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1931年約翰·杜威在哈佛大學紀念威廉·詹姆斯學術講座上所作的關於藝術哲學的十次演講彙編修改而成,于1934年正式出版。杜威首先從總體上講述了生活經驗與審美經驗、藝術的統一關係;其次側重介紹了審美經驗的特徵和藝術的作用。杜威認為:藝術,無論對於創作者還是受眾來說,都是一種體驗,當體驗圓滿完成後就成為了經驗,而經驗又成為下一次體驗的背景,而且每個人的每一次體驗都是不同的。這就是杜威在本書中所強調的關鍵。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與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威廉·詹姆斯一起被認為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也被視為現代教育學以及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杜威畢業於佛蒙特大學,其後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杜威在學術生涯中,曾先後於美國密歇根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長期任教,並在哥倫比亞大學退休。
杜威的思想曾對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教育界、思想界產生過重大影響,培養了胡適、馮友蘭、陶行知、郭秉文、張伯苓、蔣夢麟等一批國學大師和學者。他也曾到訪中國,兩年間在全國各地舉辦了數百場講座,見證了五四運動,並與孫中山會面,促進了民主、科學的思想在中國傳播。
杜威一生著述頗豐,著作涉及哲學、心理學、教育學和邏輯學等多個學術領域。主要作品有《心理學》《我們如何思維》《哲學之改造》《經驗與自然》《公眾及其問題》《哲學與文明》《藝術即體驗》《自由與文化》《經驗與教育》《人類的問題》等。《藝術即體驗》是他的美學代表作,被稱為20世紀英語世界最好的美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