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李英雄歷經台大、長庚、慈濟、中國、中山等五大醫學中心歷練,看盡醫院光怪陸離大小事,妙趣橫生、學醫必看!
台大→長庚→慈濟→中國→中山,歷經五大醫學中心歷練,聽名醫李英雄娓娓道來白色巨塔中的奇人異事!
妙趣橫生,易學難成。
醫界異談,學醫必看!
離開鬥爭不斷的台大醫院,李醫師協助建立長庚醫院的系統,從零到有籌劃現在長庚大學的前身長庚醫學院。
在耳順退休的年紀又因聖嚴法師之託接掌慈濟醫院新店分院,後因理念不合而離開。
後再受邀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協助提升研究水準,功德圓滿後離開。
李醫師接著受聘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任職至今。
五大醫學中心的任職,五種不同的醫院文化,接近50年的行醫生涯,他在立志提升台灣醫療水準中看透人性,這部台灣醫界的活字典要用真實的經歷,讓讀者一窺白色巨塔中不為外人所知的祕辛及未曾聽過的「奇聞」。
其中情節琢磨最多的是台大醫院,而最詳盡的是長庚醫療體系,並藉此了解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如何知人善任與不吝付出,進而產生台灣醫療管理方面空前絕後的重大革新,締造台灣繼「經濟奇蹟」之後的第二個奇蹟─「醫療奇蹟」。
全書內容包括5大篇30小品(精簡短篇小故事),總字數逾10萬字,每個小品的故事情節幾乎都是作者身歷其境的真實描述,絕非是道聽塗說的虛構編寫,因此,可以盡情地發揮將故事的內容闡述得淋漓盡致、精采絕倫、趣味橫生,即便非醫療從業人員也能一目了然。
平心而論,作者撰寫此書的真正目的是殷切地希望從事健康與醫療服務照護的提供者尤其是醫師和護理人員詳閱本書後,從學術、企業、宗教等不同機構經營醫療產業的理念與作法去體會領悟「生命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將心中得到的警惕與啟示轉移到對「醫德與醫道」的重視與遵守,進而對「生命的尊重」。
作者簡介:
李英雄 教授
出生於1943年,台灣高雄左營人,在其將近五十年的行醫生涯,曾任職過國內多所著名的大學暨其附設(屬)大型醫療院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俗稱台大醫院)、長庚大學醫學院及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慈濟大學及新店慈濟綜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及附設醫院以及中山醫學大學及附設醫院,並身居要職:長庚大學醫學院院長和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副院長和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長庚校院體系研究發展委員會主席、長庚校院中醫藥體系執行長、新店慈濟綜合醫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和健康照護學院創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執行長。
李英雄亦是中華民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的創會理事長、國際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Society for Electron Microscopy,簡稱IFSEM)國際科學諮詢委員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dvisory Committee)委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學術審查委員會委員、美國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之終身尊榮會員等,並在全世界首創經由主動脈至左心室記錄人類希氏電圖(His Bundle Electrography)之技術及利用高解析度(高分辨力)電子顯微鏡(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y)在心臟血管醫學領域開啟原子層次之結構研究,享譽國內外電子顯微鏡科學界;李英雄亦堪稱是長庚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校院體系教學和研究規劃設計之總工程師,於促使兩校教研成功轉型之貢獻居功厥偉、備受尊崇。迄今,出版的教科書有:基礎心臟學、超微結構組織病理學、系統中醫藥、分子系統醫學及寰宇醫學教育大趨勢,至於傳記文集則有《醫界英雄》與《杏壇奇聞錄》。
章節試閱
《台大醫院 萬民埋怨》
「衙門八字開,無錢莫進來」和「有錢判生 無錢判死」這兩句俗語原本是諷刺古代的衙門與現今法院的黑暗。不幸的是卻發生在政府管轄下的公立醫療院所, 而以台大醫院(指台灣大型醫院之簡稱)是最典型的壞榜樣。俗語說:「花錢消災」。可是,這句話不見得適用於台灣的公立醫院,尤其是規則宏大,醫師陣容堅強,設備完善的所謂「醫學中心」級醫院,求助無門和花錢消不少災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常事。果真如衙門與法院那麼的黑暗嗎?無法想像,不可思議,那是千真萬確眾所周知的事實啊!
西元1976年以前,台灣地區最好的三家公立醫院是座落在台北市的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及三軍總醫院(現今的國醫中心),各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台大醫院的主要診療病患幾乎都是民間的百姓社會大眾,榮民總醫院則是退除役的官兵和眷屬,至於三軍總醫院幾乎全部是現役軍人和眷屬。在那個年代的台灣醫療市場,民間創辦的私立醫療院所,整體而言,水準相當低落,醫師專業不高,設備簡陋。因此,疑難重症只能求助於前述的三家醫學中心級醫院,造成台大醫院在民間醫療機構是一枝獨秀、唯我獨尊,兼且台大醫院是隸屬於政府的公立單位,染上了「官僚作風」的惡習,一些資深的主治醫師教授承襲了日據時代「日本帝國主義」獨裁霸道的精神,對於醫療知識一無所知登門求醫的病患是予取予求,患者是待宰的羔羊,唯命是從,養成台大醫院的醫護人員是一副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傲心態,鮮有視病猶親的慈悲心腸,再加上當時缺乏醫院管理的制度法則,導致整個醫療行政體系是漏洞百出、弊端叢生,就連擔任基層工作的員工都可以「拿雞毛當令箭」發號司令,負責清潔工作的職工阿嫂,假借名義媒介種種不可告人的事情,為病患家屬指示迷津,從中牟利獲取不正當的所得,尤其是「紅包送禮」在台大醫院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懂門道保證求助無門、到處碰壁、一無所成,口說無憑難以取信於人,現舉數項眾所周知事情略述於下:
一、門診掛號 黃牛當道
任何醫院的門診掛號看診都有名額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一般的常規,台大醫院亦不例外,甚至更為嚴格,因為它是一所最負盛名的教學醫院,由於在當時的台大醫院是萬民寄託「保生活命」的最終醫療機構,因此遠從台灣各地登門求醫的病患是絡繹不絕,醫院是門庭若市有如市場。門診掛號大排長龍的一號難求,因此三更半夜就有人佔位排隊,等待翌日取得掛號的名次號碼就醫看診。在這種情況下,「黃牛市場」在醫院裡就應運而生了。黃牛為了爭奪地盤惹事生非的事情就層出不窮了。許多病患因掛不到號,只好花錢向黃牛買站位或者委託黃牛代為掛號,至於黃牛的服務酬勞價錢並無公訂,完全是雙方你情我願,如同「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黃牛市場在醫院的滋生,院方行政單位不是不知,而是視而不見、置若罔聞,這是在台灣政府機構任職的公務員之普遍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事不關己,何必自找麻煩,自尋煩惱去替患者解決看病問題。這種形式作風與服務態度,並非台大醫院的獨創專利,而是普遍存在於政府管轄下的省立(現更名為署立)及市立和縣立醫療院所,根深蒂固代代相傳牢不可破的遊戲規則。新進就職人員為了明哲保身,只有入境隨俗,否則會遭排斥而無法立足。這就是醫院許多過時不合適宜、不合情理、光怪陸離的事情,無法振衰除弊改革創新之緣由。當然,時至今日,這些積弊已久的惡習作風已經有大幅改善,但尚須持續進行管理監控才能臻至完美境界,讓登門求醫者心滿意足、感恩戴德、有口皆碑。
二、住院保佑 一床難求
嚴重病情的患者急需住院長期治療,但不是每位病人都能如願以償。不懂住院的門道和手續,就只能望床興嘆了。台大醫院的住院流程需要通過層層的關卡,猶如中國古時候「三國時代」的關雲長(家傳戶曉的關公)過五關:
1. 第一關:住院許可證明單的獲得。
急診病患的住院證明是由駐診的住院醫師開立即可,而門診患者一般而言是由看診的主治醫師依病情需要開立住院許可證名單。第一關的通過,若無特殊狀況,原則上患者都可以取得住院許可證明單而輕而易舉的過關了。
2. 第二關:憑住院許可證明單登記住院等候病床。
這一關是五關當中最不容易通過的關卡,若沒有特殊的人脈關係,就唯有「花錢消災」了。在台大醫院掌管床位的大權落在各科的住院總醫師(即第四年住院醫師),這些總醫師為了將來的晉升,常常會察言觀色,奉承迎合,將住院的床位優先安排給大教授醫師和特殊人士介紹關說的病人,完全不按照牌理出牌,因此一些無權無勢、舉目無親的嚴重需要住院長期治療之患者,就只能坐困愁城,為了早日能夠住院唯有私下送禮物、塞紅包才是解決之道,上上之策。聽說在台大醫院外科的總醫師任職一年,意外之財足夠購買一間高級典雅的樓房,還真是生財有道啊!也難怪住院醫師不擇手段,使出渾身解數,巧取豪奪總醫師的職位。
3. 第三關:繳住院保證金。
一旦接獲通知有床位可以辦理住院了,首先必須預付一筆為數可觀的保證金,這對貧窮的病患來說,簡直等於拒人於門外。為了住院治療只好東籌西借湊足款項,本以為繳了保證金可以住院了,其實還有更難的關卡在後頭呢!
4. 第四關:找開店營業的保證人做擔保。
這種不近情理的陋規並非台大醫院所獨創,而是在當時普遍存在於政府管轄下的公立醫療院所。拜託親朋好友做保證人已屬不易,保證人還需要有開店營業,即所謂「店保」這簡直是難上加難的刁難啊!這道臭規矩,我是親身經歷過,我雖是在台大醫院服務任職的專任醫師,我的母親需要住院施行白內障手術,照樣還是得找「店保」作保證人。憑心而論,台大醫院的官僚作風是無法讓人接受,社會大眾只有滿腹怨氣又能如何,就因為廟大菩薩靈,信眾不得不花錢消災以求保命
5. 第五關:住院的行規禮數。
台大醫院是沒有所謂的「指定主治醫師制度」,住院的病人始終都是由資淺的住院醫師全程照顧,住院醫師經常輪調交班更換照顧患者,視疾病的種類照會不同的專業主治醫師來病房迴診察看病情,並作教學活動工作。這些所謂的大牌主治醫師教授,照例一星期只到病房迴診一次,若希望這些活菩薩經常來察看病情的進展就必須懂得禮數門道,箇中情節在此點到為止,就不詳細描述了,留下想像的空間不也是一件美事善舉。
上述種種「不合適宜」和「不近情理」的「官僚作風」都是20世紀的陳年往事,隨著時代的變遷,大環境的巨變,驅動台灣地區醫療市場與產業不斷的創新轉型,由衷企盼台大醫院的晚生後輩領導者能夠振衰起弊,大刀闊斧除舊佈新,革除陳年的舊習陋規,構建一所萬民景仰的典範醫院。
《台大醫院 萬民埋怨》
「衙門八字開,無錢莫進來」和「有錢判生 無錢判死」這兩句俗語原本是諷刺古代的衙門與現今法院的黑暗。不幸的是卻發生在政府管轄下的公立醫療院所, 而以台大醫院(指台灣大型醫院之簡稱)是最典型的壞榜樣。俗語說:「花錢消災」。可是,這句話不見得適用於台灣的公立醫院,尤其是規則宏大,醫師陣容堅強,設備完善的所謂「醫學中心」級醫院,求助無門和花錢消不少災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常事。果真如衙門與法院那麼的黑暗嗎?無法想像,不可思議,那是千真萬確眾所周知的事實啊!
西元1976年以前,...
作者序
《杏壇奇聞錄》的全書內容包括5大篇30小品(精簡短篇小故事),總字數逾10萬字,小品數依序為台大醫院10篇、長庚紀念醫院6篇、慈濟綜合醫院6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6篇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篇。這五家醫學中心級醫院由三種不同的機構承辦醫療業務;學術機構有3家,企業機構有1家,宗教機構有1家。由於承辦機構的「經營理念」落差很大,因此,塑造出來的「醫療文化」之差異性就有天壤之別,但卻有一共同點就是經營「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朝向「企業化管理」的做法。
每個小品的故事情節幾乎都是作者身歷其境的真實描述,絕非是道聽塗說的虛構編寫,因此,可以盡情地發揮將故事的內容闡述得淋漓盡致、精采絕倫、趣味橫生,即便非醫療從業人員也能一目了然。平心而論,作者撰寫此書的真正目的是殷切地希望從事健康與醫療服務照護的提供者尤其是醫師和護理人員詳閱本書後,從學術、企業、宗教等不同機構經營醫療產業的理念與作法去體會領悟「生命的真諦」和「人生的意義」,將心中得到的警惕與啟示轉移到對「醫德與醫道」的重視與遵守,進而對「生命的尊重」,是所企盼,願醫界同道共勉之。
《杏壇奇聞錄》的全書內容包括5大篇30小品(精簡短篇小故事),總字數逾10萬字,小品數依序為台大醫院10篇、長庚紀念醫院6篇、慈濟綜合醫院6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6篇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篇。這五家醫學中心級醫院由三種不同的機構承辦醫療業務;學術機構有3家,企業機構有1家,宗教機構有1家。由於承辦機構的「經營理念」落差很大,因此,塑造出來的「醫療文化」之差異性就有天壤之別,但卻有一共同點就是經營「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朝向「企業化管理」的做法。
每個小品的故事情節幾乎都是作者身歷其境的真實描述,絕非是...
目錄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台大醫院)篇
《台大醫院 萬民埋怨》
《杏林春暖 紅包塞滿》
《賺錢有道 上行下效》
《作威作福 日據遺毒》
《裙帶關係 晉升前提》
《晉升胡鬧 違反常道》
《術業專攻 左右開弓》
《師道淪喪 弟子心慌》
《濟世行醫 醫德幾稀》
《歸去來兮 離情依依》
長庚紀念醫院篇
《長庚崛起 台灣奇蹟》
《院校同心 力可斷金》
《中醫為輔 長庚溫補》
《中國創院 飲恨遺憾》
《長庚永慶 萬古長青》
《長庚能捨 慈濟方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篇
《百蛋計畫 點燃火花》
《跨界學程 眾志成城》
《明君暗君 兼聽偏聽》
《心點上下 校院一家》
《企業風範 心悅不煩》
《功成身退 問心無愧》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篇
《勤耕心田 寧靜致遠》
《醫者仁心 大醫誠信》
附錄一:《21世紀長庚院校中醫藥體系之建構》
附錄二:《萬言普應策畫書》
附錄三:《生醫科學百題講座叢書》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台大醫院)篇
《台大醫院 萬民埋怨》
《杏林春暖 紅包塞滿》
《賺錢有道 上行下效》
《作威作福 日據遺毒》
《裙帶關係 晉升前提》
《晉升胡鬧 違反常道》
《術業專攻 左右開弓》
《師道淪喪 弟子心慌》
《濟世行醫 醫德幾稀》
《歸去來兮 離情依依》
長庚紀念醫院篇
《長庚崛起 台灣奇蹟》
《院校同心 力可斷金》
《中醫為輔 長庚溫補》
《中國創院 飲恨遺憾》
《長庚永慶 萬古長青》
《長庚能捨 慈濟方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篇
《百蛋計畫 點燃火花》
《跨界學程 眾志成城》
《明君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