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清照(1084-1155),生於北宋神宗至南宋高宗年間,自號「易安居士」,今山東濟南人。中國傑出女文學家,其文學成就享譽古今、蜚聲中外。能書畫、工詩詞、善文章,尤以詞的成就最為卓著。其詞善於表達豐富的情感,刻劃完美的藝術境界,清新淺近,被譽為「易安體」,公認為「婉約派」的代表。
李清照生於詩書世家,18 歲在汴京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兩情相悅,志趣相投,賞畫填詞,度過一段美好歲月。後因北宋黨爭牽連,李趙兩家先後遭遇不幸,夫婦屏居青州(山東)故里。靖康之難後,她長期飄泊江南。在國破、家亡、喪夫、文物散失的淒苦歲月中度過後半生。最後終老於臨安(今杭州),享年72 歲。
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但經已散佚。宋代刊行有《漱玉詞》輯本;今亦存《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能有優秀的文學根基, 除了出身書香世家,父母均有文采,也歸功於家庭的開明思想,沒有受到古代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影響,可以自由成長。由於李清照聰穎好學,性格爽朗,少女時期已四處游賞,飽覽家鄉的風景名勝,如溪亭蓮子湖、齊魯的壯麗山川和旖旎風光等。這些優美的湖光山色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提供了素材,參見本書收錄的〈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及〈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至於表達少女情愫的,收錄有兩首〈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及〈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均為幽居少女懷春之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則是一首嘆息青春易逝之作,這首詠海棠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此語一出,使得朝野文士,莫不為之擊節稱賞:「人工天巧,可稱絕唱。」(王士禎)
李清照婚前婚後的生活,可說十分愉悅幸福。她「少年即有詩名」,得到當時不少學者的讚賞。她少女時期的閨中生活十分自由,在〈點絳唇.蹴罷秋千〉便可以看出;婚後與夫婿除賦詩填詞外,更致力於收集和研究古代金石學,共同整理校勘金石碑刻、書畫古籍,兩人志趣相投,情深意切。他們的才學,以及對藝術的愛好,將兩人緊密聯繫起來,使夫妻生活更美滿和諧。這也決定了她前期詞作的風格,因丈夫不時遠離,頗有閨愁閣怨之作,但整體格調輕鬆悠閒,只要讀一讀〈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和〈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類的作品,可以清晰感覺得到。
公元1127 年,北宋靖康之難,徽欽二宗被擄,北宋亡、宋室南渡,李清照逃難到南方。1129 年,趙明誠病故,那年李清照46 歲,家國之恨,加上流離失所的痛苦,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和心境,使她的詞風變得沉痛憂鬱,充滿孤單與凋零的感受。
李清照的作品在南渡前後, 尤其是夫亡前後,所表現的內容並不相同。雖然前後均有傷春悲秋之作,前期主要是一種青春年華的愁悶,寂寞深閨的小別失落感。後期則蘊含着國破家亡之恨、喪夫的身世之悲。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及〈永遇樂.落日鎔金,暮雲合璧〉就是後期的代表作品。
從「綠肥紅瘦」到「人比黃花瘦」,從「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到「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比照李清照前後期的作品,我們領略到詞人的一生遭遇對其藝術風格的深刻影響。
李清照後期詞作,由於對生命體驗深刻,因此作品多真摯感人,在藝術上也表現出很高的成就。不論前期還是後期,李清照的詞風總以婉約含蓄見長。但也有氣勢雄奇的作品。讀〈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中的詞句,讓人想起《莊子》和《離騷》那一種對生命自由的要求,在宋詞中甚為獨特。
綜合李清照前後期詞作,可以歸納出以下風格特色:
(一) 善於將「高雅典重」與「淺俗」、「清新」,融為一體。
(二) 注重思想內容「尚故實」,及情感抒發;「主情致」達到情景交融 。
(三)「 善鋪敍」、「工造語」:鋪敍渾化無跡,用語含蓄婉轉,曲盡人意,姿態百出,有言外之音。
(四)「協音律」:「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用字奇橫而不妨音律」,能兼顧用字與音樂之相互關係。
以上幾個特點,形成獨一無二的「易安體」。
李清照除了詞、詩、文方面的創作之外,她還有一篇條理清晰,有見地的文學批評專論:《詞論》,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由女性撰寫的文學批評文章。《詞論》中談起北宋諸詞人,哪怕是歐陽修、蘇軾這樣的名家,她竟然直指缺點,可見其自信與剛直。
《詞論》對時弊的批評,擊中要害,建樹獨特。當中最特別是提出詞「別是一家」的理論,提出詩、詞迥別,使詞走上了獨立和長足的發展道路--可見李清照對於詞的理論和創作實踐,均作出了「壓倒鬚眉」的特殊貢獻。她在詩、詞、文學方面都受人推崇,其中以詞作最具代表性,而她的文學創作與人生遭遇息息相關。
正是因為跌宕的遭遇, 作品從年輕時安閒幸福,着重描寫自然風光、閨情與相思,轉而為中後期的憂傷孤獨,寫離亂生活,充滿對往事與故鄉的回憶。她的詞作喜歡採用淺俗尋常之語,卻並非粗俗,而是從口語中提煉出來,富有表現力,能獨樹一格,自成一體。
李清照在文學史上既俯視巾幗, 亦壓倒鬚眉,其格律絕高,為婦人之冠。後世對李清照的評價甚高,其詞作「傳誦千秋」,堪稱「一代才女」。
本書收錄李清照詞三十首,包括寫少女純情及婚後暫別的前期作品,與及南渡後,寫中年幽怨、晚年淪落天涯的後期作品。把詞人的時代背景及個人際遇結合起來,帶領讀者欣賞李詞的獨特風格,及其面對人生轉變的態度。藉着詞作抒懷,了解詞人如何面對孤獨困苦、老病、家破人亡、喪夫、文物散失;透過讀文學詩詞,可以開拓心靈境界。