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實相的創造者
暢銷書《超腦零極限》作者狄帕克‧喬布拉醫師
國際知名物理學家米納斯.卡法托斯教授
結合生物醫學、量子物理學、地球物理學及宇宙學專業
攜手探討──心念是否創造了實相?
我們的心念與宇宙心念相融合。
所有生物和惰性物質,都參與在宇宙的意識中。
人類的心念為何有創造性?因為宇宙有創造性。
人類的心念為何會進化?因為演化是根植在宇宙本身之中。
為何我們的生命有意義?因為大自然的過程就是朝向目標與真相的驅動。
所有事的關鍵是:宇宙的心念驅動一切,並賦予目的。
就在這個當下,宇宙正透過你在思考。
◎宇宙將被重新定義為「人類宇宙」
書中呈現了九個現今科學界所面對的最大及最難解的謎題:
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為何宇宙貼合得如此完美?
時間是從哪裡來的?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宇宙是否經過設計?
量子世界是否與日常生命相連結?我們是否住在有意識的宇宙中?
生命是怎麼開始的?大腦創造出心念嗎?
──目的是要展現:這是個參與的宇宙,其存在仰賴人類的共同意識。
毫無意義的宇宙塵埃,如何產生「人體」這個讓你用來追逐生命中有意義事物的載具?
視人類為冰冷空虛的空洞中意外的塵埃,並受到隨機性絕對的控制,就跟說「讓一百隻猴子在打字機上亂打字,最後會打出整套莎士比亞著作」一樣,是行不通的。
目前的宇宙學家堅持認為,早期的宇宙必然是透過隨機的機率發展出來的。沒有設計師,更沒有幕後的設計者。科學的創造故事都將任何形式的神排除在外。但你要如何將不可置信的人類DNA的排序,及其三十億種基本化學單位,以一顆宇宙炸藥開啟?秩序是如何從混沌中產生出來的?
◎你所看見的實相,都仰賴著你
諾貝爾獎得主,神經學家約翰.埃克爾斯(Sir John Eccles)宣稱:「我要你們瞭解,在大自然的世界中,顏色並不存在,也沒有聲音,這些統統都不存在;沒有觸感,沒有樣式,沒有美麗,沒有氣味。」埃克爾斯的意思是,所有自然中的特質,從玫瑰的華麗芬芳,到黃蜂的針刺及蜂蜜的滋味,都是由人類造成的。這個聲明令人讚嘆且毫無遺漏。數百萬光年外的遠方星星,若沒有你,就不是真實的;因為所有讓這顆星星是真實的事物,它的熱、光及質量,在太空中的位置及其無與倫比的行進速度,皆需要透過人類以人體的神經系統來觀察。如果無人存在來體驗熱、光、質量等等,就無法如我們已知一般的真實。
這也就是為何這份祕密關係,是你所擁有或所能擁有的最重要的一份關係。你是實相的創造者,但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辦到的,因為這個過程毫不費力。當你看的時候,光就得到它的明亮。當你聽的時候,空氣就振動成聽得到的聲音。你周邊世界所有的豐富活動,都仰賴著與你產生關係。
◎「你就是宇宙」:你就是實相的創造者
意識宇宙(conscious universe)回應著我們所想的和感受的,藉由我們而得到形狀、顏色、聲音及結構。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當然只跟你有關;而每個人的生命都鑲嵌在實相的母體中。
現今的宇宙是「在外面那裡」(out there),跨越極大的距離,與你如何過每日的生活毫不相干或毫無連結。但如果你所看的周邊皆需要你的參與,那麼你每天的每一分鐘都被宇宙所接觸。最大的神祕之處,在於人類如何創造自己的實相,然後忘掉自己是怎麼做到的。兩位作者提供這本書,以做為「記起你真正是誰」的引導。
問: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有意識的創造物嗎?
答:不是。所有活著的生物都參與在宇宙的意識中。事實上,就連所謂的惰性物質也參與其中。
問:是大腦製造心念嗎?
答:不是。大腦是處理心理事件的實體儀器。心念和大腦都可回溯到相同的來源:宇宙意識。
問:意識是不是在宇宙中的「在外面那裡」?
答:是,也不是。是,是因為意識在宇宙的每個角落。不是,它沒有「在外面那裡」,因為「在裡面這裡」和「在外面那裡」已經不是相關的概念了。
你不在宇宙中。宇宙在你之內。
「在裡面這裡」和「在外面那裡」,是彼此的鏡面反射。
意識持續出現在每個事物中。它是唯一的實相。
宇宙中所有分離的活動,實際上是一個活動。
實相不只是細微調合的。它是完美調合的。
你的目的是讓自己本身和宇宙的創意維持一致。
【專家推薦】
我常被問到,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真的相信在他多本著作中所支持的許多具爭議性和挑釁的想法?現在,我有機會認識他了,我可以明確肯定地回答,沒有比這本書更能概括表達出他的科學世界觀。這本書是他與我在查普曼大學的同事—備受尊敬的物理學家米納斯.卡法托斯(Menas Kafatos)的共同著作。如果你想要瞭解以人類意識為主的世界觀,以及如何以科學來辯護這個觀點,這就是你要讀的書。在我自己更加瞭解狄帕克及其世界觀的過程中,這本書是最具啟發性的。
——麥可.薛莫(Michael Shermer)博士
在青少年時期,我常好奇為何人們會把想法和情緒視為自己的整體,卻把他們的知覺(perceptions)視為超越自己之外的東西。我們所覺察的世界,畢竟就如我們的思考和情緒般,是我們心理生命的一部分。在本書中,狄帕克和米納斯將這個看來天真的想法拉抬到宇宙的高度,展現出其真正的力量和重要性。他們以科學上見聞多廣並帶著良好品味的方式聰明地進行。其結果令人喜悅。
——伯爾納多.卡斯楚普(Bernardo Kastrup)博士
「你就是宇宙」(You Are The Universe)可以寫成「你宇宙」(Youniverse),因為你不只是在宇宙中,也是啟始一切的人。喬布拉和卡法托斯集結了現今任何科學家所知的知識,撰寫出一本良好且完全正確的書,解說客觀意識的奧祕如何提供目前所知的實質真實的基礎。我大力推薦本書給帶著好奇心活著的人。
—-孚雷德.阿倫.沃爾夫(Fred Alan Wolf, PH.D.)博士,又名量子博士(Dr. Quantum®)
狄帕克最新大師之作,是與宇宙學家米納斯.卡法托斯合作的作品。其中談到了所有我們會問自己和科學的所有最重要的問題。像是我們是誰、為什麼在這裡,並以科學支持我們的回答。這就是我們一直談到的「新典範」!
—歐文.拉茲洛(Ervin Laszlo)
在這本趣味盎然的書中,一位天文物理學家與一位醫學博士組成獨特的團隊。他們呈現一本小說,而我敢說,革新的「典範」會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在宇宙的定位。它會振動許多人短視信念中的沉滯死水,也會讓我們思考及思忖自己與宇宙之間的真實關係。
—-卡納里斯.欽佳諾斯(Kanaris Tsinganos)
這本書討論了意識研究中最重要的觀點,那就是「心念是否創造了實相?」並提出許多引人入勝的議題,可能開創出新辯論的環境。
—-西席爾.洛尹(Sisir Roy)
這本書將狄帕克.喬布拉所有著作中慣有的優雅,與物理學家米納斯.卡法托斯的眼光結合一起,來闡明當代科學疆界最深刻也最迫在眉睫的問題。由喬布拉醫師在生物系統的專才,與卡法托斯在量子物理學、地球物理學及宇宙學上的成就交織而成,他們照亮的領域,是所有最成功的近代科學家們所面臨到的、以其一生深層精神演練而出的生命之光來解說的邊緣。這個結果並不是互相衝突的競爭性觀點,而是為我們的文化提供一幅由豐富偉大的智慧所交織出的,美麗又撫慰人心的錦鏽。因此,這本書是他們贈予我們的最偉大與最慷慨的禮物。
—-尼爾.塞西(Neil Theise)醫學博士
作者簡介: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M.D.)
喬布拉基金會(Chopra Foundation)創辦人,喬布拉健康中心(Chopra Center for Wellbging)共同創辦人,為世界知名的整合醫學與自我蛻變先驅。著有《超基因讓你不生病:遺傳醫學的新希望》、《超腦零極限》、《福至心靈─成功致勝的七大精神法則》、《世界在你之內》、《陰影效應》等超過85本著作,以43種語言流通,包括多本紐約時報暢銷書。喬布拉醫師名列《世界郵報》(World Post)與《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全球網路調查中,世上排名第17名最具影響力的思考家,並為醫學界最具影響力之思考家的第1名。可上以下網站看更多資訊:discoveringyourcosmicself.com。
米納斯‧卡法托斯(Menas Kafatos, Ph.D.)
美國查普曼大學計算物理學佛萊徹‧瓊斯(Fletcher Jones Endowed)講座教授,著有十五本書。他是查普曼大學Schmid科學技術學院的創始院長,現在指導該校的地球系統模型建立與觀測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in Earth Systems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s)。
譯者簡介:
‧蕭斐
現任自由譯者。
章節試閱
◎人類宇宙的黎明
亞伯特.愛因斯坦有張照片是站在世界最知名人物的身邊,那個人就是偉大的喜劇演員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一九三一年,愛因斯坦在參觀洛杉磯時,因緣際會於環球片場(Universal Studios)受邀參加卓別林新片《城市之光》(City Lights)的首映會。兩人穿著燕尾服,帶著大大的微笑。很難相信愛因斯坦當時只是世界第二知名的人物。
愛因斯坦舉世聞名的聲望,並不是來自每天都有人瞭解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理論遠超過每日生活的領域,而這本身就讓人敬畏。英國哲學家暨數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並未受物理學訓練,但當他聽人解說愛因斯坦的理論時,備感震驚並驚歎道:「我竟然將一生花費在糞土堆中。」
相對論在某方面顛覆了時間與空間,一般人大約都知道這麼多。E=mc2 是歷史上最知名的等式,但其意義並未觸碰到每日的生活。人們繼續經歷著日復一日的生存,好像愛因斯坦的深度思考完全跟他們無關,至少在實際層面上無關。
但這樣的推斷是錯誤的。
當愛因斯坦的理論推翻了時間與空間時,有些事情真的發生了。宇宙的結構被撕裂,然後重新編織成新的實相。很少人懂的是,愛因斯坦是想像出這個新實相,而非在黑板上以數學運算出來的。從幼年時期起,他就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可以將困難的問題以影像呈現在他的頭腦裡。在學生時代,他就嘗試以視覺的方式,去看如果人以光速行進會是什麼樣子。計算出來的光速是每秒十八萬六千英哩(約三十萬公里),但愛因斯坦感到「光」還含有他尚未發現的某些神祕之處。他想要知道的,並非「光」的屬性,或是在物理學研究下的「光」是什麼,而是騎在一束光上的經驗會是如何。
舉例來說,相對論的基礎是建立在所有觀察者測量速度相同的光,即使這些觀察者是以不同的速度移動,朝向或遠離彼此。這意謂著在實體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的行進速度會比光快;所以想像你以光的速度行進,然後朝著行進的方向投擲一顆棒球。球會離開你的手嗎?畢竟你的速度已經是絕對極限,無法再加上額外的速度了。如果球離開你的手,會呈現什麼樣的行為?
當這個問題以影像出現在頭腦中時,愛因斯坦會以同樣的直覺來尋找解決方法。他的解決方法之所以如此迷人,特別是對本書的目的而言,是在那其中運用了多少的想像力。例如,愛因斯坦想像一個在自由墜落中的身體。對於有這種經驗的人來說,墜落當下好像沒有地心引力。如果這個人從口袋中取出一顆蘋果,然後鬆手放掉蘋果,蘋果會在他身邊飄浮在空中,好像沒有地心引力一樣。
當愛因斯坦在他的心之眼中看到這個,就產生了革新的想法:或許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沒有地心引力的。地心引力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但他看到的不過是彎曲的空間與時間,也就是說,空間與時間會受到質量存在的影響。在掉落物體的附近,彎曲的空間與時間就像是黑洞,會導致時間伸展到讓遠方的觀察者看起來好像是停止了一般。但位在掉落物體旁的人,則不會看到有什麼不正常的。將「地心引力」降格成一種「力」,是相對論中最令人咋舌的特點之一。
當太空人在飛機內做無重力訓練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愛因斯坦的視覺化。攝影機顯示這些太空人飄浮在半空中,完全無地心引力,而正如愛因斯坦預測的,任何在飛機內未被固定住的物體也同樣在失重狀態。攝影機沒有顯示的是,飛機內若要達到地心引力為零,必須在墜落狀態下迅速加速到足以反制地球地心引力場的程度。就如相對論預測的,速度將引力轉換成可改變的狀態。
如果做為力的引力是可變的,那麼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是固定或可信賴的東西呢?愛因斯坦在時間上也做出了另一個重大突破。在取代於相對論之前就已知的「絕對時間」上,他發現時間是受到觀察者的參考系統,同時也受到靠近強引力場域所影響。這就是時間膨脹。在國際太空站內的時鐘,對太空站的太空人來說運作是正常的;但比照地球上的時鐘,就略微快了一點。以近光速行進的旅人,不會覺得他太空船內的時鐘有什麼不對的,但對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時鐘上的時間好像慢下來了。放置在靠近強引力場的時鐘,從遠處看來會走得比較慢。
相對論顯示了我們沒有「世界時間」(universal time)。宇宙各處的時鐘無法被同步化。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接近黑洞的太空船,會受到黑洞強大引力的拉扯,拉力強大到對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太空船內的時鐘似乎大幅度的減慢,花了無盡的時間穿越黑洞的地平線,然後被吸入黑洞中。在此同時,對於被吸入黑洞中的船員來說,時間的行進仍是正常的,直到沒多久後他們被黑洞巨大引力的拉力壓碎。
儘管人們已經知道這些影響長達一個世紀,但在我們的時代裡有新的事發生了,即相對論實際上攸關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地球上,時鐘行進得比遠離引力的虛空空間要慢。所以,當時鐘被拉離地球的引力時,它們的速度會加快,或更正確地說,它們看起來加速了;這表示用來做GPS座標的衛星上的時鐘,會比在地球上的還要快。當你要車內的GPS裝置告訴你現在的位置,回答不會是正確的,雖然可能只差一點點,除非GPS衛星上的時鐘被調整到與地球的時間一致。(相差的那一點點,就足夠將你的位置標在數個街口外,對製圖和導引系統來說是重大的錯誤。)
愛因斯坦的視覺影像,開啟了他在狹義相對論上的旅程。對本書的目的來說,這極為重要。他就對「自己純然在頭腦內的思考運作,竟然符合大自然實際的運作」這件事,感到訝異。但此理論預測的每件事,包括黑洞及時間在強引力下變慢的部分,都已經成真。愛因斯坦瞭解了時間、空間、物體與能量都是可以互換的。這個想法去除了正常世界的五感,宣稱我們所看、聽、嚐、觸與嗅的,都是不可靠的。
你可以自己進行視覺化來證實這個說法。當你坐在軌道上移動中的列車內,同時看著車內和窗外另一輛平行的列車。當下列車並不是朝前行進,根據你的眼睛看來,它是靜止的。但你的眼睛說謊,因為你搭的列車和另一輛列車,是以同樣的速度在前行。在心理上,我們都調適到感官告訴我們的謊言狀態。我們已調適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的謊言。當消防車呼嘯而過,在靠近我們時,警示音的頻率上升,遠離時頻率降低。但在心理上,我們知道警示音並未改變。音頻的上升與下降,是耳朵對我們說的謊。
每個感官都一樣不可靠。如果你對某人說,你會將他的手放到裝有熱水的桶子裡,但其實是將他的手放入冰水中,多數人會大喊出聲,就好像水很燙似的。心理的預期會造成觸覺傳送錯誤的實相影像。因此,你所想的和你所看的之間的關係,是以兩種方式在運作。你的心念會錯誤解讀你所看的,或你的眼睛會對你的心念說錯誤的故事。(我想起發生在熟識朋友身上的事件。他工作後回到家,妻子對他說浴缸裡有隻巨大的蜘蛛,求他把蜘蛛處理掉。他衝上樓拉開浴簾。當他以為自己看到世界上最大的一隻蜘蛛時,他太太在樓下聽到他尖叫。但事實上,那天是愚人節,在浴缸裡的是他太太放的一隻龍蝦!)
如果心念可以愚弄感官,而且感官會愚弄心念,實相突然間就變得沒那麼真實了。如果外在真實會被我們如何移動,以及沉浸在何種引力場中所影響,那我們怎麼能倚賴外在的「實相」?在量子力學來臨前,或許愛因斯坦給人們的那種「所有事都不如其外表所示」的不自在感,比任何人還要多。他說的這句關於時間的名言:「我已瞭解過去與未來是真實的幻相,它們存在於現在,而那就是現在及所有的一切。」很難想像會有比這更激進的言論,而愛因斯坦自己也對「我們在每日世界中所接受的一切是如此不可信賴」而感到不自在,畢竟去接受過去和未來皆是幻相,會瓦解這個在認定「時間的歷程是完全真實」之下而運作的世界。
‧每件事都是相對的嗎?
二○一五年是愛因斯坦相對論最終版本廣義相對論(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的百年紀念,但其最根本的意涵之所以尚未被理解,並不是因為它與「何為真和何為幻相」有關。雖然我們不使用這個標籤,卻已經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相對論。當你那個還在學步的孩子用蠟筆在牆上作畫、把食物丟到地上或尿床時,你比較會縱容他的行為,但對於來到你家做同樣事情的鄰家小孩卻不會如此。我們已習於受心念愚弄那些我們從感官所偵測到的事物。假設你要去參加一個宴會,有人事先對你說,會來參加宴會的某甲先生,目前正因在你的社區犯下多起竊盜案而受審中。在宴會上,當這位某甲先生來到你身邊,不經意地問了:「你住在哪裡?」從你的聽覺機制傳到大腦中的聲音,將會引發與其他人問同樣問題時相當不同的反應。
愛因斯坦可以從他的心之眼,看到「物體」對於一個騎在一束光上的人,和對於站在另一個移動中物體上的人來說,並不是以同樣的速度在行進。由於任何事物的速度是以其在特定距離中行進的時間來量測,時間和空間突然間也必須是相對的。愛因斯坦這一連串的推論很快就變得複雜了,他花了一九○五至一九一五年的這十年時間,去請教數學家,以便找出其理論正確的公式化。最後,廣義相對論被推崇為由單一一個人所成就的最偉大科學作品。但不要忘記,愛因斯坦能破解空間、時間、物體、能量和引力的密碼,是使用了視覺化影像的經驗。
這是否證明了你是依據自己的經驗,來創造出你個人的實相?當然是。每天的每一片刻,你都在透過只屬於你的各種篩選機制,與你的實相產生關聯。你愛的人不會被別人所喜愛。你覺得美麗的顏色,別人覺得醜。一次工作的面試讓你立刻產生壓力反應,卻對另一個較有自信的申請者毫無威脅性。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你是否在創造實相,我們所有人都在創造實相,問題在於你涉入其中有多深。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在外面那裡」獨立於我們之外?
我們的答案是沒有。每個已知是「真的」的東西,從一顆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到上百萬個銀河系,從大爆炸到宇宙可能的終結,其關鍵都是在於觀察,也在於人類。如果某個真的東西超出我們的經驗,我們將永遠不知道這個東西。請明白本書並不是站在非科學或反科學的立場。當愛因斯坦在他的心之眼看到會推翻時間與空間的影像時,其他量子物理學的先驅者已經使用更激進的方式在拆解每日的實相。相對論的理論大部分是一個人的產物(及同事們的協助),量子物理學則是由許多位歐洲物理學家共同發展出來的。「實質的物體」現在被視為「能量雲」。「原子」被視為大多為空的空間(如果質子是位在拱頂足球場中央的一顆沙子的尺寸,電子就會在足球場天花板的高度依軌道繞著質子運行)。
在愛因斯坦生命中爆發的量子革新,一個接一個拿走了世界上每一個可靠的「在外面那裡」。在理智上,這些結果具有毀滅性。有句知名箴言是天文學暨物理學家亞瑟.愛丁頓(Arthur Eddington, 1882-1944)在思考量子學領域的特性時喃喃而出的:「未知的東西在做我們不知道是什麼的事。」這些話通常被用來當作是從過去年代而來的嘲諷。愛丁頓提出了相對論理論的確與實相相符的部分初步證明,他活在一個物理學將觀點投注於完整解說宇宙(即萬物論﹝Theory of Everything﹞)之前的年代;有些人深信此理論即將被發現。
但這個嘲諷(愛丁頓的拿手竅門)應該被認真對待。就連如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s)這樣一個自信滿滿的頭腦,或多或少都放棄了萬物論,接受由較小的理論所拼湊出的,可用來解說實相如何運作的狹義觀點,而非整體觀點。但實相真的如此神祕到我們所有人從出生開始就一直被誤導嗎?
◎人類宇宙的黎明
亞伯特.愛因斯坦有張照片是站在世界最知名人物的身邊,那個人就是偉大的喜劇演員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一九三一年,愛因斯坦在參觀洛杉磯時,因緣際會於環球片場(Universal Studios)受邀參加卓別林新片《城市之光》(City Lights)的首映會。兩人穿著燕尾服,帶著大大的微笑。很難相信愛因斯坦當時只是世界第二知名的人物。
愛因斯坦舉世聞名的聲望,並不是來自每天都有人瞭解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理論遠超過每日生活的領域,而這本身就讓人敬畏。英國哲學家暨數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 ...
作者序
前言
◎你和宇宙是一體的
有一種關係在你的生命,以及在每個人的生命裡,一直都被當成祕密保守著。你不知道它從何時開始,但你在每件事物上都倚靠它。如果這份關係終止了,整個世界就會如一縷輕煙般消逝。這就是你與實相的關係。
大量的事物必須完美地聚在一起,才能構成實相;但這些事物並非完全不可見。想想陽光。除非恆星存在,否則太陽無法閃耀,因為我們的太陽是一顆中等尺寸的恆星,飄浮在銀河(我們的星系)中心之外。恆星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什麼構成的?以及光是如何從恆星核心中那不可思議的炙熱中產生出來的?這些奧祕仍有待發掘。這些祕密存在於別處。陽光行經一億五千萬公里抵達地球,在這個星球的某處穿透過大氣層和土地。在此,我們唯一有興趣的穿透點是你的眼睛。光子(photon)是帶著光的能量包,刺激了位於你眼睛後方的視網膜,開啟了通往大腦和視覺中樞的連鎖反應。
視覺的奇蹟在於大腦如何處理陽光的機制,這部分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將陽光轉成視覺的關鍵步驟,則完全是個謎。無論你在世上看到什麼,一顆蘋果、一片雲、一座山、一顆樹,都是因為陽光從該物體上躍過而讓它變得可見。這是怎麼發生的?沒有人真的知道,但其祕密配方包括了光,因為「看見」是一個人知道該物體是真實的基本方式之一。
讓「看見」這件事如此神祕的原因,可總結成以下幾個不容質疑的事實:
● 光子是不可見的。雖然你看到的陽光是明亮的,但光子不明亮。
● 大腦內沒有光,而是暗暗的一團、像燕麥粥似的細胞,被包覆在跟海水沒兩樣的液中。
● 因為大腦中沒有光,也就沒有圖片或影像。當你想像心愛之人的臉時,影像並不會像照片般出現在大腦中。
目前無人能解釋,不可見的光子是如何在大腦中轉換成化學反應及微弱的電脈衝,以創造出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三次元實相。掃瞄大腦可以看到電流活動,這也就是為什麼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fMRI)中會出現塊狀的光亮與顏色。大腦中有什麼東西在發生中。但視覺真實的本質是神祕的。不過我們知道一件事。視覺的造成是由你完成的。沒有你,這整個世界,以及往四方八方延伸的廣大宇宙,就無法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神經學家約翰.埃克爾斯(John Eccles, 1903-1997)宣稱:「我要你們瞭解,在大自然的世界中,顏色並不存在,也沒有聲音,這些統統都不存在;沒有觸感,沒有樣式,沒有美麗,沒有氣味。」埃克爾斯的意思是,所有大自然中的特質,從玫瑰的華麗芬芳,到黃蜂的針刺及蜂蜜的滋味,都是由人類造成的。這個聲明令人讚歎且毫無遺漏。數百萬光年外的遠方星星,若沒有你,就不是真實的;因為所有讓這顆星星是真實的事物,它的熱、光及質量,在太空中的位置及其無與倫比的行進速度,皆需要透過人類以人體的神經系統來觀察。如果無人存在來體驗熱、光、質量等等,它就無法如我們已知那般的真實。
這也就是為何這份祕密關係,是你所擁有或所能擁有的最重要一份關係。你是實相的創造者,但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辦到的,因為這個過程毫不費力。當你看的時候,光就得到它的明亮。當你聽的時候,空氣就振動成聽得到的聲音。你周邊世界所有的豐富活動,都仰賴著與你產生關係。
這份深度知識並不是新知識。古代印度吠檀哲人說的「阿翰布拉馬斯米」(Aham Brahmasmi)可被翻譯為「我就是宇宙(我即宇宙)」或「我就是萬物(我即萬物)」。他們是經由深潛入意識中而得到這份知識,「意識」也就是所有驚人大發現的產生之處。那失落的記憶是「意識的愛因斯坦」,其天才與在二十世紀時革新物理學的亞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不相上下。
現今,我們以科學探索實相,但實相只有一種。如果「我就是宇宙」是真的,現代科學就必須提供證明來支持,而科學也做到了。即使主流科學中關於外部的測量、數據與實驗,都依賴於實體世界,而不是在內在世界搭建模型;但還有很多神祕之處是測量、數據及實驗無法揣摩的。在時間與空間的遙遠邊界上,科學必須採取新方法來回答非常基本的問題,如「在宇宙大爆炸(Big Bang)之前是什麼?」及「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我們呈現了九個現今科學界所面對的最大及最難解的謎題,但目的不是要將另一本科普書籍放到讀者手中。我們所要展現的是:這是個參與的宇宙,其存在仰賴人類。宇宙學家的數量日益增多,這些解說宇宙起源和本質的科學家,發展出全新宇宙的理論:一個活生生、有意識且仍在進化中的宇宙。這樣一個宇宙不符合任何現存的標準模式。這個宇宙不是量子物理學的宇宙,或是《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由全能的神所做的創造。
意識宇宙(conscious universe)回應著我們所想的和感受的,藉由我們而得到形狀、顏色、聲音及結構。因此我們覺得,最好的名稱應該是「人類宇宙」(human unuverse),這是一個真實的宇宙,我們所擁有的唯一一個宇宙。
就算你是科學界新人或對此毫無興趣,你也會對這個實相是如何作用而感到好奇。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當然只跟你有關;而每個人的生命都鑲嵌在實相的母體中。這對人類的意義為何?如果我們不過是外太空在大黑空洞中微不足道的微粒,就必須接受那份實相。但如果我們是生活在意識宇宙中實相的創造者,這個宇宙回應著我們的心念,那這份實相也必須被接受。這裡沒有中間地帶,也不會因為我們比較喜歡另一個而有第二個實相可以選擇。
讓我們展開這個旅程吧。你可以在每一步中自己做判斷。對於「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之類的問題,你將會讀到現代科學所能提供的最佳答案,接著我們會述說為何這些解說都無法滿足疑問。這打開了探索宇宙的全新道路,而答案來自每個人的經驗。或許這會是最大的驚奇:發現那個創造出實相的控制中心,就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中。一旦我們揭露出創造過程是如何運作的,你就會到達一個完全有別於以往的看待自己的觀點。「科學」與「靈性」(spirituality)是人類歷史上兩個偉大的世界觀,兩者皆對最終目標做出貢獻,而這個最終目標正是去發掘什麼是「真正的」真的。
令人不安的真相正浮現在我們身邊。現今的宇宙並未照其應運作的方式運作。太多未解的謎團逐漸累積。有些是令人困惑到連想像要如何去回答都讓人懷疑。這其中出現了空隙可給全新的方式來填補,有些人稱此為「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典範」就如同世界觀一樣。如果你的典範或世界觀是根據在宗教信仰上,創造物就需要有個造物者,由這位神聖的媒介來安排宇宙中令人讚歎的錯綜複雜事物。如果你的典範是依據十八世紀的啟蒙時代,造物者可能仍舊存在,但祂與宇宙機制每日的運作毫不相干,反而比較像是將機器設定好就離開的錶匠一樣。受到人類的好奇心,以及過去四百年間透過科學所執的透鏡所見的一切而驅動,典範不停地轉換。在此時,主導著典範的科學設定出一個不確定、隨機的宇宙,它缺乏目的和意義。對任何在這個世界觀下運作的人來說,相關進展一直都在進行中。但我們必須記得,對一位十一世紀的虔誠基督教學者來說,朝向神的真相的進展,也一直都在進行中。
典範可以自我實現,因此要做出極端改變的唯一方法,就是從中跳脫而出。這就是本書意圖達到的——從舊有的典範跳入新的典範中。但此處有個障礙。新的典範不會就這樣被從架子上拉下來。它們必須經歷測試,而測試的方式就是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個新的世界觀在解說宇宙的奧祕時,是否比舊有的解說更好?」我們相信「人類宇宙」必能勝出。因為它不是加諸在任何現存的理論上。
如果人類宇宙存在,它必然會以個別的方式為你存在。現今的宇宙是「在外面那裡」(out there),跨越極大的距離,與你如何過每日的生活毫不相干或毫無連結。但如果你所看的周邊皆需要你的參與,那麼你每天的每一分鐘都被宇宙所接觸。對我們來說,最大的神祕之處,在於人類如何創造自己的實相,然後忘掉自己是怎麼做到的。我們提供這本書,以做為「記起你真正是誰」的引導。
進入新典範的移轉正在發生中。本書所提供的答案,並不是我們的發明,或是古怪的憑空想像。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這個參與的宇宙中。當你決定要以身心靈完全參與其中時,這個典範移轉就變得個人化。你所居住的實相就會是由你來接受或改變的。
不管科學研究花費了多少億元,也不管宗教如何熱切地將信念保持在神身上,最後真正重要的都是實相。「人類宇宙」這個事實非常強而有力,它是開展在我們身邊的典範移轉的一部分。我們說「你就是宇宙」的理由,不為別的,只因為那就是真相。
前言
◎你和宇宙是一體的
有一種關係在你的生命,以及在每個人的生命裡,一直都被當成祕密保守著。你不知道它從何時開始,但你在每件事物上都倚靠它。如果這份關係終止了,整個世界就會如一縷輕煙般消逝。這就是你與實相的關係。
大量的事物必須完美地聚在一起,才能構成實相;但這些事物並非完全不可見。想想陽光。除非恆星存在,否則太陽無法閃耀,因為我們的太陽是一顆中等尺寸的恆星,飄浮在銀河(我們的星系)中心之外。恆星是如何形成的?是由什麼構成的?以及光是如何從恆星核心中那不可思議的炙熱中產生出來的?這些奧祕仍有待...
目錄
專家推薦
致謝
前言:你和宇宙是一體的
導論:人類宇宙的黎明
Part 1 終極奧祕
1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
2為何宇宙貼合得如此完美?
3時間是從哪裡來的?
4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5宇宙是否經過設計?
6量子世界是否與日常生命相連結?
7我們是否住在有意識的宇宙中?
8生命是怎麼開始的?
9大腦創造出心念嗎?
Part 2 擁抱你的宇宙本我
1個人實相的力量
2你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3回到家就自由了
附錄1:認識感質
附錄2:宇宙意識的行為
專家推薦
致謝
前言:你和宇宙是一體的
導論:人類宇宙的黎明
Part 1 終極奧祕
1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
2為何宇宙貼合得如此完美?
3時間是從哪裡來的?
4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5宇宙是否經過設計?
6量子世界是否與日常生命相連結?
7我們是否住在有意識的宇宙中?
8生命是怎麼開始的?
9大腦創造出心念嗎?
Part 2 擁抱你的宇宙本我
1個人實相的力量
2你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3回到家就自由了
附錄1:認識感質
附錄2:宇宙意識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