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結構及論述的脈絡,思想的進程符合正反合的辯證發展規律。全書共分八章闡述,除了第一章導言、第八章結論之外,中間六章分為三部分,內容是思想自由與其反對勢力相互爭持的過程,起初是從希臘、羅馬的理性自由時代,進入到中世紀受神學禁錮的理性入獄時代,其後經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步入近代,科學及哲學繼起發皇,理性逐步得到解放、發展、進步的過程。
作者簡介:
約翰‧巴格內爾‧伯里(John Bagnell Bury, 1861-1927)
歷史學家、古典學學者、中世紀羅馬歷史學家和語文學家,是堅定的理性主義者和一元論者。
譯者簡介:
羅家倫(1897-1969)
字志希,筆名毅,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五四運動」的命名者。兼通東西方文史哲學說,興趣廣泛,涉獵開闊。其著作中,廣含文史哲、政教、外交、邊政、地理議題,博學多聞。曾從事教育、外交、邊政、國際文化活動、史學研究與史政管理,皆卓然有成。主要著述有《新人生觀》、《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觀》、《科學與玄學》、《中山先生倫敦蒙難史料考訂》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導言(思想自由及其反對方面勢力)
普遍都說思想是自由的。一個人只要不發表出來,他愛想什麼,就想什麼,沒有能夠阻擋他的。思想的動作,即有限制,也只是他個人經驗和想像力的不夠。但是這種暗地思想的天賦自由,是很少價值的。若是一個思想家不被允許把自己的思想與人交流,不但不能滿意,而且很痛苦,對於他的同類沒有利益,更不必說了。況且思想如果在人心中有任何勢力,而要使它被藏起來,是絕對困難的事。如果有人的思想動作,引起他對於左右同類的意見風俗發生疑問;使他否認和屏斥他們的信仰;使他見到比他們平常生活更好的途徑:如果他對於從自己理性得來的真理而有深信,還要他默無聲息,辜負這種真理,不表明其立異而不敢苟同的態度,是不可能的。自古以來有些人—如蘇格拉底之流──即現在也還有這種人──情願就死,而不願意隱瞞自己的思想。所以思想自由如有任何價值,是將言論自由包括在內的。
第一章 導言(思想自由及其反對方面勢力)
普遍都說思想是自由的。一個人只要不發表出來,他愛想什麼,就想什麼,沒有能夠阻擋他的。思想的動作,即有限制,也只是他個人經驗和想像力的不夠。但是這種暗地思想的天賦自由,是很少價值的。若是一個思想家不被允許把自己的思想與人交流,不但不能滿意,而且很痛苦,對於他的同類沒有利益,更不必說了。況且思想如果在人心中有任何勢力,而要使它被藏起來,是絕對困難的事。如果有人的思想動作,引起他對於左右同類的意見風俗發生疑問;使他否認和屏斥他們的信仰;使他見到比他們平常生活...
作者序
(節錄自「譯言」/羅家倫)
這部最簡括的名著,述二千餘年來西洋理性與權威之爭──也就是述哲學,特別是科學與宗教之爭;於不多的篇幅之中,可以窺探西洋思想潮流演進的大概。它或者也可以稱為《理性觀的西洋思想史》,然而思想史的名稱太廣泛,絕非嚴謹的史家如約翰‧巴格內爾‧伯里教授者所欲加於本書。本書的出發點是「自由思想」(free thought),然而著者不稱為《自由思想史》(A History of Free-thought)乃稱為《思想自由史》(A History of Freedom of Thought),想來也有理由。「自由思想」這個名詞,相沿用以表示反抗基督教神學的理性思想,而此書上及希臘羅馬,遠在基督教神學成立以前,並且討論思想言論自由的基本原理,不是專為對待基督教神學的思想說法。更何況「十八世紀的自然神論」(The 18th Century Deism)常常得著「自由思想」的標幟,假設把這本書名為《自由思想史》,不過範圍和現在的有廣狹的不同,恐怕還要夾入其他的聯想。這個命名的意思,雖是根據譯者所了解的,或者也是著者可以承認的。
關於這部書的譯法,譯者或者也當說幾句話:
一、譯者在其力量所及,務求忠於原文;然原文不但精密深刻,而且常有意在言外之處。其徵引他人的,亦多係此類文體。譯者於不敢損益中,力求其本意的顯達。深惜多少好的「射他耳」(satire)與「意蘊裡」(irony),(二者均為音譯,雖與本音標準,不無微有出入處)。本來就很難轉入第二文字的,更被譯者的笨筆作踐了。
二、對於許多非本名的名詞,譯時不問其通常之含義,而問其在本書中之所指。因為每個名詞,都有自己特殊的歷史背景。對於本名的名詞,則有照通俗所沿用的,也有自己斟酌變更的。……
(節錄自「譯言」/羅家倫)
這部最簡括的名著,述二千餘年來西洋理性與權威之爭──也就是述哲學,特別是科學與宗教之爭;於不多的篇幅之中,可以窺探西洋思想潮流演進的大概。它或者也可以稱為《理性觀的西洋思想史》,然而思想史的名稱太廣泛,絕非嚴謹的史家如約翰‧巴格內爾‧伯里教授者所欲加於本書。本書的出發點是「自由思想」(free thought),然而著者不稱為《自由思想史》(A History of Free-thought)乃稱為《思想自由史》(A History of Freedom of Thought),想來也有理由。「自由思想」這個名詞,相沿用以表示反抗基...
目錄
導 讀/陳章錫
譯 言
著者小傳
第一章 導言(思想自由及其反對方面勢力)
第二章 理性自由時代(希臘與羅馬)
第三章 理性入獄時代(中古時代)
第四章 解放的先聲(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第五章 宗教的寬容
第六章 理性主義之發展(十七與十八世紀)
第七章 理性主義之進步(十九世紀)
第八章 主張思想自由的理由
參考書目
約翰‧巴格內爾‧伯里年表(一八六一 — 一九二七)
索 引
一、人名索引
二、名詞索引
導 讀/陳章錫
譯 言
著者小傳
第一章 導言(思想自由及其反對方面勢力)
第二章 理性自由時代(希臘與羅馬)
第三章 理性入獄時代(中古時代)
第四章 解放的先聲(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第五章 宗教的寬容
第六章 理性主義之發展(十七與十八世紀)
第七章 理性主義之進步(十九世紀)
第八章 主張思想自由的理由
參考書目
約翰‧巴格內爾‧伯里年表(一八六一 — 一九二七)
索 引
一、人名索引
二、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