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經濟學分析,總是假設行為人是自利且理性的,他們會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基於此的經濟分析也總是要盡可能滿足行為人的偏好,但是每個人的偏好並非固定不變,而且有時導致偏好改變的是與其自身利益無關的因素,比如身處的環境,周邊人的選擇等。在此背景下,薩格登在《利益共同體》中提出了重構規範經濟學的新思路,他認為,家長主義和一次性的“助推”可能並不能達到經濟學家預期的效果,潛在偏好和錯誤在心理學上是沒有根據的概念,經濟學需要更激進地放棄理性假設。
相反,作為分析的基礎,作者認為我們應該遠離個人偏好,將市場視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將市場參與者視為互惠契約的潛在締約方,他們一開始的動機或許就是合作而非自利的,從這個角度重構的規範經濟學,更有助於我們解釋當下的很多經濟現象。 隨著經濟學和社會各學科的融合,傳統經濟學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經濟學家也發現,很多現象僅靠經濟學一家的知識很難解釋,而學科的交叉融合至關重要,薩格登的這本新書就是融合心理學、哲學等各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探究了經濟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