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完整收錄了諾獎得主、科學頑童理查德·費曼的61篇經典自傳文章,經過費曼的忘年密友拉爾夫·萊頓的精心編排,我們得以沿着生平時間重走費曼的冒險旅程:在麻省理工學院捉弄同學,在普林斯頓大學與愛因斯坦對話,研發原子彈的同時開遍保險柜,學敲鼓並加入桑巴樂隊,在諾貝爾獎晚宴的趣事,學畫、賣畫、辦畫展,靠冰水和夾子解密航天飛機事故……費曼的這些文章,展現了他對科學、教育和人生的獨特觀念和態度,也告訴我們:做一個有趣的人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難,也更重要。作為費曼的好友,編者拉爾夫·萊頓為本書增加了新的註釋,這些着意補充的細節為費曼的敘述增添了別樣的色彩;同時收錄包括費曼的照片、繪畫作品、手稿在內的的30多張圖片。此外,本書還特別收錄有名物理學家、數學家弗里曼·戴森所作的前言,並以知名演員、導演艾倫·艾爾達在加州理工學院畢業慶典上的演講作為後記,為這本精彩的自述輔以他人視角,更能讓讀者看見一個完整的、活生生的費曼。
理查德·P.費曼(Richard P.Feynman)1918年,費曼出生於紐約的法洛克威鎮並在此長大,17歲進入麻省理工學院,1939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隨後他來到洛斯阿拉莫斯,加入原子彈研究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費曼任教於康奈爾大學物理系,後於1951年轉入加州理工學院,在此執教至1988年去世。1965年,費曼與朱利安·施溫格及朝永振郎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拉爾夫·萊頓(Ralph Leighton),在加利福尼亞的阿爾塔迪納鎮長大,與費曼的家鄉相距不遠。他的父親羅伯特曾與費曼合著《費曼物理學講義》。拉爾夫和費曼是忘年好友,兩人都喜歡敲邦戈手鼓,本書講述的故事大多是拉爾夫和費曼在敲鼓的時光同記錄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