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也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讓孩子們「看」到自己潛藏的力量,對想要欺凌他們的任何暴力,大聲說「不可以」!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幸佳慧 支持推薦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書單》《出版家週刊》《Richie's Picks》及英國獨立童書雜誌《Books for Keeps》《Armadillo Magazine》等媒體好評推薦
※此書於2011年在英國出版時,得到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UK)的支持背書,並獲獨立童書雜誌《Books for Keeps》選為2011年最佳童書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在這本充滿力道的繪本中,重複三次的「不可以」是其中僅見的文字。作者觀點獨特,將大環境的狀況(國家的戰爭、衝突)與個人的處境(小孩可能遭遇到的霸凌)相聯結,賦予孩子藉一己的行動對世界發聲的鮮明形象,議題特殊,提供大小讀者思考與討論的空間。
全書以美麗的圖像堆疊出一個寓言故事:
小男孩寫了一封信給總統先生,在走去郵筒寄信的途中,他目睹了街道上因戰爭造成的種種景況──轟炸機自頭頂飛過、戰車占據了巷弄、蒙面的軍人硬闖民宅、在總統照片上塗鴉的男人被警察和惡犬追捕……,他始終不為所動繼續前進。然後在郵筒前面,他遇上一位個頭明顯比他高大許多的男孩,儘管對方擺出恫嚇威迫的姿態,小男孩並未因此而屈服,他堅定而勇敢的向對方說「不可以」,並投下給總統的那封信,寄出他的疑問……
這看似只是個人的小小舉動,卻讓故事後半有了截然不同的發展,當小孩循原路回家時,世界改變了,之前的警察、惡犬、蒙面軍人,還有那位曾以拳頭相向的少年,都變得態度十分友善,而戰車也成了幫助犁田的工具,飛機從空中送下和平的禮物……
沒有文字,卻帶出強而有力的內容:《不可以!》生動的點出人類衝突所在,以及語言翻轉世界的力量。書中美麗深刻的圖像、穿透事物本質的描述,以及創作者所展現的視野和智慧,不論老少,都能被它深深吸引和打動。
作者簡介:
大衛.麥克菲爾(David McPhail)
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紐伯里波特(Newburyport)。高中畢業後曾經加入搖滾樂團,之後畢業於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附設學院(SMFA)。1966年發現童書之美,除了大量閱讀繪本,也開始從事繪本插畫工作。1972年出版的《小熊牙齒痛》(The Bear's Toothache)是他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大衛.麥克菲爾至今參與的各式創作已經超過兩百部,其中的繪本廣受美國小孩及大人的喜愛。2001年並以《鼴鼠音樂》(台灣麥克出版)一書,獲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獎。他目前和家人住在新罕布什爾州。
譯者簡介:
林真美
日本國立御茶之水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
推廣親子共讀繪本多年,為「小大讀書會」之發起人。
策劃【大手牽小手】、【沒大沒小】等系列(遠流出版),譯介許多經典繪本。
目前在大學兼課,講授「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等課程。
著有《繪本之眼》(天下雜誌出版)一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幸佳慧
人類想要享受文明的好處,就需要付出相對的責任。當我們周遭發生了暴力──小到個人的霸凌,大到結構性的侵犯──我們都得隨時反思並起身反抗。麥克菲爾創作的這本書,以最少的文字表現了最強烈的敘述,讓大人有機會帶著孩子一起討論個人和群體在面對暴力與衝突時,能超越的層次與該採取的態度。親子或師生共讀時,記得將圖與圖之間的空白敘述留給孩子發揮,引導他們共同討論,因為那些空隙,正是孩子學著填入並操練他們美麗而勇敢心靈的所在!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Section)秘書長 唐博偉(Bo Tedards)
正義感是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性,而小孩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較少,自然地正義感常常比大人強。但是孩童年幼弱小,難免必須屈服各種權威,近的包括家長、老師,遠的包括國家、法律,於是在通過所謂社會化的過程,正義感就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沒有了正義感的社會化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的社會再也沒有人為不公不義的事情發出不平之鳴,那將是何等可怕的景況?身為家長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必須讓他們能夠保持原有赤子之心,培養有正義感的世界公民,這樣社會化才有正面的力量,我們的社會也才能更文明更幸福。
這本《不可以!》透過優美的圖畫來呈現一個小小的故事,就是要說出一個簡單而重要的道理:只要每一個人看到不對的事情,都能夠發聲表達出來,世界真的可以變得更好。這剛好也是我們「國際特赦組織」的創立精神,因此2011年《不可以!》在英國出版時得到「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分會的推薦,現在我們也非常樂意將此書中文版推薦給台灣的爸爸媽媽們以及我們最重要的資產──台灣的孩子們。
名人推薦: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幸佳慧
人類想要享受文明的好處,就需要付出相對的責任。當我們周遭發生了暴力──小到個人的霸凌,大到結構性的侵犯──我們都得隨時反思並起身反抗。麥克菲爾創作的這本書,以最少的文字表現了最強烈的敘述,讓大人有機會帶著孩子一起討論個人和群體在面對暴力與衝突時,能超越的層次與該採取的態度。親子或師生共讀時,記得將圖與圖之間的空白敘述留給孩子發揮,引導他們共同討論,因為那些空隙,正是孩子學著填入並操練他們美麗而勇敢心靈的所在!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
推薦序
【譯者的話】
一個孩子和他的一句話/林真美
美國繪本作家大衛.麥克菲爾(David McPhail)用「極簡」的文字,畫成了《不可以!》這本雖近乎無聲卻力道強勁的繪本。它讓我們看到世界的兩個對比:戰亂之於和平、暴力之於友善。而讓前者景況由逆轉勝的,正是「一個孩子」和他的「一句話」。
我們的印象中,孩子,往往是畏懼威權的;在戰爭中,他們總是躲在成人的羽翼之下;在強欺弱的世道中,最弱小的孩子也總是霸凌的首選對象……
但是,這些不堪的景象,到底是由誰造成的?還有,面對小至霸凌大至戰爭這些不公不義之事,誰才有能力改變?
作者創作此書的發想,來自於一段老師對小孩爭搶遊戲地盤的記述。他看完後百感交集,深覺「如果我們大人不能停止暴力、紛爭,那我們又如何期待孩子能和平共處?」另外,看著這戰禍、掠奪、白色恐怖仍在威脅我們的現世,大衛.麥克菲爾覺得,孩子們有必要知道周遭發生了什麼事,甚至,他們也有必要「看」到自己身體內所潛藏的力量,如此,他們才會開始勇敢無懼的對成人世界提出他們最質樸的疑問,另外,也能對想要欺凌他們的任何暴力,大聲說「NO!」說「不可以!」
或許,這會是改變世界的開始。只要我們給孩子更多表現自我、更多理解世事的機會,相信就會有更多的孩子像書中的主角那樣,因為憤怒、不滿成人的作為,而決定去做一件事。這時,孩子們絕不再是我們所想的柔弱之士,他們會卯起來,用自己的行動對世界發聲,對世界表達他們對不公不義的堅決態度。
書中的孩子,一心一意想做的,就是寫一封信給總統先生,向握有最高權柄的人提出最簡單、最一針見血的疑問。他邁出堅定的步伐,縱有轟炸機自頭頂飛過、戰車占據了巷弄、蒙面的軍人硬闖民宅、在總統照片上塗鴉的男人被警察和惡犬追捕……,這孩子始終不為所動,並保持緘默。那表情除了說明孩子專注於使命的強烈意志,也好似暗示著小孩將成人世界的惡行,全都看在眼裡而不多說。
來到郵筒前面,出現了一名不良少年。對小小的身軀來說,儘管充滿了恫嚇壓迫,但小孩還是挺起身軀勇敢的對對方說不,並投下他念茲在茲的那封信。就這樣,當小孩循原路回家時,世界改變了,之前的惡犬、警察、蒙面軍人、不良少年,全都以友善相待,此外,戰車成了犁田的工具,飛機送下了和平的禮物……,這翻轉的風景,留給讀者的,既是震撼也是會心的感動。
可見,一旦小孩打破「你太小,還不行」的魔咒後,那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想想,當我們對這世界感到失望時,是孩子清明的雙眸,給了我們一劑強心針;當成人把世界搞得烏煙瘴氣、佈滿暴戾時,孩子簡單的一句發問,就足以讓大人無地自容……。所以,《不可以!》這本篇幅少少的書,其鮮明的圖、鏗鏘有力的文字,著實為所有的孩子和成人上了一堂言簡意賅的課。它鼓舞了所有的小孩,為所當為,並勇敢的向所有不符正義之事大聲、用力說不。而這一記給成人的當頭棒喝,則讓世界有了醒悟的可能。
【譯者的話】
一個孩子和他的一句話/林真美
美國繪本作家大衛.麥克菲爾(David McPhail)用「極簡」的文字,畫成了《不可以!》這本雖近乎無聲卻力道強勁的繪本。它讓我們看到世界的兩個對比:戰亂之於和平、暴力之於友善。而讓前者景況由逆轉勝的,正是「一個孩子」和他的「一句話」。
我們的印象中,孩子,往往是畏懼威權的;在戰爭中,他們總是躲在成人的羽翼之下;在強欺弱的世道中,最弱小的孩子也總是霸凌的首選對象……
但是,這些不堪的景象,到底是由誰造成的?還有,面對小至霸凌大至戰爭這些不公不義之事,誰才有能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