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爾姆•基弗(ANSELMKIEFER,1945—),是現今最受好評,也是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在塑造戰后德國乃至全球藝術景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弗的藝術視域包括哲學、歷史、文學、政治和緊迫的道德問題——其范圍從探討德國身份認同問題的私人書籍到大型的公共雕塑裝置藝術。在觀念上,基弗鼓勵觀眾挑戰被普遍接受的關於戰爭、身份、宗教、道德、記憶和歷史的敘述。
而在視覺上,他的藝術充滿一種史詩的悲愴感。他的畫作提升了物理規整度,融入了一些有機物如麥秸、沙子和鉛,展現出自然元素的特性。基弗的一貫主題包括大地、星星、建築以及能夠讓人想起毀滅、變形和重生主題的煉金符號象征。
《安塞爾姆•基弗》作者馬修•畢羅從事對安塞爾姆•基弗藝術的研究已經超過了20年。《安塞爾姆•基弗》建立在作者對基弗法國工作室的幾次訪問上,展示了作者對這位德國移民藝術家的最新研究。
馬修·畢羅(Matthew Biro),從事對安塞爾姆·基弗藝術的研究已經超過了20年。本書建立在作者對基弗法國工作室的幾次訪問上,展示了作者對這位德國移民藝術家的最新研究。畢羅現任美國密歇根大學現當代藝術教授和藝術史系主任。作為研究20 世紀藝術的專家,其作品有《安塞爾姆·基弗和馬丁·海德格爾的哲學》(Anselm Kiefer and the Philosophy of Martin Heidegger,1998 年),並在《藝術史》(Art History)和《藝術論壇》(Artforum)上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