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傳習錄》是王陽明哲學思想的載體,編目方式都是以門人弟子的著錄為主,為使其哲學思想更有體系地呈現,本書之作,便將其哲學觀點以二十三個主題的方式分類彙整,加以疏解。由此可以見出,他在儒學各種主題上的觀點,可以見到他所關切的核心問題,呈現他的發言的主要方向。
陽明哲學,以問題意識而言,傳統上說是心學,而心學主要就是談工夫論。然而,工夫論不孤起,必有本體論及宇宙論的依據,也將有境界論的結果。但陽明的主要思考力都灌注在工夫論的問題意識上,這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陽明對本體論、宇宙論問題的忽視,以及對其他儒者在這方面觀點的誤解。本書之作,都將指出這些問題,務使陽明思想不必與他儒決然對立衝突,而是共構的儒學有機整體。
陽明的發言,六、七成都是在《大學》文本的詮釋上展開,而且主要都是心學進路的工夫論觀點,陽明當然也討論《論語》、《孟子》、《中庸》之作,解讀之際,也是心學工夫論的進路為主。由於陽明自己就真實實踐,因此心地上對於儒家仁義之道體貼真切,每能貫穿經典深入情境呈現細節,這是他作為明代大儒的真才實學。
陽明的語言,確有混入佛教名相的實情,當然陽明絕對是儒家的價值立場,但是名相的混合必然導致理論命題的糾纏,「無善無惡」、「應無所住」、「本來面目」等等文字,使得他的性善論旨儘管甚費唇舌,依然不能讓弟子明白。涉及此處關節之文,本文都將為之轉譯,務使陽明文字謹守儒學模式。
陽明在心學工夫上確實與禪宗心法雷同,但這只是心法形式上的一致,關鍵在本體論的價值意識,陽明就是儒家的仁義價值,但是,本體論背後有宇宙論、世界觀的背景,就此而言,陽明亦從未論及佛教三界、六道的它在世界,只是,論於宇宙的發生與存在問題,陽明的心學模式依然大起作用,這就有了形上學的唯心論旨在,這一部分,筆者最後的擇定,則是替陽明抹去這樣的觀點,直說這是他還沒有深入發揮的意見,一時話說過頭的表述,否則,陽明將溢出《中庸》、《易傳》的儒家形上學邊界,真正儒佛不分了。惜乎,這些說法,竟在牟宗三先生的創作中再度崛起發揮了。這就是必欲儒學高於佛學的心態所致,筆者沒有這樣的心態,所以務必提醒陽明心學的學習者不要走進這一條道上,保持在《中庸》、《易傳》和「程朱理學」的客觀唯心論的形上學立場就好了。
本部之作歷時五年,最初乃為講授陽明心學之需,便進行了依據主題分類編輯文本的工作,編目之後,繼以講授,講授之餘,落實文字注解,文字工夫都在這三年疫情期間完成,由於線上之課程與會議依然眾多,餘暇並不寬裕,所以做得斷斷續續,恰逢上海疫情嚴峻的這三個月期間,完全無法出門,省掉了舟車勞頓的時間,終於完成。
本書著作之完成,亦是筆者陽明學研究的一個段落之結束。筆者於碩博士期間以及教學任教之後,都在儒學陣營中筆耕,最初,陽明學始終不在筆者用力耕耘的物件中,原因就是,《傳習錄》一讀就懂,沒有糾結難解之處,不若蕺山、船山、朱熹、張載等人的作品,筆者甚至以為,不能善解深解全解朱熹之學,不能真正算是談儒學的大家的,因此對陽明學的深入研討之功就一直擱置。然而,主要就陽明學的當代影響力而言,實不容筆者不正式處理其學,至於用功之後,一方面解決了當代詮釋上的爭辯問題,二方面做為未來陽明心學的講學材料,更能綱舉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