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公司也稱為公司行號,是指依法成立,以營利為目的,由股東投資形成的企業法人,從事生產、貿易或提供服務等。
維基百科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台灣美聲~從愛上唱歌到站上舞台的過程
內容簡介
愛唱歌但不知如何站上舞台?看看前輩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愛唱歌,想唱歌給大家聽,但是要怎樣才能站上舞台呢?這本書採訪了10位當代的聲樂家(林慈音、林義偉、黃莉錦、羅俊穎、翁若珮、趙方豪、耿立、張殷齊、黃子珊、林玲慧),彙集前人經驗讓您做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曾心怡
高雄醫學院藥學系畢業,有合格執照之藥師,但是除了實習階段在大醫院工作過,和小孩入小學前為了照顧孩子在診所上過班之外,大部分的黃金勞動時間都貢獻給製藥界。
嚴謹但枯燥的製藥界工作環境禁錮不了好奇的心,在日本藥品公司學會了日文後就開始斜槓做起翻譯,後來還去唸了輔大誇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因為對出版業感興趣,在10年間翻譯了20多本日文書籍。
因為孩子的帶領而對歌劇及聲樂感興趣,在接近可以收割的年紀轉換到另一片土地重新翻土耕種,對自己最滿意的一點就是有行動力逐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目錄
為什麼我想做這本書?
以共同工作的透視角度側寫聲樂家---------------------------室內樂鋼琴家 翁重華
從人聲歷史、發現台灣美聲------------------------------------歌劇導聆講師 施孟玟
音樂道路上的探索與成長---------------------------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 林煥周
用歌聲感恩劫後倖存的人生---------------------------------------------------林慈音
天生有絕對音感,從小在教會唱詩班唱歌,唱歌就是慈音老師的生命,取得英國皇家音樂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 學士學位及特優演唱文憑,回台後演出多部重磅級歌劇,目前活躍在台灣各劇院及音樂會。
好好唱歌但是也要把人生過得好好的---------------------------------------林玲慧
誤打誤撞地開始唱歌,誤打誤撞地去了義大利,取得布雷夏國立音樂院聲樂、室內樂雙主修學位,畢業後受聘於布雷夏音樂院擔任朱苔麗教授聲樂助理,並任音樂院合唱團聲樂指導,其間也任教於Brescia市多所音樂學校的聲樂教師。
越挫越勇的害羞男孩------------------------------------------------------------林義偉
自從學習聲樂之後就憧憬留學義大利,後來又迷戀上德文藝術歌曲而想去考德國音樂院,最後在奧地利唸完書回來演出歌劇的男高音。
擁有擅長比較分析的理工腦之次女高音-------------------------------------翁若珮
自高中開始即登上國家音樂廳擔任神劇獨唱角色,並代表台灣參加世界青年合唱團,前往世界各國巡迴演出。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第音樂院留學;取得碩士文憑後,回到台灣活躍於歌劇及音樂會第一線。
努力參加比賽築夢踏實的積極女孩------------------------------------------耿 立
從高中主修聲樂開始就參加許多比賽,磨練自己,師大畢業後到羅馬音樂院求學,更加積極的參加各式比賽,以便增加自己的曝光度,讓經紀公司相中。熬過海外求學的迷茫時期,現在對未來更具信心,也將所學及經驗透過教學分享給學弟妹。
被歌聲感動的懵懂男孩---------------------------------------------------------張殷齊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系畢業後轉換人生方向往音樂發展,之後在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演奏組畢業,成為歌劇歌手,期許自己唱歌劇唱到不能唱為止的男高音。
多元勤學淬鍊而生的全方位女高音------------------------------------------黃子珊
國立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學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第音樂院聲樂演唱音樂藝術碩、博士,現為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研究專題包括莫札特音樂會詠嘆調與布列頓之聲樂藝術等。
憑著傻勇闖蕩法國的女孩------------------------------------------------------黃莉錦
臺灣目前唯一由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藝術文憑 (DFS) 第一獎畢業的聲樂家,也是臺灣第一位考進該校,並於2008年取得該校專業演奏家文憑的聲樂家。
邊騎車邊唱歌的澎湖男孩------------------------------------------------------趙方豪
樂天的澎湖人,喜歡唱歌,喜歡快樂過日子,馬公高中音樂班畢業後,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以達成家裡設定的條件,之後留學德國威瑪李斯特音樂院取得最高演奏文憑,回台後參與多齣歌劇演出並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只要能唱歌就很滿足的正向大男孩------------------------------------------羅俊穎
台灣聲樂界中領頭打進日本樂壇,成為日本「藤原歌劇團」中唯一的台灣人,目前活耀於台灣與日本兩地之間,日本樂評更盛讚他有著「深沉濃郁的歌聲以及超群的存在感」。
序
推薦序
以共同工作的透視角度側寫聲樂家 ~翁重華,室內樂鋼琴家~(摘錄)
聲樂的學習環境是辛苦的,這個辛苦包含了起步比器樂晚(在音樂班要從高中才能主修),基本功的訓練期短(專業課程都是從高中甚至大學才開始),能夠練琴的時間有限(無法從早練唱到晚),以及在不同語言上的層層考驗。這些聲樂家們在面對這些條件之下也沒有例外,然而他們現今站在台灣第一線的舞台上,除了既有的天分,我看到的是更多沒有人看到的努力:在排練場,他們總是雙眼眨都不眨地緊盯指揮,深怕有任何閃失;在休息室裡,他們一邊上髮捲,一邊努力碎唸要上台的歌詞;在譜架上,除了寫滿翻譯的譜,還有各種文字的拼音。我跟隨著他們進出,從國家演奏廳到台中歌劇院到衛武營,從後台到舞台,景象重複,千篇一律。
重複令人麻木也令人生厭,而面對工作如同面對生活,誰不是一直在重複呢?在被磨練的同時,在被要求再來一次的同時,他們始終保持清醒,調整氣息,修正咬字,知道唱這一次跟上一次有什麼不同。聲樂家的樂器在自己身上,任何的改變只有自己明白,像是運動員每天身體狀況的差異。因此他們變得敏銳,變得挑剔,對同台合作的伙伴敏銳察覺,對台上投射的聲音挑剔再三。我想起聲樂指導朱蕙心老師說過的:「聲樂家在台上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在共事的這些年來,慢慢地在這些聲樂家們身上,印證到了這句話。我在林玲慧老師演出「修女安潔莉卡」的側台邊,看著她要唱出幕後的最後一顆高音,一臉的屏氣凝神。同樣的神情,在幾年前音樂會形式的「法斯塔夫」中(後來因疫情取消),出現在和國外聲樂指導的線上排練時的張殷齊老師的臉上。而進到了音樂廳後台,我也總是能循聲找到趙方豪老師,他永遠讓自己發聲到上台前最後一刻,只為了讓聲音達到最佳狀態。
從人聲歷史、發現台灣美聲 ~施孟玟,歌劇導聆講師~
音樂歷史中,作曲家們因人聲的表現潛力、創作出廣闊豐美的歌唱曲目,有好音樂、當然也必須有好的歌唱家來演繹、傳遞藝術價值,因此成就了無數世界級的聲樂家,一代一代不斷精益求精的詮釋這些經典作品。從卡帶到CD到現在的串流平台,在台灣的我們,可以從音響、耳機中聽男中音費雪迪斯考唱「冬之旅」、聽女高音卡拉斯唱「托斯卡」,聽葛魯貝洛娃精湛細膩的花腔華彩,感受人聲藝術的各種美麗。但更幸福的,大約從2000年後,台灣一批批新生代聲樂家,陸續學成歸國,開始出現在國內各大音樂場合中,讓愛樂者原本只能透過CD唱盤細細品味的聲音,令人驚豔的轉換成現場聆聽的真實力量!能親耳聽到台灣孕育出來的優秀歌手們歌唱,無論是人聲交響曲、歌劇選粹音樂會、連篇藝術歌曲、國人自製歌劇……他們實力堅強,媲美國外歌手,能獨挑大梁、毫不遜色!
而這本專書,非常有心的介紹台灣十位耀眼的聲樂家。作者心怡,因為兒子學習聲樂,當媽媽的她陪伴兒子習樂的過程中,卻也意外地愛上人聲,因此她單純地用她熱愛人聲音樂的熱情,以樸實的文字敘述、用訪談的方式來介紹十位聲樂家:從開始唱歌的契機、啟蒙、學習到藝術成就,為我們描繪了他們歌唱生命中的起伏與藝術旅程的精彩片段。本書,除了能讓讀者了解這些聲樂家的故事與藝術追求,也順勢介紹了國外留學、聲樂就業等狀況,而訪談最終、每位老師也提出對年輕學子的提醒與建議,希望能激勵更多年輕音樂家,勇敢追尋自己的舞台與夢想。
音樂道路上的探索與成長 ~林煥周,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
學音樂是一條充滿熱情與夢想的道路,同時也伴隨著艱辛與挑戰。學校各項資源及設備的積極投入、師長的用心指導及家長的全力支持都只是基本且必要的條件。學生自己從基礎訓練到舞台表演,以及各項技術的練習,乃至對藝術內涵的深入體會,都需要極大的耐心、毅力與自律。學習過程中每一次失敗的再試探,每一次挑戰自我的突破,都是必經的歷程。武陵高中音樂班成立34年來,培育了許多傑出的音樂家,當然也包括多位優秀聲樂家,其中留法的黃莉錦教授、正在義大利讀書的聲樂家江君豪,都是樂壇的佼佼者。
牛頓曾言:「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音樂班的孩子無論未來是繼續留在國內學習或是選擇出國留學實現夢想,都非常需要有經驗的前輩提燈照路。特別是出國留學,其中涉及學術、文化、生活適應等多方面的挑戰,許多孩子和家長都可能會感到困惑及壓力,如果可以有前輩經驗供參考、有支持系統作後盾,相信便能少一些迷茫、多一份踏實。而這本《台灣美聲:從愛上唱歌到站上舞台的過程》,透過十位優秀聲樂家的真摯分享,描繪了他們在音樂道路上的探索與成長,每一篇訪談都充滿了對音樂的熱忱,呈現了專業學習與生命歷程的交織,肯定能為無數懷抱音樂夢想的學子提供最珍貴的指引。
特別值得再提的是,本書中受訪的武陵高中校友黃莉錦教授,她的故事不僅展現了武陵音樂班學子的實力,更印證了音樂教育的深遠影響。黃莉錦教授在訪談中提到,武陵音樂班學生的專業能力不僅在國內首屈一指,甚至在國際舞台上也令眾人驚豔。這份驕傲不僅屬於武陵高中,更屬於所有致力於音樂教育的師長與學校。
作者序
為什麼我想做這本書?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個孩子在米蘭學聲樂,因為這個孩子,我當了10年的音樂班家長。還記得他剛要考國小音樂班的時候,有個朋友還跟我說:「音樂班孩子的媽媽是很投入孩子的學習,你還有工作,這樣孩子會學不好音樂的。」意思是我必須陪著他練琴、做功課才行嗎?就算我沒有工作也不想這樣盯他啊!且戰且走吧!誰知道孩子對音樂的熱愛程度能維持多久?未來他是否就要走這條路?
這10年間,他從主修小提琴轉換成主修聲樂,我也從診所藥師回到製藥產業,還換了好幾家藥廠,而且下班後還斜槓翻譯了20多本的日文書籍,我自己也忙著發展自己。
孩子念小學期間,我熟識他的小學音樂班導師及同學家長,雖然有時候去學校,老師看到我會開玩笑地說:「媽媽,你今天要來懺悔嗎?你都沒盯著他練琴。」等他考進高中音樂班,我只有在活動時去學校,對他的老師和同學只知道名字,長相都不太認得。但是,這孩子對音樂的偏愛依舊沒有改變。他從國中就確認自己未來就是要念音樂,而且是聲樂。
那時我不太懂聲樂是什麼?在多次陪著他去聽音樂會、看歌劇後,我慢慢有一點概念。
2022年,他高中畢業要去米蘭考試,所有報名程序都是他自己來,我沒幫忙,只有陪著他去義大利駐台辦事處,陪他到米蘭考試。之前大女兒去澳洲留學時是有找留學機構代辦,我們只要按代辦機構的指示將申請資料準備好就好,代辦機構會幫忙送件等等手續,但是去義大利留學念音樂的人少,找不到代辦機構來協助。
從那時候起,我心中就有個疑問:不知去國外留學念聲樂的前輩們之前都是怎麼準備這些程序的?從米蘭回來後,幾個同學及學妹的家長想問問我這次報名及備考經驗,我都回答不出來。看到其他家長對於參與孩子的未來發展是這麼投入,而我都是隨著孩子自由任意發展,心裡覺得慚愧。
另外,因為孩子高中的聲樂老師是留德的,高中時期就開始推薦他去德國留學。但是,這孩子是從國中起就想去義大利留學,一考上高中音樂班的暑假就開始學習義大利文,叫他放掉義大利改去德國,心中總有不捨。所以,他決定第一年還是按計畫去考米蘭音樂院,若沒成功再回台灣重新準備。
其他家長問我:「為什麼要去義大利?現在去德國留學的話,對未來發展不是比較好嗎?」喔?是嗎?我不知道。這是孩子他自己的決定。我幫他做的只有透過輔仁大學的師長找到一位年輕又熱心的義大利籍老師,讓他可以學到純正義大利文而已。
我從那時候開始有一個念頭──我想採訪聲樂老師們,那些在舞台上唱出優美歌聲的老師們。我想知道當初他們為何決定要出國留學?如何決定去哪一國留學?如何準備考試及留學等手續?如何適應在國外的生活?如何與外國人競爭?回來台灣之後的發展是否順風順水?還有,我想知道他們的家人是否支持他們出國念聲樂?又是如何的支持法?
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想知道,應該是所有學聲樂的學生及他們的家人,甚至老師們的粉絲都會想知道吧?那麼,我就來幫大家做這件事,幫大家採訪老師,問出他們過去精彩或痛苦或難忘的經歷,然後彙整出版,滿足大家的需要。
這個企劃在2024年六月份定案,我們開始邀約老師,老師們聽到我們的企劃都十分樂意接受採訪,貢獻出自己的經驗。只是老師們都很忙,又要教學又要準備演出,光是約定採訪時間就需要一段時日。
我們知道還有很多老師也有十分獨特的奮鬥經歷,我們也有計畫繼續採訪其他老師,只是因為若要等收集到所有老師們的採訪再彙整出版的話,恐怕要拖比較長的時間。每年都有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要做抉擇的年輕學子,我們希望能早一點讓他們有參考的例子,鼓舞他們勇敢地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因此先將這十位老師率先集結成冊。
當然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讓年輕人當成地圖,踏著前人的腳印往前走。走前人驗證過的道路不一定會成功,甚至不一定走得下去,因為路上永遠有隨著時間改變而意想不到的狀況,再加上每個人的毅力、抗壓性、適應力與靈活度都不同,路上每一個小交叉點都要自己做抉擇,最後會發現就算起點一樣,所抵達的目的地也很可能是完全不同方向。
我們希望這本書是讓有心走聲樂這條路的學子和其家人做參考,或許前面白茫茫一片,看不清方向,但是已經有很多優秀的前輩乘風破浪地走過一遭了,學習他們的精神與毅力,您也一樣作得到。
最後,我要感謝在百忙之中願意抽出時間來接受採訪的老師們,很多老師都極度謙虛地說自己並不是成功的例子,要我們下筆時提醒年輕學子去搜尋有無更好的方法與途徑。但是我認為成功的定義是隨時在變的,對正在猶豫是否該出國念聲樂、不知該去哪一國留學的學子來說,順利留學回來就是成功了,就是值得他們參考與學習的典範。
這是第一本採訪錄,我們希望還有第二本,甚至有第三本,將聲樂藝術家的奮鬥過程寫出來讓更多人知道。聲樂是一門藝術,藝術家在站上舞台之前下了多少苦功,才能換來當下觀眾感動的眼淚,我身為一個觀眾,只能盡力以我的文字來描述,希望讓大家了解箇中滋味,並在下一次欣賞他們的演出時,也能有更深層的體會。
詳細資料
ISBN:9786269947904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吳軍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3-09-27
66折: $ 264
作者:里查.史華茲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01
66折: $ 211
作者:豆苗先生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2-01
66折: $ 257
作者:幸井俊高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1-04
66折: $ 251
作者:ぐすたふ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04
$ 300
作者:安正鳳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4-09
$ 299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作者:橋本悠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02
$ 111
作者:石黒正数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4-10
$ 133
作者:桐谷直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5
$ 210
作者:北野仁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7
$ 111
作者:江秀敏
出版社: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10
$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