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2017年經濟類書籍獎 Prix du livre d'Economie 2017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
有 1 項符合
皮耶.維勒茲的圖書 |
![]() |
$ 108 ~ 252 | 超工業時代:工業、服務業的下一步——全球價值鏈如何革命性重組,催生前所未見的經濟地理藍圖
作者:皮耶.維勒茲 / 譯者:林詠心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8-03-08 語言:繁體/中文 ![]() |
|
擺脫製造業為主的經濟模式後,台灣該何去何從?
借鏡法國,擺脫徬徨
在「產業出走」的困境之中,看見法國以全新經濟模式走出的路!
全球已逐脫離二十世紀以製造業生產為主導的經濟模式,此一變革使得整個法國社會為之撼動。全球化與數位革命將形塑出什麼模樣的新世界?皮耶.維勒茲不從最常見的分析:去工業化,過渡到服務經濟切入,而是反其道而行,描述了服務業、製造業與數位化三者匯流而成的全所未見集合體:一種「超工業化」資本主義。此一合流為全球皆然的趨勢現象,也催生出一種全新的經濟模式,一種全新的經濟地理格局。世界分為兩部份,一是集中化的端點,各點之間關係緊密;另一部份則為剩餘的邊陲。多虧完善的財富再分配制度,歐洲與法國目前倖免於這種最劇烈的全球解構重組。這是法國必須保有且強化的一項巨大優勢。
金融化、全球化、數位化革命已使得社會從分工分明社會走向個人化社會。個體從同儕關係獲得自信,而非以往以所在組織的群體關係為重。但針對「後工業化」社會轉變的論述仍付之闕如。儘管機器人或自動化設備的出現使得製造業工作機會越來越少,依作者看法,這並不是工業時代的終結,工業產品生產仍持續不輟,我們只是邁向一個全新形態的工業化社會,作者將此轉變稱為「超工業化」—既是創新形式卻也不脫離十九世紀以來的工業發展脈絡。在這個「超工業化」新時代,傳統製造業、服務業、數位科技產業都能創造產值,且三種產業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密不可分。本書將深入探討此一新形態社會的科技面向、社會面向、經濟面向與地理經濟面向。
作者簡介:
皮耶.維勒茲Pierre Veltz
Pierre Veltz,工程師暨社會學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新工業世界》( Le Nouveau Monde industriel;Gallimard出版社,2008年)和《大轉變》(La Grande Transition;Seuil出版社,2008年)。
1945年生,畢業於巴黎理工學院,專精企業組織與區域動態研究。
譯者簡介:
林詠心
曾任出版社編輯,也做過海外志工老師,直到教書方知讀書福,於是回頭啃書本,甫取得巴黎索邦大學經濟碩士。對於人類社會運作的一切「眉角」都充滿了好奇心,也期望透過翻譯,與更多人一起認識這個世界。譯有《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Be Stupid ! Diesel創辦人給愚人世代的宣言》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