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千年以上的臨床經驗
文∕陳介甫(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陳博士志明兄先後接受建築及生物科技的專業訓練,難怪在這本介紹有關丹參的研究成果時,能圖文並茂的,以一般國民能接受及瞭解的方式表達出來。
挑選丹參為研究對象,是很大膽的決定,因為丹參是被研究最廣泛的中藥之ㄧ,要有特殊的成果被發現,也相對困難。如丹參對心、腦血管系統(包括血脂、血管硬化、血小板),耐缺氧、抗氧化、抗發炎、抗過敏、保肝、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改善腎功能的益處,也早有詳盡的報導。而志明兄能發現丹參中的化學成分MagnesiumLithospermateB(MLB),也就是丹酚酸B鎂鹽,對最重要的細胞膜上的滲透?(Permease):鈉∕鉀離子汞(SodiumPump,Na+-K+ATPase)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作用,而引申MLB的不同生理、生化及藥理作用,以在醫學院教過毛地黃的強心作用,研究過不同滲透?的我,讀了志明兄有關這方面的說明,不得不佩服他對這方面的瞭解及解說方法。
去年七月,美國加州聖地亞哥腦中風醫藥中心的YuCheng博士在中國大陸報導,過去二十多年,至少有264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治療的臨床試驗,幾乎全部失敗。雖然這些試驗的基礎,臨床前的離體及活體研究都讓研究者對它們的臨床應用充滿希望。而失敗的原因是人的大腦,其複雜性遠大於其他動物,病人和實驗動物的健康程度相距甚遠,所以西方篩選藥物的方式,所選出的化學物,不足以符所望。而開發丹參,積數百年甚至超過千年以上的臨床經驗,會優於西藥研發的方式。香港也從中醫藥臨床有療效的中醫或方劑,數個大學合作開發處理腦中風的藥物,這就是志明兄所說中醫藥或中國人研發中醫藥的優勢。
丹參含有MLB以外很多的化學成分,其中以對丹參酮(Tanshinone)藥理作用的研究最多,所以很多中藥或方劑,其療效經常是不同藥效成分作用的結果。所以除了單離中藥藥效成分,研發中藥的另一條路,是證明在好的品質管制條件下,一種中藥或方劑,以單離的藥效成分毒性更低、療效更好、開發成本更少。欣喜在中醫藥科學化的路上,有志明兄這樣優秀的同道加入。
大地賜予人類最好的禮物
文∕陳啟祥(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
幾千年來,中國傳統中藥的發展及應用,與中醫望聞問切的辨證理論息息關,密切不可分離。但是,近來推動中藥產業現代化與科學化的發展,尤其是對中草藥(植物)新藥的開發過程,極容易落入西方現代醫學發展單一化學成份藥物強調藥物安全、藥理作用機制與功效的迷思!
在南港生技育成中心主持人夏尚樸博士的引介下,能夠有機會與陳志明博士相識,進而拜讀其新書《丹參-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收到此書後,興奮且迫不及待地從頭到尾仔細讀完一遍,其間並重複思索書中所提出的一些問題與論點。
本書內容共有七章,其中主要包括介紹中草藥「丹參」在傳統中醫典籍上的特徵、論述記載、主要化學組成分-丹參酚酸B鎂鹽、現代醫藥學藥理作用機制,及在心血管細胞作用新機制的研究,與未來在心血管疾病、老人失憶症(阿茲海默氏症)等預防及治療上的可能運用。作者的文字相當簡潔與流暢,相關資料收集亦十分完整與豐富,內容詳實且深入淺出易懂,因此甚具閱讀性與參考價值。
作者等人所組成的研發團隊,經過審慎深入的分析與評估後,決定選定目前中國大陸研究範圍最廣、深度最深的最重要的中草藥之一丹參,作為產品研發的對象,並且在得到經濟部SBIR計畫研發經費補助後,進行缺血性腦中風用保健食品的開發。
在研究過程中,最重要的發現是確認丹參的主要化學組成分-丹參酚酸B鎂鹽能夠抑制鈉∕鉀ATPase?的活性。雖然丹參酚酸B鎂鹽與強心劑固醇配醣體藥物,對鈉∕鉀ATPase?都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但其卻具有特殊的水溶性與極易分解的抗氧化劑特性。由於能夠正確地解析丹參酚酸B鎂鹽的作用機制,因此成功地開發運用丹參在治療腦中風與保護腦神經細胞的保健食品,未來更將以丹參為材料,進行植物新藥開發。
誠如作者在本書結尾所述,未來如能透過新的生物技術、科學儀器與設備,將可以從傳統中草藥材的寶庫中,發現更多具有商業價值的新醫藥品,並有效滿足人類在醫學上的需求,包括延緩老化與預防疾病的發生等。深信將來「丹參」植物新藥的順利成功開發,不僅對台灣在中藥新藥現代化帶來突破性市場商機,也可以為中草藥新藥產業國際化帶來新的競爭利基!
中藥研究領域的重要發現
文∕楊世平(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
認識陳博士時,大約是在九年前的紐西蘭華人聚會中,一開始只知道他是一位從台灣退休的開業建築師。本以為他應該是位六十幾歲的「中年老頭」,誰知那時的他竟是位只有35歲的小伙子,更令我訝異的是,他在35歲這般年紀,轉入令一個全新旅程,到紐西蘭從大一開始攻讀「基因工程學系」!對於這樣一個勇於嘗試的人,他,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全心投注下,七年後他拿到了分子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也順利的在當地最大的研究單位(AgResearch)從事生物科技研究工作。本以為人生應該就這樣發展下去,誰知道這位「不安於室」的仁兄,又萬里迢迢地移民回到台灣,並在中興大學裡研發起某種藥草來了!說實話,暫時拋開本書的主題,陳博士精彩豐富的人生以及處事的執著,確實令我欽羡不已。
在接觸過無數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經驗中,常常感嘆,如果病患能早在十幾年前就注意並做好預防保健的動作,諸如飲食的調整(多菜少肉),病發因子的遠離(煙、酒),以及身心的調整(體重、運動及壓力)等等,可能一半以上的病患朋友,我們就不會認識了。只可惜大多數人在匆忙繁雜的環境下,似乎很難兼顧並持續預防,而現今心血管類的藥物絕大多數是在病發後,經過醫師診斷甚至手術後,才能夠使用,因此如何養成平日保健,確實也是個棘手的問題。
傳統的中藥裡,確實有幾項對心血管疾病具有幫助又較無副作用的藥方。只可惜它們的化合物太複雜,作用機轉不明確,不能為西醫藥體系所採用。有幸的是,近年來拜生物科技的進步,中藥的科學研究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只是能夠找出有效單一成分者,就已經相當了不起,而能確定相應細胞受體者,更是鳳毛麟角,更遑論能知道作用機轉的案例了。
所以當得知陳博士和他們的研究團隊,除了已找到丹參的單一成份,且更得到該藥草的作用機轉時,除了為陳博士多年努力的成果高興外,更對陳博士在中藥研究領域的突破發現,將能對心血管及腦神經疾病防治有一番貢獻,由衷敬佩。雖然,距離成為真正的新藥應用可能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是,這樣的努力方向及成就,絕對是我們醫界所應支持及鼓勵的!
自序
丹參,終結我內心仇恨的最佳利器 文∕陳志明
記得2000年在南半球的某一個下午,一通電話鈴聲之後,才深深體驗出真正的生離死別的哀痛──父親因為心肌梗塞突然的離我而去了!從那時候開始,「心肌梗塞」這個像仇人般的陰影,一直烙印在我心裡,揮也揮不去!
我在35歲那年移民到紐西蘭,放下建築師頭銜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攻讀「基因工程學系」,幾年之後,我原本的建築師頭銜被生化博士的抬頭取代,並在一家有三千多位員工(包含一千五百位以上專業博士),專注於研究一項植物的生物科技公司,擔任小螺絲釘的研究員角色。
在一個偶然的工作交流機會中,我回到台灣認識中興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的曾志正教授(我們的研究團隊領導顧問)。有意思的是,他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分子生物專家(油體基因及蛋白領域),每次我們討論時,他總是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全新研究概念。私底下他對中藥似乎情有獨鍾,由於他有心血管方面的毛病,在巨大工作壓力下,常藉使用丹參來做日常保健使用。這引發我強烈的興趣,心裡對心肌梗塞的仇恨影子又再度浮現起來!經過深入的搜尋探究之後,才發現原來丹參一直是從古至今對付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藥材,也是台灣傳統中藥單味使用量第一的藥材,也是大陸心腦血管臨床上最重要也最常使用的藥劑。
另外,它在國際上的相關研究竟然只遜於人參的研究。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大陸對它研究了六十多年之後,竟代表著現代中國第一個推上國際舞台,向美國申請植物新藥的第一項複方中藥!
這些訊息及研究事實讓我思緒動盪許久,丹參,似乎是解決我的仇恨夢魘的一項利器及機會。幾番掙扎後,最後抱著像武俠小說般「為父報仇」的夢幻心態,毅然地在幾個月內再度「移民」回到台灣,專注於丹參的研究。更利用「站在巨人肩上向上跳」的策略,只做最重要而還未發現的部分──有效物、受體、及作用機轉,畢竟這才是有機會和國際生技醫藥巨人競合的核心武器。
就像大多數的故事一樣,經過很多次不斷嘗試錯誤的實驗失敗後,終於「不小心」地發現了丹參的秘密!原來它可以「輕輕地」將我們體內某些器官(心、腦、血管)細胞膜上的鈉/鉀離子幫浦作些抑制,進而達到增強心力、調節腦波、抵抗血栓、保護神經等作用機制。這些發現可以直接的解釋並連結了幾千篇文獻研究結果的來龍去脈,也成了我能夠完成這本書的最根本支持。
在本書裡,我嘗試用最淺顯文字及圖說概念,來解釋生物醫學下的微觀世界,誠如書內將丹參的有效物當成白馬王子,而鈉/鉀離子幫浦?則猶如白雪公主一般,在不同時空環境下,天雷地火般的小說故事。也盼望讀者能在瞭解分子生物學之餘,也能對中草藥的認知超越局限在「古人說」的神秘考古學框框裡,或者神農嘗百草般的經驗法則中。也可以讓西方醫藥主流不再排斥中藥,也讓咱們祖宗留下來的中藥資產跳脫僅僅規格化的現壯,而能達到「講理」的科學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