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無法治癒兒童神經疾病,但他辦到了!
「這不是他們的錯」
現在,請你記住這句更接近真相的話——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造成這些行為——「你的孩子沒有能力感受自己的身體。」這是生理的,而非心理的。
想像一下,你站在20層樓高的屋頂邊緣,而且不想冒著墜樓的危險更往前一絲ㄧ毫。現在再想像有一個朋友,他把手放在你的背上,逼你往前再靠近邊緣一點、要你再多看到一些。你愈是抗拒,他推你的速度與力道也會愈大。這跟你的孩子所面臨的情況很像:因為他處理訊息的速度,比他同齡的孩子要來得慢,所以他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急著推他,他覺得自己就快站不穩、要摔倒了。就像你在屋頂邊緣會有的反應一樣,他會想反抗、想挑釁。
自閉症、亞斯柏格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閱讀困難症以及強迫思想行為症,許多是腦部發展不健全所致,每年估計有一百五十萬的兒童被診斷患有這些病症,且患病數字逐年上升。這些病症的診斷和治療在過去五十年來沒有明顯改進,結果往往令人失望。
本書作者兼脊椎神經科醫師羅伯特•梅利羅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發現這些病症的成因來自左腦和右腦之間失去聯繫,故針對這個主因創造了一個革命性的大腦平衡訓練計畫(Brain Balance Program),這個訓練已在美國被證實和認可,真的有助改善病患孩童和家人的生活素質。在過去十年,大腦平衡訓練已為千名病患兒童提供協助,有效改進兒童的行為、情緒、學習,以及社交能力,成果顯著。
大腦平衡訓練是結合物理﹙知覺和動機﹚和認知(教育和行為)的練習,以及改善飲食習慣的綜合治療,完全不用藥物,透過練習糾正左右腦根本性的不平衡狀況,亦是溝通上的故障而引起的反面症狀和行為。書中,作者告訴病患的父母如何在不服用藥物之下,也能在家為兒童進行大腦平衡訓練的方法,制定合適的練習,例如物理、知覺、學習、行為修改策略、正確飲食資料和詳細列出避免食用的食物,以及跟進訓練等,可謂是一本實用清楚的指導性指南。
作者簡介:
羅伯特•梅利羅(Robert Melillo)
世界知名脊骨神經學家、教授和兒童神經性障礙專家,也是大腦平衡訓練計畫(Brain Balance ProgramTM)的創始人暨大腦平衡訓練中心負責人。自1994年至今,這套訓練已經幫助了上千名患有自閉症、亞斯伯格症、過動症、閱讀障礙、妥瑞症和其他障礙的兒童。他和妻子及三個孩子目前定居在紐約。想更進一歩認識他和大腦平衡訓練,請上該中心網站www.brainbalancecenters.com。
譯者簡介:
游紫萍
台灣花蓮人,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碩士及心理生物學博士,現居美國,譯有《黑白不亂說》、《不能不說的悄悄話》、《走過生命風暴──認識創傷》(宇宙光出版)。
章節試閱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如何運作】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是根據我所研發的一種名為「腦半球整合治療」(hemi spher i c integration therapy, HIT)技術所設計的。首先,讓孩子做一系列的測驗,評估他的症狀和功能性能力(functional abilities),並確定是哪個腦半球失去平衡,以及該腦半球的功能如何,然後直接針對出了問題的腦區域,選定一系列感覺、身體和學習方面的日常運動。一開始,分別做這些運動,以強化比較弱的功能;接著同時進行這些運動來整合大腦的大區域,尤其是左、右腦半球,使它們恢復同步運作。這些運動一週做三次、每次一小時。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也結合了營養計畫,以修正飲食問題。飲食是導致兒童神經性疾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大腦平衡訓練計畫也強調以家庭為本的環境因素——許多研究都認定它與飲食問題有關。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的成果相當驚人,很多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經過我們中心三個月的訓練計畫後,可以進步三至十一年級的程度─遠遠超過一般私人家教計畫在廣告中大肆宣傳所保證的效果!我們見過從未說過話、行為退縮的孩子,變得快樂、懂得社交、學業成績優異;你將會從本書裡看見許多他們的故事。
過去十二年來,我已經教導了世界各地一千多位衛生及教育專業人員,訓練他們如何運用大腦平衡計畫裡的一些原則,現在也要把它們傳授給你。我相信,制止這些威脅後代心理健康的神經性疾病繼續流行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地把修正的工具,以及有助於預防的資訊,提供給更多人。為此,我改寫了我的監督計畫,讓父母、老師和臨床醫師可以運用它、達到持久的效果。這本書是給你的學習使用手冊,讓你可以在家裡把同樣的基本計畫運用在孩子身上,獲得顯著、正面的成效。
當你和你的孩子致力完成本書所提到的有關身體、心理、營養和行為的練習時,你應該會看到孩子的學業和肌肉表現逐漸改變,因為他的腦已經趕上自己的進度,並開始進入正常、健康的節奏。我會一路帶著你到達這個榮耀的終點。這項「大腦平衡居家訓練計畫」將告訴你如何——
● 評估孩子是左腦或右腦失調。
● 指出大腦裡電活動減少和(或)加快的區域。
● 找出極可能造成或加重孩子症狀的營養不良問題。
● 在營養上作必要的改變,從生化方面來修正這個問題。
● 檢視你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居環境,作正面改變。
● 運用有助於舒緩家庭緊張氣氛和行為的策略——附帶一提,當大腦失衡問題獲得解決時,那些行為終將消失。
你可以預期的結果有:
● 學業進步,甚至有優異的成績。
● 負面行為減少。
● 異常或極端的行為消失。
● 溝通和社交技能有顯著的進步。
不過,在我們開始這項計畫之前,你需要對兒童的大腦如何發育,和裡面發生什麼事導致失聯,有個基本的認識。
【你的孩子適合「大腦平衡訓練計畫」嗎?】
任何(非腦傷所造成)有學習或行為問題的兒童,都可以在家裡或在機構裡,從大腦平衡訓練計畫中獲益。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並不適用(但不限)於以下疾病:器質性腦疾病、唐氏症、脆弱X染色體症候群、傳染性和代謝疾病或受傷、創傷性腦損傷、中風或腦腫瘤、精神疾病、性格違常或真正的行為障礙。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對以下這些孩子的效果最好:
● 會說話並有反應
● 能夠遵循基本指示
● 年齡在四到十七歲之間
不過,年紀較大的孩子必須有改變的動機,否則你可能看不到顯著的正面結果。要強迫十三歲以上的孩子做他們不想做、或他們並不認為有幫助的事是相當困難的;倘若如此,在孩子嘗試這個計畫前,需要先接受行為輔導或心理治療。而在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實例中,有些就是發生在積極想改變的青少年身上。
但這個居家計畫並不能取代實際的醫學、精神或心理治療,只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才可以作醫療診斷。
本書不能取代專業治療,也不能取代我們機構裡的大腦平衡訓練計畫,因為後者更全面性、更能針對孩子的個別需要;如果你經濟許可,或附近有「大腦平衡訓練中心」,我們鼓勵你讓孩子參加那個計畫。這個以家庭為基礎的計畫,是專門設計來協助評估、並促進大腦與身體間平衡與協調的。
【最根本的原因為何?】
傍晚上街散步,你會看到許多東西——樹、車、房子、人行道——除了很多應該要在外面玩的孩子。
在我還小的時候,孩子們都是在戶外玩耍的,你會看到他們騎腳踏車、穿溜冰鞋、打籃球、玩街頭直排輪曲棍球,甚至爬樹。
現在不一樣了。這不是因為孩子變少了——事實上,在很多地區,孩子比以往更多——只不過你會發現他們待在室內看電視、玩電腦遊戲,或懶洋洋地攤在椅子上打手機傳簡訊。
這是他們為自己正在發育的大腦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了。
當我與家長及教育工作者談話時,他們經常問我這些問題:為什麼?為什麼有這麼多孩子被診斷出有自閉症和過動症?為什麼教室裡有那麼多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孩子?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孩子身上?
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這並不是因為我沒有答案(我的確有!)而是因為太多人對兒童神經性疾病的本質感到困惑,而且還接收了錯誤的資訊——這很可惜,因為這只會讓一心想要在家和學校裡處理這些疾病的人更加憂慮、更加絕望;這也是為何本章如此重要的原因。你可以使用我的「大腦平衡居家訓練計畫」來達到效果,不過,除非你明白問題的潛在原因,並盡全力修正它們,否則無法讓成效持久的。
經過十五年的潛心研究及與心理障礙兒童的接觸,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我們今日所見的這些問題中,絕大多數的潛在原因都出在環境。
不過,在進一步說明之前,我想先提出混淆這個問題的幾個觀念。
【大家都怎麼說?】
很多所謂的專家希望你相信,這些問題的增加只是言過其實。他們說,自閉症和過動症的發生率之所以攀升,似乎只是因為有更好的診斷、可以更早發現所致。這樣的說辭或許包含了部分事實,卻非合理的解釋。
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問題純粹來自遺傳。這也不合理,因為任何一個科學家都可以證實,遺傳問題並不會像這樣突然爆發;這樣的增長實在太快又太顯著了。
上述遺傳的假設,是基於同卵雙胞胎裡自閉症發生的可能性。統計顯示,如果雙胞胎裡其中一人得了自閉症,另外一人有六○~八○%的機率也會得病。然而這還是不合理。同卵雙胞胎有相同的基因,所以如果自閉症與遺傳有關,那麼雙胞胎同時得病的機率,應該接近百分之百。
除此之外,如果真與遺傳有關,那麼自閉症的發生率也應該下降,而非上升——因為患有自閉症的成人多半不結婚,即使結婚了,通常也不生孩子。
關於遺傳的另一個論點,則與許多研究結果有關。這些研究指出,被診斷患有過動症及所有其他神經性行為異常的孩子,有超過五○%的人也同時經診斷出、至少患有一種以上的其他精神性失調,如情緒、焦慮、學習,或行為異常。專家於是推論,這些疾病可能有著類似的潛在基因突變,儘管尚無證據可證明——但這種推論也不合理。幼童同時罹患兩或三種不同的精神性疾病,幾乎不太可能發生;此外,我已經說過,所有這些疾病其實來自同樣一個問題。
恕我直言,遺傳這個解釋不僅是不實的報導,對家長也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這其實是在表示:要治癒是不可能的。
但這並不是說,遺傳在這些疾病的發展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事實上,的確是有遺傳的趨勢——但這是後天造成的。換句話說,環境的影響極大:它們可以啟動、關閉,甚至改變基因表現。簡單地說,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會使基因更容易受到傷害。
我相信(而且事實上有很多證據支持),神經行為和神經學習官能障礙,來自環境的負面影響,包括當今美國典型生活型態裡的眾多習慣。
我們只要檢視一下美國最近十到二十年來的社會變遷,就不難看出端倪;我觀察到的主要導因有——
● 缺乏體能運動
● 體重過重和肥胖症
● 缺乏父母照顧
● 電視和電腦遊戲
● 懷孕和生產時壓力過大
● 環境毒素
● 營養不良
所有這些負面影響,都會妨礙腦部發育和茁壯所需的正面環境刺激。最糟的就要算是身體不活動。
【身體和腦互相依存】
曾有一段時間,科學家們以為,大腦的發展和正在發育的身體間並沒有關聯;現在我們則知道,事實並非如此。身體和心靈是相互依存的,事實上,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科學界裡正流行一個全新的概念,叫作「體現」(embodiment),即「不可能在沒有身體的情形下發展出智慧」。大腦要靠身體提供成長所需的刺激,身體同樣也倚賴大腦傳遞神經傳導物質、指揮肌肉的活動。就像我在第二章中所說,大腦唯一持續的刺激源,便是身體對重力的抵抗,而這是透過肌肉活動發生的。沒有肌肉活動作為刺激的主要來源,大腦的發育會受到阻礙。
腓力.提托邦(Philip Teitelbaum)博士是佛羅里達大學甘斯維爾分校(Univ. of Florida at Gainesville)的人類運動模式專家,在研究那些日後被診斷得了自閉症的孩子時,他觀察到身體和大腦之間的互相依存性。他發現自閉症兒童在嬰兒期和學步期時,會使用不尋常的運動策略。他們不像正常孩子一樣滾來滾去、坐起來、爬行或學走路。他的解釋是:這就像是大腦控制運動的部位連接錯誤。
「我們很容易認為那(自閉症)是心智上的問題。」提托邦博士在一次《紐約時報》的採訪中提到:「既然我們開始真正明白大腦的運作方式,就知道心智是具體化的。身體是心智的一部分,絕不可能將它從中分離出來。」
正如身體的肌肉隨著運動而發育,大腦裡的細胞亦是如此。大腦具有活動倚賴性,所以它活動得愈多,會長得愈大、愈密;所有肌肉運動的質與量,和大腦的功能性能力(functional capacity)的質與量都有直接關係。
總之,如果孩子不去活動他們的肌肉,他們的大腦就無法良好發育。孩子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情況下使用和活動身體的方式,必然會對其大腦造成很深遠的影響。
【不活動的孩子】
有史以來,現今的年輕人不但是最不健康的一群,還過度肥胖。整體來看,他們的身體狀況實在太糟,迫使美國陸軍不得不在一九八九年、於基本訓練上放寬體能要求。當時有位軍官說:「現在從軍的年輕人花在電視機前的時間,比在網球場或壘球場還多。」而那還是二十年前的事!
從那時候開始,情形似乎每況愈下;另一個例證便是正在威脅美國兒童健康的流行病:過度肥胖。大體來說,美國兒童不但是全世界身體最不健康的,也是最肥胖的。
過去三十年來,兩歲至五歲的兒童肥胖比率已經增加了一倍,六至十一歲兒童更增加了三倍;超過十七%(也就是超過九百萬名兒童)的孩子被認為有過度肥胖的問題。
從一九八○年代起,科學家們就觀察到兒童愈來愈胖,而且運動量愈來愈少的現象;尤其最近十年,他們證明了身體脂肪增加的百分比,和體能運動的減少量間有直接關聯。這絕非巧合。過去十年來,我們也看到兒童中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缺乏社交技能、有學習障礙或注意力問題,服用利他能和其他強效精神疾病藥物的百分比在急劇增加中;同一時期,老師們的報告指出,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愈來愈短、在教室裡的行為愈來愈糟,而且處理訊息的速度變得很慢。
過度肥胖對大腦發育的有害程度和不活動是一樣的。首先,過度肥胖和不活動,都與肌肉的質量及張力的減少有關,尤其是產生合宜姿勢和良好步態的大肌肉(也就是姿勢抗重力肌〔postural antigravity muscles〕)。肌肉張力的減少則進一步與對大腦——尤其是負責高階學習和思考中樞——的刺激減少有直接關係。
此外,多倫多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吃高脂肪食物的兒童,他們的大腦並沒有獲取足夠的葡萄糖,即大腦的食物。在這項研究裡的兒童記憶受損、不能專心。他們的解釋是:這就好像脂肪堵住了傳送葡萄糖到大腦的路徑,讓大腦挨餓一樣。這些研究人員很擔心這會對正在發育的神經傳導路徑造成永久的損害。
然而最讓人難過的是:這些問題不見得是孩子本身的錯。它其實是很常見的重要問題。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如何運作】
大腦平衡訓練計畫是根據我所研發的一種名為「腦半球整合治療」(hemi spher i c integration therapy, HIT)技術所設計的。首先,讓孩子做一系列的測驗,評估他的症狀和功能性能力(functional abilities),並確定是哪個腦半球失去平衡,以及該腦半球的功能如何,然後直接針對出了問題的腦區域,選定一系列感覺、身體和學習方面的日常運動。一開始,分別做這些運動,以強化比較弱的功能;接著同時進行這些運動來整合大腦的大區域,尤其是左、右腦半球,使它們恢復同步運作。這些運動一週做三次、每...
推薦序
【導讀】
實實在在從業者的陳述
袁智麗(財團法人台北市永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永春文教基金會已經成立二十一年,我們從事學習困難孩子的診斷與輔導,提供各式運動訓練來改善孩子的大腦功能,使之更能專心學習,克服學習障礙,增進學習成就。
無獨有偶地,當我讀到本書《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時,真的十分驚奇。他們的做法竟然有那麼多與永春相同:用檢核表來評量孩子的狀況、分辨出孩子的問題;用各種運動來刺激孩子的大腦。其分類、描述竟是那麼接近與雷同,我們都主張「不用藥物來應對孩子的問題」,這是最大的難得與可貴共同之處。
書中對自閉症及觸覺敏感孩子的描繪更是極生動又貼切,尤其對應對他們的陳述尤其傳神,這些都是日常我們臨床所接觸的個案。
「大腦平衡訓練」是書中介紹的運動部分,克服大腦的不平衡。左、右腦之間功能的平衡是其主要訴求,對孩子的觀察與分析,都奠基於此。同時兼顧孩子與母親健康史,及孩子發展里程碑歷史,外加身體五種感官感覺的能力判讀、本體覺的認知、前庭覺的平衡瞭解,在在都是本行的專業陳述。本書的對策是有三點:一、感覺運動;二、學業練習;三、飲食改善,不用藥物,也都與本會平日的工作內容相符。
唯一與本會處遇不同的是,我們對大腦的認知不只限於左/右腦之分野、功能強弱的判別。我們認為二腦可以互相補助,又共同應對外界的挑戰和刺激。我們不用藥物,透過運動來改善自閉、過動、情緒困擾等症狀,我們的運動項目很多,至少比本書介紹的多元而豐富。
對於實施運動的基本條件如書上所言:一、要會說話。二、要會聽指令。三、年齡在四~十七歲。以上三點在臨床所見的自閉症者就很難媒合。自閉症者有八○%智能不足(IQ90以下),沒有語言的占五○%,所以要符合前二項的自閉症恐怕只剩亞斯柏格症的高功能者,因此對其效果可能要打極大的折扣,真的能改善到那麼廣大的群體是值得懷疑的。
但儘管如此,我仍願意大力的來推薦本書,它在評量的細微小節,做到極細緻的分析,是難得的成果,值得同業者來參考。全書架構條理清晰,飲食控制的部分也極可取,可供家長參考來餵養孩子。總之這是一本實實在在從業者的一本陳述,告訴我們某些有效率的組合所帶來積極正面的成果。
【導讀】
實實在在從業者的陳述
袁智麗(財團法人台北市永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永春文教基金會已經成立二十一年,我們從事學習困難孩子的診斷與輔導,提供各式運動訓練來改善孩子的大腦功能,使之更能專心學習,克服學習障礙,增進學習成就。
無獨有偶地,當我讀到本書《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時,真的十分驚奇。他們的做法竟然有那麼多與永春相同:用檢核表來評量孩子的狀況、分辨出孩子的問題;用各種運動來刺激孩子的大腦。其分類、描述竟是那麼接近與雷同,我們都主張「不用藥物來應對孩子的問題」,這是最大的難得與可...
作者序
【譯者序】
【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游紫萍
女兒剛上幼稚園時,每天都興奮地回家和我分享園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有一天她告訴我:「媽咪,我們班上有個男生,長得比我們都高,他很『好動』,很不聽話。今天他終於被送到校長辦公室了。」接著,她還舉了好幾件事,告訴我這個男生怎麼好動。從她的描述,我馬上意會到這是個不尋常的孩子。
幾天後,我到學校擔任義工,見到這個叫安德魯的男生。當一群孩子遵照老師的指示在畫圖時,安德魯突然從一個女生那裡奪過一支蠟筆,然後跳到椅子上,開始一邊叫、一邊扭動他的身體,渾然忘我。在場的孩子都吃驚地看著他。我和另一名助教上前協助他從椅子上下來。他起先掙扎得很厲害,但助教堅持的舉動終於讓他屈服了。幾個禮拜之後,有一天我去接女兒放學,遠遠看到女兒的老師在和安德魯的媽媽談話。老師面露微笑,表情堅定,安德魯的母親則顯得沮喪落寞,我猜想他們是在討論安德魯的事。幾天後,女兒帶回一個消息:安德魯轉到另一個學校去了。
有好一陣子,安德魯的模樣和她母親落寞的身影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像安德魯這樣的孩子,他們在注意力、行為和學習方面的問題,究竟有沒有可能經過治療而獲得改善,或甚至完全消失呢?
《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一書的作者梅利羅,是個神經學專家,他本身就有個患有過動症(ADHD)的孩子。為了幫助這個孩子,他到處搜集資料、進行臨床試驗;經過十幾年的研究,終於為這個令父母不知所措的難題找到了答案。其實,「功能性失聯」這個概念早在十九世紀末就已出現。當時的科學家發現,有些神經性疾病不是因為腦裡的某個特定區域受傷,而是大腦左、右半球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當左腦和右腦發育速度不同時,會導致大腦兩側失去平衡,因而無法發揮整體的功能。我很訝異,經過這麼多年,作者竟然是用「功能性失聯」與「大腦失衡」來解讀包含自閉症(autism)、過動症、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對立性反抗疾患(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等兒童神經性疾病的第一人;換句話說,我們過去多年來分別治療的這些神經性疾病,其實可以歸納成一個問題:左腦和右腦失去平衡,也就是所謂的「功能性失聯症候群」。
既然如此,若是能恢復左腦和右腦之間的聯絡與平衡,這些神經性疾病所造成的行為和學習問題理當可以得到解決。為此,作者根據他的臨床試驗心得,開發了一套結合「感覺—運動」(sensory-motor)、神經學識(neuroacademic)和營養三方面的「大腦平衡訓練計畫」;透過他在美國各地所設立的大腦平衡訓練中心,確實已有上千名患有各種神經性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獲得幫助、擺脫行為和學習障礙的陰霾。如今,作者把他多年來精心創建的訓練計畫彙編成實用手冊,讓那些因為地理因素或經濟緣故而無法安排孩子接受治療的父母,可以透過這套完整的工具在家裡幫助他們的孩子。這對許多有行為障礙或學習障礙孩子的家庭來說,是一大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訓練計畫並沒有涉及任何醫藥處方,所以非常安全,沒有副作用的顧慮。不過,當你逐章閱讀本書時,你會發現,「把多重問題歸納成一個問題」的簡化法雖然具有腦神經科學的根據,不過從不同層面進行的整合治療卻相當繁複。作者深入淺出地描述了進行評量和練習的細節,然而要貫徹這套訓練計畫,為人父母者要有決心、毅力、恆心和無比的愛。當我讀到每章末了的個案時,我可以強烈感受到父母那種難以言喻的喜悅 ——是看見孩子被宣判「無藥可救」後、卻又重獲新生的那種喜悅。
在翻譯本書時,我常忍不住偷偷觀察我的一對兒女,看他們是否有書中所提到的任何行為特徵。其實,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明顯的行為和學習問題,你仍可以從檢核表的結果、「感覺—運動」的評量和營養計畫的原則中,獲取重要的資訊,來幫助你瞭解並供應孩子成長過程的各樣需要。例如,作者在第四章探討造成神經性疾病案例攀升的原因。他提出了許多環境對兒童大腦發育的負面影響。雖然有些見解可能具有爭議性,但不可諱言的,他的確指出當今親子關係所面臨的危機和挑戰,值得深思。此外,書中所描述的許多「感覺—運動」練習,其實本身就是很有趣的遊戲和運動,若能試著將它們應用在親子的活動時間裡,既可以訓練孩子左腦與右腦的平衡運作,也能增進親子關係。孩子成長發育所需的均衡營養,也是父母非常關心的話題,第十一章〈到底該讓孩子吃什麼?〉內容豐富完整,所提供的資訊與治療策略,不僅對左腦或右腦有障礙的兒童有幫助,也可以成為我們為成長中兒童預備營養飯食的參考。
最後,我深深覺得所有參與教育工作的老師和專業人員都應該閱讀本書。它可以擴展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兒童各方面的行為表現,並依據個別的需要給予適當的協助。當我們願意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體恤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時,就更能幫助他們發揮造物者賦予他們的潛能,陪伴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序】
【中止當代最悲慘的兒童流行病】
我們活在充滿巨大矛盾的世界和時代裡。一方面,我們經歷前所未有的技術革新,世界資訊的確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可以透過巨大的螢幕瞬間接觸高科技娛樂,也可以打開手機、與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人通訊。
然而,我們卻也在面對「全世界有愈來愈多因腦功能不完善、而無法正常運作的孩子」這些警訊。今天,大約有一千六百萬名兒童被診斷出有嚴重的注意力、行為和學習方面問題;每一天,有數千人被診斷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以下簡稱過動症)、自閉症(autism)、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閱讀障礙(dyslexia)、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或其他已證實是腦部出現異常的駭人疾病。
這是一個新的現象,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嚴重的健康問題。十年前,自閉症還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疾病,在美國出生的兒童中,大約每一萬個才診斷出一個;現在,每一百五十名兒童裡,就有一人患有自閉症。其他疾病也以類似的比率迅速增加。各地頭條新聞都報導過這些統計數字,因為醫生、科學家和關切此問題的父母都希望得到答案——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我們該如何阻止?我們能做什麼?
大約十五年前,當我首次聽到、讀到這些統計數字時,我就開始尋找答案了。我當時發現(現在仍是如此),我們的科學家、醫生、治療師和教育工作者都遺漏了某樣東西;從一九五○年代到現在,我們還在用同樣的方式處理及治療兒童神經性疾病。很顯然地,我們用的方法並不正確!我經常對父母和教師團體發表演講,但令人遺憾的是,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老師,甚至醫生和治療師,所獲得的資訊是錯誤或不足的,因此無法從神經學的角度正確認識這些疾病的本質。我可以瞭解父母為此而生的挫折感。
早在九○年代,當我以過動症兒童的父親和神經學專家身分,首次著手研究神經行為障礙(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時,我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我們缺乏完備和正確的資訊來解釋孩子腦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當我請教一些專業人員有關化學不平衡與基因方面的疑問時,得到的答案都很含糊,其他就更不用提了;當我閱讀相關書籍,我發現專家們的說法都一樣:他們重新查看症狀,並提出幾個相關個案的病歷和例子;他們談論基本的藥物治療;他們說這些疾病多與遺傳有關,不可能治癒……諸如此類。他們從未清楚解釋真正的問題為何,也沒有提到過動症、自閉症、閱讀障礙和其他疾病的症狀是如何產生的。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清楚這些疾病的確切症狀為何。
我漸漸明白,之所以缺乏非常具體的答案,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本質,以及造成這些它們原因;我找不到任何一個大家公認、且被科學界或教育界接受或使用的神經學理論。但我可以確定並清楚看見的是:這個問題愈來愈嚴重。在我看來,我們過去所做的顯然都沒有效果。
愛因斯坦曾說,「瘋狂的定義是一再做相同的事,卻期待得到不同的結果。」經過一段時間後,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找不到答案,是因為根本沒有單一的解答。
兒童神經功能障礙(childhoo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s)有很多共有的特性,它們通常被稱為學習障礙或行為障礙;這表示這些障礙的主要症狀只會影響課堂上的行為,其餘發展仍可順利進行,並不會出現問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每一種障礙都很複雜,往往涉及身體的每一個系統。不過,科學在尋找解決辦法時並沒有從整體考量,而只專注在看似主要的問題上;因此,過動症算是注意力或衝動性方面的問題、閱讀障礙是閱讀的問題、自閉症則是社交和溝通的問題。從來沒有人去檢視這些孩子還有其他問題——而它們則是提供我們找出潛在病因的線索。不過我留意到,而且看得出來,這些疾病與身體的每一個系統都有關,不僅是大腦方面的問題。「大腦平衡訓練計畫」(Brain Balance Program)就是這樣誕生的。
這些疾病出現的症狀可能不一,不過它們的確來自同一個問題:大腦失去平衡。它甚至有個名稱:「功能失聯症候群」(Function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這表示腦區域,尤其是左、右兩側腦半球的電活動不平衡或不同步;這會妨礙左、右腦半球分配和整合資訊的能力,使大腦無法整體運作。因此,大腦失去平衡的孩子在與高功能(higher-functioning)區域或腦半球有關的技能上能表現正常、甚至特別好,但在與低功能腦區域或腦半球有關的技能卻特別糟糕。這問題之所以發生,似乎是因為大腦的一側發育成熟的速度比另一側快。隨著孩子成長,這種失衡會愈發地明顯,使得左、右腦半球再也無法整體運作。這樣的腦就變成功能性失聯了。先解決失聯的問題——也就是讓不成熟的一側腦追上另一側——那麼症狀自然會消失,疾病也就痊癒了。
這是「大腦平衡訓練計畫」的宗旨,也是它具革命性意義的原因。大多數專業人員在處理和治療這些疾病時,仍把它們看成是單一問題,譬如注意力、學習、社交、抽搐或其他症狀;事實上,這些孩子的問題多半混合多種不同症狀,包括感覺、運動、認知、學習、情緒、免疫方面的問題,以及飲食和消化上的多種症狀。正如我前面說過的:這些疾病基本上與身體的每一個系統都有關。「大腦平衡訓練計畫」處理這些症狀的方法,是透過一系列專門處理孩子個別症狀的感覺運動和感覺學習練習,刺激大腦活動遲緩的一側,並同時配合飲食、營養和行為上的改變,使遲緩的那一側腦可以在不影響另一側腦的情況下生長發育。這個訓練讓兩側的腦能更整合並開始共同運作。這樣的訓練計畫是前所未見的。
可惜的是,大多數孩子患有發展性神經行為障礙的父母,對造成他們孩子行為障礙的病因並沒有非常清楚的認識。他們並不知道孩子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那樣的行為表現;同時,他們以為這樣的問題沒有解決之道;他們被告知,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只是在掩飾這些症狀,並不能使症狀消失。
自一九九四年起,我就開始在沒有藥物或其他醫療的介入下,協助患有這些疾病的孩子;我知道所有症狀都可以消除: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閱讀障礙,甚至是自閉症,都可以成為過去式。
父母和老師們需要知道,這不但是有可能的,而且你們自己就可以做到。這正是我寫本書的原因。《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Disconneted Kids)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清楚瞭解孩子的大腦發生了什麼事,也能培養父母和老師們修正它的能力。
《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所根據的原理,與美國幾個城市的大腦平衡訓練中心正在執行的「大腦平衡訓練計畫」完全相同。「大腦平衡訓練計畫」是現存最完備的計畫,也是唯一全面探討腦部、處理所有困擾孩子症狀的方法。
《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是我的研究成果,我盼望它能成為一支催化劑,終止這個正在威脅全世界兒童心理健康的流行病。本書將會幫助我們更確切地認識、患有這類新疾病的兒童大腦和身體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它也要讓每一個與這些兒童有關的人,有能力去幫助他們。此外,我寫這本書,也是想要幫助那些沒有管道或金錢,讓孩子參加專業訓練課程的家長們。我親眼目睹一些努力學習、渴望被人接納的孩子,如何轉變成快樂、適應良好、可以專心、結交新朋友,並擁有光明前途的學生;這種感受也是我想要分享的。
今天,再也沒有其他社會問題比這更重要,也再沒有比這個正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問題更嚴重、更能威脅世界所有國家的未來。我看到這個問題在發生,也創立了能終止這個問題的計畫;我相信,要及時造成影響的最快方法,就是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透過本書來提高意識,並提供家長實際的工具來採取立即的行動。
【譯者序】
【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游紫萍
女兒剛上幼稚園時,每天都興奮地回家和我分享園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有一天她告訴我:「媽咪,我們班上有個男生,長得比我們都高,他很『好動』,很不聽話。今天他終於被送到校長辦公室了。」接著,她還舉了好幾件事,告訴我這個男生怎麼好動。從她的描述,我馬上意會到這是個不尋常的孩子。
幾天後,我到學校擔任義工,見到這個叫安德魯的男生。當一群孩子遵照老師的指示在畫圖時,安德魯突然從一個女生那裡奪過一支蠟筆,然後跳到椅子上,開始一邊叫、一邊扭動他的身體,渾然忘我...
目錄
〈譯者序〉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者序〉終止當代最悲慘的兒童流行病
第一部 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童
1.不同的症狀,相同的問題(瞭解失去聯繫的孩子)
2.兒童的大腦真的可以改變(腦的發育與結構)
3.當腦的運作失常時(左腦和右腦失去聯繫)
4.最根本的原因為何?(別再混淆這個問題)
5.左腦和右腦(茁壯成長,缺一不可)
第二部 梅利羅居家大腦平衡訓練計畫
6.恢復大腦連線(「大腦平衡訓練計畫」的十項原則)
7.腦半球檢核總表(確認左腦或右腦缺陷)
8.居家腦半球感覺—運動評量(如何擊敗左腦或右腦的發展不足)
9.「感覺—運動」的練習(透過身體刺激訓練大腦)
10.神經學習評量與家庭活動(瞄準更好的成績)
11.該給孩子吃什麼?(大腦平衡訓練的營養計畫)
12.居家行為修正計畫(恢復正常的行為)
13.正視功能性失聯症候群(以正確的眼光看待右腦和左腦)
〈譯者序〉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者序〉終止當代最悲慘的兒童流行病
第一部 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童
1.不同的症狀,相同的問題(瞭解失去聯繫的孩子)
2.兒童的大腦真的可以改變(腦的發育與結構)
3.當腦的運作失常時(左腦和右腦失去聯繫)
4.最根本的原因為何?(別再混淆這個問題)
5.左腦和右腦(茁壯成長,缺一不可)
第二部 梅利羅居家大腦平衡訓練計畫
6.恢復大腦連線(「大腦平衡訓練計畫」的十項原則)
7.腦半球檢核總表(確認左腦或右腦缺陷)
8.居家腦半球感覺—運動評量(如何擊敗左腦或右腦的發展不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