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邢泰釗(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
「實現正義」一書是美國的法學教授瓦萊娜‧貝蒂(Valena Beety)(無罪訴訟律師、活動家和西維吉尼亞無罪計畫創始人)結合冤獄救援運動者莉‧斯塔布斯(Leigh Stubbs,一位因性別取向而遭受冤獄的女性受刑人)合作寫作完成,出版後即獲得多項圖書獎。貝蒂教授在本書審視了美國的刑事法律系統,提出許多避免冤獄所需的改革,特別是針對女性、酷兒群體和有色人種的誤判造成冤獄。
貝蒂教授擔任美國聯邦檢察官時,她的目標是保護被害者,尤其是婦女,免於遭受暴力循環的侵害。但她發現,在既有制度下,美國檢察官不僅常常無法幫助被害人,而且往往由於錯誤資訊、虛偽證據、偽科學以及檢察官和警察的不當行為而蒙受冤屈。在這樣的司法經驗下,貝蒂教授投身司法改革,積極參與「清白運動」,藉由DNA 檢測和刑事司法改革運動進行冤獄救援活動。「實現正義」一書聚焦於貝蒂教授的救援對象莉女士令人震驚的司法遭遇。莉女士被控犯下純屬虛構的可怕罪行,在其後層層的司法控訴過程中,她因種族主義、偏見、強迫認罪和偽科學等原因被定下重罪。貝蒂教授將莉女士的悲慘遭遇與破碎的美國刑事司法系統交織在一起,用淺顯的文字娓娓道來此一發生在現代美國的重大冤案經過,令人不禁掩卷嘆息。
「實現正義」書中也包括了冤獄救援運動者和蒙受冤獄女性的諸多訪談,貝蒂教授以本身作為專業訴訟律師和酷兒女性的經歷,提供了許多獨特的局外人/局內人視角。本書拓展了我們對正義的理解,不僅有那些遭受冤獄的無辜民眾,也包括那些被過度指控、被迫達成認罪協商和被判刑過重的被告。本人讀後認為這是一本引人入勝且具時代意義的著作,不僅提出許多司法改革與冤獄救援的想法,也改變了人們對犯罪和懲罰、什麼是無罪以及自由的概念。我國自2023年起正式實施國民法官制度審理重大犯罪,本書提供的美國法制與陪審團經驗,正可供我國此一新起步的制度借鏡或警惕,避免冤案發生。
本書得以中文版面市,特別要歸功於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楊雲驊組成的翻譯團隊,以清楚、流暢的文筆,讓讀者可以毫無障礙的瀏覽全書。特別要強調的是,本書內容豐富且發人深省,但故事性的敘述淺顯易懂,無論是法律專業人士或社會大眾均很適合閱讀,許多經驗亦可提供我國立法或實務參考,本人身為檢察體系的一員,也從中獲得很多啟發,在此極力推薦這本好書。
2024.12.31.
譯者序
楊雲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
一般人的觀念裡,「司法」當然就是要正確認定事實,懲治壞人且避免冤案。殘酷的事實卻是,我們離這個「理想」往往有相當的距離。除了極權國家的司法本來就是打擊異己的工具,難以期待其公正外,「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許多國家各有各的問題,讓冤獄始終難以根除。即便先進如美國,也充斥著各種「司法不公」、「明顯錯誤」的情況。傳統司法對於非主流人士,例如非異性戀、原住民、有色人種、婦女、成癮者、少數民族等,常會先入為主、帶有偏見的未審先判。另外,「證據會說話」的既定觀念,尤其是所謂「科學證據」,似乎是認定犯罪的可靠利器。本書講述了美國審判中錯誤的法醫證據和錯誤定罪的歷史,例如咬痕、火災科學、鞋印和血跡等證據,它們如何被誤用甚至造成冤獄。此外,對於事後才發現的冤案,國家要怎麼處理,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陳年痼疾。
許多人以為,談法律的書一定是艱澀、枯燥,難以閱讀。這本書將顛覆您既有的印象。本書以一具體個案為主軸,除看著兩位無辜的女主角逐步陷入冤獄的泥淖感到心痛與不捨外,也對司法制度的偏見與偽科學證據充斥感到震驚,諷刺的是,案件內的每一位司法人員都自認是站在正義的一方。作者貝蒂教授以其擔任美國聯邦檢察官的經歷以及深厚的人文素養,使用淺顯的文字,細膩的敘述此一重大冤案的始末,閱讀此書,除了激烈的法庭攻防令人屏息凝氣外,又彷彿置身於一歷史長河中,美國歧視弱勢或少數族群的史料背景躍然紙上,歷年各種法案、檢察官、律師、民間救援團體等在本案共同交織出驚心動魄的篇章。
美國已經實施陪審團制度多年,我國於2023年開始實施國民法官審判制度,提升司法透明度,反映國民正當法律感情,讓人民更能接近司法。「實現正義」一書能夠提供避免美國制度的陷阱及其隨之而來的錯誤定罪,值得所有關心司法正義的朋友注意。
特別感謝政治大學法研所學生楊惠婷大力協助本書的翻譯。
為幫助中文讀者更能瞭解本書,頁末註釋為譯者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