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 天呀 我懷孕了
1-1媽媽,請你要保重
您是否覺得,最近食慾不振,一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想吐?或是,原本該來報到喝茶的好朋友,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是的話,那麼,恭喜老爺,賀喜夫人,您已經踏上新手媽媽養成之路。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天使,那個人,一定是自己的孩子。
懷孕的心情,是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卻又害怕,自己無法教養好這個孩子。但是,親愛的媽媽,請別擔心,您對孩子無私的愛,就是寶寶成長的動力。
不過,除了愛孩子,親愛的媽媽,也別忘了愛自己。從懷孕時就調好身體,做好胎教,生個乖巧健康的寶寶,皆大歡喜。
「醫生,人家說,胎教就是要買什麼CD啦,故事書唸給小孩聽,一整套買下來,花的錢不少耶!」
親愛的媽媽,壓力別這麼大,因為胎教不是非要花大把鈔票買CD、唸故事,才有效果。最好的胎教,就是讓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就知道您很愛他。而愛他的第一步就是,依據不同的懷孕階段,調養好身體,吸收足夠的營養,讓寶寶健康發展。
※噢!好想吐──孕吐調養
「醫生,我剛懷孕,孕吐很厲害,吃什麼就吐什麼,也沒什麼胃口,怎麼辦?小孩發育會不會受影響?」
每個準媽媽,最擔心害怕的就是,自己無法健康順利的,將小孩生下,尤其懷孕前三個月時,身體還在適應新生命的誕生,狀況不穩定,容易孕吐不舒服。除了身體不適之外,也擔心肚子裡的孩子,因此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畢竟吃下去的都吐出來了,小孩還吃甚麼呢),許多媽媽手冊,也對懷孕期的調養,多有著墨,希望陪伴準媽媽,安然渡過這段適應期。
*為什麼會害喜
親愛的媽媽,前三個月,您容易食慾不振,沒胃口、脹氣。甚至吐到酸水、膽汁都出來,嚴重時會造成脫水,或是因為電解質不平衡而昏倒,體重還可能比懷孕前更輕。是什麼原因,讓媽媽懷孕期間這麼辛苦呢?
1.內分泌劇烈變化
造成痛苦害喜的原因,至今還是個謎,但大多是因為內分泌正在經歷巨大改變,腸胃蠕動、消化變慢,身體無法很快適應,才會噁心想吐。人體內有種內分泌叫做「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旺盛,可能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濃度愈高(懷孕10~12週最高),孕吐的情形就愈嚴重。另外大家長聽到的黃體素,會讓腸胃的平滑肌鬆弛,腸胃蠕動就比較慢,讓人覺得噁心嘔吐、消化不好、食慾不佳。
2.生理與心理的衝突
除了內分泌的變化之外,媽媽與寶寶生理上的衝突情況,就是所謂的「體質關係」,也會讓媽媽想吐。而有些孕媽咪過度擔心寶寶健康、太緊張,再加上對自己的身體變化覺得不適應,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到身體,產生噁心嘔吐。
3.想吐不一定是害喜
想吐就一定是害喜嗎?其實不一定喔!有時候懷孕想吐,其實是因為腸胃出問題,卻容易以為是害喜。親愛的媽媽,如果你本身有腸胃問題,要注意喔,腸胃疾病惡化,也可能會想吐。當你吐到脫水、昏倒,甚至電解質不平衡,最好還是趕快看醫生,找出原因,才不會影響到自己和媽媽的健康。
4.我有害喜體質嗎?
親愛的媽媽,如果你有以下這樣的體質,懷孕的時候可能就容易孕吐,會辛苦一點
• 容易暈車的媽媽,懷孕時更容易害喜。
• 體重過輕或過重,害喜的機率比較高。
• 如果是多胞胎的話,因為內分泌的濃度比較高,更容易害喜。
• 媽媽本身有些疾病,如甲狀腺亢進、腸胃問題、偏頭痛等,懷孕時更會想吐。
新手爸媽想知道──什麼是妊娠劇吐?
懷孕初期,害喜是很常見的,有人完全沒有感覺,有的人卻吐到要住院治療,就是所謂的妊娠劇吐。妊娠劇吐,簡單來說,就是很嚴重的害喜,並沒有嚴格定義,如果害喜到體重減輕、脫水、電解質或酸鹼值不平衡,需要就醫治療,就可稱為妊娠劇吐症。
*害喜會怎樣?
親愛的媽媽,如果懷孕時一直吐不停,體重減輕太多,對於自己與寶貝來說,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喔!
1.養分流失
媽媽害喜如果很嚴重,把吃下去的營養都吐出來,會影響到胃口與心情,寶寶也吸收不到養分,可能對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不過,只要害喜不是特別嚴重,影響就不大,媽媽也不用太擔心。
2. 影響體重
親愛的媽媽,懷孕時也需要做體重控制喔!一般來說,懷用媽媽每個月的體重增加1~1.5公斤,所以懷胎10月,體重增加10~15公斤是差不多的。害喜比較嚴重的媽媽,體重比較不容易增加,甚至還會減輕,最好去看婦產科,對媽媽與寶寶來說,都比較保險。
3.瘦媽媽當心酮酸中毒
孕吐比較嚴重的媽媽,體重可能會減輕,如果減輕的幅度達5%,就要去檢查囉!因為體重減輕太多,可能會引起酮酸中毒。所以,親愛的媽媽,要多留心自己的身體變化,如果有些異樣,不妨請教專業醫師,比較安心。
*可以不要吐了嗎
「醫生,孕吐真的很難過耶,該怎麼辦?要吃藥嗎?」
藥物並竟是化學合成,對寶寶和媽媽的身體都會有影響。親愛的媽媽,當吐的很不舒服的時候,有些方法是可以緩解孕吐的:
1.少量多餐
懷孕時,因為腸胃蠕動速度慢,少量多餐對腸胃來說,會比較舒服。切禁空腹,因為容易引起胃酸逆流、噁心不適,因此,每餐吃的少少的,但是次數變多,可以避免空腹所造成的孕吐。
2.營養、清淡、好消化
多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膩或過鹹的東西。像土司、青菜、溫牛奶、豆漿等,營養均衡,對身體負擔不高的食物。食慾不佳的話,也可以選一些開胃小點心,幫助自己吃些東西,補充營養,緩解孕吐。
3.不要吃太熱
許多重口味的食物加熱後,味道比較濃,媽媽光聞味道就想吐,何況是吃呢?所以,親愛的媽媽,可以把東西放涼再吃,重點是營養均衡,吃的下肚,就一切ok囉。
4.補充蛋白質
懷孕期間,營養攝取非常重要,溫牛奶、豆漿等含蛋白質食物,不僅提供媽媽營養,對改善孕吐也是有幫助的。吃飯的時候,湯湯水水的食物盡量減少,以免吃太飽想吐。
5.喝酸性飲料
懷孕媽媽因為唾液分泌比較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引起噁心,多補充一些檸檬水、酸梅湯、不含咖啡因的茶等酸性飲料,可以改善反胃的情況喔。
6.按壓穴道
按壓寸關穴。寸關穴在手腕上方,將手腕到手肘之間分成四等份,最前面的分界點就是寸關穴。(如下圖)
(圖需重畫)
7.多喝水
親愛的媽媽,懷孕時要記得多喝水,每天至少要喝1,500C.C.(5-8杯馬克杯),以免脫水。但不要一口氣喝太多、把胃漲滿,就會更想吐。如果媽媽孕吐得很厲害,可以喝一點嘗有葡萄糖、鹽、鉀的運動飲料,幫助補充電解質。
8.運動放鬆心情
親愛的媽媽,懷孕雖然事件大事,緊張難免,但是有好心情的媽媽,才會有健康寶寶。所以媽媽心情放輕鬆,平時多走動,促進腸胃蠕動,就比較不會便秘、想吐囉!
9.害喜不要催吐
害喜過後最好要漱口,沖掉口中的酸性物質、保護口腔,避免嘔吐物又讓你在吐一次。有些媽媽害喜,以為自行催吐感覺比較舒服。但是,催吐會將胃裡的食物及胃酸全都吐出來,胃酸會灼傷食道,長期下來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傷害牙齒與牙齦、聲帶。所以,親愛的媽媽,害喜盡量別催吐,以免胃食道受傷。
新手爸媽想知道──維生素B6
許多準媽媽,為了減緩孕吐,常會去買維生素B6來吃。但是,雖然維生素B6,能有效抑制噁心,但是,如果過量服用維生素B6,讓身體習慣大量維生素B6,等寶寶出生之後,因為來自母體維生素B6的補充減少,反而會造成寶寶維生素B6缺乏的問題。對身體也會造成負擔喔。所以,如果要額外補充營養品,最好是由醫師開處方,或是由天然食物中取得,才是健康不傷身的方式。
※讓寶寶贏在起跑點──胎教
「醫生,現在競爭很激烈,我想生個聰明小孩,胎教該怎麼做?,該如何讓我的孩子,知道我很愛他?」
贏在起跑點,是每個媽媽,對寶寶最初的期望。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越來越多的準媽媽,希望寶寶還在自己肚皮裡的時候,就進行零歲教育──胎教,所以,媽媽們撒下大把金錢,買音樂CD、故事書、上親子課程,就是為了,生個頭好壯壯、聰明伶俐的乖寶寶。
親愛的媽媽,請別緊張,其實胎教,並不需要有什麼高級教材,只要讓寶寶知道,您有多愛他,學習更愛自己,建立良好互動,就能促使寶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好胎教讓寶寶聰明又健康
1.胎教好的寶寶,好好帶
寶寶的學習,從媽媽肚子裡開始,這是現代媽媽越來越重視胎教的原因。實施胎教的最大目的,就是讓肚子裡的寶寶知道,媽媽要多愛他,寶寶天生就有安全感,生出來就很好帶。
2.有胎教的媽媽,好愉悅
胎教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媽媽心情平靜愉悅,因為媽媽情緒平靜,寶寶受到的良性刺激就越多,所以媽媽必須盡量保持平靜與愉悅的心情,讓寶寶有良好的刺激。媽媽在收集胎教資訊的時候,也可以培養新興趣,充實懷孕生活。
*胎教怎麼做?
許多媽媽都會覺得困擾,胎教要怎麼做,寶寶才會健康又聰明呢?一定要花大錢買CD、故事書,才做的好胎教嗎?其實,就像前面提到的,胎教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寶寶知道,媽媽有多愛他,改變一點點生活習慣,就能讓寶寶聰明又好帶囉!
1. 「史生狄克式胎內教育法」
「史生狄克式胎內教育法」,是很實用的胎教方法,它把懷孕期分為前、後兩期,具體介紹胎教的方法,大致整理如下:
前期:受精至懷孕4個月
多放優美、快樂的音樂給胎兒聽。
和寶寶說故事。
常常散步,接觸大自然。
爸爸也要和寶寶說話。
不僅讓媽媽心情愉悅,也促進寶寶聽覺發展。
後期:懷孕5個月到生產
學習數字、算數、語言及圖形、色彩的概念。例如和寶寶說,媽媽有一顆蘋果,爸爸也給我一顆蘋果,所以我有了兩顆蘋果。
散步時,和寶寶聊天,聊一切生活瑣事,說給寶寶聽。
爸爸也要和寶寶聊天。
其實胎教並不難,只要生活有一點點改變,就可以教出聰明健康的小孩。
2.聽音樂會更聰明喔
音樂,是人類最原始的語言,也是媽媽與寶寶情感的樞紐。
動聽悅耳的輕音樂,能使媽媽心情愉快,分泌一些較好的荷爾蒙,促進寶寶發育成長。也可以給寶寶安全感,刺激大腦發育。有人說,古典音樂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其實,只要是媽媽喜歡的音樂,寶寶也會喜歡。只是,太吵的音樂,還是儘量避免,以免傷害聽覺。
懷孕五個月後,就能實行音樂胎教,不一定要花很多錢買CD,爸媽的歌聲,就是最好的刺激。爸媽可以利用胎教傳聲器,放在肚皮上,白天放些(或自己唱)輕快的音樂,讓寶寶有活力;晚上聽些柔美安靜的音樂,讓寶寶安心休息。
播胎教音樂的時候,音量盡量控制在45—55分貝之間,五至十分鐘的長度讓寶寶反覆聽,才有適當的刺激。等寶寶出生之後,聽到這些音樂,就會有安全感,寶寶比較不會吵鬧。
最後,聽音樂的時候,也可以做些腹部運動,媽媽身體健康,寶寶也開心喔!
3.媽媽的話是最好的胎教
親愛的媽媽,您說的話,寶寶其實聽的懂。
懷孕4個月時,寶寶就有了聽力,長到6個月的時候,聽力就已經接近成人了。這個時後進行胎教,能刺激寶寶聽覺,促進大腦發育。
因此,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說說話,早上起來說聲:早安;睡前道聲:晚安,把寶寶當作一個能聽、能看、有感情的聊天對象,透過充滿感情的談話,給寶寶好的刺激,開發寶寶智力,也可以讓他更有安全感。而且媽媽溫柔的聲音,是寶寶最溫暖的記憶,有穩定心情的作用,可以幫助孩子日後人格發展,更加穩重。
除了說話之外,閱讀也很重要。親愛的媽媽,閱讀可以將優雅的文學作品,「說」給寶寶聽,讓寶寶與媽媽一起感受語言的趣味,培養寶寶想像力、創造性,增進大腦的發育。
不過,媽媽最好還是選擇有趣的童話、優美的詩詞、具有正面意義的文章來讀,對寶寶的發展比較好喔!
另外,在讀的時候,最好能先將故事內容在腦海中形成畫面,以便生動地傳達給胎兒,例如:海邊的景象、衣服的顏色、家的擺設……等,先在腦中想想,盡量將書中的內容「視覺化」,以便讓胎兒融入到故事中所描繪的世界裡。
3.愛的撫摸開發寶寶智力
不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想到肚子裡的孩子,就摸摸他吧!
用手輕輕的撫摸肚皮,寶寶能感受到愛,刺激大腦產生記憶、開發智力。
撫摸式胎教,是非常見單又有效的胎教法,透過撫摸肚子來安撫寶寶,可以讓寶寶覺得平靜。親愛的媽媽,不論任何時間、地點,只要想到寶寶,都可以用手輕輕撫摸肚皮,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愛,以刺激寶寶的大腦,產生記憶、開發智力。
親愛的媽媽,如果你生活忙碌,無法時時刻刻做摸摸寶寶,也沒關係,至少在起床或睡前時抽出一些時間,全身放鬆撫摸寶寶,一邊和他說說話,這些親密接觸,都能讓寶寶出生後,他會記得媽媽慈祥的聲音,對熟悉的聲音更有安全感。
*胎教要注意的事
胎教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喔,靠的是全家人的支持,特別是爸爸,要多關心、體貼媽媽。
因為寶寶對低頻率的聲音更容易接受,所以爸爸的聲音他們更喜歡聽,爸爸最好能每天摸摸寶寶和他說話,對寶寶有良好的刺激。
親愛的媽媽,在進行胎教的時候,有些事要特別注意喔!
1.規律性。每天定時進行,讓寶寶養成規律生活的習慣,也有利認知能力的發展。
2.胎教要有感情。媽媽與寶寶互動時須加入真實感情,引起寶寶共鳴。
3.媽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生活飲食,是胎教第一步。
4.減壓。媽媽最好在無壓力的情形下進行胎教,維持平穩情緒,避免子宮收縮,引起早產。
新手爸媽想知道──媽媽情緒好,寶寶就快樂
媽媽的快樂,就是寶寶的幸福。
除了用些方法與孩子互動之外,最重要的是,時時保持快樂的情緒、放鬆心情,寶寶感受到媽媽愉快的心情,出生後,自然就會是個個性溫和、有安全感、好帶的小孩囉。
1-2產後媽媽護理
經過了辛苦的懷胎十月,寶寶終於平安地誕生,新手媽媽在歡喜之餘,不免又要開始擔憂:生產後的疼痛難耐,該如何做適當的處理?我該如何照顧小寶貝?出院返家後,又需要注意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呢?
※做好月子,健康一輩子
「好不容易生完小孩,坐月子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坐月子」,是指產後42天的照護,親愛的媽媽,在這期間,心理與生理都有巨大變化,坐月子就是讓媽媽們調理身心,給予媽咪充分的休息及營養,不僅可以幫助恢復體力,同時讓身體器官康復,此外,一些常見的病理反應,例如惡露、腸道變化以及分泌乳汁等,也能藉由坐月子期間的飲食及作息調整,幫助身體健康,讓媽媽得到比產前更好的身心。
*睡飽飽,身體好
生產對媽媽的身體來說,是非常劇烈的變化,需要一段時間好好休息恢復,才不會影響到媽媽受孕機能。做月子的重要功用,就是好好調理媽媽的身體機能。
要恢復身體機能,最好的辦法就是──作息正常,晚上早點睡。現在人營養過剩,尤其懷孕時,媽媽容易怕寶寶營養不足,攝取過多的食物,產後胖好幾公斤,卻普遍睡眠不足,身體無法好好休息,尚未完整自我修復,隔日又繼續耗損體力,體力變差。
但是,寶寶的作息時間,有時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可能媽媽正要休息時,寶寶卻起來哭鬧,讓人不得安寧。建議爸爸與家人,這時可以輪流分擔照顧寶寶的工作,讓媽媽在42天坐月子期間,晚上可以安心休息、修復身體。
睡眠充足,也能降低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機率。因為媽媽有充分的睡眠,白天就有體力照顧寶寶與處理家務,心情樂觀,再加上家人分擔照顧寶寶的責任,減輕媽媽壓力,得到憂鬱症的機率自然降低。
*婦女病不要來
媽媽生產時,因大量出血、過度用力,身體元氣大損、抵抗力下降,要特別注意不能受到感染,不然很容易生病。
親愛的媽媽,做月子的目的就是讓身體休息,避免生病。所以在做月子期間,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禁碰冷水、喝冷飲,洗澡洗頭馬上吹乾身體毛髮,保持室內通風,讓媽媽受到風寒的機率降到最低,可以避免引來一些壞毛病或婦女病喔!
對女性而言,生產對身體是一個重大的負擔,要讓產婦靜下心來坐月子,好像都會覺得是一種奢侈的事,可是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就趁坐月子的時候把身體調養好,否則會引來一些壞毛病或婦女病喔!
*吃健康再減肥
飲食再坐月子期間,是非常重要的,媽媽們要攝取充足的營養,身體機能恢復才會快。所以在飲食上媽媽們要注意下面幾件事,不要顧著減肥,卻賠上身子喔!
1.產後應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及全穀類如:五穀米、糙米、薏仁等,可以獲取足夠營養素及預防便秘。
2.媽媽生完寶寶後,消化功能較差,不能吃過於油膩的食物,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消化不良、影響食慾。因此,建議多吃容易消化、清淡食物為主,如清粥、蒸蛋等。而且要按照身體需要的營養來補充食物,並不是來者不拒,否則日後身材恢復可就困難了!
3.坐月子事可以吃水果的,只是避免吃瓜類等涼性水果,以免媽媽氣血不適。也不建議一次喝太多水或吃太多鹽,否則媽媽容易水腫喔!
4.生完寶寶後7天內,食物中盡量不要加酒,因為酒精會抑制子宮收縮,可能會使產後惡露增多,加重媽媽貧血的情況,使子宮恢復期延長約二-三週。
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消耗許多的體力與元氣,營養均衡是非常重要的!親愛的媽媽,在照顧寶寶之餘,也要注意身體飲食,瘦身可以在產後6個月內慢慢完成,有健康的身體,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病痛喔!
* 惡露排出
什麼是惡露呢?簡單來說,就是女性朋友每個月會來拜訪一次的好朋友。產後來訪的,則稱之為「惡露」。
媽媽要觀察惡露的顏色變化,就可以了解產後身體的恢復狀況。一般來說,正常的惡露會慢慢排乾淨,顏色會愈來愈淡,由紅色變成深紅色到淡黃色。惡露通常在兩個星期左右就會轉淡,但也有持續一個月或到下一次生理期的。
如果產後的紅色惡露持續不斷且惡露量很多、有大血塊或產生惡臭,持續時間有過長或有發生腹痛時,都必須儘快找醫師治療。由於惡露的量也會顯現子宮恢復的情形,可以透過按摩,來增加子宮的收縮。
新手爸媽想知道──生化湯的迷思
由中醫觀點來說,生化湯可以幫助活血,將惡露排乾淨,但是,並不是所有體質的人都可以喝生化湯,有些體質不適合的人,反而會造成出血,所以媽媽們最好遵照醫生囑咐,並且多休息。產後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養好身體,提供寶寶貼心的照護。
* 產後痛真要命
常有新手媽媽向我抱怨:「天啊!這麼痛,誰要生孩子?」產後痛就像生產時的疼痛一樣,那是因為子宮間歇性收縮所引起的,通常會持續二到三天。
產後子宮的收縮是為了幫助子宮止血,並且將子宮內部殘餘的血塊排出,以促進子宮的恢復。第二胎以後,子宮肌肉間纖維化比較明顯,子宮收縮後,較硬的纖維會壓迫、刺激周邊的神經,引發疼痛。
通常生產以後,醫生會開立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若是產後疼痛厲害,引起不舒服或是痛到睡不著,建議媽媽在床上採俯臥姿勢,或是多下床走動,都可以幫助子宮排出囤積的血塊,或是 按摩下腹,對子宮收縮及減少產後失血有幫助。
*媽媽產後Q&A
1.新手媽媽不能吹風?
媽媽在月子期間,需要避免吹風,因為身體抵抗力弱,常吹風可能會引起頭痛、或感冒。但如果生活空間完全不透氣也不好,尤其在夏天容易中暑,所以居家空氣應該要通風換氣,適當開電風扇或空調,但要避免強風直吹媽媽和寶寶,以防感冒。
2.越晚下床越好?
許多人認為媽媽生完寶寶需靜養,最好整天躺著不要動,其實這是弊多於利的作法。媽媽生完寶寶後,如果都不活動,血液不流通,媽媽很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等其他後遺症。
一般來說,自然生產沒有限制活動,如果是剖腹生產的話,休息平躺8小時後,就能活動。媽媽產後有適度運動的話,不僅有利於下肢血流增快和惡露排出,也能壓迫腰椎麻醉穿刺傷口,預防術後頭痛,總之越快下床,利多於弊。
3.雞蛋可以多吃?
有媽媽會覺得,雞蛋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多吃對身體很好,但吃太多也是會有副作用,一般來說,每天吃1個雞蛋就足夠囉。因為吃太多蛋,媽媽身體不能完全吸收,會增加腸胃的負擔,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造成營養不均衡,也對乳汁分泌產生不良影響。
4.塑身內衣早點穿,身材不走樣?
有些媽媽為了早點恢復身材,在坐月子期間就開始穿緊身的塑身內衣。但是,生下寶寶後,媽媽比較容易流汗,長時間穿著緊身會不舒服,還可能會因為流汗而長疹子不利於產後恢復。
親愛的媽媽,其實不用太擔心身材問題,雖然因為懷孕內分泌改變的關係,身體容易堆積脂肪,但是生下小孩後就會慢慢恢復,重點還是媽媽要把身體養好才是。
5.多喝湯才有奶水?
許多媽媽擔心自己奶水不夠,拼命喝湯,但是,如果身體乳腺管沒有全部暢通,而媽媽又喝了許多湯,那麼分泌出的乳汁就會堵在乳腺管內,嚴重的還會引起產婦發燒等疾病。
親愛的媽媽,想要有豐富的奶水,一定要讓寶寶早點開始吸奶,刺激奶水分泌、乳腺管暢通,之後再喝些清淡少油的湯,才有所幫助。(需確認)
新手爸媽想知道──我要打無痛嗎?
哺餵母奶的媽媽,因為寶寶吸奶的時候會刺激媽媽分泌子宮收縮的荷爾蒙,也會讓新手媽媽痛到流淚。曾有媽媽告訴我:「如果現在你問我,還想生下一個嗎? 我會直接告訴你,不要!因為產後痛,真的不只是忍忍就好。」但是,親愛的媽媽,減少產後痛,打針不是唯一的選擇,應該和醫生討論最適合的方式(例如,用藥物緩和疼痛),才不會傷到身體。
※寶貝我們的乳房
每個親餵媽媽,都想讓自己的心肝寶貝喝到珍貴的母乳,但是剛出生的寶寶對於乳房吸吮還很陌生,常常把自己和媽媽搞的哇哇大哭。乳房護理其實不難,通常只要服用適當的抗生素,加上正確的護理清潔,就能有效的促進乳腺疏通、預防發炎,讓心愛的寶貝能順利吸吮到母乳。
*破皮怎麼辦?
常常有媽媽滿臉苦惱的跑來問我,乳頭被寶寶吸到破皮或擠奶擠到破皮,還可以繼續餵奶嗎?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乳頭出現破皮時,就應該適當的護理,並換另一側乳房哺乳。如果嚴重到感染乳腺炎時,就應該停止餵乳幾天,以免寶寶受到細菌感染, 同時告知醫師,以便觀察寶寶是否受到感染,通常只要服用適當的抗生素,乳腺炎在幾天內就能痊癒。
*乳腺炎別怕
乳腺炎通常是因為乳頭本身已經有些許受傷,造成金黃色的葡萄球菌的侵入才會受到感染,尤其是餵母乳的媽媽,特別容易受到感染。感染乳腺炎的症狀有:乳房腫大、變硬、紅腫、脹痛,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控制感染,甚至會產生高燒、心跳加速、頭痛等全身不適。
預防乳腺炎的方法是:在哺乳前後適當的清潔乳頭,清洗時以清水或中性肥皂清洗乳房,清潔時特別要注意乳頭與乳暈周圍處。每次餵奶前要先用肥皂洗淨雙手,再用棉花或紗布沾溫開水清洗乳頭,若乳汁開始分泌就可以餵寶寶囉。
※產後排泄異常
「醫生,我懷孕前明明就吃了很多青菜,為什麼生完baby時,會便秘、痔瘡和無法順利排尿呢?」
生產後的前幾天,最常見的就是便秘及排尿異常問題。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腹部的肌肉收縮太厲害,造成大腸損傷、膀胱水腫,生產痛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害怕下床走動造成傷口的疼痛,而不敢上廁所,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也頗不舒服,還可引起腹脹,食慾下降。
*大量排尿
在懷孕的後半段,身體會儲存了許多水份,媽媽在產後的6小時內必須下床上廁所,且經由家人或護士的陪同,以防意外的發生。在產後2-5天,因為水份會加速排出,媽媽小便會很多,但是,因為生寶寶,很多新手媽媽在剛生產完時,在房裡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更別說是安穩的躺在床上了,膀胱感覺變遲純,可能讓媽媽根本尿不出來,水份就聚集在無力的膀胱中,膀胱脹大,間接影響到子宮收縮,造成產後出血增加。
如果媽媽無法順利如廁,可用溫水沖洗會陰部,或是用手輕壓耻骨的上方,若還是無法順利排出,就該告知護理人員,請他們幫忙導尿,但是別擔心,5-7天後就會好多了。
*便秘OUT
懷孕的時候,媽媽的賀爾蒙會有很大的變化,其中的黃體素,會使腸胃的蠕動變慢,再加上子宮變大壓迫直腸、背肌及腹肌,上大號時無法出力,而生完寶寶後,再加上骨盆底的肌肉可能會受傷,所以不少媽媽生完小孩會有便秘的問題。
如果真的便秘,該怎麼辦呢?
1.調整飲食
媽媽生完寶寶後,飲食非常重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腸胃蠕動,比如香蕉、韭菜、芹菜並多喝水,可以改善便秘。媽媽可以喝些湯,因為湯一般都含有一定的油分,可以促進排便。
2.學會休息
生產對媽媽來說,是劇烈的變化,一定要多做休息,讓身體恢復機能。除了防止產後便秘,還可預防產後憂鬱。
3.翻身按摩
一般來說,產後6-8小時,媽媽就可以坐起身來,這時媽媽可以嘗試翻身,也可自己輕輕按摩下腹部;如果不累的話,也可以在室內走一走,但是要避免長時間蹲下、起立。有助於腸道蠕動。
其實,只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媽媽便秘是會改善的。不過建議媽媽發現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千萬不要自行用藥,還是要找專業醫師,比較安全。
*骨盆鬆弛
媽媽在經歷懷孕與生產過程之後,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骨盆鬆弛」的症狀。骨盆器官是由骨盆底一群韌帶肌肉群互相結合而來,就像是空中樓閣的地板一樣,需要有樑柱來支撐。
「骨盆鬆弛」是因為生產時產道損傷,會造成陰道以及骨盆肌肉鬆弛。造成大小便失禁、下背痛、子宮脫垂、陰道鬆弛以致膀胱直腸脫垂。輕者會頻尿、膀胱發炎、尿失禁、便秘、陰道發炎、抹片不正常等,嚴重的話,會尿路阻滯、輸尿管水腫、腎水腫、甚至併發腎衰竭,媽媽們一定要小心。
許多人以為這些是生產過後理所當然的,而默默痛苦忍受了幾十年,雖然生產對骨盆造成的傷害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要治療骨盆鬆弛,其實不困難,都是可以藉由復健、藥物治療或手術加以改善。利用微創手術,不只減輕疼痛、住院時間也不常、復發率也會降低。
不願開刀或不適合開刀的媽媽,可以用陰道置入器「子宮托」,將子宮暫時托回原位。目前全省各大醫院均針對產婦的需要,設計多種產後的衛教課程,對媽媽們都是一大幫助。
1-3寶寶打疫苗注意事項
寶寶出生後似乎就有打不完的預防針,帶孩子去打預防針,是每位父母親都會遇到的大事。這麼多種類的預防針,到底哪種才是最適合的呢?現在除了常規疫苗外,自費疫苗種類又這麼多,父母們的接受度又是如何?那常規或自費疫苗接種後,疫苗的又有什麼副作用?
※什麼是疫苗
「醫生為什麼要打這麼多疫苗?真的對寶寶有用嗎?」
寶寶從一出生,就必須接受一連串的預防接種,好保護他們的身體不受病毒侵害。注射疫苗對於寶寶來說,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式,每一種疫苗都有固定的施打時間,在寶寶出生時領取的健康手冊中都有註明,所以身為爸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牢記這些打預防針的時間。
每個疫苗都有它不同的作用,當人體在接觸抗原之後會產生抗體,以後若再接觸到此種抗原即具有免疫的效果,疫苗即是利用這種原理,將研製的抗原打進人體之後,促使人體內產生抗體,因而產生免疫的效果。每個人身上都帶有打預防針所留下的印記,這些陪伴一生的印記,猶如一份健康的保障,
※卡介苗
「醫生,什麼是卡介苗?萬一寶寶沒有即時施打,還可以補救嗎?」
卡介苗疫苗被稱為「出生第一針」,因為只要是出生滿24小時,體重有達到2500公克的新生嬰兒,一出生就會被接種此疫苗。寶寶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腦膜炎。如果在出生時沒能及時接種,媽媽們也不用擔心,因為在小學一年級時,會再做一次疤痕普查,也會做一次結核菌素試驗,如果沒有種卡介苗的疤痕,疤痕過小且試驗呈現陰性反應,都需要再接種一次卡介苗。
打針後的7-14天,接種部位會有紅色小結節。4-6週後會變成濃瘡或潰瘍,約2-3個月潰瘍會自然癒合,形成紅色疤痕。少數小朋友同側腋下淋巴結會腫大。
親愛的媽媽,在寶寶出生24小時後,身體狀況若是正常,就儘快讓寶寶接種卡介苗吧,以避免感染結核性腦膜炎,父母帶起來就辛苦了。
※混合疫苗
「媽媽手冊上面,寫了好多寶寶要接種的疫苗,寶寶要挨好多針,心裡好心疼!」
媽咪生產後會拿到一本兒童健康手冊,裡頭列出寶寶從出生後開始,預防接種時程表。疫苗的使用,雖然還有某些爭議,但也有著絕對的價值。親愛的媽媽,為了寶寶健康,可得按時讓寶寶施打,不能輕忽呀!
只是,注射疫苗的種類越來越多,看到寶寶疼痛的表情,讓爸媽好心疼。除了打針會痛以外,三不五時跑醫院,也不是太愉快的經驗。
現在醫學進步,為了讓寶寶不要打太多針,就能達到預防的效果,研發出混和疫苗、口服疫苗。當寶寶快滿兩個月時,醫院可能會給媽媽一疊傳單,列出所有混和疫苗明細,把新手爸媽搞得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做決定,該怎麼選?才是對寶寶最好的呢?
爸媽別擔心,下面是最常施打的疫苗整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選的話,可以參考喔!
混合一疫苗種類 疫苗包含 接種時間 自費價錢
新型三合一疫苗 白喉、
百日咳、
破傷風 第一劑:出生滿2個月
第二劑:出生滿4個月
第三劑:出生滿6個月
第四劑:出生滿1年6個月 約500~
600元,
含掛號費
四合一疫苗 B型流行性嗜血桿菌
白喉、
百日咳、
破傷風 第一劑:出生後2個月。
第二劑:出生後4個月。
第三劑:出生後6個月。
第四劑:出生後一歲半。 約1200~1500元,
含掛號費
五合一疫苗 B型流行性嗜血桿菌
白喉、
百日咳、
破傷風
小兒麻痺疫苗(沙克疫苗) 第一劑:出生後2個月。
第二劑:出生後4個月。
第三劑:出生後6個月。
第四劑:出生後一歲半。 於2010年三月起免費接種,只需負擔掛號及診療費用。
六合一疫苗 B型流行性嗜血桿菌
B型肝炎疫苗
小兒麻痺疫苗(沙克疫苗)
白喉、
百日咳、
破傷風 第一劑:出生後1.5個月
第二劑:出生後4個月
第三劑:出生後6個月
第四劑:出生後一歲半 約2100元,
含掛號費
*疫苗價格依各家醫療院所而略有不同,民眾可至接種單位查詢確切數字。
新手爸媽想知道──打疫苗要帶什麼?
在醫院的預防保健科辦理接種疫苗手續,記得帶寶寶的接種卡和預防接種證。到了寶寶應該接種的時間,保健科就會按期預約接種。
親愛的媽媽,預防接種證(黃卡)要好好保存喔!上面會寫清楚寶寶打預防針的時間,和已接種的疫苗種類,每次打疫苗時都要攜帶。
*小心疫苗副作用
現在醫學科技發達,疫苗種類越來越多,但是爸媽再面對種類繁多的疫苗時,不免眼花撩亂,尤其接種疫苗後,寶寶出現的副作用,常讓爸媽不知所措。親愛的媽媽別擔心,一般來說,施打疫苗的副作用很低,寶寶不舒服的情況,不外乎下列幾種:
1.發燒:如注射疫苗後發燒,大多數的寶寶體溫約在38度,少數嚴重的寶寶會稍到40度,可視情形冰敷、洗溫水澡或吃退燒藥。但是,如果打的是水痘疫苗,發燒不能吃阿斯匹靈,以免發生雷氏症候群,可能讓寶寶肝腦病變。
2.腫塊:如果寶寶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注射的部位比較容易會紅腫、疼痛,可以先幫寶寶冰敷,等到比較不痛的時候再熱敷及按摩,大約1-2個月後,紅腫就會好很多了。
3.出疹子:寶寶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比較會出現小紅疹。通常在接種5-12天後,疹子會自行消退,爸媽別擔心。
4.過敏:過敏嚴重的寶寶,打完針後約20分鐘,會休克或呼吸困難。要立刻注射腎上腺素治療。但是,一般來說,寶寶很少對疫苗過敏,除非是對雞蛋白過敏,爸媽就要格外注意,提早提醒小兒科醫師。
由於大部分流感疫苗是蛋清製作,疫苗施打前,要先確認孩子對疫苗成份沒有過敏,比較安全。如果寶寶正在生病、發高燒,當天就不適合打疫苗,等寶寶病好了以後,再和醫生討論補打疫苗的時間。施打疫苗30分鐘後,如果有嚴重副作用,像是頻繁哭鬧、抽筋、腦病變、發高燒等,都要及時和醫生回報,以免耽誤治療時機喔!
新手爸媽想知道──打疫苗會致死嗎?
有許多新聞報導,寶寶打疫苗猝死的消息,讓爸媽心裡很害怕。其實,疫苗的原理,是把減毒的細菌打進身體內,讓身體產生抗體,之後就不會得病。有些寶寶會有紅腫、發燒等副作用,抽筋、休克或腦病變、死亡等情形,其實非常少,爸媽可以放心,一般來說,打疫苗是會多一個保護,如果因為害怕副作用而不打預防針,反而可能常常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