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重建內心邊界,從「揭開創傷」開始!心理學教你由內而外改變習慣︰長子包袱、考前症候群、AQ不足、中年危機……從幼稚到獨立,一連串讓人抓狂的「無解」難題,其實只要更新思考模式
►從童年至老年,解析人生各年齡階段可能出現的煩惱
►認識生活中的情感挫折與心理困境,最大化重建自信
►諮商個案結合專業分析,讓讀者更易理解並實際應用
想知道自己有哪些問題,卻對晦澀的專有名詞望之卻步?
本書如「閒聊」般帶你擺脫情緒枷鎖,找回自我價值感和幸福!
▎童年陰影與自我價值
童年是我們心理成長的根基,也是自我認識的起點。本書首先探討童年經歷如何塑造我們的自我認知與情感模式。從父母的愛中尋找自我位置、面對考試壓力和確立性別角色等,這些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書中還提出了依戀關係如何影響愛的能力,以及第三性別者所面臨的難題。透過這些分析,讀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童年的心理創傷和成長過程中的情感糾結,從而更好地應對成年後的各種挑戰。
▎中年危機與自我探索
進入成年期,我們開始面臨更多的責任和壓力。從年少時的懵懂無知,到成年後尋找人格同一性,我們必須學會適應新的環境,克服焦慮障礙和低效能感;為人父母後,面對表現不如預期的子女應當怎麼辦;中年是危機四伏的時期,更要掌握幸福感的來源,接納逐漸衰老的自己,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找出適合自己的努力方法,從而在中年危機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
▎戰勝孤獨與挫折
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我們都會面臨情緒的煩惱,比如孤獨感、挫折感以及被拒絕時的無奈感等等。情緒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成為我們的動力,也可能是我們的絆腳石。書中提供了提升情緒控制力的策略,幫助讀者在生活中保持樂觀。對於那些患有PTSD和憂鬱症的人,作者具體介紹了這些心理問題的成因和治療方法,並給出告別拖延症的實用建議,幫助讀者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安寧。
▎愛與婚姻的那些事
愛情和婚姻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無論是初戀中的小煩惱,還是婚姻中的大問題,本書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別是針對「過度依賴」和「過度好勝」這些現代戀愛中的特有問題,書中也提供了實用的對策。面對婚姻問題,作者則強調提前預防和及時解決的重要性,並給出面對家暴的自救辦法,幫助讀者在婚姻中建立健康的情感關係,當婚姻走到盡頭時,也能從容面對,做出正確的決定。
▎建立自信與超越自我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如何發揮自身的潛力,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最後作者探討了性格重建的過程,發現自我效能感低下時,應當如何改善,以健康的心態面對失敗,並且順其自然地生活;發現環境並不能讓自己獲得良好發展時,怎麼走出「舒適圈」改變現狀,這些都是自我成長中都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理解他人,實現自我超越,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深入探索心靈成長與情感修復的指南。從童年的影響談起,揭示人生各階段的種種心理挑戰與變化。透過真實案例和專業分析,幫助讀者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內在需求,提供實用的方法來應對考試焦慮、婚姻問題、職場壓力等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困擾。直面孤獨、挫折,提升情緒控制力和自信心,重建心靈,實現自我成長。
作者簡介:
程遠琪,應用心理學系畢業,諮商心理師,擅長個案諮商、團體輔導,尤其是成人心理諮商。畢業之後一直從事心理諮商工作,有多年工作經驗,專業基礎扎實、理論知識豐富,善於用簡單、詼諧的語言闡述理論知識,在業界受到廣泛好評。
章節試閱
當我變成我媽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媽媽是一個不太愛笑的人,她總是忙於自己的事業,沒有太多和我相處的時間,雖然我也不知道她究竟在忙些什麼。一直以來都是爸爸在我的身邊陪伴著我,我和爸爸的感情很好。不管是從小學到國中,還是到高中,我總是小心翼翼地跟著媽媽的步伐走,從小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媽媽生氣、媽媽不高興、媽媽罵我。所以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我和媽媽的關係,媽媽想讓我把英語學好,我就努力學英語,然後拿到全市第一,媽媽對於這樣的我很滿意。其實我也沒有多喜歡英語,但是只要媽媽喜歡就夠了。一直以來我都表現得很好,爸媽對我都很滿意,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覺得我優秀到男生可以來追著我,護著我,要把我捧在手心裡。其實我也是這樣認為的,認為只要是我的男朋友,他一定要圍著我轉,他就應該把我捧在手心……
大學時期我開始戀愛,但是因為媽媽,我和他分手了,媽媽總是說,『妳大學時期不能談戀愛,大學時期談的戀愛能走到最後嗎?妳只能工作之後再談戀愛』,於是就在媽媽的阻撓下,我和初戀分手了。這是有史以來,我第一次和媽媽發生爭吵,從小到大,我沒有反抗過她。從此以後,對於戀愛,我開始變得隨便,媽媽替我安排,我就去相親。我已經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雖然當時我只有24歲。這個男人也是媽媽當時滿意的,我和他離婚,媽媽也一度愧疚過,這給她的打擊很大,她認為自己看錯了人,但是結婚也好,離婚也罷,我已經無所謂了。我談了6次戀愛,每一次分手都是莫名其妙的,並且只要對方做得讓我不滿意了,我就會跟他分手,從來不管別人的感受。就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我放棄了我曾經很愛的男生。如今我已經27歲了,但是我還是沒有找到一個真正適合我的人。每一次分手我都覺得是別人的問題,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我變成了和媽媽一樣苛刻的人。」
當我成為我媽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佛洛伊德曾經講過關於投射的概念,經過心理學界後續的發展,我們可以把投射理解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簡單地說,投射就是把自己的動機、欲望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也就是說,個體根據自己所存在的心理特徵和想法,推測其他人身上也存在這樣的情況。舉個例子來講,比如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只要身邊一有人議論,他就會覺得對方是在說他,但實際上別人只是在聊天而已,並沒有討論他,更沒有嘲笑他。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稱為投射。
在前面的故事裡面,展現的是一種投射性認同,它和投射存在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存在對他人的行為和情感的操控。心理學家克萊因對投射性認同最開始的解釋是從母嬰關係上展開的,其中存在兩個角色,一個是投射者,另一個是接收者。投射者將自己的想法、情緒投射出去,接收者被迫對於投射者的行為做出反應,接收者甚至不會意識到投射者在影響自己,有時甚至投射者自己也不知道。在這樣的無意識操控下,接收者就會無意識地成為投射者感受和內心表象的儲存室,當他開始被迫接受投射者的想法、感受之後,在特定情境下,就會把投射者儲存在他大腦中的感受和內心表象提取出來,表現出與投射者一樣的行為,並且產生認同感。
就前面的故事來說,為什麼我成了我媽?媽媽其實就是投射者,而「我」就是接收者。在二十幾年的生活中,「我」不斷地接受媽媽處理事情的方式,她和爸爸的相處模式,媽媽對待爸爸的方式就是「我」對待自己所有伴侶的方式;媽媽對待生活,對待人際關係的方式,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一直沒有發現,原來「我」成了像媽媽一樣的人,「我」明明很討厭這樣的人。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說自己都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而不是成為我們最想成為的人。然而這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無法察覺,當這些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時,我們才會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或許比較難接受這樣的結果,因為每個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不好的,只有開始面對真實的自己,才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怎樣才能找到出路呢
首先,我們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很多研究都證明,能夠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的人,往往會有更融洽的人際關係和更穩定的戀愛關係。因為他們能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還會跟自己信任的人討論,而不是對自身的錯誤放任不管。
其次,我們也可以應用一些心理學的技巧尋找答案。有一個大家可以借鑑的方法:拿一張A4紙,準備一枝筆。畫一張家族譜,這張家族譜包含你的整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你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姐姐、妹妹、哥哥、弟弟……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家庭對於人的一生的影響都是十分大的。家族譜源於薩提爾模式的一種治療方法。在繪製家族譜的過程中會使用一些特定的符號,比如:方框代表的是男性,圓圈代表的是女性,打叉代表的是死亡。還有代表相互關係的符號,比如:粗線是代表長期的衝突關係;普通實線代表的是一種正常的關係;波浪線代表的是一種糾纏不清的關係;虛線代表的是一種迴避的關係。根據這四種關係,我們可以大致看出在這個家族譜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模式。
同時,對於家族譜上面的每一個成員都要補充一些資訊,例如:姓名、年齡(如果是已經去世的,就寫死亡時的年齡)、性別、宗教信仰,還要寫出你對於家族成員的三個正向形容詞、三個負向形容詞,這個可以展現出你對於這個人的看法和評價。然後要在A4紙上填寫關於應對姿態的資訊,應對姿態包括四種,分別是指責、討好、超理智和打岔。應對姿態是每個角色在你所回憶的事件中面對其他家族成員採取的姿態,是害怕父母生氣而努力做出的一些行為,討好自己的父母,就像案例中的當事人一樣,怕媽媽對自己失望,所以拚命學英語;或者是指責,指著別人的鼻子破口大罵;或者十分理智地看待自己家中所發生的事情;或者整個姿態是十分矛盾的,無法進行準確的定義,就像小丑滑稽表演中的打岔。應對姿態對於我們深挖自己的家族關係以及了解自己在其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透過家庭關係的整理,我們就可以發現自己是否陷入了投射性認同的旋渦。(最好是透過諮商心理師進行解釋,找到答案,但對於認知水準較高的人來說,也可以自行嘗試。)
薩提爾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透過四種姿態的雕塑,讓當事人重回當時的情境,然後在當時的情境中,完成當時留下的遺憾和痛苦,得到治癒。其中就包括擺脫投射性認同的無意識影響。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這種姿態在紙上呈現出來,從中看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姿態是什麼,自己要尋找的答案是什麼。同時還要回答這些問題:
爸爸和媽媽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
我和伴侶之間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
媽媽或者爸爸跟我有什麼共同點?具體的表現是什麼?
造成我的處事方式的原因是什麼?
爸爸媽媽對於我的感情、態度是怎樣的?
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伴侶的?
當我變成我媽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媽媽是一個不太愛笑的人,她總是忙於自己的事業,沒有太多和我相處的時間,雖然我也不知道她究竟在忙些什麼。一直以來都是爸爸在我的身邊陪伴著我,我和爸爸的感情很好。不管是從小學到國中,還是到高中,我總是小心翼翼地跟著媽媽的步伐走,從小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媽媽生氣、媽媽不高興、媽媽罵我。所以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我和媽媽的關係,媽媽想讓我把英語學好,我就努力學英語,然後拿到全市第一,媽媽對於這樣的我很滿意。其實我也沒有多喜歡英語,但是只要媽媽喜歡就夠了。...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童年的重建
當「一」變成「二」
我想讓我的媽媽愛我
讓考試什麼的都見鬼去吧
當我變成我媽
因為我是姐姐
為什麼別人總是誤解我
依戀等於愛
性別化與第三性別者
第二章 成長的重建
我有個不爭氣的兒子
「人格同一性」在哪裡
「我究竟是誰呢」
親密的人、親密的愛人
走過危機四伏的中年
「我討厭新環境」
「為什麼我總是很笨」
人總是盲目樂觀
「我有考試焦慮症」
關鍵時刻我總是掉鏈子
努力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
AQ是個什麼Q
「你恐懼死亡嗎」
幸福來源於哪裡
第三章 心理的重建
擺脫孤獨
戰勝挫折
接受被拒絕
情緒是把雙刃劍
提升情緒控制力
樂觀的生活並不難
什麼是PTSD
上癮了怎麼辦
憂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告別拖延症
第四章 情感的重建
初戀這件小事
我總感覺他不愛我
我的女友是「金剛芭比」
和「媽寶男」談戀愛
婚姻問題的提前預防
向家暴說「不」
當婚姻走到了盡頭
第五章 人際的重建
誰偷了我的手機
學會拒絕,不做討好者
遇到爭論者怎麼辦
我才不要主動道歉和好
我合理化了被性侵的事實
我感受到的是性屈辱
面對社會的不公
第六章 個性的重建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我這低下的自我效能感啊
我不做一個懦夫
怎樣才能建立自信
我是個虛偽的人
學會順其自然地生活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我也想要被人理解
為什麼我總是猶猶豫豫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童年的重建
當「一」變成「二」
我想讓我的媽媽愛我
讓考試什麼的都見鬼去吧
當我變成我媽
因為我是姐姐
為什麼別人總是誤解我
依戀等於愛
性別化與第三性別者
第二章 成長的重建
我有個不爭氣的兒子
「人格同一性」在哪裡
「我究竟是誰呢」
親密的人、親密的愛人
走過危機四伏的中年
「我討厭新環境」
「為什麼我總是很笨」
人總是盲目樂觀
「我有考試焦慮症」
關鍵時刻我總是掉鏈子
努力很重要,方法也很重要
AQ是個什麼Q
「你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