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所要辦的是專重文史的半月刊,但內容水準要提高,文章要充實,要兼具益智與怡情兩大條件——即要有學術性及可讀性兩美具備。定名為《逸經》。」——簡又文
《逸經》半月刊由簡又文創辦並擔任社長,1936年3月5日在上海創刊,至1937年8月20日停刊,共出36期。其中收錄「文、史」兩類,所謂「文」不僅是文學而是文化,包括散文、小說、藝術、音樂、戲劇、詩詞歌賦;而「史」則包括掌故、考古、逸聞、祕史、趣話(幽默故事)、歷史考證等。取材則中西並集,今古盡收,譯作皆有,小大悉備。內容不尚清談,不發空論,必求言中有物,華而且實,使能篇篇可讀,期期可傳。
文史專家──蔡登山從《逸經》近千篇文章中,挑出三十餘篇集成《逸經文史集粹》一書,並撰寫專文導讀。所選文章的作者多為各界閱歷豐富人士,以親見親聞為本,如遜清御醫屈桂庭自述診治光緒皇帝祕記(1936年底由簡又文在上海寓所訪問)、鄭繼成回憶親手殺死軍閥張宗昌之經過等(簡又文寫有〈忠孝勇俠的鄭繼成將軍〉)。對於孫中山的事蹟,簡又文、鄭照、王寵惠皆有一手獨到的觀察,發而為文,自是可觀。同樣馮自由、孫湜、溫一如之寫蘇曼殊也是如此,或為總角之交,或為少年好友,寫來自是親切有味。他們文筆生動,敘述曲折,更重要的是保留諸多珍貴史料,當為文史愛好者所珍藏。
作者簡介:
簡又文(1896-1978)/等著
名永真、號馭繁(取自前人句「執簡馭繁」),筆名大華烈士(俄文意「同志」)。對於太平天國之研究,有五十年的功力,蒐羅資料最為豐富,尤具獨到的見解。譯著書籍凡三十餘種,成績斐然,蔚為傑出的史學家。有關太平天國的撰述,先後出版者有《太平天國雜記》、《金田之遊》、《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太平天國全史》和《太平天國載記》等及專著論文多篇。當代中西史家許為史學權威巨著,為研究太平天國史寶貴的參考書。
蔡登山/主編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章節試閱
忠孝勇俠的鄭繼成將軍/簡又文
在儒道已窮,治術無濟,而人民慘受壓迫含冤莫雪的時候,遊俠於是乎出。「俠以武犯禁」,是豈得已哉?若有禍國殃民,貪污殘暴,國人皆曰可殺之神奸巨蠹,乃能毫無制裁,逍遙法外者,是人人得而誅之,此所以鄭繼成殺死國賊張宗昌而自首,竟能得獲全國之同情,而終邀國家之特赦也。三年以前,鄭案轟動一時,國人想未忘卻,但當時報上所載容有未實未盡之處。茲本刊得鄭將軍親撰長篇自述當時事實前後經過之詳情,足留信史,足儆將來,足振國魂,足勵薄俗,固不獨足以加增讀者興味於一時而已。顧鄭將軍之生平事蹟,知者恐仍甚鮮。余前在西北軍中曾與其同患難者數年,晨夕把晤,以故認識甚深,當不能以「阿私袍澤」之嫌而遂爾緘默也。謹為文介紹,俾讀者可先明瞭其個人背景,乃讀其自撰之文,則其所紀之驚天動地之事更能栩栩然活躍紙上矣。
將軍字紹先,原籍金陵,其先為有明功臣,分封山東,由是世居歷城。父嘉瀛,生四子, 紹先行三。九歲在鄉塾讀書,性沉默,寡言笑,惟戇直耿介,好勇鬥狠,俠士之風度,蓋與生俱來者。家甚貧,給養不易,以叔金聲(原名嘉璉,號振堂)未有子,紹先乃出繼焉,時年十二歲。振堂上將軍在軍中任軍官,挈紹先以俱,使隨營讀書。在清季,紹先得名隸軍籍為備補兵。年十五,入學兵營。卒業後,適辛亥革命軍起,隨隊伍出戰,以奮勇過人,死戰無畏,所向有功,惟以年幼及父子同營之嫌,例不得升階。時馮煥章氏為團長,駐北京,振堂上將軍乃保送隸其麾下。自是以後,紹先即為馮氏歷年所統率之十六混成旅、十一師、國民軍、西北軍及第二集團軍之忠實幹部。馮一向待之,教之,培植之,一若自己之子侄也。
紹先隨馮氏二十餘年,幾無役不與,其偉烈之戰績自足以表示其人格。最先隨馮旅入陝剿白狼,繼入川參與敘州之役。馮氏抵川後,先屢遣使謀與蔡松坡將軍聯合討袁,而蔡始則蔑視,繼以懷疑,迫馮一戰。開戰之前夕,紹先攜短槍二,隻身混入蔡軍陣地,作軍中所謂「摸營」之舉。蔡軍前有戰壕,壕外紮營兩處,相距不遠。紹先突然跳入壕中,槍殺數人,餘眾驚駭盡逃。紹先用計,拾死者之長槍,向蔡營兩邊分行射擊。蔡軍深夜聞槍,不辨真偽,以為敵軍暗襲,群起還槍作戰,由是自相轟殺,死傷無數。紹先乃從容回營,馮軍繼而大舉攻擊,獲全勝。蔡軍遂退出敘州,始與馮誠意合作,迫川督陳宧討袁。
袁死後,馮軍調湖北武穴,紹先以性耿直,報告團營長某某等不規則事,被迫離軍。越一年,復隨馮入湘,率軍先趨常德攻會匪,在北門外大湖泅水作戰,英勇無匹,功績至著。十年,隨軍入陝,任剿匪工作。馮氏調任陸軍檢閱使後,即隨至北京南苑入高級軍官教導團。十三年,馮實行首都革命,推倒賄選政府。時振堂上將軍任陸軍混成旅旅長,駐綏遠。事前,紹先奉命往聯絡,振堂上將軍即加入合作,移師回京,與馮共組國民軍,改編為第三師。紹先任炮兵團長,事成後以功升任京兆警備司令兼泰寧鎮守使。十四年,國民軍戰李景林於天津,紹先任左翼,後改任熱河騎兵司令,仍兼泰寧鎮守使。十五年國民軍退南口,紹先奉命留京津任祕密革命工作,以公帑不給,毀家繼之,當時逆焰甚熾,屢瀕於險。
十六年冬,張賊宗昌殺振堂上將軍於濟南,紹先輾轉入豫,後回軍中,任北路軍總參贊,參預北伐,以迄成功。二十二年,紹先任山東省政府參議,殺張宗昌於濟南,入獄七月,乃蒙特赦。最近曾任冀察綏靖公署參議,以空氣惡劣,刺激過甚,患病離平南下。每談及國難之殷與漢奸之惡,輒慷慨激昂,氣憤填膺,恨不即得機會以盡個人犧牲報國之責也。所撰〈我殺死國賊張宗昌之經過詳情〉一文,即在滬旅次休養中所寫者。
紹先寫此稿時,一段未完,種種哀痛之記憶湧起,淚涔涔下,眼昏頭痛,輒為擱筆,越日再書,經旬始脫稿。此文殆血與淚和墨所寫之奇文也。紹先血性男兒,坦率剛直,亦能寫善書,篤於親情友誼,忠於黨國人民,固真君子也,其武術深造、勇烈善戰,猶餘事耳。讀其文者常能按其事實,予以公評,且同情於予而許為國家不可多得人物,乃為之讚曰:
民族頹,國無魂。治術窮,儒道貧。坐令民賊逍遙於法外,陰霾籠罩皆妖氣。英豪俠士挺身起,中間霹靂鄭將軍。濟南站上一彈發,家仇國恨同時伸。嗚呼!將軍行事何磊落,將軍槍法疇與倫,將軍忠孝感天地,將軍勇俠驚鬼神。我昔同袍同患難,今為題像傳其人。千秋萬世永永常紀念,忠孝勇俠鄭將軍。嗚呼!忠孝勇俠歷下鄭將軍。
(原刊《逸經》第七期)
忠孝勇俠的鄭繼成將軍/簡又文
在儒道已窮,治術無濟,而人民慘受壓迫含冤莫雪的時候,遊俠於是乎出。「俠以武犯禁」,是豈得已哉?若有禍國殃民,貪污殘暴,國人皆曰可殺之神奸巨蠹,乃能毫無制裁,逍遙法外者,是人人得而誅之,此所以鄭繼成殺死國賊張宗昌而自首,竟能得獲全國之同情,而終邀國家之特赦也。三年以前,鄭案轟動一時,國人想未忘卻,但當時報上所載容有未實未盡之處。茲本刊得鄭將軍親撰長篇自述當時事實前後經過之詳情,足留信史,足儆將來,足振國魂,足勵薄俗,固不獨足以加增讀者興味於一時而已。顧鄭將軍之生...
作者序
導讀:簡又文與《逸經》半月刊/蔡登山
《逸經》半月刊由簡又文創辦並擔任社長,一九三六年三月五日在上海創刊,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停刊,共出三十六期。前二十二期由謝興姚主編,之後由陸丹林主編。第三十七期已見到校樣,因抗戰軍興,沒有刊行,所以陸丹林所藏,比外間多了一冊,視為珍品。簡又文在其《回憶錄》中說:「我心目中所要辦的是專重文史的半月刊,但內容水準要提高,文章要充實,要兼具益智與怡情兩大條件——即要有學術性及可讀性兩美具備。定名為《逸經》。」《逸經》之名出於「漢六經皆置博士,其出自屋壁傳於民間,不在博士所習者,皆謂之逸」。也就是簡又文認為他所編輯的「逸文野史」雖有別於「正史」,但其價值上不亞於「六經」。
簡又文又說:「《逸經》標出『文史』兩字,但解釋不是狹義的而是廣義的。所謂『文』不僅是文學而是文化,範圍廣闊,包括典籍、小說、藝術、音樂、戲劇、散文、詩詞歌賦等等部門。而『史』則包括掌故、考古、逸聞、祕史、野乘、趣話(幽默故事)、歷史考證等等。務期開卷有益、掩卷有味。文體則長短不拘——語文並用,莊諧雜出,雅俗共賞。取材則中西並集,今古盡收,譯作皆有,小大悉備。尤要者內容不尚清談,不發空論,必求言中有物,華而且實,使能篇篇可讀,期期可傳。」
《逸經》闢有史實、遊記、書評(由謝興堯編)、人物志、祕聞、詩歌(由陸丹林編)、考古(由胡肇椿編)、紀事(由李應林編)、圖像、特寫(由明耀五編)、雜俎、小說(由簡又文編)等欄目,其所刊布的史學內容,雖大多偏重太平天國和辛亥革命史實的介紹,但仍載有其他方面的研究文章,有許多珍貴的歷史紀錄,至今仍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文獻史料。該雜誌也匯集當時諸多優秀的作家、學者,在「文」的方面有柳亞子、周作人、俞平伯、郁達夫、老舍、林語堂、陳子展、胡懷琛、趙景深、許欽文等人;在「史」的方面有馮自由、劉成禺、王重民、簡又文、徐一士、徐彬彬、謝國禎、馮玉祥、李季谷等人。
簡又文說:「《逸經》特闢『太平文獻』一門,差不多每期均有太平天國史料刊出,自詡為特色之一。因為我專門研究太平史,多方蒐集史料、文物,深恐汲深綆短,獨力不濟,最初創辦《逸經》的一大宗旨,就是借此刊物作為吸引全國讀者將所珍藏或發掘所得的太平史料投寄發表,公開貢獻於國內外史學界,也便於個人研究之『私圖』。拙著〈遊洪秀全故鄉所得到的太平天國新史料〉(二期)即『拋磚引玉』的第一篇。當時頗得史學同仁推重,羅爾綱至許為足與司馬遷的《史記》媲美(原函已寄贈耶魯大學圖書館)。以後,果得如響斯應,各方投寄珍貴文件甚多。其最重要者有如曹墅居譯〈英國政府藍皮書中之太平天國史料〉(四、五、七期)胡友棠錄之〈干王洪仁玕親筆供詞〉(廿期,由江西南昌寄來)。其尤可寶者,則北平圖書館之王重民將其在英國劍橋大學珍藏之太平官書十一種及文件多種影片惠贈。皆在國內失傳者。我們乃將《太平天日》,干王洪仁玕之《資政新篇》及《軍次實錄》等重行排印(十三期以下,十七期以下,廿八期以下,卅三期等)。我也將個人譯著多篇公諸同好研究。其餘不及備錄。許多都是初次在國內流傳者。這是《逸經》之獨特的貢獻。」
《逸經》第卅三、卅四期刊登筆名「幽谷」的〈紅軍二萬五千里西引記〉,較為詳細地反映紅軍長征的史實,是研究中共黨史的珍貴文獻。「幽谷」是何許人也?據簡又文說:「他是上海聖公會的董健吾牧師。我知道他與共黨幹部有來往,因想起紅軍由江西竄到延安的過程,外間鮮有得知其詳,乃與其商量可否採集資料特寫一篇關於是役的史實,在《逸經》發表。他沉思一會兒,即說有辦法,容徐圖之。再過一個時期,他拿了〈紅軍二萬五千里西引記〉數萬言,附行軍地圖來『繳卷』,並說這是由特別源頭,遠從延安寄來的行軍日記而編成的,都是真真實實的史料,據事直書,不加評論,與不用『長征』字樣,以免妨礙發表。他並假托為從剿共與共黨雙方所認識的朋友採訪而來的消息,以資掩護。末了,他還報導紅軍所走的路程真確數字是一萬八千八百八十八里,所云『二萬五千里』是誇張的。我認為這是一篇純然報導這役的史實的好文章,毫無政治黨派作用或關係,而極有文獻價值,可供研究現代中國史的上乘資料,所以亟為發表。」
然而這篇文章在國民黨文網森嚴的地區,引發極大的反響,《逸經》也因此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幸好當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的邵力子,與簡又文、陸丹林熟稔,認為《逸經》發表此類文稿,意在留存史料,並非宣傳「赤化」,一場風波,始告平息。而董健吾的〈紅軍二萬五千里西引記〉比美國名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的《西行漫記》(又名《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早一年多,在版本學的角度上是彌足珍貴的。因此簡又文也認為此文的刊登:「《逸經》聲譽益隆。我們自詡為對史學界又一小貢獻。」
而一九三七年《逸經》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期刊載了瞿秋白就義前最後的一份寫作《多餘的話》。此時,距離瞿秋白犧牲已有約兩年。這是我們今天能見到的最早版本。
除此而外,馮自由從他自身的經歷與見聞及其在民初「稽勳局」局長任內而彙集的資料,分段寫《革命逸史》(後刊單行本),和兩廣監察使劉成禺(禺生)專記袁世凱竊國稱帝事,每期寫《洪憲紀事詩本事注》(後刊單行本)。簡又文說:「此兩種連載稿,實為《逸經》臺柱,富有掌故價值的文章,增光不淺。」另外尚有其他用別號或筆名投稿的文友,簡又文也在《回憶錄》有所說明:「五知」為謝興堯之號(見多期)。「謝剛主」即謝國楨(一期)。〈國民軍首都革命紀實〉署名「璧樹」:「璧」,英文拼音作big大也,即「大樹將軍」之義,乃是馮玉祥(十六期)。小說署名「味橄」者,為錢歌川(十一期等)。「老舍」原舒舍予,人所共知。「老向」為王向宸(廿四期)。「大厂居士」即易孺。「自在」即陸丹林。「憾廬」為林語堂之兄,後主辦《人間世》。「廖蘋庵」即廖平子。「曹芥初」即曹中直。「哀靈」即吳宗慈(十三期)。「建華」即馮自由之號(十六期)。「尊穎」即立法委員張西曼(廿八、卅三期)。譯「林語堂自傳」(十七、十八期)及其他散文,署「工爻」者,則是簡又文之「戲筆」也。
《逸經》三十六期,有近千篇文章,其中有不少具有高度價值的文獻史料,雖歷八十餘年,但仍彌足珍貴。因此筆者從其中挑出三十餘篇編成《逸經文史集粹》一書。所選文章的作者多為各界閱歷豐富人士,以親見親聞為本,揭述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疑竇的真相。如遜清御醫屈桂庭自述診治光緒皇帝祕記(一九三六年底由簡又文在上海寓所訪問),鄭繼成回憶親手殺死軍閥張宗昌之經過詳情等(簡又文寫有〈忠孝勇俠的鄭繼成將軍〉),多為珍貴的「口述歷史」。對於孫中山的事蹟,簡又文、鄭照、王寵惠皆有一手獨到的觀察,發而為文,自是可觀。同樣馮自由、孫湜、溫一如之寫蘇曼殊也是如此,或為總角之交,或為少年好友,寫來自是親切有味。
又如「關中怪傑」郭堅一生傳奇,除了曹芥初(曹中直)的文章外,簡又文也寫了〈補紀郭堅伏法事〉,讓整個事蹟更為完整。「新疆王」楊增新從政經歷和被刺真相,由江東山寫出,除參考多種資料外,他自言「凡所稱引,均有由來可考,絕不敢妄加臆斷」。柳興西寫「廣西王」沈鴻英出身草莽,橫行數省,晚年退居香後的歸宿。馮玉祥寫近代第一流廉吏王鐵珊,後又增補一篇,求其早年事蹟之完備。
他如,何慧青寫〈雲南起義祕史〉他說若詳述非數萬言不能盡,他力從簡略,以五六千字為之,但終究有所遺漏,因此又有一篇「補注」。而馮玉祥以筆名「璧樹」寫〈國民軍首都革命紀實〉,耶戈寫〈閩變回憶錄〉都是近距離的觀察,均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總之《逸經文史集粹》一書,可說是《逸經》中有關近代史的精華篇章,除了作者都為知名人士之外,他們的文筆生動,敘述曲折,委婉可讀,更重要的是保留諸多重要的史料,當為文史愛好者所珍惜。
導讀:簡又文與《逸經》半月刊/蔡登山
《逸經》半月刊由簡又文創辦並擔任社長,一九三六年三月五日在上海創刊,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停刊,共出三十六期。前二十二期由謝興姚主編,之後由陸丹林主編。第三十七期已見到校樣,因抗戰軍興,沒有刊行,所以陸丹林所藏,比外間多了一冊,視為珍品。簡又文在其《回憶錄》中說:「我心目中所要辦的是專重文史的半月刊,但內容水準要提高,文章要充實,要兼具益智與怡情兩大條件——即要有學術性及可讀性兩美具備。定名為《逸經》。」《逸經》之名出於「漢六經皆置博士,其出自屋壁傳於...
目錄
導讀:簡又文與《逸經》半月刊/蔡登山
孫總理少年逸事/簡又文
孫中山先生逸事/鄭照
追懷總理述略/王寵惠
近代第一流廉吏王鐵珊先生/馮玉祥
王鐵珊先生軼事補錄/馮玉祥
蘇曼殊之真面目/馮自由
關於蘇曼殊之點點滴滴/孫湜
曼殊逸事/溫一如
楊增新/江東山
清道人遇詐祕記/自在
忠孝勇俠的鄭繼成將軍/簡又文
李煜堂先生/建華
馮自由易名之由來/簡又文
溥儀夫婦居故宮時遺聞/止厂
遺老張羅溥儀婚費記/自在
關於張天師/唯公 聞惕生
關中怪傑郭堅/曹芥初
補紀郭堅伏法事/簡又文
禍國殃民貪污殘暴之張宗昌/工爻等
我殺死國賊張宗昌之經過詳情/鄭繼成
沈鴻英的孽賬/柳興西
庚子軼事/董作賓
診治光緒皇帝祕記/屈桂庭
《清史稿》回憶錄/金梁
《清史稿》回憶補錄/金梁
同盟會時代上海革命黨人的活動/蔣慎吾
武昌起義雜憶/朱香駒
護國之役雲南起義祕史/何慧青
《雲南起義祕史》補註/何慧青
國民軍首都革命紀實/璧樹
閩變回憶錄/耶戈
附錄:《逸經》三十六期總目錄
導讀:簡又文與《逸經》半月刊/蔡登山
孫總理少年逸事/簡又文
孫中山先生逸事/鄭照
追懷總理述略/王寵惠
近代第一流廉吏王鐵珊先生/馮玉祥
王鐵珊先生軼事補錄/馮玉祥
蘇曼殊之真面目/馮自由
關於蘇曼殊之點點滴滴/孫湜
曼殊逸事/溫一如
楊增新/江東山
清道人遇詐祕記/自在
忠孝勇俠的鄭繼成將軍/簡又文
李煜堂先生/建華
馮自由易名之由來/簡又文
溥儀夫婦居故宮時遺聞/止厂
遺老張羅溥儀婚費記/自在
關於張天師/唯公 聞惕生
關中怪傑郭堅/曹芥初
補紀郭堅伏法事/簡又文
禍國殃民貪污殘暴之張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