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清跟表哥到澎湖參觀古砲臺,不小心在砲臺踩了個空,
「哇!」怎麼睜開眼就看到一群穿著清兵服裝的人,原來這裡是古裝拍片現場喔!
等等,這裡好像怪怪的喔……
阿清隨著表哥到澎湖參觀古砲臺,他對西嶼西砲臺感到十分新鮮,到處摸摸看看,阿清注意到砲臺兩側隆起如窗戶般的開口。「這洞口好像可以通往下面?」話還沒有說完,表哥聽到「哇!」的一聲,阿清的身影已經消失在開口處。當阿清睜開眼睛時,只感到眼前一團霧與閃光,穿過甬道的阿清,發現眼前站了一群穿著清兵制服的人。在摸不著頭緒的混亂情況下,阿清不但被當成日本派來的探子,還經歷一些奇怪的遭遇,他漸漸發現這似乎不是在拍電影,而是誤闖時光走廊,來到了清光緒21年日軍攻打澎湖的現場……
《砲臺歷險記》採對話的方式,藉由一個洞口的滑入,切換另一時空,串聯砲臺的古代與現代。以氣氛與煙哨味突顯清末澎湖砲臺海防的重要性,說明砲臺特色與昔日場景。全篇不強調科幻,只是把卡通常用的「任意門」場景,掛在甬道窗口,作為故事敘述之用,使情節轉折有趣、充滿動感。
作者簡介:
林全洲
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報總編輯特別助理、銘傳大學講師。曾獲台灣省史蹟源流年會論文比賽第二名、吳舜文地方新聞報導獎、曾虛白公共新聞報導獎。
繪者簡介
張振松
1965年生,10歲那年自嘉義鄉下搬到北部落腳至今。曾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現為專職插畫家。作品曾獲時報開卷最佳童書、行政院新聞局年度少年最佳讀物、好書大家讀最佳童書。
章節試閱
站在輪船船首,耳邊響著進港的船笛聲,表哥帶著阿清,享受乘風破浪於蔚藍海水的喜悅。
鳴笛聲方歇,表哥指著左側港邊突出的山頭說:「表弟,那裡有大砲臺,你看得到嗎?」
「有嗎?看不到耶。」
「澎湖有四個古砲臺,待會上岸後,我們一起去探險。」
「太好了,我最喜歡探險了。」
表哥與阿清上岸後,租輛機車,借道澎湖跨海大橋,在鹹鹹的海風相伴下,繞過大半個澎湖,來到西嶼西砲臺。
表哥說:「要看砲臺,只有這裡才看得到。」
阿清從機車後座一躍而下,一穿過營門,映入眼簾的是山字形般的甬道口。
阿清親眼見到砲臺,興奮的跑到前頭:「這些大砲好新喔,怎麼會是百年古蹟呢?」
表哥邊翻閱著簡介說:「這四座是阿姆斯特朗大砲,98年10月才仿製安裝的,我又沒有講是古蹟。」
撫摸著砲身,阿清直嘆:「實際摸著大砲的感覺好真實喔!」
突然,阿清看到砲臺兩側隆起如窗戶般的開口。
「這洞口好像可以通往下面?」
「小心,那裡很陡!」話還沒有說完,表哥聽到「哇!」的一聲,阿清的身影已經消失在開口處。
只感到眼前一團霧與閃光,穿過甬道的阿清,發現眼前站了一群人。
「你們在拍電影嗎?」看著眼前穿著清兵制服的人慌亂的走動,阿清禁不住問道。
「小兄弟,你打那裡來?」
「我從台北來。」
「台北?有這個地方嗎?」帶頭的壯漢發問。
阿清心裡迷惑著:「這裡到底是哪?」。
「小兄弟,這裡很危險,日本人就要打過來了。」說話的漢子拉著阿清,往甬道左側的房間走去。
甬道內四通八達,阿清看著大家抬著鐵球走動,還聽到他們喊著「小心火藥,別碰著了。」
「這個陌生人很可疑?而且在這兒礙手礙腳。」清兵將阿清拉去見總兵。
「總兵,砲彈運送口發現了一個小孩。」漢子向著房間裡的軍官說道。
「小孩?該不會是日本派來的探子吧!」
「不是,我不是日本人!」
「現在日軍已經來到澎湖外海,把小孩先留在這裡,我到上頭看看。」
驚魂未定的阿清,在房裡往外望著甬道內人群走動,緊張的氣氛讓他不由得慌張起來,
總兵走出房間後,阿清打量著周圍,發現雜亂的桌面上有著地圖等物。阿清看到一卷張開的長軸,像是博物館看過的奏摺,上面有著「清光緒21年3月」字樣。
阿清在心底打個問號「難道我來到了清光緒年間?」
站在輪船船首,耳邊響著進港的船笛聲,表哥帶著阿清,享受乘風破浪於蔚藍海水的喜悅。
鳴笛聲方歇,表哥指著左側港邊突出的山頭說:「表弟,那裡有大砲臺,你看得到嗎?」
「有嗎?看不到耶。」
「澎湖有四個古砲臺,待會上岸後,我們一起去探險。」
「太好了,我最喜歡探險了。」
表哥與阿清上岸後,租輛機車,借道澎湖跨海大橋,在鹹鹹的海風相伴下,繞過大半個澎湖,來到西嶼西砲臺。
表哥說:「要看砲臺,只有這裡才看得到。」
阿清從機車後座一躍而下,一穿過營門,映入眼簾的是山字形般的甬道口。
阿清親眼見到砲臺,興奮的...
推薦序
【導讀】
掉入砲臺開口的奇遇 張子樟教授
過去某段歷史的再現,如果全由抽象文字來敘述,一向習慣抽象文字閱讀的讀者當然不會有問題,但對於開始在閱讀空間摸索的小讀者卻是不輕的負擔。他們希望以較多的圖象來填補對文字的不足。《砲臺歷險記》是今人對過去的一段歷史的探究,圖勝於文的繪本會比較理想。
有字繪本的敘述與其他文類大同小異。在奇幻盛行的當下,繪本也是寫實與幻想並列,《砲臺歷險記》的空間固定,但作者為了強化時間的移動性,他藉著「門檻」的設計,讓書中角色回到過去,再重回現在。由於角色穿梭於現在與過去之間,在同一新舊砲臺呈現的人事物也有所不同。書中的表哥只出現在現實世界,阿清卻因不小心,從砲臺的「開口」摔落,開口成為書中的唯一「門檻」,使得阿清回到清末光緒二十一年,日軍正圖謀攻打澎湖。阿清目睹當時清軍備戰的片段,他的出現也曾造成「古人」的慌亂,故事的趣味性隨著產生。小讀者藉著圖文故事的呈現,對西台砲臺的變遷有了比較清楚的概念。
在過去與現在不同空間穿梭,物質本身是否不變是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說故事中的主角只是過去世界的過客,他隨身攜帶的物品在過去空間應不應該起變化,便成為一個有趣的問題。文中提及阿清掉入砲臺開口,不知處於何種年代,拿出上岸前表哥給他的砲臺解說資料,細讀之下,才知道他回到過去。幸好這些資料是書面資料,沒因時空轉移而起變化,如果換成手機,就得說明這個當代科技產品回到清末,立刻失靈,才合乎邏輯。
這本故事以繪本型式,將小讀者帶回過去的歲月,不但補足了學校史地教材的部分缺失,而且由於融入鄉土之情,有趣的圖文同時還激勵孩子對自己家鄉的認同。
【導讀】
掉入砲臺開口的奇遇 張子樟教授
過去某段歷史的再現,如果全由抽象文字來敘述,一向習慣抽象文字閱讀的讀者當然不會有問題,但對於開始在閱讀空間摸索的小讀者卻是不輕的負擔。他們希望以較多的圖象來填補對文字的不足。《砲臺歷險記》是今人對過去的一段歷史的探究,圖勝於文的繪本會比較理想。
有字繪本的敘述與其他文類大同小異。在奇幻盛行的當下,繪本也是寫實與幻想並列,《砲臺歷險記》的空間固定,但作者為了強化時間的移動性,他藉著「門檻」的設計,讓書中角色回到過去,再重回...
作者序
林全洲
澎湖的戰略地位,從明清時代至今,都是海防上不可或缺的要塞地,因此軍事將領都把固守澎湖、強化澎湖戰力視為第一要務。清初,具有戰略地位的澎湖,至少規劃八處砲臺,並配備鑄鐵大砲,但列強的船堅利砲,讓清廷節節敗退。
澎湖即使有沈葆楨、劉銘傳等名將人的強化戰力,甲午戰爭過後,日軍只花三天時間,就取得澎湖主控權,這也是澎湖砲臺戰史中唯一真正打過戰爭的一刻。
砲臺歷險記主角「阿清」,是代表中國人在清代的角色。只是在現代社會裡,他由表哥引領,來到澎湖西嶼西台參觀仿鑄的阿姆斯脫朗鋼砲,卻不慎跌落甬道窗口,未料這道窗口有如時光隧道般,帶「阿清」意外來到日軍攻澎的前一日的緊張環境,內文試圖以氣氛與煙哨味,說明砲臺特色與昔日場景,最後藉著砲火衝擊下的靈光,讓「阿清」再回到現代。
全篇不強調科幻,只是把卡通常用的「任意門」場景,掛在甬道窗口,作著故事敘述之用,當然此舉也不會妨礙「阿清」對於砲臺歷險的興趣。
張振松
七月的澎湖沒完沒了的熱,七月的正午,我們騎著機車在大太陽下。一切的景相像大太陽下的泛白。所以煩惱也都被澎湖的太陽給蒸發了,只留下永遠的海角天涯。如果可以的話,我想選擇靠山的老屋,用咾咕石當圍牆,兩旁種著幾棵老樹,夏天可乘涼,冬天可以擋風。沒事坐在樹下聽著海濤聲,遠眺海平線的一切風情,看著日子姍姍的過往,七月的我,在澎湖這麼的想像。
林全洲
澎湖的戰略地位,從明清時代至今,都是海防上不可或缺的要塞地,因此軍事將領都把固守澎湖、強化澎湖戰力視為第一要務。清初,具有戰略地位的澎湖,至少規劃八處砲臺,並配備鑄鐵大砲,但列強的船堅利砲,讓清廷節節敗退。
澎湖即使有沈葆楨、劉銘傳等名將人的強化戰力,甲午戰爭過後,日軍只花三天時間,就取得澎湖主控權,這也是澎湖砲臺戰史中唯一真正打過戰爭的一刻。
砲臺歷險記主角「阿清」,是代表中國人在清代的角色。只是在現代社會裡,他由表哥引領,來到澎湖西嶼西台參觀仿鑄的阿姆斯脫朗鋼砲,卻不慎跌落甬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