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再證實,新科技問世並不等於被採納通行。人們想要利用某種科技,必是因為正有某種需求等待滿足,而此種科技恰好適用。網路引來如此熱烈的參與,可見等待滿足的慾望有多麼強烈,而且有太多人企望網際網路能填補他們心理上、社會上的那個深不見底的空洞。這個慾望的內涵、這種空洞的本質,都是有待深入探討的。是甚麼因素導致這項科技如此受歡迎受重視,我們必須弄明白。尤其該問一問:是甚麼心理社會環境條件促使網路空間變成具有濃厚宗教意味的理想?我們的生活、網路本身究竟有甚麼成份在鼓動這種既科技又宗教的嚮往?
本書內容可說是一個空間概念的歷史之旅。從中世紀物質空間、靈質空間二元並存,進展至十六、七世紀科學革命以來物質空間一元獨大的窘境,網路空間的出現、普及甚至於被靈質化,儼然已成新的空間趨勢,也為現代人提供了物質空間外的另一個憧憬。
本書特色
名列2008年高師大附中暑期推薦書單!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魏特翰(Margaret Wertheim)
從事科學寫作及評論,作品曾發表於《紐約時報》、《科學》、《新科學家》等世界知名報章期刊。曾擔任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紀實節目「信仰與理智」的撰稿人及主持人,經常在美國各大學院校演講。另著有探討西方文化中物理學與宗教之關係的《畢達哥拉斯之褲》(Pythagoras' Trousers),現居住於美國洛杉磯市。
譯者簡介
薛絢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專事翻譯,譯作包括:《費正清論中國》以及《植物的秘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