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一次和弟弟獨自出遠門、才十一歲的姬得.裴利來說,吉麗是她心目中的偶像。有一天,姬得在一本老舊雜誌上看見一張非洲女王的照片,那人長得和吉麗很像。她猜想吉麗也是女王,開始一連串的幻想,而且把吉麗的故事告訴村裡的每一個孩子......
只有吉麗才能把姬得帶回現實。她採用的方式讓姬得感動、驚訝,重新肯定自己。
譯者序《游紫玲》─
現實與幻夢之間
在俄亥俄州黃泉鎮的一戶農家裡,有一個黑人小女孩喜歡纏著忙完農事的外祖父、叔叔、伯伯,要他們講故事、唱歌。從長輩的口中,她知道許多有關非洲祖先的歷史和傳說;知道曾祖母因為暗中幫助黑奴,而喪失生命;知道外祖父曾經是黑奴,在火藥工廠工作,一個星期只有三塊美金的收入,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手掌被炸傷;知道父親雖然是曼陀林好手,卻因為是黑人而受到歧視,不能成為音樂家協會的一員......
即使當時黑人已經是自由的美國公民了,小女孩仍然隱隱約約感覺到,黑人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和平等的待遇。她握著外祖父長滿繭的手,無摸著手掌上清晰的疤痕,立志要用文字來見證黑人從黑奴到公民的辛酸歷程,幫助黑人活得有尊嚴。
這個小女孩後來成為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她就是維吉尼亞.漢彌爾頓(Viginia Hamilton, 1936 ──)。漢彌爾頓的書曾經名列國際安徒生獎,而且三度獲得有美國兒童文學桂冠之稱的紐伯瑞獎,一九七五年她更以M.C. Higgins, the Great一書得到紐伯瑞金牌獎。
漢彌爾頓的作品大部份都是以俄亥俄州的故鄉為背景,以母親的家族裴利為素材,讀者除了可以看見黑人爭自由的歷程之外,還可以看見她自己的影子和成長的經驗。
漢彌爾頓擅長說故事,文筆樸實流暢,她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情節鋪排離奇,引人入勝。她曾經說過:「我的目標是去講一個好的故事。」所以她選擇用小說的方式,而不是用自傳的方式來描寫自己家族的故事;透過夢境、幻想、神話故事、傳說及歌謠,賦予人物更多想像的空間,試圖重建掩藏在歷史背後的真實。
《我看見女王》是漢彌爾頓的第一部作品,最初只是一篇十八頁的短篇故事,是她在讀大學時寫的,當時並未受到編輯的青睞,幾年以後,在任職出版社的朋友鼓勵之下,她擴充篇幅,改寫成短篇小說。沒想到這本書出版之後,深獲好評,漢彌爾頓大受鼓舞,於是寫下一連串以黑人為主題的及小說及傳記。
《我看見女王》講的是一個十一歲女孩走出幻想、回歸現實、重新肯定自我的故事。想像力豐富的伊利莎白獨自帶著弟弟約翰到伯父的農場去過暑假,她為自己和弟弟取了新名字,她叫姬得,弟弟叫腳趾男孩。在農場裡,他們遇見一個高佻美麗、氣質優雅的養女孩吉麗,姬得對她深深著迷。有一天,姬得找到一張非洲王室女人的照片,因為照片的女人長得很像吉麗,所以她斷言吉麗就是女王。在一次特別的會面中,吉麗告訴姬得自己並不是女王,幫助她肯定自己的價值,和承襲自非洲祖先的文化資產。姬得坦然回到現實,不過,在她的心目中吉麗仍然是女王,是精神上、心靈上王!
在這篇小說中,漢彌爾頓不但生動描繪出一個即將脫離童年的小女孩,在現實和幻想之間的自我形象,更巧妙地透過一次農場之旅和一個陌生人,讓小女孩更深刻體會自己種族光榮的一面。因此,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伊莉莎白和吉麗都是尊貴的女王的後裔。
漢彌爾頓一向主張黑人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向,有權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她的作品流露出強烈追求自由及獨立人格的精神。雖然她以黑人為主角,但寫的卻是人類共同的感覺。她曾經說過:「我寫的是一般人熟悉的情緒和主題:家庭的聯合、友誼、個人自由的重要性和傳統對現在的影響。」正因為這樣,她的作品能夠超越種族、土地的界限,引起讀者深深的共鳴,讓人不僅了解弱勢族群的處境,也反省自己的態度,以包容接納的心,平等對待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