理想的便捷世界。
塗家和/解構再重寫 用程式設計更好的世界
一般人對程式設計師的印象,不外乎成天面對著電腦,鮮少與人交流,大學畢業後就成立軟體解決方案公司的塗家和卻非常健談,因為他的工作是要利用軟體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小至醫院的掛號APP,大至農產品的產銷系統,都必須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經過充分溝通之後,才能提出更佳的解決方案。
從國中開始自學程式設計,一路到大學獲得國際技能競賽「商務軟體設計」金牌,塗家和慶幸當初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走出封閉迴圈 升學外的第二條路
升學主義是台灣的主流價值,對於許多人...
推薦序
<推薦序>
成就一張有溫度的椅子 勞動部部長 何佩珊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十號之後,我有幸為賴清德總統任命,懷著未知與忐忑的心情來到勞動部,進入阿春部長任內所購置的志清大樓部長辦公室;阿春部長留下一套溫潤原木色系的木工桌椅,我一試坐立刻愛上椅子的高腳扶手木工設計,比起傳統西式低腳沙發,這張椅子撫慰了我疲憊而易酸痛的身體,我心裡想,製作這張椅子的人真有同理心,而且一定有人體工學概念;眼光不經意四下搜尋,我看到椅子背面刻著「台南職訓家具班製作」,原來這正是雲嘉南發展署創意家具木工班學員及家具木工選手共同製作的作品。一張有著溫度的椅子,也傳承了阿春部長給我的叮嚀:拜託妳繼續支持全國技能競賽的孩子們。
台灣從一九六八年起即開辦「全國技能競賽」,今年已邁入第五十四屆,歷史比勞動部還要悠久;其所培養的技職大軍,更是二十世紀台灣經濟第一次起飛的關鍵。當我在今年七月十八日前往全國技能競賽場地為選手們加油,更驚豔於參賽者所展現的技職力與創新力。
帶著我參觀巡場的阿仔師─超認真少年(網路名),他是技職出身,也是一位藝術家,一一向我介紹各種職類裁判長與選手。們在汽車座椅中捲曲身體認真檢查修復;在火爐前揮汗如雨精心烘烤麵包;或爬上高梯檢查牽配電線,專注反覆敲打釘錘成就傢俱木工,宛若作畫般層層上色的汽車噴漆……這些日常生活所需的勞動,化為追求熟練與卓越的職人精神呈現,每一雙專注眼神下所展現精湛技藝是台灣最美的風景;而在參賽現場提供支持的企業界們,也早一步預定了這些好手的未來,更提供技職力延伸社會發展的動能。
九月,我帶著孩子們前往法國里昂參與被譽為技職界奧林匹克的第四十七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自一九七〇年加入了國際技能競賽組織,並於一九七一年起每年皆派出好手與世界各地高手同場競技;近年來成果耀眼,二〇二二年第四十六屆收穫四十二面獎牌,排名世界第三,總獎牌數創下隊史最高紀錄,更在二〇二三年亞洲技能競賽勇奪總冠軍;自信今年將會有更棒的成績出現。二〇二五年十一月,我們更將迎來第一次舉辦「亞洲技能競賽在台北」,這是繼一九九三年舉辦第三十二屆國際技能競賽後,睽違三十年後再次取得國際性技能賽事主辦權。
賴清德總統在今年七月二十一日親臨全國技能競賽頒獎之時曾經提示,過去他在行政院長任內,即要求教育部及勞動部合作強化技職教育與產學合作;總統更引用台語諺語揭示「占到好地頭,卡贏練拳頭」,意指如今台灣正以半導體產業實力,取得地緣政治下的產業紅利;他期許技能競賽更要與未來產業深度結合,國家將持續深耕技職教育,為當前行動創新AI內閣蓄積動能累積人才,讓台灣經濟進一步創新發展。這是總統對技職孩子們的深情許諾。
由中央通訊社出版的《職人之路:26個國手的故事》深度訪談並書寫為台灣爭光的技能國手的奮鬥歷程與人生轉折;呈現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傳統社會氛圍下,勇於做自己甚至反叛傳統的逆向思考哲學;而年輕世代更進一步延伸技職生涯與公民社會,社區營造結合,或更反思技職深化需要閱讀思考與美學訓練,這精彩的二十六個篇章,值得你我靜思閱讀。
勞動部藉由提供資源支持,培養參賽選手「以賽帶訓」、「手作能力」,致力於深化技職教育與產業訓練;期待結合教育部、經濟部以及各部會,並結合民間產業界力量加入,打造「學訓用」整合平台,重振技職復興之路。事實上,在各界疾呼疫後缺工的當下,如今缺乏的中階技術勞動力,一部分即是技職教育為升學主義思維侵蝕的後果。我也期待藉由本書,提醒國人重新正視技職教育的價值,摒棄「學歷決定一切」的單向思考,讓技職的孩子們看見自己,走出台灣,航向世界;為台灣培育多元人才,累積創新經濟動能。
成就一張有溫度的椅子,不只需要一雙勞作長繭的手,更需要無數雙肯定技職價值的推手,讓我們共同為技職復興運動而努力!
<推薦序>
勇敢追夢的台灣職人精神 教育部長 鄭英耀
技職人才是國家重要的支柱,台灣有許多隱形冠軍經營者來自技職體系,是我國經濟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之一。因此政府極為重視技職教育的發展,教育部更致力推動各項政策,培養具備專業及實作技術力的優質人才。
創立迄今七十四年、今年舉辦第四十七屆的國際技能競賽,是全世界技能好手的最高殿堂。我國自一九七一年首度派出國手參加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至今已成為這項國際賽事的常勝軍,更在二〇二三年榮獲亞洲技能競賽總冠軍,充分展現平時的訓練成果及卓越的技術實力。藉由參與國際賽事,青年學子不僅有機會打開視野,與世界級高手相互切磋技藝,更進一步彰顯屬於技職的榮耀。
中央通訊社出版的《職人之路:26個國手的故事》,記錄了技職國手們從訓練到參與國際技能競賽的心路歷程。二十六位老中青三代國手分屬不同職類,勾勒出台灣技職教育近半世紀的進展,透過國手的人生故事,讓我們得以看見不同領域的職人們,以汗水和淚水努力磨練技術,抵達世界頂尖水準的艱辛過程。
在我求學與教學的過往經驗中,深知被貼標籤,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心境挫折,這本書記載出身弱勢家庭的國手,由於種種原因而不得暫停學業,但仍努力不懈,發揮平日訓練累積的實力,贏得國際殊榮與掌聲,也為自己日後鋪上一條自信穩定的路,他們的堅毅韌性值得大家一讀。
再者,我們看見選手在登上國際舞台閃耀前,背後往往有多年的付出及需要面對的各種挑戰。而為了鼓勵他們不怕失敗的精神並減輕他們的壓力,更需要公部門齊心的支持與資源,教育部和各部會一直是技職體系師生們的堅強後盾,提供獎金、辦理保送升學、產學合作等,讓國手能放心堅持自己的目標。
在升學方面,教育部在一九七五年開始實施「技優保送」辦法,只要是全國技能競賽、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的前三名或在國際競賽中獲得優異表現的學子,都能選擇再升學,鑽研更高深的技術。他們也可經由師培機制成為技職教師,無私的傳承其精湛技術,為我國培育下一代國手,為台灣產業奠定深厚基礎,幫助後輩拿到敲門磚翻轉人生。
在產學合作方面,台灣的技職教育從高職到技術學院、科技大學,都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為鼓勵技專校院發揚技職教育「做中學、學中做」務實致用特色,教育部自二〇〇六年起推動〈產學攜手合作計畫〉,二〇二一年再推動〈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建立跨部會單一窗口,建構學校、產業共同培育人才。
此外,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百億青年海外圓夢基金」,教育部將在二〇二五年規劃技職精英海外進修、實習或者培訓的專屬計畫,透過年輕人積極與世界各領域人才的對話、交流與學習,繼而成為引領台灣各產業的優秀領袖。
從《職人之路:26個國手的故事》可以發現,技職生不只學習理論,實作經驗更是豐富,泰半在求學時已取得丙級以上證照,不僅是業界搶手人才,也具備開創事業實力,如塗家和成立軟體解決方案公司、陳詩婷結合地方創生開設工作室,或是共同創辦蜷尾家的武子靖,創業成績都讓人眼睛一亮。
教育就是要讓每一個年輕人能有更美好的未來藍圖及發展,期望年輕學子都能像《職人之路》一書中的國手群─想像未來、勇於冒險、勇敢追夢,也希望家長讓學子適才適性學習,讓年輕人證明自己擁有展翅高飛的動能。
<前言>
|出版緣起|打破文憑迷思
台灣技職好手在國際上屢創佳績,2022年,在有「技職奧運」之稱的國際技能競賽創下世界第三的最佳紀錄,2023年再奪亞洲技能競賽總冠軍,而由身心障礙者參與競技的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同年也拿下總獎牌數全球第三,成果斐然。
然而可惜的是,國手們耀眼的成績與實力,及其背後令人動容的拚戰精神,在學歷至上的台灣社會,和為迎合觀眾口味的主流媒體中,始終未能贏得太多的關注。
升學迷思更影響了學子的選擇。近年在少子化下,學生人數減少,且高職學生的減少幅度,明顯高於高中,到了108學年度更出現「黃金交叉」,高中人數已超過高職。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曾召開記者會,指出問題在於多數國中教師、家長對技職不瞭解,很難在升學時給與孩子適切的建議。事實上,在本書的訪談中發現,教師與家長也可能是孩子適性揚才、成就自我路上的阻礙。
透過適性教育,人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然而,當技職被矮化為不得已的二流選擇,人人都想往升學發展,不只是技術型人才的折損,也妨礙了產業與經濟的發展,在現今大缺工潮下,台灣社會尤應警醒。
身為國家媒體的中央通訊社,希望藉由本書,記錄二十六位國際技能競賽及國際展能節奪牌國手的技能養成之路,著眼其於技能精進路上的拚勁與毅力,及現今在產學深耕、創新與傳承的現況,透過這些真實典範人物的勵志心路,消弭社會「唯有讀書高」的迷思,讓學子更有勇氣依自身興趣作升學選擇,並盼望能吸引更多資源投入技職教育,藉此弭平產學落差。
在本書的採訪中,年輕學子在技職教育的體系中發掘天賦,找到自己可以貢獻於社會的長才,擺脫了早年「不念書就去做工」的負面形象,呈現出新時代的技職面貌。
《職人之路:26個國手的故事》全書以國手的現職,分為產業篇「百工匠心」及傳承篇「巨人肩膀」,前者在各產業發光發熱,後者投身教育,培育競賽人才。書中囊括多樣化職類,分述老中青三代技職國手的奮鬥歷程。
二十六篇故事中,有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投入汽車噴漆的年輕新女力楊婷喻;有致力於將油漆裝潢提升為漆作藝術的陳協建;也有青年創業的熱情與衝勁,像是想以程式改造世界的塗家和,以及返鄉打造服裝品牌,用針線訴說在地故事的陳詩婷。
有克服障礙的勇氣,像是車禍後跛行的甘芫銍,在投身工藝的熱忱中越挫越勇;聽障廚師梁書維勇闖各國,征服世界味蕾;還有「無聲」繼承祖傳三代精湛木工技藝的李政軒。
更有許多的世代交棒,包括讓台灣首戰國際賽就奪牌的元老國手侯世光、為台灣奪下第一面金牌的連漢濱,以及許多國手在榮耀後不忘傳承,投身技能競賽的培訓與裁判,轉作金牌推手的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彰顯著「只為做好一件事」的職人精神。
也希望在未來,榮光不只是照耀在這些國手身上,而是每個勤於技術精進的技職學子及職人們,都能為自己所學所為感到驕傲,打破文憑神話,這也是這本書的出版最衷心的想望。
成就一張有溫度的椅子 勞動部部長 何佩珊
二〇二四年五月二十號之後,我有幸為賴清德總統任命,懷著未知與忐忑的心情來到勞動部,進入阿春部長任內所購置的志清大樓部長辦公室;阿春部長留下一套溫潤原木色系的木工桌椅,我一試坐立刻愛上椅子的高腳扶手木工設計,比起傳統西式低腳沙發,這張椅子撫慰了我疲憊而易酸痛的身體,我心裡想,製作這張椅子的人真有同理心,而且一定有人體工學概念;眼光不經意四下搜尋,我看到椅子背面刻著「台南職訓家具班製作」,原來這正是雲嘉南發展署創意家具木工班學員及家具木工...
目錄
|推薦序|成就一張有溫度的椅子
勞動部長 何佩珊
|推薦序|勇敢追夢的台灣職人精神
教育部長 鄭英耀
|出版緣起|打破文憑迷思
輯一 百工匠心
塗家和 解構再重寫 用程式設計更好的世界
林諭敬 拚命三郎悟道 以沉著思考突圍
楊婷喻 不當乖乖牌勇於質問 成就汽車噴漆新女力
黃于貞 線下跨域口碑接案 非典型平面設計師
楊薀蒂 一把剪刀闖天涯 跨文化的頂上真功夫
陳詩婷 用針線說社區的故事 在地的服裝設計師
李政軒 聽不見不是阻礙 木工世家無聲也精彩
陳淑盈 西點裡奮勇向前 品嘗苦味換來的甜
古文旻 工藝與花藝共舞 打破框架的衝突美學
武子靖 烘焙不只是手藝 用腦袋和效率做麵包
梁書維 聽障廚師勇闖天下 克服萬難練絕技
陳協建 當裝潢成為藝術 油漆工華麗轉身
甘芫銍 穿梭多元媒材 工藝的光為心引路
連漢濱 炙熱的意志 銲槍下的台灣首金
輯二 巨人肩膀
侯世光 台灣首戰就奪牌 元老國手成金牌推手
許永昌 從黑手學徒到博士校長 翻轉人生的一堂課
賴榮秋 童工熬出真「磚」業 走過逆境的溫暖傳承
鄭慶民 板金高手當教授 深信各人頭上有片天
謝旻淵 熱血校長不忘初心 引領迷途少年高飛
蕭百琳 鐵板並非一塊 靈活思維玩出板金心法
林淵翔 魔鬼訓練出身的金牌教練 首重毅力與細心
王璽權 良木成材 升學魔咒下的大器晚成
林謙育 榮耀之後難忘責任 推動冷凍空調產學共好
葉怡君 為學生穿針引線 衣衫一世的美麗堅持
傅美慧 美麗是種魔法 妝點自信的美容職人
詹許堃 從煞車連連到火力全開 金牌師徒的追夢歷程
附錄:技能競賽制度
|推薦序|成就一張有溫度的椅子
勞動部長 何佩珊
|推薦序|勇敢追夢的台灣職人精神
教育部長 鄭英耀
|出版緣起|打破文憑迷思
輯一 百工匠心
塗家和 解構再重寫 用程式設計更好的世界
林諭敬 拚命三郎悟道 以沉著思考突圍
楊婷喻 不當乖乖牌勇於質問 成就汽車噴漆新女力
黃于貞 線下跨域口碑接案 非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