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認識的許多女人一樣,我生命中的多數時間都處於過度操勞中。如果讓我在做與不做中選擇,我總是選擇做。我想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到最好。完成的任務愈多,自我價值就愈高。我喜歡不斷前進,然後再前進。過去,我對人總是有求必應,同時間處理多個任務成了我的工作原則,而不是偶爾為之,我在完美主義中尋得滿足。對我來說,抽出工作日的時間去冥想,這是具有挑戰性的。我不厭其煩地照顧人們,從不拒絕別人的請求。我承擔的工作超過了能夠輕鬆完成的程度,我想成為人人眼裡的萬事通。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我知道這種狀態不能再繼續下去。如果我想保持健康,順利步入老年,尤其不能保持這種狀態。
為了克服自己喜歡操勞過度的傾向,在過去幾年裡,我做出最大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放慢了生活節奏,學會了怎樣調節荷爾蒙,知道了心理不平衡與身體疾病之間的關係,還學習了針灸療法和按摩等補充療法來幫助身體。我嘗試練習瑜伽和簡單的減緩憂慮呼吸法。我增進了和親朋好友之間的友誼,並且只做自己熱愛的工作。總之,我選擇了簡化生活,而不是沒命地追求物質積累。
在有意識地放慢生活節奏的同時,我意識到忙碌女人的生理和情感普遍處於操勞過度狀態——她們要操心事業、照顧家人、贍養年邁的父母,或者包攬所有的事情。我們生活在這樣一種文明社會中,或者含蓄地,或者明白地不提倡輕鬆生活,不提倡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當我們掙到更多的金錢,承擔更多的責任,並在工作上謀得更高的職位時,我們仍然覺得被逼迫著尋找時間培養人際關係、經營家庭以及照顧孩子。保持沉著及釋放壓力的需求經常被拋到了一邊。但是,我們必須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無論妳現在是三十多歲還是七十多歲,都還為時不晚。我們必須過更平衡、更豐富、和別人聯繫更緊密的生活。透過與各個年齡層的女人進行交流,我發現,幾乎人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更簡單,但又不能想像自己怎麼可以放棄哪怕一件事而去追求她們自己渴望得到的放鬆和平衡。所以,操勞過度的女人們面臨一個讓人困惑的兩難境地:想要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但又知道需要把生活節奏慢下來。我在本書中將探討這個問題,這是我多年研究的結果,辛苦得來的經驗,也是和幾十個從操勞過度中走出來的女人面談的結果。
《妳累了嗎》為各個年齡層的女人提供了方法,培養不讓自己油盡燈枯的意識和實行策略。我們要談過度操勞,就不能不說說變老的過程。我相信,從過度操勞中走出來,這是優雅地步入老年、順利渡過老年階段的關鍵。身為瑜伽老師的女兒,我的親身經歷更證實了這一點。幾個星期前,我母親接到了一本國家雜誌的電話。主編——我從前的同事——得知我母親是一位終生致力於瑜伽的從業者,而他正需要一位模特兒為下一期關於瑜伽與老化的文章拍照。他們確定了試拍的時間,結束通話之前,他讓我母親發一些照片到他郵箱裡,讓他的編輯們能先看看。第二天,他回了電話,抱歉地說我母親不必去了。「這只是由於……妳看起來太年輕了,」他解釋道,「我想要一位看起來就是六十四歲的女人。」
事實上,他們想要的是一位頂著一頭銀髮,有更多鬆弛特徵的女人——一個六十多歲女人的典型形象。但是,我母親不是這樣的形象,她幾十年來一直練習瑜伽、健身,而且飲食平衡。此外,她也不是唯一一位順利步入老年,並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人。二○○三年,芝加哥復健醫院的一份調查表明,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不僅僅期待活得比平均壽齡更長——而且還將這種積極性保持到生命的終結。接受調查的人中,有百分之五十計畫在他們八十歲以後仍能正常行動,而其中的百分之七十九覺得他們七十歲之前的行動都不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這些值得關注的資料表明,與過去相比,人已經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除了更為優雅地步入老年外,似乎有許多女人都有意識地致力於不像他們的父母那樣變老。就我們家族中的女人來看,這種對比尤為明顯。對我來說,我的外祖母法蘭西絲——我母親的母親——似乎就像一位六十四歲的「老人」。她搬進我們在新澤西州郊區那狹小的家時大概只有六十歲,但她緩慢且謹慎地拖動步伐,忍受一輪又一輪的呼吸困難,小心地梳理她的白髮,並在醫藥箱裡裝滿了處方藥。我不記得她曾經鍛鍊過,甚至不曾談起過鍛鍊。
相反地,我母親在生下我大姐伊蘭娜時已經快三十歲了,她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現了瑜伽。她一直在外工作,還要帶著一個嬰兒渡過一整天,這使她「心煩氣燥」。她找到一個本地的瑜伽班,然後開始沉迷於瑜伽所帶來的生理上的益處,而且在情緒方面也產生了細微而深遠的影響。(從那以後,我父親也很快地加入了她的行列,但原因卻不那麼高尚:在我父親看來,那個年輕的男老師對他的學生的動作調整得太多了——尤其當接收端是他的妻子時!)
而且她也開始探索那些維持健康的方法,一開始時都是純粹當作消遣活動,後來竟都成了終身的旅程。這些方法包括長壽食譜、太極拳、阿育吠陀按摩、顱?療法、費爾第身體調節律動療法、氣功、羅夫結構整合治療法、素食主義、中藥、歐美順勢療法以及針灸等,以及對許多信仰流派的探索,如佛教、猶太教神秘主義、基督教科學以及印度教等。一直到現在,我母親從不染頭髮(仍然是天生的棕色),不服用任何藥物,也沒有罹患任何慢性疾病。她吃的都是健康食品,定期拜訪脊椎指壓治療者及女按摩師,練習太極拳,並教授瑜伽。她那永無止境的毅力和身體力量可以與任何四十歲的人相媲美。只要她試著以「年長者」的身份去看電影或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總是會從售票員那裡看到不相信的神情。
我祖母與母親步入老年的進程差異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更有興趣對步入老年這回事做了更全面的分析。身為一名健康類的作家,在過去的五年裡,我寫了許多文章,指出了各種復原方法的利與弊。我最近的一些文章包含了中西藥結合的藥劑;一家新開的全國性連鎖康復中心;以及愈來愈多的奢華SPA店。他們帶著對我們的健康負責的激情,讓我們一同擁抱補充的和可選的醫學療法。除了生理之外,人們還期望保持心理健康,希望活得更長久。我常常想知道,如果我祖母法蘭西絲生活在今天,她的生活品質是否會更高?她會去練瑜伽嗎?會去見針灸師嗎?會學習冥想嗎?她會因為這些活動而更長壽嗎?
身為過度操勞的女人,不管妳在任何年齡層,我們要保持積極的、忙碌的、有社交活動的生活。不過,正因為我們想以不一樣的方式步入老年,並活得更長久,所以,不要將過度工作、休息不足、以及缺乏時間自省的殘渣保存下來。女人可以學習如何與疲勞作鬥爭,學會說「不」,並且透過充滿激情的工作和友誼變得精力充沛。了解放慢生活節奏、放鬆、內觀和冥想的價值,在任何時候都不算遲。同時,我們可以自學那些不斷增多的簡便易行的可選治療法。
這本書會告訴妳如何做。我將在本書中談到一些對各年齡層女人都十分重要的事情:怎樣有意識地戰勝疲勞並且大膽地說「不」;怎樣在忙碌的生活中創造安靜、舒緩和輕鬆。我還會談到怎樣積極地應對大大小小的壓力;怎樣在生命的每個十年裡為長壽打好基礎。此外,我會對操勞過度地步入老年做全面分析,解釋治療各種不適的補充療法和西方療法之間的區別,探討所有女人都應該知道的身心訓練,討論怎樣從疾病中恢復健康,以及荷爾蒙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後,我還會教大家怎樣一勞永逸地把自己從操勞過度中解救出來。
我發現在意識上的新變化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我們愈沉著地面對變化,影響未來全人類的變化就愈多。它的美麗就在於我們最後都能有所收穫。為了能夠從更長壽、更豐富、也更充分展示自己的生活中獲益,我們應該拚命地吸收母親、同事和朋友的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做到遠離過度操勞,並過著豐富、有抱負並且滿足的生活。所以,做個深呼吸,去發現對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吧!
推薦序
接到撰寫前言的請求,我非常興奮,一方面是因為我與羅娜的友誼,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對話題本身極感興趣。唯一的阻礙是,我似乎無法找出時間去實施。我不是在準備去一個研討會上講課,就是在策劃下一個研討會,或者是去經營我的家庭,或者練習瑜伽,或者為了培養新嗜好去學習西班牙語,更不用說還要與丈夫和兒子保持聯繫了。
羅娜的請求被擱置了幾週後,一道光在眼前一亮,我稱之為「顯而易見的眩目之光」,這道光讓我突然醒悟。我之所以沒有時間為《妳累了嗎?》寫前言,就是因為我已經過度操勞了。經過深入的思考,我愈來愈清楚地發現,不僅僅我是這樣,我的大多數朋友都是這樣。或許,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女人發現我們自己身處這樣的情況,其部分原因極可能荒謬地與我們在生活中的選擇有關。五十年前,對大多數女人而言,是沒有什麼選擇的。雖然我們都在嚴酷的學術領域裡接受過大學教育,但大多數人都成了妻子、母親和家庭主婦,而並沒有在外面工作。這是一個世代延續的生活慣例。過去,雜貨鋪週末關門,銀行大多數時候在下午兩點鐘就關門了。和現在相比,當時的「工作」時間是如此短暫。我們現在可以在晚上十一點到網站上購買衣服,在二十四小時全天開放的便利商店購買食物。這樣的日子幾乎沒有了對可用 「工作」時間的限制。
然而,更重要的是,現在有這樣的一種社會期待,女人除了扮演好與生俱來的做妻子和母親的身份外,還要有自己的事業。在我為我們擁有這些選擇而慶祝的時候,卻沒有意識到它們只是被加進了其他的「工作」之中。社會對精通為母之道以及成為出色家庭主婦的期待,雖然有時會減弱,但卻依然根深柢固,並繼續得到女人自己的信奉。我們不斷接納愈來愈多的東西。因此,忽然之間,我們不僅設法按照母輩以及祖母輩作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形象生活,而且還去醫學院學習,到健身房健身,既是母親,也是妻子,更不用說在孩子的學校和教堂裡做事,或者在社區做義工了。
因為選擇如此多,而又如此有趣,所以,我們似乎感到「被強迫」去做那些選擇。我們開始相信自己能夠「擁有一切」,如果你曾經有這樣的想法,那麼,現在我要說的是,別相信那樣的謊言。雖然我們聽到並讀到我們可以「擁有一切」,但實際上那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滿足自己對基本生活的需求,比如私人空間、休息,以及不受約束地簡單思考和消磨時間等。為了滿足各種角色的所有要求,我們鞭策自己,奮戰到深夜,暴飲暴食或根本不吃,而且隨時隨地都在工作,將任何一次汽車旅行都視作理想的機會,透過行電話做更多的事情。當我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回家利用答錄機交代事情,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另一樁差事時,我真正認識到自己做得太多了。我已經成了自己的助理,從而將「效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準。
在《妳累了嗎?》一書中,羅娜‧以撒帶領我們去了解什麼樣的狀態意味著自己處於過度操勞之中了,並幫助我們重新開始了解保持該種狀態所付出的代價。她提醒我們,實際上,因為持續不斷的疲勞,我們不僅欺騙了家人,也欺騙了自己。在你追我趕中,為了做得更多,創造得更多,完成得更多,我們毫無疑問地縮短了自己的壽命,毀掉了自己的健康。羅娜認真地解釋了我們選擇的代價,並提供了簡單的治療法:我們必須更為直觀地去傾聽,同時多一些對自己內心聲音和內在需求的信任。這本書詳盡地介紹了引人注目的例子,那些在生活中不時經受到生命威脅的女人領悟到,工作的能量只不過是在所渴望的一切中尋找平衡。羅娜建議,我們首先要追求的是休息及營養上和情緒上的滿足,同時找出一種重點鍛鍊的方式,比如冥想、瑜伽,或者太極拳等來穩定健康和情緒。她強調說,這些事情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極其重要的。她還提供了能夠緩和並減輕疲勞的食物和補給品的建議。
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妳累了嗎?》每一章都用不同的方式提供強而有力的資訊。女人做得太多,不僅僅會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傷害她們的家庭,同時還將悲哀地被下一代年輕女人作為典範。她提醒大家,我們正在創造一個充滿成就和物質的個人與社會的世界,可是卻缺乏深層次的滿足以及個人的寧靜。無論我們做什麼,都被信念所支配,這是絕對不幸的。我尤其喜歡第九章的引證:我們不斷地「欺騙著工作和家庭生活……朋友和責任……我們個人的需求就是家庭的需求。這有助於退後一步,並看看(休息的)益處:一副冷靜的頭腦、一種鎮定的情緒、一顆坦誠的心。」這是我想要的生活,並且我猜想這也是你想要的。
在接受羅娜對如何生活並釋放自己的建議的同時,我還從她的作品中領會到:如果我們過分追求成就,將難以減少所做之事,但這絕對是可以做到的。小小的選擇就能帶來變化。我們可以對向我們尋求幫助的下一個人說「不」嗎?可以對「極其」需要我們幫助的下一個項目或者下一屆委員會說「不」嗎?《妳累了嗎?》不僅提供了關於如何恢復正常生活節奏的有益提示,而且透過介紹其原因來激發我們。我希望你們會享用這本書,我已經享用了,最好用一個下午,或者甚至是一整天經常地「順其自然」,在一個說著「繼續前進並做得更多」的世界裡享受休息與沉靜的甜蜜。
朱荻絲‧漢森‧ 拉薩特博士
聖法蘭西斯科,加利福利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