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為人父者,都想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麼,我也一樣。二十年前,兒子小牛突然罹患白血病,在疾病面前的我,深刻感到無力與無助,更一度覺得自己無能,所幸醫療團隊仁心仁術讓小牛恢復健康。
那時候臺灣的兒童醫療程序順位,小病人的心情並未刻意被納入考量,造成許多案例是治好病痛但心靈留下瘡疤;同時在醫院我也看到及聽到很多家庭為籌措孩子的醫藥費所苦,所以我希望能多為孩子做點事,能多為這環境改變些什麼,在「經濟上以醫藥費補助,在心理層面上採友善醫療照顧,當然更要感謝醫護」,如果可以達成,就足以讓我樂不可支了。然個人能力有限,很幸運地,在大家的協助與支持下,能夠邀請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共同成立「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不僅僅為了自己的兒子,而是為了每一個孩子――我們的宗旨是致力改善兒童醫療軟、硬體環境,最終打造兒童醫療理想國。
或許前往兒童醫療理想國,必先途經一條闃黑的隧道吧,但坦白說,這段路程我並不快樂,因為這條隧道讓人感到無邊無際,任憑我怎麼睜大眼看向前方,卻也僅能感到忽明忽暗,隱隱約約的幾絲光線而已。
其實原本以為成立基金會,就可以解決兒童友善醫療的問題。可是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這些日子以來,除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自己也像是賽凡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筆下的人物唐吉訶德(Don Quijote),拿著長矛與風車對決――我手上的長矛就是滿腔要為兒童付出的熱情,眼前的風車則是仍不讓人滿意的兒童醫療環境,我用長矛刺向風車,可是風車依舊不動如山,不過,我比唐吉訶德有力量的地方在於,在自己的身旁,還有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所有成員與支持者,不至於像唐吉訶德一樣,單槍匹馬帶個隨從孤零零的,但願能藉此喚醒國家社會,讓更多人能重視兒童醫療議題。
也有人問我「兒童醫療理想國」到底是什麼樣子?大概就像《聖經.啟示錄》記載的「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每門是一顆珍珠。城內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或是《阿彌陀經》「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讓我們想像一下經文記載的畫面,多麼純淨、如此明亮,那樣美好,也就是說兒童醫療理想國就是個真善美的世界,這就是天堂,因為兒童是人的一生中至真的階段,我們成人理應以善與美回報,讓他們即使生病與就診都不再有所恐懼,或許聽來像是烏托邦,但只要攜手同心,一定有完成的一天。
這本書是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的二十歲生日禮物,即使在這個年代,肯閱讀的人愈來愈少,但是這依然是值得出版的一本書,我想藉此表達我的感謝與感動,因為一直以來瑞信這個大家庭,義無反顧投入兒童友善醫療這個沒回饋且少關注的領域,做的是沒人做的事,更是沒人做過的事,我懇請大家靜心用心耐心至少翻閱一下這本《當我們童在醫起》,並加入我們的行列,重視「兒童」、「兒童醫療」與「兒童友善醫療」。
要認真看待兒童,也必得更加善待兒醫人員;若關切自己的未來,更必須把少子與少兒醫、少護理師當成真正的「國本」才行,當國本已經動搖,千萬別置若罔聞。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董事長吳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